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解读: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_第1页
三维解读: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_第2页
三维解读: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_第3页
三维解读: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_第4页
三维解读: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维解读: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如果脱离对人的教育,脱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那么要想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毕竟学科教学也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当然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因此,要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最根本的是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形成猜测,进行探索,验证与修正,形成规则,推广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才能理解数学学习何以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进程中如此重要,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何以是一种文化,才能理解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突出的位置。当然,有效教学还需要在理念指导下的行为,就我个人体会,从教材、学生、教法这三维角度作综合思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编排的教学媒介。目前的状况是,有些教师认为教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 ,试图在改动教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这其中有着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与思考,有着对教材的初步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还缺少更为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比较:教材改动后的教学引起了哪些变化?不改动教材进行教学,效果真的不好吗?很多教师谈到教材的情境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于是改变教材情境,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换个角度思考:是否学习内容必须“傍”了生活经验才能纳入教学内容?是否城市孩子只能学习以城市生活作为题材载体的数学知识,而乡村孩子只能在解决蔬菜、家禽数量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呢?试想,语文教学中,海南的孩子不也在学习雾凇吗?东北的孩子不也在学习曼谷的小象吗?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未知的领域,探索未知的世界。XX 年,我曾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找规律”一课参加全国赛课,备课伊始,一味地困在修改教材例题的思路中,总认为教材例题编写的难度过浅,层次不丰富,拓展不够。但是细细研读教材后,却发现自己原来仅是“读”教材了,但没有“读懂”教材。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符号化思想,体会图解的策略。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索的活动过程,方法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悟出来的。这样的立意是原先所未曾“读”到的。事实上,原来的思路在数学知识的传授上,学科本位意识还是偏重了,作为学校教育的“数学教育” ,若脱离“教育”来谈“数学教学” ,难免会脱离数学教育的本意。读懂教材、读透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在读懂、读透教材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才能体现编写意图,做到“形变而神不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把握,对儿童数学学习心理的了解,是我们在教学中能否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某些教学内容,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教学难度大。那么我们有必要问自己:我们课前对学生作过调查吗?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了解了什么?须知“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 。例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例题 522,图意是 5 筒羽毛球,每筒 10个,旁边还有 2 个羽毛球,要平均分成 2 份。我们请未曾学过这一内容的学生做了实验,多数学生先将 2 个单独的羽毛球平均分,再将 5 筒羽毛球平均分。这样的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之间就存在不协调,所以我们把例题改成 524。这种改动是基于对学生操作活动的了解的。只有通过学习,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了解,才能丰富我们关于学生学习的认识,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法的合理选择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教法的选择基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脱离这两个基本要素考虑教学设计,其有效性是很难得到保证的。教法的选择首先应是在尊重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落实教材的教学要求。如果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同化的,我们就应当考虑如何进行迁移;如果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必须顺应的,我们就应当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重新达成一种平衡。例如我对四年级(上册) “认识整万数”的教学设计(详见本刊XX 年第 1-2 期)就是考虑到对学生而言,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一种同化的学习。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探索的知识、学习的方法经历从模糊到清晰,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有老师担心学生的探究活动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按时完成,于是在教学中越俎代庖。我们要知道:知识是可以传授的,经验是无法传授的!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方法,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如果脱离对人的教育,脱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那么要想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毕竟学科教学也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当然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因此,要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最根本的是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形成猜测,进行探索,验证与修正,形成规则,推广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才能理解数学学习何以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进程中如此重要,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何以是一种文化,才能理解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突出的位置。当然,有效教学还需要在理念指导下的行为,就我个人体会,从教材、学生、教法这三维角度作综合思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编排的教学媒介。目前的状况是,有些教师认为教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 ,试图在改动教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这其中有着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与思考,有着对教材的初步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还缺少更为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比较:教材改动后的教学引起了哪些变化?不改动教材进行教学,效果真的不好吗?很多教师谈到教材的情境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于是改变教材情境,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换个角度思考:是否学习内容必须“傍”了生活经验才能纳入教学内容?是否城市孩子只能学习以城市生活作为题材载体的数学知识,而乡村孩子只能在解决蔬菜、家禽数量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呢?试想,语文教学中,海南的孩子不也在学习雾凇吗?东北的孩子不也在学习曼谷的小象吗?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未知的领域,探索未知的世界。XX 年,我曾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找规律”一课参加全国赛课,备课伊始,一味地困在修改教材例题的思路中,总认为教材例题编写的难度过浅,层次不丰富,拓展不够。但是细细研读教材后,却发现自己原来仅是“读”教材了,但没有“读懂”教材。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符号化思想,体会图解的策略。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索的活动过程,方法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悟出来的。这样的立意是原先所未曾“读”到的。事实上,原来的思路在数学知识的传授上,学科本位意识还是偏重了,作为学校教育的“数学教育” ,若脱离“教育”来谈“数学教学” ,难免会脱离数学教育的本意。读懂教材、读透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在读懂、读透教材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才能体现编写意图,做到“形变而神不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把握,对儿童数学学习心理的了解,是我们在教学中能否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某些教学内容,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教学难度大。那么我们有必要问自己:我们课前对学生作过调查吗?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了解了什么?须知“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 。例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例题 522,图意是 5 筒羽毛球,每筒 10个,旁边还有 2 个羽毛球,要平均分成 2 份。我们请未曾学过这一内容的学生做了实验,多数学生先将 2 个单独的羽毛球平均分,再将 5 筒羽毛球平均分。这样的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之间就存在不协调,所以我们把例题改成 524。这种改动是基于对学生操作活动的了解的。只有通过学习,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了解,才能丰富我们关于学生学习的认识,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法的合理选择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教法的选择基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脱离这两个基本要素考虑教学设计,其有效性是很难得到保证的。教法的选择首先应是在尊重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落实教材的教学要求。如果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同化的,我们就应当考虑如何进行迁移;如果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必须顺应的,我们就应当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重新达成一种平衡。例如我对四年级(上册) “认识整万数”的教学设计(详见本刊XX 年第 1-2 期)就是考虑到对学生而言,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一种同化的学习。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探索的知识、学习的方法经历从模糊到清晰,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有老师担心学生的探究活动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按时完成,于是在教学中越俎代庖。我们要知道:知识是可以传授的,经验是无法传授的!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方法,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如果脱离对人的教育,脱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那么要想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毕竟学科教学也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当然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因此,要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最根本的是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形成猜测,进行探索,验证与修正,形成规则,推广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才能理解数学学习何以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进程中如此重要,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何以是一种文化,才能理解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突出的位置。当然,有效教学还需要在理念指导下的行为,就我个人体会,从教材、学生、教法这三维角度作综合思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编排的教学媒介。目前的状况是,有些教师认为教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 ,试图在改动教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这其中有着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与思考,有着对教材的初步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还缺少更为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比较:教材改动后的教学引起了哪些变化?不改动教材进行教学,效果真的不好吗?很多教师谈到教材的情境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于是改变教材情境,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换个角度思考:是否学习内容必须“傍”了生活经验才能纳入教学内容?是否城市孩子只能学习以城市生活作为题材载体的数学知识,而乡村孩子只能在解决蔬菜、家禽数量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呢?试想,语文教学中,海南的孩子不也在学习雾凇吗?东北的孩子不也在学习曼谷的小象吗?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未知的领域,探索未知的世界。XX 年,我曾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找规律”一课参加全国赛课,备课伊始,一味地困在修改教材例题的思路中,总认为教材例题编写的难度过浅,层次不丰富,拓展不够。但是细细研读教材后,却发现自己原来仅是“读”教材了,但没有“读懂”教材。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符号化思想,体会图解的策略。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索的活动过程,方法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悟出来的。这样的立意是原先所未曾“读”到的。事实上,原来的思路在数学知识的传授上,学科本位意识还是偏重了,作为学校教育的“数学教育” ,若脱离“教育”来谈“数学教学” ,难免会脱离数学教育的本意。读懂教材、读透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在读懂、读透教材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才能体现编写意图,做到“形变而神不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把握,对儿童数学学习心理的了解,是我们在教学中能否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某些教学内容,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教学难度大。那么我们有必要问自己:我们课前对学生作过调查吗?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了解了什么?须知“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 。例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例题 522,图意是 5 筒羽毛球,每筒 10个,旁边还有 2 个羽毛球,要平均分成 2 份。我们请未曾学过这一内容的学生做了实验,多数学生先将 2 个单独的羽毛球平均分,再将 5 筒羽毛球平均分。这样的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之间就存在不协调,所以我们把例题改成 524。这种改动是基于对学生操作活动的了解的。只有通过学习,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了解,才能丰富我们关于学生学习的认识,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法的合理选择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教法的选择基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脱离这两个基本要素考虑教学设计,其有效性是很难得到保证的。教法的选择首先应是在尊重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落实教材的教学要求。如果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同化的,我们就应当考虑如何进行迁移;如果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必须顺应的,我们就应当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重新达成一种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