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概念理解陷阱练习题_第1页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概念理解陷阱练习题_第2页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概念理解陷阱练习题_第3页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概念理解陷阱练习题_第4页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概念理解陷阱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概念理解陷阱练习题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多以计算为主,是必考题型之一,这些题目中有的列式难度偏大,有的计算难度偏大,数据关系比较复杂,甚至有些还设有“陷阱”,如何识破这些“陷阱”成功解题呢,中公教育专家给予解答。一、概念理解陷阱1.增长率、增长量混淆(1)材料中提到的是增长率(增长量)误以为是增长量(增长率);(2)题目中要求的是增长率(增长量)误以为是增长量(增长率)。应对策略: 1.增长率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前期)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快慢问题;常见表述有:(1)“XX 快速(较快)增长”、“XX 增速加快(减慢)”(2)“XX 增幅(降幅)较大”、“XX 大幅度增长(降低)”(3)“XX 增长率最高(最低)的是”2.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多少问题。常见表述有:“增长量(增长值)为多少/多多少”【例题 1】2006 年 1-3 季度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服务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服务业继续保持高水平稳定运行。2006 年 13 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73.74 亿元,增长 9.4%,增速比上半年高 1.4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37.2%,重点行业发展良好,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 11.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 9.6%,金融业增长 8.1%,房地产业增长 9.3%,其他服务业增长 9.2%。(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增长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明显。2006 年 13 季度,全省城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620.5 亿元,比 2005 年同期增长 36.1%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52.9%。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5 年同期增长77.6%,文化和体育业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5 年同期增长 2.5 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固定投资比 2005 年同期增长 74.2%,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5 年同期增长 1.1 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比 2005 年同期增长 34.1%,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5 年同期增长 95.2%,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734.7 亿元,比 2005 年同期增长 32.3%,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 20%。服务业主要行业投资增长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供给保障能力,改善了消费的环境,还带动相关服务产品消费规模扩张,拉动了整体经济增长。(三)服务业继续发挥对全省财政收入和安置就业的支撑作用服务业对税收和就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06 年 13 季度服务业地方税收完成 223.9 亿元,占地方税收的 60.6%,同比增加 41.7 亿元,增长22.9%,高于地方税收平均增幅 5.6 个百分点,增加 5.3 亿元。服务业对营业税增长贡献尤为突出。受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营业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营业税同比增加 30.5 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总增加额的 47.5%,比2005 同期提高 27.5 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税收收入增长 8.2 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同期提高 3.4 个百分点。2006 年 13 季度,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 111.8 万人,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 68 万,占就业总人数的 60.8%,其中在社区就业 28.1万人,占就业总数的 1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点行业增长值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B.全省营业税比 2005 年同期增长 27.5%C.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5 年同期增长 90%以上D. 社区就业持续创高增长率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 C。A 项,根据资料内容,重点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长率最高,而非增长值,A 项错误;B 项,由资料最后一段可知,全省营业税增加额占全省税收收入总增加额的比重比 2005 年同期提高了 27.5 个百分点,而非营业税比上年同期增长27.5%,B 项错误;C 项,由资料第二段中“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5 年同期增长95.2%”可知,C 项正确;D 项,资料只给出 2006 年 1-3 季度社区就业人数与占就业总数的百分率,而没有提及社区就业的增长率,D 项无法确定。综上,应选择 C。陷阱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量陷阱。如果混淆了增长量与增长率的概念,易误选 A 项。3.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和年均增长的混淆(1)题干要求的是同比而材料中给出来的是环比的相关数据;(2)题干要求的是环比而材料中给出来的是同比的相关数据;(3)选项中涉及的是同比增长而材料中给出来的是年均增长。应对策略:1.同比表示的是相同时间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环比表示的是时间顺延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2.同比增长指的是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的量或增长的百分比;年均增长指的是某变量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量或百分比。年均增长量并不等同于同比增长量,年均增长率也不等同于同比增长率。【例题 2】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 21.19 万辆和 22.13 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1.86%和 26.03%;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 1.43 万辆和 1.52 万辆,降幅不大;交叉型乘用车本月产销 6.60 万辆和 6.85 万辆,分别比上月下降 14.23%和 2.83%;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降幅最大,本月产销 1.23 万辆和 1.24 万辆。1 至 5 月,基本型乘用车累计产销 99.10 万辆和 96.93 万辆,产量同比下降2.73%,销量同比增长 1.07%;多功能乘用车累计产销 6.11 万辆和 5.71 万辆,同比增长 31.26%和 31.5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累计产销 6.46 万辆和 6.54 万辆,同比下降 16.00%和 10.25%;交叉型乘用车累计产销 36.77 万辆和 37.41 万辆,同比增长 6.02%和 10.29%。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与去年相比,全国今年 1 至 5 月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B.今年 1 至 5 月份全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量都低于去年同期C.去年 5 月全国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都低于今年 5 月D.今年 4 月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都略高于 5 月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 B。A 项,从资料中可以看出,今年 1-5 月份基本型乘用车产量同比下降了 2.73%,A 项错误;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B 项,今年 1 至 5 月份全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量同比下降 16.00%和 10.25%,B 项正确;C 项,今年 5 月份全国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分别比上月下降 14.23%和2.83%,这是一个环比下降,不是同比下降,而 C 项的叙述却是关于同比的,则C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D 项,今年 5 月份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1.86%和26.03%,这是一个同比增长,而 D 项的叙述却是关于环比的,则 D 项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到。综上,正确答案为 B。陷阱分析:材料中出现的“比去年同期”、“同比”属于同比增长(下降),是把今年 5 月的数据和去年 5 月的数据相比;“比上月”属于环比增长(下降),是把今年 5 月的数据和今年 4 月的数据相比。C 项中出现的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在今年 5 月份均比 4 月份下降,是环比而不是同比。D 项中出现的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在今年 5 月份均比去年同期增长,是同比而不是环比。4.相对数、绝对数混淆(1)绝对数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相对数时,没有搞清楚具体的对应关系导致错选。(2)求相对数时没有理解具体要求的相对数的解题公式导致错选。应对策略:绝对数通常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可以比较大小,带有单位。资料分析当中经常涉及的总产量、增长量、销售额、进出口总额、顺差额等;相对数反映的是现象之间数量上的联系程度和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资料分析中相对数主要以增长率、指数、倍数、人口密度、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形式出现;资料分析中求绝对数的问题时,大多会和相对数关联,我们在解题时要注意与相对数相关的具体的绝对数值;在求相对数时,要注意相对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不要因为计算公式的错用而导致解题错误。【例题 3】2002-2006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03-2006 年,我国出口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都超过 1000 亿美元B.2003-2006 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涨状态C.2004 年至 2006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D.2001 年,我国的出口额约为 2673 亿美元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 D。由图中所给出的信息,只能计算出 2001 年的进出口总额,不能算出 2001 年的出口额,而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应选择 D。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陷阱分析:干扰选项是 C。图中曲线上的点表示的含义是进出口总额与比上年相比的增长率,考生在考试时由于时间紧,很容易将该曲线直接当成是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变化曲线,错选 C 项。二、材料、题目解读陷阱1.材料解读陷阱对表格材料中一些特殊信息的忽视或者是错误解读;对图形材料中关键信息的忽视或者是错误解读图形含义;表格、图形材料等下面的“注释”等的忽视。应对策略:1.针对各种材料,一定要在材料解读的时候注意材料中的所有相关内容,任何内容都不能忽视;示例:我们在解读图形材料时,对标题、单位、图注、注释(某些材料会有)等这些特别细节的内容都要仔细阅读。2.平时复习时,注意对一些比较常考的,但是不常用的一些专业术语、生僻词汇的熟悉和积累。【例题 4】2006 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统计表(单位:%)2006 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 8434 万人,占 64%。从年龄构成上看,20 岁以下占 16.1%;21-30 岁占 36.5%;31-40 岁占 29.5%;41-50岁占 12.8%;51 岁以上占 5.1%。从文化程度看,文盲占 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 70.1%;高中文化程度占 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表中“?”处的数值应为( )。A.41.6 B.42.5 C.51.5 D.52.4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 C。东北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为 1-4.2%-44.3%=51.5%。陷阱分析:干扰选项为 A。本题属于表格解读陷阱。考生在解题时,容易把全国第三产业百分比误认为是后面四个地区第三产业百分数的平均值,直接列式为 40.5%4-41.7%-40.7%-38%=41.6%,错选 A 项。2.题目要求解读陷阱忽视题干前提条件导致答案误选。示例:“根据文中划线内容,可以求出的选项为”忽视“划线内容”这个前提条件。对题目中的某些关键词没有准确解读导致答案误选。示例:关键词“标准煤”,如果被误认为是“原煤”,就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例题 5】2008 年上半年上海市分国别入境旅游外国人数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在前十大客源国中,上海市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 )。A.新加坡 B.印尼 C.法国 D.马来西亚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 A。根据条形可知:前十大客源国有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由折线可知这十大客源国中,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新加坡。陷阱分析:题干要求解读陷阱,干扰项是 B 项。注意题干条件“在前十大客源国中”,虽然上海市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印尼,但是印尼不属于前十大客源国,因此不要误选 B 项。参考答案:1.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美国出口额增长了 7.3(1+12.2%)12.2%=0.79 美元,对日本出口额增长了 0.42 亿美元,对德国出口额增长了1.34 亿美元,对新加坡出口额增长了 1.04 亿美元,综上 D 项正确。【陷阱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量陷阱。此题极易误选 C 项,由材料可得知“对美国出口增长 12.2%”、“对日本出口增长 16.2%”、“对德国出口增长 1.2 倍”和“对新加坡出口增长 1.8 倍”,那么通过对比可知,对新加坡出口增长最快。而题干所求的是出口额增长最多的,也就是求增长量最多的,所以 C 项是错误选项。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在 2005 年该省海洋产业中,“五大产业”的总产值为 2144.682.6%=1771.4 亿元,所以错;24.7%表示的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在“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长速度而非 2005年与 2004 年相比的增长速度,错误;2005 年的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中,其总产值,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34.0+747.3)2144.6=50.4%,所以对。所以排除 A、B、D,选择 C。【陷阱分析】本题的干扰项是,属于年均增长速度和同比增长速度概念理解混淆。根据材料知道该省 2005 年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 24.7%,而不是同比增长 24.7%。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很容易将年均增长速度直接误理解为是同比增长速度而判断正确,导致答案错选成 A 项。3.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由表格可看出,2005 年达标湖泊容量,由2001 年的 59.5%下降到了 35.2%。下降了 59-35.2=24.3 个百分点。【陷阱分析】此题的干扰项是 B 项,属于百分数、百分点混淆。其中 B 项下降了 24.3%的意思是 2005 年比 2001 年下降的达标湖泊容量占 2001 年达标湖泊容量的 24.3%,从表中得不出此结论。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2010 年珠海市对日本、欧盟、美国和德国的贸易总额增长情况如下表:德国是欧盟成员国,德国的贸易总额增长量一定小于对欧盟的。由上表可知,与 2009 年同期相比,2010 年珠海市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总额,增长最多的是欧盟,答案选 B。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陷阱分析】考生要注意不要将增长率和增长量相混淆。本题极易误选 D,因为对德国贸易总额 16.43 亿美元,增长 53.4%,增长率最高。而题干要求的是贸易总额增长最多的,也就是求增长量最大的。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2010 年浙江城镇 1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11.7%,10%最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11.7-7.8=3.9,故 2010 年浙江城镇 1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 10%最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 3.9 个百分点。【陷阱分析】本题干扰项是 C,属于百分数和百分点易错点。增幅本身就是百分数,是相对指标,比较两个相对指标的变化情况的单位,只能是百分点,百分数研究的对象是绝对指标。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A 项,2008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75.24 亿元,2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