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门罗逃离一书的心得体会_第1页
读门罗逃离一书的心得体会_第2页
读门罗逃离一书的心得体会_第3页
读门罗逃离一书的心得体会_第4页
读门罗逃离一书的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门罗逃离一书的心得体会篇一:逃离-爱丽丝门罗 观后感 赏析逃离-爱丽丝门罗 观后感 赏析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一次次逃离的闪念,就是这样无法预知,无从招架,或许你早已被它们悄然逆转,或许你早已将它们轻轻遗忘。无论是十八岁从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脱丈夫和婚姻的卡拉;放弃学术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乡间男子朱丽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无踪影佩内洛普; 已然谈婚论嫁,却在一念之间与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个下午格雷斯? 真正的逃离不是物理空间上的,而是心灵的。第一篇逃离的结尾,主妇卡拉最终还是回到了丈夫克拉克身边。可是白山羊弗洛拉的尸体阻隔了他们心灵接触的可能。大隐隐于市,这是一样的道理。最终极的逃离不是我逃到天涯海角,你遍地寻觅不到,而是我和你相距不过咫尺,却再无靠近的可能。 卡拉年轻鲜活,西尔维亚像女主人爱慕一只刚刚孵出的小鸡一般喜爱她。但这种爱隔着多少时空呢!卡拉永远不能体谅一个迟暮女人对新鲜热腾的事物的爱慕,对于生命的记念和追挽比西尔维亚拥有的所有财产重要得多,而卡拉需要的仅仅是一小叠满足她对美好物质生活的追求的钞票而已。卡拉带着西尔维亚塞给她的一卷钞票逃离她的同居男友克拉克并给他留下了一张纸条: 我已经走了,我不会有事的。 而出于同样的厌倦,几年前她逃离自己的父母时也留下了一张纸条: 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 纸条上提到真实的字眼,仿佛只有她能理解“真实的”三个字如何在她的身体和心灵上留下的分量,也只有她和克拉克的相爱才能诠释“真实”的全部涵义,他们躺在草地上嚼草根哼歌,他们过着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的快乐时光。但是过了多久呢,真实的日子陷入艰辛的窘迫现实,她和克拉克失去了激情,卡拉再一次留下纸条,惟一的特殊原因只是:去一个地方,过一种生活,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大巴士里没有年轻人,除了她自己。现在的她正奔向未来世界,但恐惧感像轻烟袅袅冒出,她发现那逐渐接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和恐惧之处在于,她无法融入其间。以为还能像当初逃离家庭奔向克拉克时那样欢欣鼓舞,能惘惘然就投入了新的生活,不顾一切的无知原来也是如此美好!但是每一段日子都是生命的印记,她无法抛弃与克拉克相处的那段同居生活留给她的成熟和历练,她再不是往日的无知少女。于是,当她坐在逃往多伦多的大巴士上,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恐慌正是源于自由的未来时,巨大的空洞像漩涡一样正一圈一圈把她抽吸进去,她她从车窗玻璃里见到了没有克拉克的自己,像患了幽闭恐惧症的病人一样逃离了大巴士。 卡拉欲逃离与克拉克之间没有激情的生活,西尔维亚为丈夫的病死而感到解脱,克拉克把卡拉心爱的绵羊弗洛拉藏起来最后让野兽吃掉。 。 。 。 。 。三个人都在逃离某种现实存在但不想继续拥有的生活,每个人都对现状不满,但实际上,他们哪儿也去不了,逃离不过另一种囚禁。 阅读该中长小说,脑内联想到的情景一直都是朦胧淡雅的加拿大乡村,由米色,驼色构成的背景。让人只觉恬淡舒适,仿若初秋的惬意自得。作者的叙事手法也是悠然自得,徐徐铺开故事画卷,不骄不躁,缓缓道来。像截了一段大河,却不是物理上的那种截断,而是心理上的,为观看的方便而截的,前因后果都潜藏着,丰沛奔涌也照旧,甚至比看到整条河流更为浩荡。艾丽丝门罗笔致绵密,气息醇厚平静,从不因为写小说而人为破坏生活的肌体,刻意制造落差。一切都很淡,但又淡得恰到好处,不至于淡到虚无,也不会浓烈的刺人。 另外,和当代小说锐利却琐碎、简约却留白过多、克制到寡情的作风不同,小说重新成 为混沌的、朦胧的、多解的、磅礴的、雾气缭绕的、根系繁多的。更添风情,却也加大了读者阅读时领略其中妙处的难度。逃离算得上是艾丽丝门罗向我们打开的一扇窗,一扇得以一窥她的生活的窗。八个故事的主人公全都是女性,且都生活在加拿大小镇上,她们的日常生活细节,是当代小说中失落已久的,农活、甜点、清汤寡水的日常交际、万语千言的日记和书信;她们目光所及的风景,也是我们久久不曾领略的,枫树、野菊花、落雨的下午、地毯上的线条;她们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也多半是天灾而非人祸,海难或是恶劣的天气,这一切都极具加拿大气质,暗示着作者的地域属性和文化身份。但他们生活中,那种阴森的现代性却并没因此减少, “逃离”就是现代社会赋予他们的悲剧性机缘,以朱丽叶为主人公的机缘 、 匆匆 、沉寂里,朱丽叶逃离女校教职去追随偶然结识的渔夫,她的父亲逃离原有的生活去做农夫,她的女儿骤然离家,弃她而去,在另一个地方过着富足的生活。 快节奏高重物质的现代社会为“逃离”提供了种种便捷:发达的交通系统、高速的信息传播,人人都得以望见别处,都试图逃离命定的位置,想从麻雀变成凤凰,或者逃离过分熟悉的生活,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竭尽一切可能,逃离成为一种普遍的愿望,但艾丽丝门罗描绘出此种愿望,却又逐一扼杀了这愿望,给所有逃离者尤其是女性以惩罚, 播弄的结尾,点出逃离的后果:“若冰的一些病人相信,梳子与牙刷都必须放在一定的位置,鞋子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摆,迈的步子应该不多不少,否则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逃离的可能中蕴含的现代性,和逃离的后果之中的宿命性,形成一个神秘的谜团。 篇二: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 读完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 。每幅短篇小说都值得细细品味,润物细无声的笔触却在意想不到的结局下于无声处听惊雷。门罗的文笔清淡平和,但丝毫不缺女性角度独有的细腻心理。朴实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出随时即将掀起狂风暴雨的情感跌宕。她的每则短篇故事仿佛潜伏于女性灵魂,挥散不去,久久缠身,替每个女人在平凡近乎窒息的生活中呐喊出内在的挣扎和想法。唯此之刻,回味无穷。 媒体曾把她比作俄国当代作家契诃夫,我觉得这是不准确的,她代表不了任何人,任何人也代表不了她,她是独一无二的罗门。在平凡的主妇生活中将女性共有的生活轨迹和共鸣的心灵波澜通过波澜不惊的手法再现波澜壮阔的逃离心路。全世界但凡未经历的,正在经历的,以及经历过的,都通过她旁观冷静的观察下用沉稳内敛的笔触精准的击中女性穴位,深刻地勾画出女性在平淡危机生活中的迷茫,逃离,抗争,沉默,无奈以及悲伤。 想讲两个对我印象深刻的小说故事。第一部即逃离本身的故事,女主角卡拉,年少时不顾一切选择自己所爱的男人,甘愿过着充满风险和挑战的生活,她写了一张简短字条给自己的父母:“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 ”慢慢的,她却在和丈夫家庭生活的相处中渐行渐远,平静的海洋深层是暗流涌动的情感喷发。她决定离开,并寻求乡间的一位夫人帮助她逃离。可正当她登上一辆大巴决定奔向远方时, “她现在逐渐看出,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就在于,她并不能融入其中。她只能在它周边走走,张嘴,说话,干这,干那,却不能真正进入到里面去。可是奇怪的是,她却在干着所有这样的事,乘着大巴希望能寻回自己。像她自己满怀希望可能会说的那样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里。当她正在逃离他的时候,也就是此刻,他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位置。可是等逃离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未知世界带给她无尽恐惧和陌生,她在“这生命中的紧要关头,挣扎着让她那巨大的身躯和灌了铅似的腿脚站立起来,超前踉跄走去,喊道让我下车,我必须得在这儿下去,我就是要下去!她终于回到自己原来的家,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抵抗着那样的诱惑, “肺里有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 其实这段心理描写我能够感同身受一些,仿佛自己能窥见大部分妇女的影子。比如我的母亲,退休后便常年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她日复一日的做着家务活,偶尔发出感叹和埋怨, “整天就是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想出去出不去。只能在家呆着,家附近转转。 ”我觉得自己突然就有点理解她了。她的青春没有了,她余下的年华却要在日复一日的家务生活中渐渐消逝。生活是不会给这样年龄的人带来惊喜和新鲜的了。她或许早就习惯接受,可偶尔的叹息却是心底最真实的写照和情感循环。()有一次她因为家庭原因和父亲大吵一架,生气的离家出走,她是没有地方可去的,我担心她,手机联系她,她短信发过来叫我保密。第二天我和她约在一家面包店碰头,她泪眼婆娑地告诉我:她没有地方可去,她也不知道去哪里,她一个人瞎逛,漫无目的,再大的地方也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她一个人晚上睡了一家不知名的陌生宾馆,可能睡多久呢?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床啊。说着说着她流下了眼泪? 我想每个女人都有想要释放真实自己的冲动。只是有些女人毅然而然离开了,有些女人选择隐藏自己的心里想法,继续隐忍地过着寡然无味的生活,直到忍受它,接受它,习惯它,麻木它。表面和睦的家庭生活,固然对某些女性是幸福,但另一方面或许就是禁锢的枷锁。表面的虚幻泡沫五光十色,却是脆弱不堪,一个手指就能轻易将之戳破。当然这一切,请抛开道德角度的千夫所指。因为这不是单从道德角度好坏就能说清的问题。 看着卡拉的故事,脑海里又浮现出电影时时刻刻里的朱利安摩尔。电影里,她过着幸福的主妇生活,有个爱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可她的痛苦,纠结,无人 可诉无处可说。有一天,她最终因为覆架在她个体身上的时代与性别枷锁,不说一句离开家庭,走向远方,不见踪影。我觉得她寻求的生命激情和真实是无法获得大多数人认可并理解的。她正一步一步将加在她身上的束缚外壳一件一件卸去。而事实是,更多时候,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这样的勇气继续一段未知和全新的生活的。 还有一篇是激情 ,女主角格雷斯按照既定的轨道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读书毕业后在一家旅馆找了份活儿成为一名服务生,邂逅了一位对她有好感的男生,自然而然的约会,拜访,成为伴侣,做爱,谈婚论嫁。曾经年少向往的的爱情毫无波澜的出现眼前时,她如同被生活 set 好般,毫无欣喜可言的面对接受。可格雷斯她是特别的,和大多数女孩不同,她也从不屑于成为大多女孩需要成为的样子:“漂亮,当成宝贝似的供着哄着宠着,自私而蠢笨。 ”此时的生活,对格雷斯而言就像被生活摆布的棋子,找不到真实的感觉。直到她因为脚底划破遇到格雷斯男友的哥哥尼尔。尼尔为人深沉,犹如“深不可测的海底洞穴” ,忧郁,整日以酒作伴。尼尔是医生,了解她脚部伤势后随即载她去医院进行包扎,无征兆的,尼尔不发一言带着她开往野郊,他瞒着弟弟私自带走格雷斯, “开车的速度与在高架路上飞行时可称不相上下。 ”可格雷斯却不认为疯狂,反而奇迹似的十分安详。她的身体内除了涌流着欲念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一会儿,他在车里将格雷斯手的掌心压在自己的嘴唇上,舔了舔,又松开。之后,他将驾驶座位交给不会开车的格雷斯,让她当下就学习开车。他们之间的对话不多,但是通过对话的过程,格雷斯开始接触到了本质性的真实。离别之前,尼尔将她拥在自己的双臂里,抱得那么紧那么持久,她为他围裹着,同一时间既是在索求又是在施予。他说:他不过是想要在她身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然后就要走开的。离别后的第二天,格雷斯听闻了一条消息:一辆去小赛博湖的半路上对直撞上了桥墩,车全毁并且烧的不见尸首? 我可能无法过多知道尼尔遇到具体什么事。但我觉得尼尔能看懂格雷斯心理似的,感受到格雷斯内心那如火般燃烧的欲望和激情。平静的生活,疯狂显得真实。尼尔不寻常的无望的真实勾起格雷斯内心无比的火热和情感。是的,她从未觉得自己离真实有这么近的距离,她,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活着,而不是行尸走肉般的过活。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些人的生活如果平淡无常寡淡如水,也许就会不自觉地就把生活当戏,疯狂一把,这样大概是对生活的抗争或是对自己活着的释放吧。篇三:逃离还是回归 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风格逃离还是回归 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风格 摘要:艾丽斯 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讲述了多个女性不同层次的逃离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却有自己独到的叙事风格。小说巧妙地运用两条线索交错进行的叙事方式、多个叙事视角相互转换的叙述手法、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技巧,深刻表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困境和百般犹豫之后的逃离与回归,深化了故事“逃离”的主题,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逃离 ;叙事风格 艾丽丝门罗是当代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加拿大女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享誉世界。门罗自少女时代开始写作小说以来,迄今已创作发表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均获得了国内外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广泛赞誉。艾丽丝门罗曾三次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两次吉勒文学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等诸多国内国际大奖。XX 年,82 岁高龄的素有“加拿大契诃夫”美誉的门罗,因其巨大的文学成就,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 门罗的小说质朴清新且叙事独到,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洗去铅华后的自然回归之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门罗风格” 。门罗所钟情的素材是小地方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其文笔简约,文风质朴。但是,她如何做到用朴实的文字来表述深挚的情感,用简单的故事去触及严肃的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短篇小说逃离中的叙事风格,来呈现门罗小说中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两条线索交叉进行,推进情节发展 逃离讲述的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小镇女子卡拉当初逃离了家庭,与马术训练师克拉克私奔。婚后,夫妇共同经营着一个马棚。由于受不了婚姻中一些难言的龃龉,卡拉在邻居西尔维娅的帮助下出逃。但是,终因情感上的难以割舍,她又半道返回,重新回到克拉克身边。但这只是故事的表层,同时若隐若现的还有卡拉的邻居西尔维娅贾米森太太的故事。西尔维娅是大学教师,其丈夫贾米森是位诗人,夫妇相差约 20 多岁。这段老夫少妻式的婚姻显然隐含着悲剧的情愫。在丈夫去世的前后,西尔维娅经历了痛苦的心路历程。帮助卡拉出逃失败后,她搬离了小镇,住进了大学城的公寓。 叙事进程在这两条线索间不停穿梭,叙述对象不时更换,叙事时间往返于过去与现在,但人物和事件却丝毫不显紊乱。正如小说家拉瑟尔 邦克斯在评论该故事时所说:“她(门罗)能打断叙事进程,稍后又将其续上,但故事仍是连贯的。 ”而担任门罗的经纪人长达 30 年的弗吉尼亚 巴布也不无幽默地评论:“她(门罗)无疑是悄悄地把你带入故事中,然后来这么一个段落,甚至是一个句子,将你甩一边去,因此在不同的方面你又看到了新的东西。 ”这正印证了门罗的小说美学思想。她曾经在一篇散文中如此介绍读小说的方式:“小说不像一条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进里面,待一小会儿,这边走走,那边转转,观 察房间和走廊之间的关联,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从这个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张中江)逃离所述的整个故事由 4 个章节构成,主要情节可分为 9 个部分:西尔维娅度假归来、卡拉夫妇对西尔维娅回家的反应、卡拉帮助西尔维娅打扫屋子并谋划出逃、西尔维娅送别卡拉后回家、卡拉逃离与回归、西尔维娅与克拉克的冲突及和解、卡拉夫妇的新生活、西尔维娅搬离小镇、卡拉的迷思。 小说的主角轮流上场,两条叙事线索一明一暗、一主一辅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两个女主人公的故事时而融合,时而错开,但随时可以收回到叙事的主线。叙述者是从中间开始的,开篇并未对人物和故事背景作任何介绍。连卡拉和克拉克的夫妻关系也是随着情节的展开才逐渐明了的。对于西尔维娅的回归,卡拉心生惧怕,而其惧怕的原因在正常叙事和回叙相互交错的过程中闪烁其词(克拉克要利用贾米尔先生曾对卡拉有过下流之举的事情去敲诈身为贾米尔太太的西尔维娅) 。接下来,虽然两个女主人公相遇了,但在表层故事即两人打扫西尔维娅的房间的掩饰下,各自的心理活动频繁暗涌,回忆的碎片不断地插入故事的叙述表层,全凭听似随意的二人对话巧妙地维系着故事的连贯性。在两人密谋卡拉的逃离计划后,双线叙事的特征则更为明显。极具特色的是,在西尔维娅送别卡拉的那一环节,叙述者匠心独运地采用了“错序”的技巧。第二章结尾时,西尔维娅送别卡拉后回到家中,辗转反侧到深夜才勉强入睡,这时忽然听到敲门声。 “卡拉?” (门罗,XX:30) 一个单独的段落迅速对有关逃离结果之事一触即止,旋即进入下一个章节,叙述卡拉的逃离过程及结果。由此产生的悬念直至第四章才落实。 这种双线交错的叙事方式,以及时空错换的叙事技巧为原本情节单调的故事增添了一些变化的因素。同时,对人物、情节跳跃式的安排制造了扑朔迷离的氛围。两条线索时而平行,时而交错,两个女主人公都曾回归也都曾离开,逃离者满怀对旧事的眷恋,回归者抵制着外界的诱惑,这也暗合了故事的主题:是逃离还是回归?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二、多个叙事视角转换描述,丰满人物形象 叙述视角,即“叙述故事时的观察角度” 。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 ,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XX 年版) 逃离采用全知视角模式,通过空间视角和人物心理视角的综合应用,不但成功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卡拉对现实不满,对未来盲目憧憬但又对过去情感及生活无限留恋的复杂而无奈的心情,同时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主人公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充分地描绘出卡拉试图挣脱丈夫束缚但又最终选择回归的迷惘。其高超的叙述技巧备受关注,其中对人物视角即空间视角、视觉视角和意识形态视角三方面的观察能够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人物所处的外部及内部世界对于其行为的影响及其应激反应,充分地描绘出女主人公卡拉试图挣脱丈夫束缚以及最终心甘情愿重拾旧情这一“逃离回归”的怪圈。 小说从一开始就以全知型叙述者的身份通过不同的空间转换,从“在汽车还没有翻过小山” ,到“马厩房门的后面” ,再到克拉克出现时的网络描写及邻居太太生活环境的描写,向读者全面而立体地描述了主人公卡拉及其他主要人物,卡拉的丈夫克拉克和邻居贾梅森太太的生活图景,不仅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也由此首次揭示了卡拉逃离的真实背景。另外,在小说后部所提到的一直徘徊在贾梅 森太太脑海中的卡拉于不同空间状态下的形象对照,从“在上火葬场之后卡拉来帮忙做所有的一切事情” ,到“游历希腊时一直伴随着她的那个安详、聪慧的精灵,那个无忧无虑、慷慨大度的年轻人” ,最后到“只见她的眼睛里满含着泪水看来她很痛苦, 连脸都有点儿肿了” ,侧面预示着卡拉最终的逃离。这种空间视角的变换对比不但丰满了卡拉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更多维的视角下观察卡拉,也同时给卡拉的未来选择埋下了伏笔和可理解的因素。在心理视角的叙述方面,小说最突出的描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卡拉的丈夫克拉克作者并无过多地直接描述,而是处处从卡拉的感受出发。读者透过卡拉的眼睛看到她丈夫强权又颓废的现状,因而会不经意间取得与卡拉的情感共鸣,真实而又深刻。第二,当卡拉毅然选择逃离现有生活踏上大巴车的时候,读者便开始透过卡拉在沿途的所见、所想和所做来淋漓尽致地感受她逃离的整个心路历程。从起初的“一直把头低低埋下”到她“深深地吸气,朝田野那边望去”最后到当大巴来到“她和克拉克创业初期经常来买便宜汽油的地方”时的哭泣,卡拉内心中的犹豫、释放、彷徨和挣扎便展露无遗。由此,读者也可隐隐地预感到小说最终的结局。 小说还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作品中的人物在充当叙述者的时候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以及信仰是意识形态视角的核心内容。在卡拉逃离之后,贾米森太太与克拉克的对话以及随后附上的一封致卡拉的信在不同的视角与空间中剖析了卡拉的这次回归的“逃离”蕴含着的对于家庭、婚姻、自我的重新审视和无奈的接受。在与贾米森太太的对话中,克拉克将卡拉一直称为“我老婆卡拉”,甚至当贾米森太太提醒他:“可她还是个人呢,不光是你的老婆”,仍然高傲地反驳道:“我的天,是这样吗?我的老婆也是一个人?是吗?”(门罗, XX:38)这种讥讽味道浓厚的对话在语言上将丈夫克拉克的男性霸权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以他者的视角揭示了卡拉的回归是对于家庭婚姻关系的无力的低头,无效的抗争。这与贾米森太太支持卡拉逃离举动的思想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读者能够深切地体会出女性对男权压制的抗衡。贾米森太太的道歉似乎完全认同了克拉克的婚姻支配者地位,但幽灵般的山羊弗洛拉的回归让她彻底顿悟到自己内心中对于人性自我的认识。而这是卡拉永远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因为卡拉读过信之后,将其付之一炬。 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折射出互为抵触的意识形态。在贾米森太太的视角中,克拉克所代表的男权思想意识以及卡拉内心中萌出女性主义思想冲突明显,而后者的妥协将作品的女权主义之路的坎坷描绘地淋漓尽致,耐人寻味;而贾米森太太自己与克拉克以及卡拉先后发起的对话,则在明显的对照中点拨着读者的思维,将女性地位这一社会价值观通过不同性别的人物间的对比凸显出来,呼应了女性挣扎于婚姻、家庭压抑中的困境的主题;表达了女性虽然竭尽全力“自我审视”,依然无法逃离男权束缚的事实。 三、叙事节奏跌宕起伏,赋予作品艺术美感 所谓的叙事节奏即叙事的“正常速度、加速、减速、省略、停顿”等。 (申丹: 叙述学和文体学能相互做什么? ,转引自当代叙事理论指南 ,詹姆斯费伦主编,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XX 年版,140 页)在逃离中,门罗灵活运用了重复、省略、停顿等技巧,形成了变化着的叙事节奏,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艺术特色。 门罗在该故事中大胆地运用了一个明显具有象征意义的叙事符号“弗洛拉” 。弗洛拉是卡拉买回来的一只小山羊。文中对它提到了 8 次之多。对这一对象的频繁提及,显然作者别有用心。弗洛拉与卡拉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隐射关系。当初购买弗洛拉是因为“克拉克听说在蓄棚里养只山羊可以起到抚慰和安定马匹的作用” (门罗,XX:8) ,但同时他也明白“它们(山羊)看着挺温顺,其实不真是那样”(门罗,XX:41) ,这正是卡拉性格特点和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真实写照。而弗洛拉的丢失和回归及再次丢失与卡拉的逃离和返回及充满迷思的结局是吻合的。在叙述初次丢失的弗洛拉被找回这一事件时,从叙事结构角度体现了“热奈特所说的“重复”叙述的突出特征:分两次叙述了仅发生了一次的事件。 ” (申丹,XX:146)生活中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可以叙述多次,生活中发生过多次的事可以只讲一遍,因此,从叙事频率看,事件的节奏和叙事的节奏不完全一致,叙事话语可以借“反复”和“单一描述”等手法在叙述中改变故事的节奏。让我们来比较下面两段文字中对同一事件的叙述方式。(1)离屋子不远处是一大片浅洼地,每年的这段时间这里总会弥漫着一团夜雾。今天晚上那儿也有,入夜以来一直都是这样。不过此时却起了一个变化。雾更浓了,而且凝成了一个单独的形体,变得有尖角和闪闪发光。起先像一个活动的蒲公英状的球体,滚动着朝前,接着又演变成一个非人间般的动物,纯白色的,像只巨大的独角兽,就跟不要命似的,朝他们这边冲过来。 (门罗,XX:3940) (2)我们当时是站在平台上说话,我呢面朝外先看到有样白色的东西从黑夜里朝我们移来。这当然是地面上雾气的一种效果。但是的确让人觉得恐怖。?就在那里,我们两个成年人,都吓呆了,紧接着,从那团雾里走出来丢失的小弗洛拉。 (门罗,XX:146) 第一段叙事是发生在克拉克找上门来,指责西尔维娅干涉家事之时,两人惊讶地发现了丢失了的弗洛拉;第二段叙事是摘自西尔维娅写给卡拉的信。虽然两段文字描写的是同一个场景,但第一段叙事是从全知的叙事者的视角,将视觉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进行生动传递,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第二段叙事是从故事人物的视角对已发生之事的重现。虽然表面上是对第一段意象精简的重复,却着重于突出故事人物的感知。通过回忆式的重复,弗洛拉雾中重现的事件在整个叙事乐章中就像一串被加上重音的音符,它让西尔维娅顿悟,在触动到“人性的共同基础”的时刻与克拉克和解,理解到卡拉的幸福与自由并不是二合一的一回事。这就是契科夫短篇小说式的顿悟。重复的叙事技巧使故事从叙事表层走向碰触主题的内核。 在故事结尾处,叙事进程来了一段意味深长的“描写停顿” 。对这一叙述学特征,热奈特的解释是“从身处故事之外的叙述者的角度进行景物描写,这种描写仅仅占据文本空间,而不占故事时间,因此被视为故事时间的停顿 ”。 (申丹,XX:148) 到处都是鸟儿。天蒙蒙亮就唱上了的红翅乌鸫、知更,还有一对鸽子。此外还有成群结队的乌鸦、从湖上出来巡游的水鸥,以及栖蹲在半英里外那颗枯死的橡树枝干上的大秃鹫。一开始,它们只是蹲在枝子上,晾干自己厚实的羽翼,偶尔才腾起身子试飞一下,转上几个圈子,接着又安顿下来,好让阳光和温暖的气流再把自己弄的 51 舒服些。再过上一两天,等它们恢复过来了,便会往高空飞去,盘旋,再落到地面,消失在树林里,只是在需要休息时才回到熟悉的枯树上来。 (门罗,XX:44) 这段精美的情景描写,为接近尾声的叙事进程,提供了一个舒缓的过渡。这段停顿在叙事进程中的位置是卡拉刚刚重回到克拉克身边,夫妻继续共同的工作和生活,而停顿的下续情节是他们的客户,女图书馆员乔依 塔克度假归来, “脾气也变好了” (门罗,XX:44 ) 。至此,故事高潮已过,一切似乎都回归平静。不论是卡拉归来的显性文本,还是乔依 塔克归来的隐性文本,都与此处的“描写停顿”所构建的氛围是相融合的。她们需要高飞,但“在需要休息时”仍要“回到熟悉的枯树上来” 。这对结尾提到的西尔维娅的结局也起到了某种预示作用:“西尔维娅在她教课的大学城里租了一套公寓。原来住的房子并未打算出售至少房前没有树起待售的告示牌” (门罗,XX:47) 。这些女性人物都如停顿中所描写的鸟儿,逃离或是回归都不是单一的理想生活状态。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