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贸易政策与就业的关系_第1页
整理 贸易政策与就业的关系_第2页
整理 贸易政策与就业的关系_第3页
整理 贸易政策与就业的关系_第4页
整理 贸易政策与就业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贸易政策与就业关系的理论研究(一)基于发达国家作为研究背景1 比较优势理论的就业影响 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 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的经济学家当属亚当斯密(Adam Smith) ,他提出的“剩余产品出口”模型体现了他对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在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方面,除李嘉图持有保守态度外,比较优势理论基本都秉持了积极的态度。该观点在斯密的著作中得到了较为集中和完整的论述。在国际贸易就业影响方面,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不仅提高了生产率,增加了国民财富,也增加了就业。斯密关注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就业冲击问题。斯密注意到,从贸易保护转变到自由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冲击影响,认为这样突然恢复自由贸易会对国内产业带来不同的冲击和损失,会使部分产业萎缩,形成大量的失业和职业流失。特别是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还不具备参与国际贸易实力的“大制造业” 。对此,斯密主张实行过渡安排,但对于自由贸易对就业的冲击和影响的后果,斯密始终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大部分制造业,都有性质相似的关联制造业,工人很容易从一种制造业转移到另一种制造业,而受到冲击的产业资本也会转移到另一种产业。 “国家的资本和从前相同,劳动的需求也和从前相同,或大致相同,不过是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职业使用。 ”2 自然禀赋优势理论的就业影响国际贸易对国内就业的短期影响较大,长期影响较小关于贸易对人们的利益带来的影响方面,奥林基于自然禀赋优势理论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认识,认为研究国际贸易利益如何在参与国之间进行分配没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只有当贸易的变动微小、收入分配变化不大时,利益概念才有真实的意义,这时它相当于消费者剩余。显然,他过于静态的看待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过分强调现在的既有贸易格局的合理性,而没有充分考虑后发国家改变贸易格局的现实性。基于国际贸易导致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理论,萨缪尔森认为国际贸易对国内就业的短期影响较大,而对长期影响较小。表现在:首先,国际贸易会给劳动者带来切实的利益。国际贸易加深了世界专业化分工和优化了世界资源配置,提高了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因而降低了各国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世界的总产量,使得每个劳动者可以以较少的劳动换取较多的进口产品,进而使世界各国的工资率提高到原来封闭经济的水平以上。其次,就国际贸易对国内的影响和冲击来看。短期,贸易保护确实可以使国内某些产业增加,带动就业;而取消贸易保护会冲击某些产业,减少国内就业。但劳动是具有较大弹性的生产要素,失业的劳动者可以从原来的产业或部门转移到别的产业或部门,特别是由于出口拉动增长的行业和部门,当然也可以转移到许多新兴的行业或部门。长期,贸易保护并不能解决贸易的就业问题,单靠贸易出口并不能把国内的失业问题出口到别的国家去。但是,后期他对国际贸易就业影响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萨谬尔森在经济学界向来是以坚持自由贸易而著称,他在早期经济学著作中认为,贸易会使人人获益,但不是每个人从中得到的好处完全一样。在随着美国国内就业形势恶化,就业压力的增大,他的态度也有一些变化。他在接受德国一家媒体采访时认为:“在全球化中不总是只有获益者。全球化推动的一切对每个人都有益处,这不是真的。 ”他又补充说,“但在大多数国家里除了出现双赢局面之外,也有一些赢一输局面,这是经济史的一种典范。 ”3 凯恩斯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贸易乘数的就业影响主张有限的贸易保护,但反对滥用贸易限制,贸易顺差促进就业凯恩斯的国际贸易理论凯恩斯关于国际贸易的论述并不多,主要见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和 劝说集著作中。后为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萨缪尔森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乘数理论为基石,以保护国内就业为目的的国内贸易保护理论。凯恩斯赞成同时代的美国、德国等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肯定重商主义学说里面含有“科学真理成分” ,批评古典经济学看不到“保护政策也许可以增加国内就业量” 。凯恩斯主张有限的贸易保护,但又反对滥用贸易限制。认为,如果贸易出现逆差“则可能很快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而数额不大的贸易顺差,“则颇有鼓励作用” 。但又指出,重商主义政策不宜推行过度。因为,“一国由贸易顺差得到的好处往往就是他国蒙受的损失” ,结果会引起国际贸易顺差竞争,致“大家争取顺差,结果大家受损” 。他充分肯定国际分工的好处,认为只有在各国都能利用国内政策提供就业和国际经济关系正常、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互利互惠的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国际贸易的就业影响理论凯恩斯认为贸易顺差能够通过增加投资需求而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国内就业。凯恩斯积极主张国家进行投资促进就业的理论基础就是投资乘数理论。所谓乘数理论也称倍数理论,就是指投资与收入之间、投资与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乘数或者倍数关系。凯恩斯认为,乘数的大小直接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在凯恩斯看来,投资乘数与就业乘数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是等值的, “乘数这个概念,还可以用来指示: 当资本品工业扩张时,就业量可以预期受到多少好处。 ” 并且认为, 投资带来的需求的增加所形成的就业乘数具有普遍的意义。为了准确地表达投资与就业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凯恩斯在书中提出了乘数方程式。设 Y 代表收入或者就业, C 代表消费, I 代表投资, S 代表储蓄; dY 代表收入增量, dC 代表消费增量, dI 代表投资增量 , 则 dC/dY 就表示边际消费倾向。现在如果用 K 表示投资乘数,则K 就是一定的投资增量(dI)和由这个增量引起的收入增量或者就业增量(dY)之间的比例关系系数。因为收入增量=投资增量+消费增量(dy=dI+dC), 则有:K=dy/dI=dy/(dy 一 dC)=1/(1 一 dC/dy) (2 一 1)也就是说,投资乘数是 1 与 1 和际消费倾向差的倒数,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 4/5,则投资乘数为 1-4/5=1/5 的倒数,就是 5。凯恩斯主义的后继者们,把凯恩斯的乘数理论与其贸易保护理论结合起来,运用于对国际贸易的分析中,形成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具有倍增的乘数作用;一国的进口和国内储蓄一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具有反方向的乘数作用,也就是有倍减效应。在商品和劳务出口增加时,出口国就会获得增加的货币收入,对应的出口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随之增加,出口的增收作用就会转化为国内的投资乘数效应,从而使国内收入和就业得到倍增。当商品和劳务输入时,则对方国内形成出口的增收效应并转化为国内的投资效应,相应地,进口国作用相反,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国内生产缩减,就业水平下降。所以,只有贸易获得顺差时,才能增加国内的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萨缪尔森认为国际贸易乘数除了出口乘数作用之外,还存在着进口的“渗漏”作用。他指出,随着国内收入和产出的增长,进口也会随之增加,由出口收入引致的国内购买力就会相应减小。一般情况是“出口可以提高收入,然而,由于引致的进口,所以乘数的数值减少。在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收入的一部分漏入国内储蓄,每 1 元新的出口就会提高收入,但决不会把收入提高到足够的高度,以致造成整个 1 元的新进口。 ”他在最新版的经济学著作中总结说,在开放经济中,由于收入的任一增加中都会有一部分向进口漏出,因此,开放经济的乘数势必略小于封闭经济的乘数。凯恩斯及其后继者对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为分析贸易政策的就业影响提供了进行数量化分析的工具,虽然对外贸易的乘数与投资乘数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微观基础有待于进一步充实,但该理论毕竟在就业理论与贸易理论之间架起了理论连接的桥梁,为进一步计量分析贸易政策的就业影响开拓了空间。(二)基于发展中国家为背景1 有限贸易保护理论的就业影响对于正由农业向工业化国家过渡的国家和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国家,应实行节制的保护贸易政策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李斯特,保护贸易的倡导者。 以他自己的生产力理论的为中心,在生产力或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提出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对外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李斯特并没有系统地提出对外贸易对国内就业影响的理论,但他在对贸易保护制度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评价分析和他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论述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外贸易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有利,不仅大大增加工业化国家的财富和扩大工业产品的市场,而且会大大扩大其国内就业;而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他认为对农业国家是有利的,而对于正由农业向工业化国家过渡的国家和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国家,自由的国际贸易政策是有害的,而有节制的保护贸易政策则会获益甚大。在贸易保护下的成功工业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 农业社会逐步向工业社会和工业和商业社会转变,农业就业人口逐步转移到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及大部分乡村逐步被城镇取代,说明了对外贸易对国内就业的积极影响。有限贸易保护理论站在后发展国家的角度,从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和顺利推进工业化的不同阶段,阐释了实施不同的贸易保护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贸易的就业的影响,则是从生产力和工业化进程本身来解读,对现代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针对性。2 贸易发展战略理论的就业影响开放并实施有效的贸易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贸易发展战略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原则,贸易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对外贸易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手段所做出的战略性决策。贸易发展战略虽然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重商主义,但真正大规模系统化地运用贸易发展战略指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还是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就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根据其战略特征可以分为两类。即进口替代为主导和出口促进为主导的贸易战略。进口替代贸易发展战略,一般认为就是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本国币值高估以及进口替代工业的保护和扶持等政策,以限制和替代工业品的进口,保护和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为目标的贸易战略; 发展经济学家吉利斯等人认为该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护和发展民族幼稚工业。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战略,一般认为,该战略就是通过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带动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该战略又可以分为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和工业品出口替代战略,通常意义上指后者。该战略主要是通过向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出口工业品来发展本国工业,核心思想就是进口替代,尤其是出口商品的生产者通过国际市场的激励和竞争培育国际竞争力而最终在国内替代工业品的进口和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贸易与就业的关系问题。其中进行跨国比较研究的代表人物有:米卡洛波罗斯和罗杰、迷卡里和巴拉萨。他们进行的跨国研究都得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与出口的增长率高度相关的结论。巴拉萨进一步指出:从周边成功实施出口导向的东亚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上个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的发展来看, 正是成功的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推动了长达 30 余年东亚高达 10%左右的高速经济增长。在贸易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具体研究贸易与国内就业关系的著作并不多,比较著名跨国别研究的著作有安妮克鲁格 1981 年出版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 6 、H钱纳里等人著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1986 年) 、世界银行的 1987 年发展报告和芭芭拉斯、威尔逊佩雷斯合著的经济增长!就业与公正(2000 年)等。也有就一个国家研究,如 Hiau Looi Keea 和 Hian Teek Hoonb 的 贸易、资本积累与结构性失业:新加坡的经验研究等。克鲁格、钱纳里和世界银行研究认为,外向型经济或者出口导向型经济有助于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托林斯和佩雷斯的研究结论是贸易对就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贸易发展战略理论,在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方面,并没有提供任何现成的答案,但对对外开放作用的推崇和对政府作用的充分肯定,不难作出判断: 开放并实施有效的贸易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该理论不仅得到了理论上的验证,而且得到了历史经验的检验。德国、美国 19 世纪崛起,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 20 世纪的成功,无疑都成为该理论最典型的历史证明。3 马克思贸易就业影响的论述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很少把贸易与就业联系起来论述,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相关理论的论述,作出理论的推演。马克思的贸易理论肯定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但马克思明显不赞成李嘉图对贸易利益的论述,马克思认为贸易虽然在发达,但贸易仍然对双方有利,也就是贸易有利于双方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在劳动生产率相对稳定时期内会增加就业。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宏观角度回答了国际贸易提高就业的问题。由于国际贸易,提高了国内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水平,提高了一个国家国内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水平和价值实现程度,从而比实施对外贸易前更好地保障了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从而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和就业的扩大。马克思虽然指出了不平等贸易导致世界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现实,但也充分肯定了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对推动落后国家从自然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对于落后国家和民族来说,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结果是“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替代了” 。长期来看,对外贸易拓展了世界市场,扩大了生产和销售,从而增加了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从而增加了就业; 另一方面,资本积累不仅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是技术进步的原动力。通过对贸易理论演革过程的回顾和梳理,发现不同的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不同的解释。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是赞成国际贸易有利于国内就业。从比较优势理论到自然禀赋优势理论,从凯恩斯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到有限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从贸易战略理论到马克思的有关理论,无不把国际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主要外部动力。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则对拥有不同劳动力要素的国家的就业影响作出了不同的分析,认为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凯恩斯主义则更强调出口和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促进作用。有限贸易保护主义更注意立足于后发展国家的实际探讨-国际贸易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贸易战略理论则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强调了政府在利用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的作用,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高度评价资产阶级对于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和生产力的积极进步作用,客观肯定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推动世界发展的进步作用,也清醒地指出了处于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贸易关系的不平等性质,为落后的发展国家积极利用国际贸易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民族利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的就业影响问题,从重商主义到当代经济学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见解。根据这些理论和代表人物所持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从重商主义到李斯特,从斯密到凯恩斯,他们都积极主张对外贸易,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长。在积极肯定国际贸易对就业积极作用的观点中,而且也常常伴随着主张对外贸易保护的政策见解。因为他们更多地强调出口和顺差对就业的积极拉动作用,而对进口和贸易逆差则更多地持否定的观点。第二种观点,是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出发来观察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马克思的贸易思想的影响-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贸易是不平等性质的贸易。代表人物有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法国人伊曼纽尔、埃及人阿明和发展经济学家阿根廷人普雷维什等,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性质,前者主张改变现有的经济关系,后者主张进口替代来消除不平等国际贸易关系。第三种观点,从李嘉图到克鲁格曼,从穆勒到萨谬尔森,也是一个队伍强壮的阵营。他们对国际贸易秉持积极的态度,否定对外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强调就业主要是受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国际贸易。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积极主张自由贸易,但他认为,贸易双方只能获得交换更多使用价值的利益,而对外贸易对国内就业没什么影响“美国的保罗克鲁格曼和罗伯特劳伦斯无疑是这种观点的热心支持者。美国的欧文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国际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几乎为零。约翰穆勒基于国际贸易的本质是物物直接交换的认识,提出了著名的国际需求方程式,认为供求双方会自动趋于平衡,不会对就业产生多大影响。萨缪尔森赞同穆勒对贸易本质的看法,认为劳动是个具有较大弹性的生产要素,贸易保护短期可以使国内某些产业增加产出和就业,而取消贸易保护会冲击某些产业,减少国内就业。但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并不能解决贸易的就业问题,单靠贸易出口并不能把国内的失业问题出口到别的国家去。并指出,增加就业更有效的做法是运用国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贸易自由化与就业的关系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不少政府处于保护国内就业的目的,频繁出台贸易保护政策,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该问题的研究对于评价贸易政策是否真的能够促进就业,或者说在什么样条件下能够提高就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区分不同国家在不同经济背景下贸易政策效果的差异贸易政策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税政策,二是包括进口配额制、“自愿” 出口限制、国家垄断进出口、进口许可证制、进口最低限价、外汇管制、海关估价制、特殊保障措施、国内支持措施、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特殊包装与标签规定、技术卫生安全要求与规定以及国别政策等十几类政策之多的非关税政策。贸易政策实施的程度,实际也就是贸易自由化的程度。所以,研究贸易政策与就业关系的文献,也就是研究贸易自由化影响就业的文献。经典国际贸易理论,例如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或要素禀赋理论(H-O),建立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论基础,这些经典模型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劳动力在部门之间流动的影响,但没有直接得出国际贸易与整体就业有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