2018年度社会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2018年度社会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2018年度社会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2018年度社会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2018年度社会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 年度社会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2018 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上海市社会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的要求和部署,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理念,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以“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认真落实上海民政工作会议的任务要求,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出亮点,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推动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社会救助工作主要围绕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力,以开展“提升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服务质量年”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制度完善、聚焦规范管理、聚焦精准救助、聚焦创新发展,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更加积极健康发展。(一)推动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立法工作。修改完善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草案,结合地方立法年度立项安排,适时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进行审核审议,为上海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社会救助法律保障。(二)做好 2018 年度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本着“老事新办、好事更好”的原则,做好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坚持政府制度性安排托底与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相结合,在传统节日中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三)稳步提标扩面,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一是调整完善本市资助参保、门急诊医疗救助、低保家庭成员中非本市户籍人员纳入本市低保救助政策。二是做好调标工作。4 月 1 日起,科学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调整分类救助对象、定期定量生活补助救济对象、特困供养人员补助标准以及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收入标准、申请救助家庭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等,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与本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三是研究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问题。(四)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益。一是困难群众建档立卡机制。以民政救助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以相关委办局及社会组织的社会救助数据为补充,实现社会救助数据实时交换,推进困难群众建档立卡,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库,切实推动精准救助。二是救助申请审查与复核机制。围绕“收受分离、全市通办” ,梳理并完善社会救助相关业务审批审核流程,出台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等文件。三是救助资金管理发放机制。梳理并优化完善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流程,规范资金发放。继续推动粮油帮困电子化结算试点工作。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机制。制定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 ,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生力军作用。五是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机制。出台关于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 ,充实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五)加强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体系建设。一是抓好救助管理机构登记达标创建工作,达标率达到80%。二是继续开展职业乞讨专项治理活动,加强禁止乞讨的重点区域管理。三是加大寻亲甄别工作力度。四是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指标。(六)加强社会救助政策规律研究。加强社会救助规律研究,做好政策储备,提高政策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加强与国际大城市及国内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相关社会救助政策的对比研究,深化对上海低保对象动态调整与生活情况的研究,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各项社会救助项目调标依据;二是低保对象的合理覆盖面及实现路径;三是低收入对象的准入门槛及保障措施。(七)加强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优化“社会救助业务平台”“社会救助服务平台” 、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进一步强化全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救助信息的共享,搭建救助资源、救助需求对接平台,努力提高社会救助的工作效率。(八)发布社会救助白皮书。结合改革开放40 年,全面梳理上海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发展特色、发展亮点,发布上海社会救助白皮书 。(九)进一步提升核对工作能力。一是适时拓展核对项目。推进社会救助家庭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核对工作,继续跟进外来人才住房保障、法律援助、困难职工生活补贴等项目引入核对机制的最新进展。二是全面推进数字档案和可视化审核应用。三是对核对项目业务流程、系统功能等进行优化和升级改造。(十)加强社会救助议事协调。一是承担好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职责,适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部门合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二是开展 XX 年社会救助绩效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流程,加强各区自我评价、实地核查、综合评价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对各相关单位完成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进行评估。绩效评价结果报市政府并通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区。二、防灾减灾工作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XX2020) 的部署,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理念,在完善科技备灾、加强社区减灾、统筹救灾力量、提升救灾能力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本市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家要求,具有上海特点的城市救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制度体系。出台本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在推进市、区成立减灾委员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减灾委成员单位协调机制,建立与其他灾种指挥部的联动机制,明确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发挥减灾委员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二)提升科技减灾备灾能力。一是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进一步在灾情快速获取和传输技术、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体系、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灾后需求救助精准评估技术等方面,推进减灾救灾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引导防灾减灾救灾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具、新服务发展。二是推进“北斗”省级平台建设和使用,指导各区做好“北斗”手持终端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依托“北斗综合减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本市灾情统计和上报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及时性。(三)提升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一是根据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要求,结合上海市城镇社区防灾减灾指南建设标准,在 XX 年试点基础上,指导各区以街(镇)单位为重点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 25 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或街镇” 。二是提升社区减灾队伍能力。强化灾害信息员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重的核心作用和骨干力量,积极推动基层社区综合减灾管理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确保社区综合减灾持续推进。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计划培训 XX 人。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和演练。利用“防灾减灾日” “国际减灾日”等节点,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说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指导各区做好防灾减灾演练,不断提升社区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四)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一是按照“智能化、战备化、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做好储备库日常的精细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开展智能化信息系统运行操作技能培训,组织多方参与救助物资紧急调拨预案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三是指导各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推进“市区街镇”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启动上海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崇明分库建设。(五)不断提高自然灾害灾情管理能力。一是推动报灾工作精准化。指导各区完成各类突发的自然灾害灾情的统计上报,做好昨日灾情摘编编制工作,执行汛期零报告制度。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报灾模拟演练,提升本市各级民政报灾干部的报灾意识和技能。二是推动灾情应对科学化。会同有关部门做好 XX 年度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评估工作,并完成 2018 年上海市自然灾害趋势分析研究。三是推动考核工作标准化。综合系统报灾、汛期零报告、技能竞赛以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演练,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情况,完善考核标准和内容,对各区防灾减灾工作进行考核。(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一是开展本市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研究。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引导和支持,研究制定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政策法规,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行动评估和监管体系。二是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开发社区综合减灾有关的新险种,研究巨灾保险制度。(七)做好应急援助和对口支援工作。一是及时启动本市对兄弟省(区、市)受灾援助应急响应有关工作方案 ,第一时间应急援助受灾省市。二是根据市政府要求,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支援的社会效益。2018 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上海市社会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的要求和部署,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理念,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以“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认真落实上海民政工作会议的任务要求,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出亮点,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推动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社会救助工作主要围绕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力,以开展“提升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服务质量年”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制度完善、聚焦规范管理、聚焦精准救助、聚焦创新发展,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更加积极健康发展。(一)推动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立法工作。修改完善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草案,结合地方立法年度立项安排,适时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进行审核审议,为上海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社会救助法律保障。(二)做好 2018 年度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本着“老事新办、好事更好”的原则,做好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坚持政府制度性安排托底与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相结合,在传统节日中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三)稳步提标扩面,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一是调整完善本市资助参保、门急诊医疗救助、低保家庭成员中非本市户籍人员纳入本市低保救助政策。二是做好调标工作。4 月 1 日起,科学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调整分类救助对象、定期定量生活补助救济对象、特困供养人员补助标准以及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收入标准、申请救助家庭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等,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与本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三是研究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问题。(四)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益。一是困难群众建档立卡机制。以民政救助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以相关委办局及社会组织的社会救助数据为补充,实现社会救助数据实时交换,推进困难群众建档立卡,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库,切实推动精准救助。二是救助申请审查与复核机制。围绕“收受分离、全市通办” ,梳理并完善社会救助相关业务审批审核流程,出台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等文件。三是救助资金管理发放机制。梳理并优化完善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流程,规范资金发放。继续推动粮油帮困电子化结算试点工作。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机制。制定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 ,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生力军作用。五是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机制。出台关于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 ,充实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五)加强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体系建设。一是抓好救助管理机构登记达标创建工作,达标率达到80%。二是继续开展职业乞讨专项治理活动,加强禁止乞讨的重点区域管理。三是加大寻亲甄别工作力度。四是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指标。(六)加强社会救助政策规律研究。加强社会救助规律研究,做好政策储备,提高政策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加强与国际大城市及国内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相关社会救助政策的对比研究,深化对上海低保对象动态调整与生活情况的研究,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各项社会救助项目调标依据;二是低保对象的合理覆盖面及实现路径;三是低收入对象的准入门槛及保障措施。(七)加强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优化“社会救助业务平台”“社会救助服务平台” 、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进一步强化全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救助信息的共享,搭建救助资源、救助需求对接平台,努力提高社会救助的工作效率。(八)发布社会救助白皮书。结合改革开放40 年,全面梳理上海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发展特色、发展亮点,发布上海社会救助白皮书 。(九)进一步提升核对工作能力。一是适时拓展核对项目。推进社会救助家庭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核对工作,继续跟进外来人才住房保障、法律援助、困难职工生活补贴等项目引入核对机制的最新进展。二是全面推进数字档案和可视化审核应用。三是对核对项目业务流程、系统功能等进行优化和升级改造。(十)加强社会救助议事协调。一是承担好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职责,适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部门合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二是开展 XX 年社会救助绩效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流程,加强各区自我评价、实地核查、综合评价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对各相关单位完成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进行评估。绩效评价结果报市政府并通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区。二、防灾减灾工作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XX2020) 的部署,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理念,在完善科技备灾、加强社区减灾、统筹救灾力量、提升救灾能力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本市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家要求,具有上海特点的城市救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制度体系。出台本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在推进市、区成立减灾委员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减灾委成员单位协调机制,建立与其他灾种指挥部的联动机制,明确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发挥减灾委员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二)提升科技减灾备灾能力。一是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进一步在灾情快速获取和传输技术、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体系、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灾后需求救助精准评估技术等方面,推进减灾救灾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引导防灾减灾救灾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具、新服务发展。二是推进“北斗”省级平台建设和使用,指导各区做好“北斗”手持终端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依托“北斗综合减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本市灾情统计和上报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及时性。(三)提升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一是根据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要求,结合上海市城镇社区防灾减灾指南建设标准,在 XX 年试点基础上,指导各区以街(镇)单位为重点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 25 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或街镇” 。二是提升社区减灾队伍能力。强化灾害信息员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重的核心作用和骨干力量,积极推动基层社区综合减灾管理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确保社区综合减灾持续推进。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计划培训 XX 人。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和演练。利用“防灾减灾日” “国际减灾日”等节点,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说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指导各区做好防灾减灾演练,不断提升社区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四)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一是按照“智能化、战备化、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做好储备库日常的精细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开展智能化信息系统运行操作技能培训,组织多方参与救助物资紧急调拨预案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三是指导各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推进“市区街镇”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启动上海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崇明分库建设。(五)不断提高自然灾害灾情管理能力。一是推动报灾工作精准化。指导各区完成各类突发的自然灾害灾情的统计上报,做好昨日灾情摘编编制工作,执行汛期零报告制度。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报灾模拟演练,提升本市各级民政报灾干部的报灾意识和技能。二是推动灾情应对科学化。会同有关部门做好 XX 年度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评估工作,并完成 2018 年上海市自然灾害趋势分析研究。三是推动考核工作标准化。综合系统报灾、汛期零报告、技能竞赛以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演练,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情况,完善考核标准和内容,对各区防灾减灾工作进行考核。(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一是开展本市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研究。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引导和支持,研究制定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政策法规,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行动评估和监管体系。二是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开发社区综合减灾有关的新险种,研究巨灾保险制度。(七)做好应急援助和对口支援工作。一是及时启动本市对兄弟省(区、市)受灾援助应急响应有关工作方案 ,第一时间应急援助受灾省市。二是根据市政府要求,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支援的社会效益。2018 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上海市社会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的要求和部署,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理念,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以“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认真落实上海民政工作会议的任务要求,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出亮点,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推动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社会救助工作主要围绕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力,以开展“提升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服务质量年”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制度完善、聚焦规范管理、聚焦精准救助、聚焦创新发展,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更加积极健康发展。(一)推动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立法工作。修改完善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草案,结合地方立法年度立项安排,适时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进行审核审议,为上海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社会救助法律保障。(二)做好 2018 年度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本着“老事新办、好事更好”的原则,做好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工作,坚持政府制度性安排托底与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相结合,在传统节日中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三)稳步提标扩面,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一是调整完善本市资助参保、门急诊医疗救助、低保家庭成员中非本市户籍人员纳入本市低保救助政策。二是做好调标工作。4 月 1 日起,科学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调整分类救助对象、定期定量生活补助救济对象、特困供养人员补助标准以及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收入标准、申请救助家庭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等,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与本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三是研究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问题。(四)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益。一是困难群众建档立卡机制。以民政救助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以相关委办局及社会组织的社会救助数据为补充,实现社会救助数据实时交换,推进困难群众建档立卡,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库,切实推动精准救助。二是救助申请审查与复核机制。围绕“收受分离、全市通办” ,梳理并完善社会救助相关业务审批审核流程,出台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等文件。三是救助资金管理发放机制。梳理并优化完善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流程,规范资金发放。继续推动粮油帮困电子化结算试点工作。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机制。制定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 ,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生力军作用。五是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机制。出台关于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 ,充实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五)加强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体系建设。一是抓好救助管理机构登记达标创建工作,达标率达到80%。二是继续开展职业乞讨专项治理活动,加强禁止乞讨的重点区域管理。三是加大寻亲甄别工作力度。四是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指标。(六)加强社会救助政策规律研究。加强社会救助规律研究,做好政策储备,提高政策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加强与国际大城市及国内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相关社会救助政策的对比研究,深化对上海低保对象动态调整与生活情况的研究,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各项社会救助项目调标依据;二是低保对象的合理覆盖面及实现路径;三是低收入对象的准入门槛及保障措施。(七)加强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优化“社会救助业务平台”“社会救助服务平台” 、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进一步强化全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救助信息的共享,搭建救助资源、救助需求对接平台,努力提高社会救助的工作效率。(八)发布社会救助白皮书。结合改革开放40 年,全面梳理上海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发展特色、发展亮点,发布上海社会救助白皮书 。(九)进一步提升核对工作能力。一是适时拓展核对项目。推进社会救助家庭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核对工作,继续跟进外来人才住房保障、法律援助、困难职工生活补贴等项目引入核对机制的最新进展。二是全面推进数字档案和可视化审核应用。三是对核对项目业务流程、系统功能等进行优化和升级改造。(十)加强社会救助议事协调。一是承担好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职责,适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部门合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二是开展 XX 年社会救助绩效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流程,加强各区自我评价、实地核查、综合评价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对各相关单位完成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进行评估。绩效评价结果报市政府并通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区。二、防灾减灾工作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XX2020) 的部署,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理念,在完善科技备灾、加强社区减灾、统筹救灾力量、提升救灾能力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本市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家要求,具有上海特点的城市救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制度体系。出台本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在推进市、区成立减灾委员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减灾委成员单位协调机制,建立与其他灾种指挥部的联动机制,明确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发挥减灾委员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二)提升科技减灾备灾能力。一是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进一步在灾情快速获取和传输技术、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体系、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灾后需求救助精准评估技术等方面,推进减灾救灾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引导防灾减灾救灾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具、新服务发展。二是推进“北斗”省级平台建设和使用,指导各区做好“北斗”手持终端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依托“北斗综合减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提升本市灾情统计和上报的准确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