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1页
xx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2页
xx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3页
xx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4页
xx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模拟测试题一、选择题(1-16 单项选择,17-20 多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 )过程。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3、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 B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数学思考 B 过程与方法 C 解决问题4、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 )的动词。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A)评价为主。A、过程 B、结果 C、分数7、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 年级开始设置。 ( C )A一、 B.二、 C三、 D.四9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0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1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C)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 B C D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 A ) 。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A B C 14、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 B )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A B C 15、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C ) 。A 概括性 问题性 相对性 B 概括性 特殊性 相似性 C 概括性 问题性 相似性1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A.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 富于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C. 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17、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 B )A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1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1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二、填空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自主探索_与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和情感与态度_等四个方面做出了阐述。4、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6、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 推理知识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9、 “ ”必将成为我国 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 交流、 学习。1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 的发展。1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 教学。1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15、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 改进教学方法 的重要手段。16、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计算 推理 判断 。17、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18、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19、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 者与合作者。20、 ( 评价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三、分析说明题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2、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答: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3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 ,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答: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 ,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4、为什么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答: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一、选择题(1-16 单项选择,17-20 多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 )过程。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3、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 B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数学思考 B 过程与方法 C 解决问题4、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 )的动词。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A)评价为主。A、过程 B、结果 C、分数7、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 年级开始设置。 ( C )A一、 B.二、 C三、 D.四9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0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1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C)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 B C D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 A ) 。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A B C 14、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 B )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A B C 15、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C ) 。A 概括性 问题性 相对性 B 概括性 特殊性 相似性 C 概括性 问题性 相似性1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A.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 富于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C. 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17、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 B )A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1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1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二、填空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自主探索_与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和情感与态度_等四个方面做出了阐述。4、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6、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 推理知识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9、 “ ”必将成为我国 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 交流、 学习。1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 的发展。1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 教学。1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15、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 改进教学方法 的重要手段。16、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计算 推理 判断 。17、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18、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19、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 者与合作者。20、 ( 评价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三、分析说明题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2、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答: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3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 ,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答: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 ,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4、为什么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答: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一、选择题(1-16 单项选择,17-20 多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 )过程。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3、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 B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数学思考 B 过程与方法 C 解决问题4、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 )的动词。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A)评价为主。A、过程 B、结果 C、分数7、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 年级开始设置。 ( C )A一、 B.二、 C三、 D.四9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0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1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C)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 B C D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 A ) 。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A B C 14、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 B )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A B C 15、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C ) 。A 概括性 问题性 相对性 B 概括性 特殊性 相似性 C 概括性 问题性 相似性1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A.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 富于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C. 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17、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 B )A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1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1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二、填空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自主探索_与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和情感与态度_等四个方面做出了阐述。4、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6、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 推理知识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9、 “ ”必将成为我国 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 交流、 学习。1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 的发展。1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 教学。14、教学是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