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瓶中的气球》说课稿_第1页
《吹瓶中的气球》说课稿_第2页
《吹瓶中的气球》说课稿_第3页
《吹瓶中的气球》说课稿_第4页
《吹瓶中的气球》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吹瓶中的气球说课稿lt;吹瓶中的气球gt;这是一节自编教学内容。教学由玩气球、吹瓶中的气球、猜想瓶中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设计实验探究原因、解释有孔瓶中气球吹的起来的原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组成。一、教学目的:1、引导同学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原因、设计实验探究、获取结论”的探究过程。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3、借助探究“吹瓶中气球”这一活动,使同学获取“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二、教学准备:三年级同学,四人一组,资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个小组有 4 个瓶子,4 个气球。2、每组有一个瓶子的底上有一个小孔,有孔的瓶子有高的,有矮的;有壁硬的,有壁软的;有粗的,有细的。3、每组 4 个瓶子大小、颜色、软硬各不相同。三、教学实施:(一)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玩过气球吗?你会怎样玩?上台试一试好吗?大家想不想玩?现在都玩一玩。注意检查你的气球是否漏气。同学自由玩气球。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带气球的小车,你能让它跑起来吗?老师能用气球把这两个小碗吸起来信不信?3、师:看来气球的玩法还真多。(二)发现问题1、师:同学们见过在瓶中吹气球吗?演示套好两个气球,谁愿上台吹瓶中的气球?(两个力气不一样的同学,吹两个大小不同的瓶中的气球)师:看到什么现象?2、师:其它同学想不想试一试,比一比谁的气球吹的大?3、同学分组活动。教师统计吹气球的情况。4、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吹起瓶中的气球,而有的同学没有吹起瓶子的气球呢?(三)作出假设讨论:这是为什么呢?你认为与什么有关?汇报各小组讨论的情况。 (在试教过程中,大概出现这几种猜测:1、与瓶子的粗细有关。2、与瓶子的高矮有关。3、与瓶子的软硬有关。4、与力气的大小有关)(四)探究研讨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对于上述猜测可引导同学一一予以探究。(1)把各小组吹起气球的瓶子放在讲台上比较,结果出现有高有矮、有粗有细。(2)用玻璃瓶与塑料瓶对比实验,结果玻璃瓶中的气球吹起来。 (玻璃瓶上事先打孔)(3)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瓶,让力气大的同学吹无孔的瓶中的气球,让力气小的同学吹有孔的瓶中的气球。(五)深入探究1、师:看来,瓶中的气球能否吹起来与同学业猜想的原因都无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各小组同学再吹一吹瓶中的气球,认真比较一下小组的 4 个瓶子。师:用什么新发现吗?(能吹起的瓶子上有孔)2、师:是不是一定与这个小孔有关呢?有什么方法证明这个问题?(试教中,同学会想到这几种方法:1、堵瓶子上的孔再吹 2、把瓶子打个孔再吹气球)3、师:为什么瓶上有孔,气球就吹得起来?没有孔,就吹不起来?4、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小结:空气进入气球,瓶中的空气从小孔中跑出来,所以能吹起气球。瓶上没有孔,瓶中的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外面的空气无法进入气球,所以吹不起气球。(六)运用拓展1、解释杯中的纸在水中不湿的原因。2、想方法用漏斗向带有塞子的瓶中倒水,并解释原因。四、教学反思气球的玩法很多,每一种的玩法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假如能引导同学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获取这些科学道理,对同学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探索的动身点和动力。同学玩过各种气球的玩法之后,探究兴致很高。此时,教师再提出“吹瓶中的气球”这一玩法。由于资料的结构性,同学通过吹瓶中的气球,很自然的提出“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吹起瓶中的气球,有的同学没有吹起瓶子的气球呢?”这个问题。同学的探究欲望再次被掀起。2、鼓励同学大胆作出假设问题提出后,要引导同学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对问题作出解释。于是我问道:可能是什么原因?你认为与什么有关?同学通过对同组资料的观察和考虑,有的认为是与瓶子的大小有关,瓶子大的吹的起来;有的认为与瓶子的软硬有关,软的吹的起来;有的认为是力气大的吹的起来;还有的同学认为是和瓶子的颜色有关。由于为同学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同学的思维很活跃。在试教的过程中,也有的同学很注意观察,他们在这个时候就发现了瓶子上有孔无孔的现象,认为可能与瓶上的孔有关。这些教师都给予了鼓励。3、引导同学寻找证据,验证假设当同学提出假设后,教师要引导同学想方法来验证这些假设是否成立。在本节课中,我较好的发挥了资料的结构性,有力的验证了各种假设。如在验证“与瓶子的大小有关,瓶子大的吹的起来”时,同学通过对全班吹的起来的瓶子的观察,马上否定了这种假设。通过对资料的对比,寻找证据,有利于同学培养同学的质疑意识和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4、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通过对几种假设的研究,同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与瓶上的孔有关”上,通过对 4 个瓶子的观察比较,同学是不难发现这一点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是否在这里就可以停止了呢?我觉得不是,还应该引导同学对这一发现作进一步的证明。这样不但能磨炼同学的思维,更能培养同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于是,我启发同学道:是不是一定与这个孔有关呢?能不能证明一下?同学很快想到了两种可行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才干断定确实是与瓶上的孔有关。但这只是感性的认识,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同学通过考虑和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在课的最后,以两个小实验再次激起探究的兴趣,也巩固了新知。在本课教学中,同学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获取了科学知识,增加了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较好的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lt;吹瓶中的气球gt;这是一节自编教学内容。教学由玩气球、吹瓶中的气球、猜想瓶中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设计实验探究原因、解释有孔瓶中气球吹的起来的原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组成。一、教学目的:1、引导同学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原因、设计实验探究、获取结论”的探究过程。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3、借助探究“吹瓶中气球”这一活动,使同学获取“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二、教学准备:三年级同学,四人一组,资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个小组有 4 个瓶子,4 个气球。2、每组有一个瓶子的底上有一个小孔,有孔的瓶子有高的,有矮的;有壁硬的,有壁软的;有粗的,有细的。3、每组 4 个瓶子大小、颜色、软硬各不相同。三、教学实施:(一)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玩过气球吗?你会怎样玩?上台试一试好吗?大家想不想玩?现在都玩一玩。注意检查你的气球是否漏气。同学自由玩气球。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带气球的小车,你能让它跑起来吗?老师能用气球把这两个小碗吸起来信不信?3、师:看来气球的玩法还真多。(二)发现问题1、师:同学们见过在瓶中吹气球吗?演示套好两个气球,谁愿上台吹瓶中的气球?(两个力气不一样的同学,吹两个大小不同的瓶中的气球)师:看到什么现象?2、师:其它同学想不想试一试,比一比谁的气球吹的大?3、同学分组活动。教师统计吹气球的情况。4、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吹起瓶中的气球,而有的同学没有吹起瓶子的气球呢?(三)作出假设讨论:这是为什么呢?你认为与什么有关?汇报各小组讨论的情况。 (在试教过程中,大概出现这几种猜测:1、与瓶子的粗细有关。2、与瓶子的高矮有关。3、与瓶子的软硬有关。4、与力气的大小有关)(四)探究研讨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对于上述猜测可引导同学一一予以探究。(1)把各小组吹起气球的瓶子放在讲台上比较,结果出现有高有矮、有粗有细。(2)用玻璃瓶与塑料瓶对比实验,结果玻璃瓶中的气球吹起来。 (玻璃瓶上事先打孔)(3)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瓶,让力气大的同学吹无孔的瓶中的气球,让力气小的同学吹有孔的瓶中的气球。(五)深入探究1、师:看来,瓶中的气球能否吹起来与同学业猜想的原因都无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各小组同学再吹一吹瓶中的气球,认真比较一下小组的 4 个瓶子。师:用什么新发现吗?(能吹起的瓶子上有孔)2、师:是不是一定与这个小孔有关呢?有什么方法证明这个问题?(试教中,同学会想到这几种方法:1、堵瓶子上的孔再吹 2、把瓶子打个孔再吹气球)3、师:为什么瓶上有孔,气球就吹得起来?没有孔,就吹不起来?4、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小结:空气进入气球,瓶中的空气从小孔中跑出来,所以能吹起气球。瓶上没有孔,瓶中的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外面的空气无法进入气球,所以吹不起气球。(六)运用拓展1、解释杯中的纸在水中不湿的原因。2、想方法用漏斗向带有塞子的瓶中倒水,并解释原因。四、教学反思气球的玩法很多,每一种的玩法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假如能引导同学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获取这些科学道理,对同学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探索的动身点和动力。同学玩过各种气球的玩法之后,探究兴致很高。此时,教师再提出“吹瓶中的气球”这一玩法。由于资料的结构性,同学通过吹瓶中的气球,很自然的提出“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吹起瓶中的气球,有的同学没有吹起瓶子的气球呢?”这个问题。同学的探究欲望再次被掀起。2、鼓励同学大胆作出假设问题提出后,要引导同学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对问题作出解释。于是我问道:可能是什么原因?你认为与什么有关?同学通过对同组资料的观察和考虑,有的认为是与瓶子的大小有关,瓶子大的吹的起来;有的认为与瓶子的软硬有关,软的吹的起来;有的认为是力气大的吹的起来;还有的同学认为是和瓶子的颜色有关。由于为同学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同学的思维很活跃。在试教的过程中,也有的同学很注意观察,他们在这个时候就发现了瓶子上有孔无孔的现象,认为可能与瓶上的孔有关。这些教师都给予了鼓励。3、引导同学寻找证据,验证假设当同学提出假设后,教师要引导同学想方法来验证这些假设是否成立。在本节课中,我较好的发挥了资料的结构性,有力的验证了各种假设。如在验证“与瓶子的大小有关,瓶子大的吹的起来”时,同学通过对全班吹的起来的瓶子的观察,马上否定了这种假设。通过对资料的对比,寻找证据,有利于同学培养同学的质疑意识和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4、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通过对几种假设的研究,同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与瓶上的孔有关”上,通过对 4 个瓶子的观察比较,同学是不难发现这一点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是否在这里就可以停止了呢?我觉得不是,还应该引导同学对这一发现作进一步的证明。这样不但能磨炼同学的思维,更能培养同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于是,我启发同学道:是不是一定与这个孔有关呢?能不能证明一下?同学很快想到了两种可行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才干断定确实是与瓶上的孔有关。但这只是感性的认识,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同学通过考虑和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在课的最后,以两个小实验再次激起探究的兴趣,也巩固了新知。在本课教学中,同学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获取了科学知识,增加了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较好的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lt;吹瓶中的气球gt;这是一节自编教学内容。教学由玩气球、吹瓶中的气球、猜想瓶中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设计实验探究原因、解释有孔瓶中气球吹的起来的原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组成。一、教学目的:1、引导同学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原因、设计实验探究、获取结论”的探究过程。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3、借助探究“吹瓶中气球”这一活动,使同学获取“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二、教学准备:三年级同学,四人一组,资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个小组有 4 个瓶子,4 个气球。2、每组有一个瓶子的底上有一个小孔,有孔的瓶子有高的,有矮的;有壁硬的,有壁软的;有粗的,有细的。3、每组 4 个瓶子大小、颜色、软硬各不相同。三、教学实施:(一)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玩过气球吗?你会怎样玩?上台试一试好吗?大家想不想玩?现在都玩一玩。注意检查你的气球是否漏气。同学自由玩气球。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带气球的小车,你能让它跑起来吗?老师能用气球把这两个小碗吸起来信不信?3、师:看来气球的玩法还真多。(二)发现问题1、师:同学们见过在瓶中吹气球吗?演示套好两个气球,谁愿上台吹瓶中的气球?(两个力气不一样的同学,吹两个大小不同的瓶中的气球)师:看到什么现象?2、师:其它同学想不想试一试,比一比谁的气球吹的大?3、同学分组活动。教师统计吹气球的情况。4、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吹起瓶中的气球,而有的同学没有吹起瓶子的气球呢?(三)作出假设讨论:这是为什么呢?你认为与什么有关?汇报各小组讨论的情况。 (在试教过程中,大概出现这几种猜测:1、与瓶子的粗细有关。2、与瓶子的高矮有关。3、与瓶子的软硬有关。4、与力气的大小有关)(四)探究研讨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对于上述猜测可引导同学一一予以探究。(1)把各小组吹起气球的瓶子放在讲台上比较,结果出现有高有矮、有粗有细。(2)用玻璃瓶与塑料瓶对比实验,结果玻璃瓶中的气球吹起来。 (玻璃瓶上事先打孔)(3)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瓶,让力气大的同学吹无孔的瓶中的气球,让力气小的同学吹有孔的瓶中的气球。(五)深入探究1、师:看来,瓶中的气球能否吹起来与同学业猜想的原因都无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各小组同学再吹一吹瓶中的气球,认真比较一下小组的 4 个瓶子。师:用什么新发现吗?(能吹起的瓶子上有孔)2、师:是不是一定与这个小孔有关呢?有什么方法证明这个问题?(试教中,同学会想到这几种方法:1、堵瓶子上的孔再吹 2、把瓶子打个孔再吹气球)3、师:为什么瓶上有孔,气球就吹得起来?没有孔,就吹不起来?4、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小结:空气进入气球,瓶中的空气从小孔中跑出来,所以能吹起气球。瓶上没有孔,瓶中的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外面的空气无法进入气球,所以吹不起气球。(六)运用拓展1、解释杯中的纸在水中不湿的原因。2、想方法用漏斗向带有塞子的瓶中倒水,并解释原因。四、教学反思气球的玩法很多,每一种的玩法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假如能引导同学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获取这些科学道理,对同学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探索的动身点和动力。同学玩过各种气球的玩法之后,探究兴致很高。此时,教师再提出“吹瓶中的气球”这一玩法。由于资料的结构性,同学通过吹瓶中的气球,很自然的提出“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吹起瓶中的气球,有的同学没有吹起瓶子的气球呢?”这个问题。同学的探究欲望再次被掀起。2、鼓励同学大胆作出假设问题提出后,要引导同学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对问题作出解释。于是我问道:可能是什么原因?你认为与什么有关?同学通过对同组资料的观察和考虑,有的认为是与瓶子的大小有关,瓶子大的吹的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