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简介【网上资料】WORD版_第1页
“全课程”简介【网上资料】WORD版_第2页
“全课程”简介【网上资料】WORD版_第3页
“全课程”简介【网上资料】WORD版_第4页
“全课程”简介【网上资料】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演讲摘编“全课程”是啥?这儿提到的“全课程”教育实验,是当代教育家总编辑李振村(人称“村长” )应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之邀,出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长后,带领团队探索的一条小学课程改革新路。从 2012 年提出构想以来,李振村组织 15 位特级教师和众多教育专家、名校毕业生,研发出包括教育大纲、教材、教法、评价、管理等五大板块的“全课程”教育体系。它是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其目标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沿着“全人”的方向健康成长。“全课程”甫一问世就引发了北京晨报 光明日报等诸多媒体的关注。同时,也有教育同仁产生了疑问,比如:全课程的包班和因师资不足的包班是一回事吗?全科程就是各科课程的叠加?全课程教师必须是各科皆通的通才吗?12 月 6 日下午,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 “全课程”核心团队李振村、常丽华、钱锋对全课程作了深度剖析和详细说明。如果您有同样的疑问,我们相信,这里有您想要的答案!民国时期上海滩老大杜月笙,因孩提时得到过水果店老板所给的温暖而能始终保持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为什么?美国一位女大学生仅仅因为幼年被瀑布的水流声吓过,长大后还一听到流水声就颤抖不止,为什么?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说明:孩童时的体验,犹如.种子深埋在泥土,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可见,体验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力量。而今天的学校教育,给孩子提供了怎样的体验?孩子的体验足够安全、自由、多元、丰富吗?给予孩子足够安全、自由、丰富的“体验” ,正是“全课程”的努力方向。“全课程”到底为孩子们建构了怎样幸福而完整的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怎样的体验?且听村长为您娓娓道来!一、人好了,课程才好,孩子才好亦小“全课程”改革从改革管理入手,因为亦小认为:人是一切课程的核心。人好了,课程才好,孩子才好,世界才好。怎样的人才能驱动课程改革?一定是自由的人,充满专业精神的人,而懈怠的人、倦怠的人,被各种细化的制度严格控制的人,很难去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实施课程。所以,亦小建立了基于信任而非基于控制的管理体系。学校把统一要求的东西降到最低限度,学校不考勤,不检查教案,开会不必签到(把全校性的行政会议减少到最低) ,甚至不统一要求老师交各种材料这一切的目的就是给老师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全力以赴研究孩子,研究教学。学校化小管理单元,把一切能够下放的权力都下放到级部一个级部相当于一所小学校,于是,各个级部都在努力个性化发展,每个老师都在自如和舒展地做不一样的事情。当老师的感觉是安全的、自由的,他才会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孩子。亦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法无禁止则皆可为。这里的“法”是指亦小办学的底线要求:学校可以原谅许多,但是唯独不能原谅的是对孩子和教学的怠慢。只要不怠慢教学,不怠慢孩子,那么各种尝试尽可以大胆地去做。规章制度的力量在亦小被降到了最低。.而愿景的力量、专业驱动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所以, “全课程”教育实验的核心不是所有课程的叠加,而是指向“全人” 、指向人的全面生活的变革。二、让药片回归苹果,把学科“深井”连成汪洋传统教学学科林立,给孩子挖的是一口又一口的学科深井,但是学科之间缺少关联。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看上去我们的孩子学科知识学得深透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偏弱。而“全课程”一个核心就是将被割裂的学科打通,让深井连成汪洋!学科打通的课程如何操作呢?以“让幼小衔接软着陆”的始业课程为例,全课程做了这样几件事:拼音学习后置,淡化学科概念,强化学科融合,开展生活化和游戏化学习。具体到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状态呢?从入学第一天的生活就能窥看全课程的全貌!晨诵是喇叭花 ,孩子们配合着动作,打着节奏,不觉得这是早读。接下来读绘本大卫上学去 ,大卫淘气又捣蛋,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的结尾是:调皮捣蛋不要紧,只要改了就是好孩子。这个故事比说教更有用处。接下来唱来自台湾的礼貌歌 ,这是音乐加舞蹈的学习,但孩子不觉得这是在上课。第三节课干什么呢?把第一天上学的事情画下来,这是美术课,但孩子画的是自己的生活,他也不觉得是在上课后面的学习,每月一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跨学科整合:把识字写字、阅读、绘画、音乐、体育等都整合在一起。这种学习,给孩子的感受就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生活。所以, “全课程”教育实验的关键就是把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化为丰富多彩充满智力挑战的游戏化的生活。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全课程让药片回归到苹果。.三、让寻常的校园生活充满惊喜和期盼为什么人类要有春节,有周末,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就是让生活富有节奏,有一点盼头。校园生活同样也要给孩子一点期待和向往,让孩子有一点“盼头” ,怎么做呢?亦小每周有一节“长时段课” 。学生用长达半天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这样时间就不会被一节节课切碎。孩子们可以深入地学习和体验一件事情。每月一个“非传统课程日” 。这一天不能教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也不能让孩子写作业,而是要让孩子“玩”一个非传统课程。至于具体内容,牛奶日、沙子日、科学实验都有,学校放权给各个级部,由老师们自己创造。每学期有一个“主题周” 。在这一周里,上午上课,下午围绕主题展开活动。比如“帽子周” ,语文课收集帽子成语,科学课制作帽子,数学课计算帽子面积,美术课画帽子,音乐课教唱帽子歌 、跳帽子舞最后,全校师生在体育馆开了一个帽子派对!活动结束后还形成了一面帽子墙。所以, “全课程”的全也包含这样的理解:让寻常的校园生活充满惊喜和期盼。总之,全课程不是单纯的课程加减,不是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课程的整体综合变革,它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生态,营造师生共度的幸福的教育生活。常丽华:“包班”的故事,那么小,.那么好!常丽华是全课程的主要研发者之一,也是亦庄实验小学“小蚂蚁班”的包班老师。自 2013 年亦小开学以来,常老师陪着学生从一年级升上了二年级。她和孩子们在一起,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 1.我们三头六臂,什么都能做“我们学校真的很酷,我们三头六臂,什么都能做学校学校我们去哪里呀,校长说去玩呀”演讲之初,常老师放了一首歌,不是明星名曲,而是一个孩子用爸爸去哪儿的旋律自己填的一首歌词。当稚嫩的童音响起,全场不禁开始思考:当我们问一个孩子你在学校学习怎样时,他会告诉你语文多少分,数学多少分,英语多少分。但“全课程”下生长的孩子是这样唱的“我们三头六臂,什么都能做” ,他没有被学科割裂,他是一个完整的“人” 。2.我们如何言说就如何生活二年级的第一课,是从玩词语开始的。在一个没有雾霾的秋日,大家一起去找秋天。怎么找呢?每人有一个白板,把大脑里已积累的词语,和现在坐在这秋天的阳光下,所能感受到的词语写下来。这时,一架飞机从天空划过,于是,有个孩子就想到了:像蓝色的墨镜裂开了一条缝。如果他不在那里,不在那个秋日明媚的阳光里,而是封闭在教室里,他怎么可能写下这样的词语和句子。3 在安全自由的空间里,发现那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常丽华用五幅图讲了一个班里最弱的女孩。这个孩子认的字很少,上课一开始也不太听得懂。但是,通过寒假里读绘本的作业,她得到了改变。只要她一上传读绘本的录音,就能得到老师热情地.鼓舞。在一次动物朋友的课程中,她为天鹅写诗, “美丽的天鹅,你在哪里,我一直在等着你” ,这个曾经对学习不甚关心的女孩,内心已经有了对美好事物深深的渴望。4.教育,就是一项迷恋孩子成长的学问以“我的动物朋友”为主题的学习中,学生要画带着动物去旅行的作品,要通过写诗、作曲的方式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代言。这些内容都是课堂创作的一部分,无边的想象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沉醉其间。到了“动物音乐会”时间,每个人都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这就是真正的个性化学习,在有足够弹性的课程当中,每个人能依照自己的节奏和进度学习,而不是让它整齐划一。由于每天都泡在班级里,常老师的课堂实例太多了!微信里撷取的不足常老师讲座案例的十分之一!让我们一起期待当代教育家纸质版杂志的“岁末盛典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纪实”专题吧!钱锋:“万物简史” ,让孩子胸怀万物,游于世界!一次郊游时,一个发现了蝉蜕的孩子问钱锋老师蝉是怎样生长的,这个问题把钱锋当场问住。事后,当他去追问蝉这种司空见惯的小虫子背后的故事时,他却发现一枚小小的蝉,却涉及中国古代的诗歌、医药、饮食,而且和欧洲文化中蝉的意象完全不同。循着这个偶然的发现,钱锋慢慢走进蝉的世界,也走进了文化的深处。他开始寻思:启蒙教育,是不是应该从寻找人类文化共同.的基因开始?于是,一个以解答人与世界如何妥善相处问题为目标的课题中国文化启蒙全课程项目“万物简史”诞生了。1.我们最终教给孩子的是,他们如何来面对这个世界世界运行是基于万物的,我们所处的每一个环境都跟万物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解答人与世界如何妥善相处的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冷漠,为什么他不会惜物,为什么吃东西随地乱扔?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人和物之间天然隔着巨大的屏障,他感受不到万物与自己的关联。试想,如果孩子对周边的一棵树都不爱惜,他会爱惜你吗?会与周围的人好好相处吗?2.一根细小的珠子,为什么能很自然地实现全人教育的目标?钱锋最近完成了竹叶青课程,它的主要脉络是这样展开的:开启课,到户外让孩子不仅用眼,还用各种感官感受竹子;科学课,从科学领域了解竹子的内部构造;地理课,孩子们知道了竹子来自哪里;历史课,要穿越到古代了解竹子的用处;生活课,孩子们走进超市,发现竹子今天的用处;还有体育课、音乐课孩子们对竹子的看法就这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知道这一个平常的小物件其实包容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时,语文课到来了,钱老师用了整整一周时间,让孩子们从语文角度去感受中国的竹子。就是这样,当孩子和竹子亲密接触的时候,他体会到竹子带给他的精神品格。万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