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1页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2页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3页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4页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公考申论热点:李一事件【核心观点】(1)“李一”的这场造神运动, 让我们还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共媒体和公众人物起到巨大的作用。不经客观核实、 滥用公共话语权,暴露出正是一些媒体 过度商业化下的本位丧失和一些公众人物对自身的公信力的不负责任。(2)李一神像的矗立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他一人之功,他初中毕业却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他道教知 识几乎为 零却当选道教协会副会长种种这些诡异说明了什么呢?对李一这只麻雀解剖,会发现其内核不只是部分民众的愚昧,也不只是社会上真正养生知识的欠缺,而是还折射着金钱的罪恶,更折射着某些行政权力的不当作为。(3)其实对于“ 李一事件”,戴斌老师认为,或许国人需要反思,为何这些所谓的“神仙”能轻易得骗过众多的群众,甚至是名人呢?或许,我国民众整体“文化信仰”的缺失是 值得我们忧虑 的,没有明确的 “信仰”, 结果很可能是换来“ 满天神佛”。或许,生活早已残忍地告诉我们,要生存得好一些,就得做一个看透世事随波逐流的聪明人。如果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和鼓励,而骗子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就会不断有人铤而走险。那么,我 们就会见到更多像“李一”这样的“假神仙”。(4)事实上,无论把“李一”塑造成“ 神仙”,还是对 他“疯狂批判”,戴斌老 师认为,这都是一种“ 过左” 或“过右”的思维。诚然, “李一”这 个家伙存在“欺骗”,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但是从公众在“李一事件”的“曝光前”与“曝光后”的“ 天壤之别”,我们应该反思,公众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在今天,戴斌老 师认为,客观、独立精神仍然是这个社会的稀缺品。试想,倘若当初人们仅仅把李一看作一个普通人,想必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而今天把他还原成一个普通人,也不会这般“义愤填膺 ”。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是通往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 这并非什么艰深奥妙的道理,而是一个日常行为的准则,可于 细微处见真章。固然拿这把尺子要求所有人遵照执行并不现实;但要看到,当一个社会普遍缺乏客观、独立精神,乃至于这 种人都成了大师、偶像,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也要反思。每日时评:公平比“国学天才”重要 N 倍对于人们所渲染的“ 招生办 卡住国学天才” 一说,我却另有看法。关于孙见坤该不该被破格录取的问题,实质就是“素质”与“公平” 谁更重要的问题。对于有着“国学小天才”之誉的西安考生孙见坤同学来说, “破格录取” 的传奇故事似乎与他无缘。据报载,复旦大学 8 名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孙见坤,因为在复旦举办的“ 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中, 孙见坤的国学知识征服了评委。但由于孙见坤高考成绩距一本分数线相差 6 分,陕西省招生办坚持公事公办,拒绝为孙见坤投档。最终,孙见坤被调剂到他并不喜欢的山西大学法律专业。在国学方面有突出才能,却无法进入心仪的大学专修国学,这事说起来的确让人惋惜。所以,陕西省招办的“顽固” 招来网民近乎一边倒的质疑,是可以预见的。从个人主观愿望来说,我也希望孙见坤进入复旦,将自己修成“国学大师”。不过,对于人们所渲染的“招生办卡住国学天才”一说,我却另有看法。我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 孙见坤的分数本来就不够, 陕西省招办并不存在“卡”人。更何况, “博雅杯”章程并未规定可“ 破格录取” 。同时,这事儿也不能证明陕西省招办不够“ 开明”,因 为他们也许并非不想“破格” ,而是担心开了这口子,“条子生”和更多“特长生”接踵而至。所以,关于孙见坤该不该被破格录取的问题,实质就是“素 质” 与“公平”谁更重要的问题。几乎每一次的“ 破格录 取” ,都会引得社会舆论喋喋不休。奇怪的是,以往一些被破格录取的成功事例,人们也是不断质疑,譬如蒋方舟被清华降分录取、北大推出“中学校 长推荐制” 等,被担心其中出现“猫腻”。而这次孙见坤没被破格录取,又被质疑为“ 思想僵化” 。我琢磨,假如孙见坤真的被破格录取了,没准儿人们也会质疑呢,质疑的理由可能是:孙见坤的父母是不是官员?8 名复旦教授有没有拿到好处?社会大众对于所谓的“素质教育”与“ 破格录取”,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心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对“公平”不放心。人们一方面对“不拘一格降人才” 抱有美好憧憬,成天唠叨着钱伟长、钱钟书等偏科生的成功佳话;另一方面,又害怕被程序不公所“暗算”。前不久北京有媒体披露,高校招收特长生正成为高校不法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牟取金钱的重点区域。报道称,在北京一些高校,音 乐特长生居然不识五线谱,美术特长生连基本的素描都不会。您瞧,在公平与公正被极度不信任的社会环境中,陕西省招办“顽固”坚持原则,反而显得可贵,哪怕这种恪守公平的行为只是一种姿态,或者有人所怀疑的“没有送礼的公平 ”。在中国当下的现实语境中,公平已然成为稀缺资源。因此,比 较于牺牲一个“国学天才”,坚持公平立场无疑要重要 N 倍。因为 ,公平如果连掩饰的程序都省略掉,那就意味着未来有 N 个“国学天才”、 “文学天才”、 “数学天才”被不公平所无声地“黑”掉。当然,一个正常的人才选拔规则不能只满足于公平。当考生中不断涌现偏才与怪才之时,规则也不能视而不见。因此,本着 “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的朴素思想,国家应充分汲取孙见坤事件的价值, 为偏才们制定更公平合理的选拔规则,这样,一个“ 国学天才” 就不会白白地被牺牲掉。2011 年申论备考:由申论满分文章体会申论精髓以自主创新谋求全面发展纵观古今,秦国因极力推行“商鞅变法”而使国力昌盛,以致最终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摒弃改革创新,终致 丧国辱权、泱害国民。故此,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器,惟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全面发展。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主席曾高屋建瓴强调 。而至今日,我国 虽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但却凸现出许多有关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据报道, 双边贸易规模最大的 30 种商品中,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很少,多数是日本具有优势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水平偏低是我国目前亟待正视的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创新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高、所需人才匮乏、体制不健全、科技水平 较低等决定性因素阻碍发展。观念是创新的源泉,落后的思想只会阻碍 发展,又谈何发展?所需人才匮乏,创新主体力量薄弱,只能是捉襟见肘,想促 进社会快速发展谈何容易?创新能力低下、体制不够完善、科技水平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又如何促进发展呢?社会终究是向前发展的,落后就等于挨打。那么该如何才能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使我国步入更快发展的轨道呢?首先,务必提高创新观念,在思想上有新突破。观 念乃创新之本,失去创新的观念,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政府要重视创新者的个性想法,鼓励创新者积极探索,帮助扶持创新事业的发展。破除旧的 传统的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发展观念。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创新光荣”的社会氛围。其次,务必创新先进技术,在生 产力上有新突破。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应成立专门研究技术开发的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创新工作。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发明创造新技术,开 创新领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务必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保障 创新力度上有新突破。创新需要有环境,需要有健全的体制做坚强后盾。及时出台有利创新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拨款资助等倾斜性政策。坚持走政企分离的道路,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制法规,保障和维护创新成果。依法 惩处侵犯个人、法人创新产权行为,行为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务必推行人才强国战略,在人才使用上有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重 视人才的培养、任用。企业要搭建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鼓励人才自由 创新。高校要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同 时企业与高校应加大相互交流的层面、层次、广度、深度,创新出更多科技文化成果。“长城非一日之功,创新非片刻使然。 ”政府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 为出发点,导航创新方向,维护创新环境,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为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由公务员申论满分作文中看申论作文写作技巧随着申论满分作文的出现,如何在申论考试中将自己的分数最高化,便又触到了公务员应考者最敏感的神经。究竟申论作文怎么写才能得高分,才能使阅卷人员心甘情愿得给出他那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分数,我们所有人不得不进行再次反思。 大家看本次的申论作文满分文章,我们能发现此文章中诸多的优点,其实我们在平时都知道,并且是烂熟于心的。在应考者备考的过程中,每一位考生都不是消极地等待在考试中或考试后出现奇迹,他们都付出了自己艰辛的劳作。精神、物质与肉体的多重重压使得他们不敢对自己的考试有丝毫的松懈。那么,为什么在每次的申论考试中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考生成绩并不理想呢?!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同从本次申论满分作文中探索其中的奥妙。 俗话说得好, “万事开头难”,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要做到“ 落笔生辉”实是不易。为什么开头如此难呢?一方面,开头是门面语,要首先给读者一个耳目一新的印象。否则开头抓不到读者的兴趣, 读者便没有心情看下去。在阅卷者阅卷时,考生的分数也就很难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另一方面,开头是文章的一部分,他有自己规定的任务。有些事开头要点出来,不能 谈得太多。谈得太多,便肢解了后面的内容;有的开头要概括,又要开宗明义,后面才能展开;有的开头讲求趣味,一见面就能抓住读者。如此等等,都是相当有难度的。同时开头还要考虑到结尾。结尾与开头呼应,才能体现文章的完整性。开 头有伏笔,后面才能出人意料而又有理有据。 现在,大家来看这篇满分作文的开头。 “纵观古今,秦国因极力推行“商鞅变法”而使国力昌盛,以致最终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摒弃改革创新,终致丧国辱权、泱害国民。故此,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器,惟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全面发展。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主席曾高屋建瓴强调。而至今日,我国虽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但却凸 现出许多有关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据报道, 双边贸易规模最大的 30 种商品中,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很少,多数是日本具有优势的资金、技 术密集型产业。 ” 作者以历史上一对结局具有巨大反差的对比来引出主题,只此一笔,便有了足够的亮点来吸引读者的眼球。紧接着一句江主席高屋建瓴的话语并一个一百八十度陡转的事实,将文章主题进一步深化。 这样的文章开头,不 仅阅卷者喜欢,每一个人都会为它拍案叫绝。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主要是作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具体的解决方案。人与人是不同的,同样的解决方案不同的人来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牵涉到了写作技巧的问题。 满分作文的作者在按排方案具体步骤的过程中就巧用了一些技巧。要解决问题就要从本质上或者说从根源上找到它的事发原因,这样提出的方案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一点作者处理得很好,不吝笔墨的使用了一段文字来阐述了这个问题根源。在具体方案安排上,作者做到了主次分明及重点与非重点的合理安排,使整个的方案逻辑严密,并照顾到了方案的可行性。在具体措施完成后,仍不忘来上一段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概括,从而使读者记忆中分散的条条措施凝聚到了一起。看完这一部分,读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作者提出的方案,不但具体措施条清 缕晰,还有了一个全局上的把握。 再看结尾。在一篇文章中,结尾和开头具有同样的分量。白居易 说“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乔梦符提出“豹尾”之说;谢榛主张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沈德潜、施补华要求结尾“作斗健语”、 “完固有力”;李渔认为“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蘧别”。这些说法同样也各有道理。在文章结尾时,作者切不可因为文章即将结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好的文章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贵在不落俗套。好的结尾除了要再次点明主题,回应开头之外, 还要有力,有余味,要给人留下思索的余地。当然,精 炼优美的收笔 语言同样也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大家现在来看这篇满分作文的结尾。 “长城非一日之功,创新非片刻使然。 ”这样点题且精炼优美的结尾语言定能够使人全身舒畅,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所谓文无定法,这中间就要强调灵活运用的问题。考生不能按照某一个人人都认为好的格式往里面添内容,这样就违背了作文的原则,写出的文章也定是乏味之极。这就要求考生在找握了大量的作文原则和方法之后,能够根据文章具体需要灵活搭配和组合。这样才能写出有别于他人且令读者耳目一新的文章来。2011 年公考申论热点:蚁族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 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大学毕业生中出现的“蚁族”现象已聚集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从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特点切入解读了蚁族的由来、出现的原因及相应的措施。一、 “蚁族”的由来“蚁族”,是对“ 大学毕业 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的典型概括,他们年龄集中在2229 岁,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平均月收入低于 2000 元,聚居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高校云集的大中城市的城 乡接合部,拥有高智、弱小、群居等 诸多类似蚂蚁的特点。“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二、 “蚁族”出现的原因“蚁族”现象涉及到两个要点: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具体来说造成“蚁族”现象有以下几点原因:1、我国当前的就业大环境造成的。在整体就 业结 构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实现个人价值。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较 大。当面向西部和基 层就业激励政策不够完善时,由于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生存条件和发展机遇的优越性,使得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见识、渴望 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毕业生宁愿忍受暂时艰苦的生活条件,也不愿意远离城市。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大学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同 时,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 去精英化 ”,大学生由优势群体转为相对弱势群体,而“蚁族”自身就业观念相对落后。4、政府等相关部门保障措施相对滞后。大城市房价一路飙升,而公租房建 设严重滞后,造成大量大学生在城乡结合部滞留。三、减少蚁族,改善蚁族的生存状况的措施减少蚁族,改善蚁族的生存状况着力从三方面入手:1、政府工作平衡区域发展,解决就 业问题 ;2、高校教育合理的专业设置,切 实的就业 指导;3、大学生自身正确的择业观、以就 业为出 发点的实力提升、克服困 难勇于突破的决心。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政府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平衡区域 经济差距,破除城乡二元化结构。通过“西部大开发 ”战略和创业优 惠待遇政策等相关措施,提升中西部和 农村的竞争力,通过制度保障和财政扶持来缩小“剪刀差” , 建立合理的制度结构,赋予农村和城市一样享有公平的机会,提升当前不发达地区的就业吸引力,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地选择。2、政府要加大扶持作为大学生就业主体的中小和非公企业发展的力度。3、政府继续加强就业工作, 为大学生提供更为 充分的就业岗位。4、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在教育部门的指导 下, 规范专业设置,真正从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角度出发进行专业教育并主动加强对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应着重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4、大学生也应增强专业选择的理性,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面 对眼前的困境,不能消极不振,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使自身 赢得良好的发展。5、对于“蚁族”聚居区,政府和社区应当在改善其居住环境的同时避免增加生活成本。6、有关部门可为“蚁族”提供切合实际的就业培训,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同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避免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2011 年公考申论热点:“优良工程”事件【社会问题的背景】(1)2000 年底完工的长风大桥位于 205 国道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境内,根据设计标准应抗百年一遇洪水,工程建设投资 1000 多万元,2001 年 7 月被浙江省交通厅质监局评定为“ 优良工程 ”。长风大桥建成以来,当地并未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然而 2010 年 4 月份,投入使用不到 10 年的大桥断裂并被迫重修。知情人反映,事发至今已过百日,没有一家单位和个人被问责。(2)常山县交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全长 270 米、宽 10 米的长风大桥开工日期是 1999 年 9 月,2000 年 12 月完工, 桥梁施工单位是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二公司,设计单位是衢州市交通设计院。但 这座依据抗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的大桥却在今年 4 月出现了开裂现象。长风大桥旁边的琚家村村民樊日剑就住在大桥旁。他说, 4 月 12 日 11 时左右,他突然看到大 桥 上出现了手指大的裂缝,一会迅速扩大到 40 厘米左右,可以伸进去一只脚。樊日剑立即和其他村民站在大桥两头拦车,告诉司机不要通行,同时马上报警。 “幸亏是白天发现,如果是晚上,后果不堪设想。 ”(3)当年大桥的设计单位衢州市交通设计院已经改制成公司。公司董事长应国强说,现在建桥确实基本不采用扩大基础了,都采用打孔桩。但建 长风大桥的时候,衢州经济不发达,建桥基本采用的是扩大基础桩。相 对来说造价低、时间快,所以往往采用这种桥基。当时,采访的记者问,建大桥的人最直接的工作就是和水打交道,大坝下水流冲刷严重,为什么小学生阅读的十万个为什么里面都说到的道理,设计单位会不充分考虑?应国强说,当年设计院成立不久,水平和管理经验 比较欠缺,所以就按照往常的经验采用了这种设计。针对“问责滞后事发三月余,无人被 问责”的情况。常山县交通局副局长王伟说,大桥断裂造成损失很大,全部下来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千万元。针对采访记者“是不是有人应该对此负责”的追问,王伟说,因为现在全县上下都在保交通畅通,所以至今还没人被问责,相信以后会有。应国强说,目前来看,确实存在设计和管理方面 经验不足的问题。造成 这样的损失,设计单位压力很大。他承认,现在正忙于保畅 通,还没有人受到问责。【核心观点】(1)由于目前对公共工程的问责不到位,责罚不清的暧昧状态,造成了很多时候,专家被认为“砖家”,承建公司信誉度低,监理单 位公信力下降。即使再 请一批专家来论证,谁还能再相信这批专家的结论?绕来绕去,人们逐渐走进一个谁都不再相信的怪圈。而公信力也随着各种质量产品、工程的出现泥沙俱下,被拖 进了泥淖。还是那句老话,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商无信不富” 。真正的信,还是要从问责开始。(2)目前问责机制大多还锁定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无人员伤亡却已造成重大损失或可预见重大损失的大事,以及对其他领域应担负领导过失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尚未纳入问责范畴,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宜教育的戴斌老 师认为“问责制”只有全方位地约 束权力和欲望, “豆腐渣” 工程才会有逐渐减少的希望。(3)抗百年一遇洪水大桥不到十年开裂,当初还被评为“优良工程” ,这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背后到底是谁之过?如果不是媒体曝光,这座“ 优良工程”不仅无人遭问责,无形中还潜藏着风险。其 实,这座长风 大桥不过是“优良工程”变身“桥裂裂”的版本之一,屈指数来,所谓的“优良工程 ”最终成了“桥裂裂” 乃至“桥断断”不在少数。对此,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这个事件最大的问题在于,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受到了极大的挑 战和拷问,以后政府部门的“评选” 就很难取信于民了,从这个角度,长痛不如短痛,尽快将 责任追究完成,给公众一个准确的答复,这便是整个事件中的重中之重了。每日时评:中国式申遗何以异化为“政绩变现”近段时间全国 “申遗热” 升温,目前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 35 个景区正式备选“申遗”。相 对于 “申遗”期间的巨大开支, “申遗” 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普遍现象。而申遗后景点门票普涨,不禁让公众质疑这已成为各地政府的敛财之道。 (8 月23 日新京报)“申遗”究竟是为提升遗产价值、增强社会保护意识,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坐收渔利、追逐政绩的手段?这样的问题对“中国式申 遗”来说,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而在追问之下,我们看到的怪象多多:“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普遍现象,如北京五大“ 世遗” 曾高达 32 亿元的修缮资金缺口、兵马俑博物馆年均仅几百万元维护费用等。与此同时,一些遗产项目申办后急于扩容,有的甚至搞破坏性开发,被限令整改后拆除成本又占了一部分维护费用。如张家界和石林就投入不菲的经费用于整顿景区秩序、拆迁违规建筑。其实,对“中国式申遗”来说,除了利益变现外,对官员来说, 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政绩变现。 “申遗”的意义,在一些地方很大程度上被放大为对 GDP 的贡献率,并被遗产所在地政府津津乐道,而 进行有效的遗产保护却被抛在脑后。如1997 年“申遗 ”成功的山西 “平遥古城”,旅游收入占当地 GDP 的比重从 2007 年的不到 1%增长到 2008 年的 13.91%。而云南丽江古城对当地 GDP 的贡献率常年保持在 50%以上。在这样的例子诱导下,就当下社会环境来说,恐怕不出 现“申遗热”也是不可能的。对某些地方政府来说,申报不在于保护文化遗产,而是为了追求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签以及随之而来的知名度。某些地方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拼申遗,并非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而是为了世遗标签带来的收益。在此过程中,是否真的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基本不在考虑范围内。由此, “申遗”的 GDP 贡献率,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文化遗产破坏度的代名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看到 3 种错位,一是功能错位,世界遗产的功能主要是文化精神功能,而不是经济功能;二是性质错位,将世界遗产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三是空间开发错位等。该如何审慎对待 “申遗”异化为“政绩变现” 的逻辑悖论?要知道,无论多么荒诞,无论多么违背常识, “中国式申遗” 都不会停止,因为投机和政绩的冲动已经淹没了理性可能存在的空间。事实上, “申遗”所能承载的遗产保护之重是有限的,要知道, “申遗”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倘若都成遗产了,所谓的遗产也就没价值了。这是我们应重申的常识。另外,我们也要明白“申遗”的另一种含义:“申遗” 是迫不得已的最后之举,入选并不代表这种文化本身的价值就比别的高,很有可能是因为它更亟须保护。当人们在不断地为那些渐渐消失的种种古都风貌、风景名胜而深感惋惜之时,或许,放弃狭隘的利益算计GDP 贡献率和“ 政绩变现” ,找寻开发与保护中的差距,才是一个更重要的课题。2011 年申论备考:申论考试三遍阅读法申论给定材料的特殊性,加之申论考试的不断成熟,使人们日渐认识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作答试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材料内容的多少和应试者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完全规定阅读多少遍是很难的,但是为了材料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至少应在两遍以上。然而,公考专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申论阅读方法是三遍阅读,依次为通读、复读和细节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准确的回答问题,同时也节省了时间,所以这是有效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一种阅读方法。下面周建老师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三遍阅读法”。首先是通读。通读就是第一次接触材料,要求考生一字不落的阅读整个材料,在第一次阅读过程中,考生每阅读一个自然段,都要注意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小点,这个点就是初步的文字表面的涵义,随着阅读的进行,逐渐把每段的点都标注出来,最后逐一串联起来,就很明了的清楚了材料讲的哪些方面的问题,采用怎样的叙述方式等等,在整体上把握材料,为下一步阅读做好铺垫。另外还有几点技巧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阅读速度要快。因为材料本身就很长,所以不能字斟句酌,要一目十行的看,主要为了了解材料的大概意思。第二、边阅读边寻找关键内容。申论给出的每一段内容都是相对完整的一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必然包含着一个主要意思,阅读过程中大脑要经过反射和思考,找出关键词及句子。其次就是复读。通读第一遍之后,考生应再次阅读作答要求,以便使每一个试题找到所对应的主要段落,这就需要再次阅读,即复读。第二次的阅读非常重要,考生应该通过第二遍阅读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和层次结构;每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材料反映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等等,这些都要在第二遍阅读时掌握。复读的时候大家可以运用一些小的方法,比如圈住法、总结归纳法。这两种方法都是要在段落中标注出主旨句或关键词,公考专家提醒大家这项工作很重要,把每段关键找出来在回答问题,就能一目了然找到答案,所以方法一定要运用好。最后一遍就是完善细节的阅读。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复读还不能弄清材料的本质涵义,那么就要在读或者精度一遍。这次的阅读称为跳读、精读。跳读或精读相对于前两次应该是高效而快捷的,能通过跳读或精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利用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够表达清晰的概述,至此才算完成了阅读的过程。三遍阅读法是一般性申论阅读的方法,是传统的、有效的。考生要想准确、高效的运用这个方法,还需要勤加练习,读的材料多了,就知道怎么去运用了。还有公考专家给大家介绍一种阅读方法,那就是逆读,就是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到材料中去找答案,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是考生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金榜题名。2011 年公考申论热点:国人的“状元情结”核心观点】(1)实际上,如果我们对 1977 年至 2008 年的高考状元逐一进行筛选,结果会发现,这其中没有一位是在学术、政治或商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比如我国有48 位 45 岁以下的两院院士,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曾经当过所谓的高考状元。这个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所谓高考状元走向社会后所取得的职业成就,远远低于对他们的想像和期望值,无法达到社会的预期。这也同时说明,高考状元的成才几率,其实和其他普通学生是完全一样的,在他们身上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值得去关注。(2)公考专家认为,在咱们中国这样一个考试大国里,分数依然是决定考生命运最紧要的参照,排名论座次的风气仍然流行,状元情结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而近些年来,社会对高考状元的炒作已到了非理性的地步,学校挟培养状元的荣耀,大肆给自己制造教育成功的光环。家长追捧高考状元不是出于单纯的好奇心,而是要拿状元为我所用;商家、企业重奖状元是为了吸引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高校争夺状元是为了拉优质生源,政府拿钱奖励状元是为了显示对教育的重视,“顺带”给地方官员脸上贴金,增加政绩砝码面对愈演愈烈的“状元热”,“禁止炒作状元”,或许只是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公考专家认为,在看似平等的分数线背后,往往有着许多让人深深叹息的东西。如果说成功者只是处于金字塔尖的少数状元,岂不意味大量落榜生乃至考上一般院校的学子都成了“失败者”?如果一场高考让大多数教育对象都成了失败者,这样的教育自然是不值得提倡的。(3)当然,从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回归教育的本义来看,我们是不应该炒作高考状元,制造更大的升学压力。然而适当宣传一下高考状元、宣传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情况,是否就真的有百害而无一利呢?恐怕还需要商榷。如果让高考状元普遍“默默无闻”,人为掩盖许多优秀学子的奋斗精神,也未必不是教育的另一种损失。不久的将来,对炒作高考状元的禁令也许还会更严,对高考状元的追捧或许也会更多。与其在边禁边炒、愈禁愈炒中纠结,倒不如踏踏实实反思一下对待高考状元宣传的现有态度是否存在偏差,进而实现宣传和炒作间的平衡。2011 年公考申论热点:暴雨背后潜在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背景】2010 年 5 月 5 日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南中国,各地洪水肆虐。从 5 月 12 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在两个月内陆续遭遇十多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浮起来”,暴露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潜在问题(一)】造成内涝严重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近年来,各地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在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一片空白,遇到极端天气时往往不是“敌手”。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可谓雪上加霜。【潜在问题(一)解决对策】(1)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除了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要强调绿色城市化。崔胜辉提出,要加快现有城区的屋顶绿化,有效留住一部分雨水,还可进一步绿化城市。(2)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戴斌老师认为,在城建规划中需多增“气象元素”,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理念的改进,实际上对城市编制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指导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潜在问题(二)】(1)种种气候异常,这可能跟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有关。(2)极端天气暴露了我国气象预测和应急机制方面漏洞。(3)政府在提高对气象预测方面的投入方面力度不足,有关技术人才,还有设备等各个方面投入,远远比不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4)气象信息发布手段虽多样,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例如对广州所有手机用户,一条气象短信全部发完也需要 4 个小时,有时发完暴雨已经结束了,电视、上网发布,则需要市民需求天气信息时有看电视、上网的条件,像“57”特大暴雨发生在半夜,大部分人电视关了,手机关了,没有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潜在问题(二)解决对策】(1)天气预警发布后,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排水管理部门启动城市积涝应急程序,加强疏通地下排水管道,防止城市内涝;各级政府及时转移危险地带人员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2)应该多建立一些气象观测点,增大数据收集量,迅速改进我们落后的数值模式。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设施配置力度,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并且加大技术、人才以及设备的配置,改进讯息传播以及公民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意识。(3)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应留出更多绿地湖泊增强城市雨水吸纳能力。(4)要让市民获取气象信息更加及时。有需求的市民应该通过自己方便的渠道,及时就近了解信息,并可采取多种方式互为补充,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5)加强宣传,提升老百姓在暴雨发生后的应对意识,学会在暴雨环境下生存,就像日本人在地震中一样(6)专家认为买保险也不失为减少损失的一种策略。但目前,我国这一方面的应对还不是很成熟。(7)从宏观上根本上来说,人类社会应注重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不良影响”。2011 年公考申论热点:低碳出行【核心观点】(1)低碳“转型”过程应行政、市场、技术手段三管齐下。戴斌老师认为,首先公务员团队带头推行低碳出行,除了骑自行车外,其实更多地选乘公共交通,同样可以节能和提高能效。在宣传上,采用多种方式使人们了解低碳出行的重要性;在政策上,对低碳环保行业要给予政策倾斜;在资金上,对自行车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2)对于低碳出行,很多回想到应该由政府扶持,以大力发展“ 自行车租赁”。但是,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从政府角度看,确实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但不应完全用政府力量来发展自行车租赁。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很好,政府确实有足够的财力去做一些事情,但是长远来看,很多事情不应该是政府做的,而应由行业本身的努力来完善,才能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 ,取决于这种交通方式的 “效用”,而不仅仅是价格因素。这里面包括花多少钱、花多少时间、是不是方便准时、是不是舒适,不只是一个费用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选择。而这些因素,单纯的政府“经济扶持” ,是远远不够的。(3)我们应该从低碳发展城市规划出发,街道应该更加紧凑,服务设施密集,利于自行车和步行。城市中心应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规划开始减少能耗,改善城市“郊区化” 的外貌,拉近人们和街区的距离,也让城市人“行走”得更健康,更环保。同时,我们还需要大量“推广低碳技术” 的各项“政策工具”,比如碳交易、低碳技术转让、低碳投资、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税收优惠等。戴斌老师认为,只有建立足够的、具有针对性的“低碳制度”,才能使“ 低碳理念” 与“低碳行为”使之进入千家万户。2011 年公考申论热点:农产品涨价原因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另一方面,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此外,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短期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来气候条件不利,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造成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农民也不一定能够在涨价过程中得到好处。对策措施:农产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保持农产品正常的生产流通和价格秩序,事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强对农产品收购、流通等环节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炒作行为,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是当前管理社会通胀预期,促进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安定人民群众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二是政府应当从多个层面遏制当前的农产品涨价潮。比如在生产领域,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查处和打击各种有失公平的承包协议或者是合作协议,维护农民的种植权益;在加工领域,适当降低事关民生物资行业的税收和政府收费,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并对不合理的物价波动及时出台抑制措施。三是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波动的价格监测制度。建立更加灵敏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监测覆盖的广度,增加监测数据的深度。在广度方面,要完善价格监测的品种和范围,不仅要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还要关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小品种商品价格。在深度方面,要丰富、细化价格监测的指标,不仅要监测价格水平,还要监测市场成交量、库存量等。四是要防范农产品价格短期内不合理上升。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政策调控的着力点要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增加供给,防止打压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升。五是是在农民和市场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帮助农民走出价格波动的困境;最后,由于市场信息掌握在经销商手上,还要谨防一部分人在市场敏感期通过制造概念,渲染涨价氛围。此外,从全国层面建立统一、规范、合理、有序的流动的、信息共享的蔬菜批发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避免盲目运输。加大科研投入和严把检验检疫关也必不可少。2011 年公考申论热点:防治农村污染两会召开前,记者在四川、宁夏、湖南等地采访时发现,随着中国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程度提高,以畜禽养殖、农药化肥、生活垃圾为代表的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随意倾倒而没有收集或处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配套设施的建设远未跟上,导致一些地区农村公共环境每况愈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现状第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有塑料包装的食品、生活用品在农村已十分普遍,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质迅速增加。第二,农村现在是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二污合流” ,已大大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第三,农村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污染问题显现,畜禽粪尿直接排放量,又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在养殖业污染上大量畜禽粪便随意露天堆积,导致有害病毒扩散和传播,成为疾病增多和一些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根源。在生活垃圾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少垃圾随意堆积,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活环境。第四,农业工业企业过快无序发展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排放量较大。大企业大多集中在城市经济开发区内,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环境基础设施相对农村来说较为完善,而分布在农村的企业大多是低小散企业,属于粗放型经营模式。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意识不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第二,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认识到化肥农药简单、方便的好处,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会产生大量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三、措施第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使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一样爱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真正掌握各种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第二,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村镇规划、公共卫生等知识,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 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及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填埋,河道“三清”( 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积极创建生态村镇,努力提高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共同来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第四,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的技术指导,按标准建立无公害产品基地,增施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用量,采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综合保防治病虫害,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减少农药使用量。第五,加强镇村、街道公共环境的规划和相应制度建设,对农村农居点、小城镇建设进行规划时,重点应将防治污染与垃圾处理纳入规划中。同时,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因地制宜地制定行政法规,依法规范管理农村垃圾和污染物的处理和利用。2011 年公考申论热点: “领导下井”治理矿难隐患【核心观点】(1) “领导下井”的初衷是很好的,这里的关键应该是执行问题。政府应当制订出完善的措施来保证这一政策的执行。比如,为了制约领导不下井,应当写明矿上主要领导必须一个月下井几天,矿领导不下井如何处罚等内容;要防止矿领导为了逃避下井而找“替身” ;国有煤矿领导应当包括企业一把手,私有煤矿应当包括主要股东等人,这些领导都应当参与煤矿下井作业;要公开举报电话,让矿工举报领导不下井的现象;对不下井的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2)领导下井,体现的是对安全生产更加重视的姿态,目的是通过这种硬杠杆,进一步将安全观念与安全措施带到井下,不是要置领导于险境之中。领导下井的意义也就在于,以身体力行尊重每一位矿工的生命权,以手中可以调动的资源尽最大可能保证井下安全。为让安全制度落到实处,首先是领导下井不能流于形式,而且要保证一定级别的领导下井才行,本身要有丰富的井下工作经验,以避免在安全问题上“外行领导内行” ,导致误判或处置不力而铸成大错。“下井的领导 ”应是敬业的安全监理,须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设身处地地为井下作业提供安全保障,而不是做做样子,甚至异化成抓任务、促进度的生产“监军”。(3)领导重视只是矿难治理制度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因此,必须走出“ 领导一重视,矿难就停止”的认识误区。应该认识到,矿企本来就是利益丛生之地,尤其是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