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框架梁规范是有粘结还是无粘结_第1页
预应力框架梁规范是有粘结还是无粘结_第2页
预应力框架梁规范是有粘结还是无粘结_第3页
预应力框架梁规范是有粘结还是无粘结_第4页
预应力框架梁规范是有粘结还是无粘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应力框架梁规范是有粘结还是无粘结篇一:超长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分阶段张拉施工工法超长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分阶段张拉施工工法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郑州邮政综合生产楼工程建筑面积54000m2,地下二层,地上 29 层,砼结构总高。其中地下一层-标高框架梁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宽 800mm,梁高 750mm,跨度 8m不等,总长度 110m,通长配筋,预应力筋采用 钢绞线,强度级别 1860Mpa。锚具采用 QMV15 型。大梁荷载分二次叠加。本工法通过郑州邮政综合生产楼工程地下室梁通过预应力技术分批、分阶段控制应力方法解决大跨度,大荷载,超长混凝土梁的施工难题,超长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分阶段张拉施工工法。施工方法先进,具有推广价值。 2 特点 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合配筋。 预应力分阶段,分批张拉;逐步建立预应力,以适应大梁荷载分二次叠加。 建立预应力周期长,第一批钢筋和第二批钢筋张拉中间间隔达一年左右。 3 使用范围 本工法使用于分阶段,分批张拉,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合配筋,跨度大,配筋超长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4 工艺流程无粘结预应力工艺流程 有粘结预应力工艺流程5 操作要点 施工准备技术准备 1) 图纸会审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2)孔道摩阻力的测试、预应力筋编号及张拉伸长值的计算; 3) 张拉顺序的确定; 4) 张拉班组的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及工作分配; 生产准备 1) 外露端垫板、钢绞线清理、检查; 2) 张拉操作台及操作空间的准备; 4) 预应力筋、锚具进场及复试; 5) 设备进场及标定; 6) 组件试验; 预应力区域划分和张拉顺序划分 1)施工图中 B 型后浇带的混凝土应在相应梁的第一批预应力筋全部张拉后二个月以上并选择气温相对较低的时间浇筑,A 型后浇带混凝土在后浇带两侧基础沉降稳定后并选择气温相对较低的时间浇筑,然后进行第二批预应力筋张拉。 2)不在后浇带上的预应力框架梁在该跨梁第一批预应力筋张拉后可拆除模板,第二批张拉前板上可覆土10Mpa,后浇带上的预应力框架梁在该跨梁预应力筋全部张拉后方可拆除模板。上部第三层楼板施工完后进行第二批张拉。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一般要求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首先根据设计图绘出预应力筋数量及线形,进行施工图翻样。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预应力筋布置及定位方法 根据设计绘出的线形,确定马凳数量、间距及定位点矢高,画出预应力筋定位曲线图、马凳布置图。根据预应力筋各定位点矢高编排双向布筋工艺,马凳间距 800mm。 (3)预应力筋张拉、锚固方式 梁中预应力筋采用两端锚具锚固,两端张拉。 无粘结筋下料及固定端制作 1)无粘结筋进场验收 无粘结预应力筋出厂时,每盘上都挂有标牌,并附有出厂证明书。进场时应按下述规定验收,每次同规格订货为一检验批,且每批重量不大于 30t。 2)无粘结筋下料及固定端制作 无粘结预应力筋在现场下料、编号、制作固定端、分类存放。现场下料,应在平整光滑的场地上进行,预应力筋下垫方木,上铺彩条布。 无粘结预应力筋成品盘重一般为,起吊运输用粗麻绳捆扎。 无粘结预应力筋用放线盘架放线或人工逐圈放线,放线时应采 取措施防止预应力筋弹出伤人。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内曲线长度加张拉端外露长度计算。梁和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埋入式固定端采用挤压锚。 预应力筋布置 无粘结筋应用专门马凳就位固定,马凳间距按 1m 要求布置,马凳可单个制作,也可通长制作,马凳钢筋为14 螺纹筋,以防滑动。无粘结筋与马凳用绑扎丝绑扎牢固。 无粘结筋的铺放 为保证无粘结筋的曲线矢高要求,焊预应力筋支架。预应力筋矢高控制偏差为5mm,无粘结预应力曲线筋或折线筋末端的切线应与承压板相垂直,曲线段的起始点至张拉锚固点应有不小于 300mm 的直线段。 布筋质量要求 1)原材料验收合理; 2)固端锚具制作、验收合格; 3)无粘结筋布置平滑顺直; 4)张拉端、固定端就位正确; 5)无粘结筋固定牢靠; 6)无粘结筋无明显破损、漏油点; 7)无粘结筋矢高定位准确,误差在板内5mm 以内,梁内为10mm; 8)马凳间距准确,间距误差在30mm 以内。 篇二: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JSQB03-21421-XX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工艺标准 编制人:刘 敏 涛 审核人:劳 国 成 批准人:李 广 荣 XX-11-28 发布 XX-12-28 实施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发布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JSQB03-21421-XX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 2施工准备 材料及主要机具 无粘结预应力筋系指带有专用防腐油脂涂料层和外包层的预应力筋。质量要求应符合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 及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93 标准的规定。 用于制作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钢绞线(j12、j15)或碳素钢丝(s5) ,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85 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5223-85 的规定。 无粘结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 无粘结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专用防腐油脂。 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张拉吨位以及工程使用情况选定,但必须采用 I 类锚具。 钢绞线张拉端选用夹片锚具,固定端通常用挤压锚具;钢丝束张拉端可选用镦头锚具或斜开缝夹片锚具,固定端采用镦头锚板。 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和疲劳锚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 的规定。 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系统的质量检验和合格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 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的规定。 主要机具有:液压千斤顶、电动高压油泵、液压挤压机或液压镦头器等。 材料运输与存放 无粘结筋应成盘或顺直运输。成盘运输时,盘径不宜小于 2m,每盘长度不宜超过 200mm。长途运输时,应采用麻袋片包装 12 层,吊点处宜采用尼龙绳捆紧。 无粘结筋装卸吊装时,应用专门吊架三点起吊,并保持在成盘或顺直状态,不得摔砸踩踏,严禁钢丝绳或其他坚硬吊具与无粘结筋的外包层直接接触。无粘结筋露应按规格、品种成盘或顺直地分开堆放在通风干燥处。天堆放时,需覆盖防雨布,下面应加方木,方木宽度不小于 100mm,不得与地面接触。堆放高度不大于三盘,在堆放期间严禁碰撞踩压。 无粘结筋的表面如有破损,必须及时用防水胶带进行缠绕修补,胶带搭接宽度不应小于胶带宽度的 1/2。 作业条件及其他工序的配合 本工艺与其他工序交叉进行。 梁预应力曲线定位弹线前,梁底模板及梁一侧模板安装完毕,搭设好梁两端的施工平台。应特别注意框架梁底层梁模板支撑的地基必须稳定可靠,梁模板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 框架梁穿无粘结预应力筋前,梁的钢筋骨架应绑扎完毕。为了避免无粘结筋束与钢筋相碰问题,可采取以下构造措施: 在框架梁的无粘结筋束弯折处,应加密箍筋或沿弯折处内侧设置钢筋网片,以加强无粘结筋弯折区段的混凝土。框架梁的宽度350mm 时,可不设四肢箍,以免与无粘结筋束相碰。 框架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在该处设置附加箍筋,不宜采用吊筋,以免挤压无粘结筋束。 框架梁的负弯矩钢筋在锚固区向下弯有困难时,可向上弯或从柱边内缩向下弯伸,但必须满足锚固长度要求。 由于无粘结筋锚具扩大位于柱的外侧,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宜尽量布置在柱的四角处。 如果无粘结筋锚固端设在框架梁中,则锚固端范围内的箍筋应先做成开口,待锚固端组装安放完毕后再封闭。 板无粘结筋定位弹线前,框架梁无粘结筋应安装完毕并支起梁侧模及板底模。 板无粘结筋铺放前,应将板底非预应力钢筋网绑扎完毕。 板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时,水电施工人员须紧密配合,尽量避免各种管线将无粘结筋的垂直位置抬高或压低。 混凝土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高度较大,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 在框架梁端部,梁柱节点处等关键部位,因钢筋密集,浇捣困难,宜用小直径(30)的振动棒仔细振捣密实,切勿漏振,以免张拉时因梁端混凝土不密实,使预埋钢板凹陷,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严禁踏压无粘结筋及触碰锚具,应确保无粘结筋的束形和锚具的位置准确。应注意避免振棒直接接触无粘结筋及波纹管、以免无粘结筋移位,影响无粘结筋的曲线形状及布置尺寸。 注意做好张拉端后浇部分的保护,避免砼填塞锚垫板外端面和污染无粘结筋。 梁柱混凝土应分开浇筑,施工缝一般留在梁下2050mm 处和梁上 200400mm 处,后者系考虑到梁端无粘结筋张拉时局部承压需要。 无粘结筋张拉前准备工作。 施加预应力的千斤顶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 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 75%。 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 张拉场地应平整、通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 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无粘结筋的张拉力值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3操作工艺 梁板体系楼盖施工工艺流程 篇三: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一、分项工程状况 该工程为大面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减少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设计对受温度应力影响较大的地下室外墙、地下(一层、二层) 、地上(一层、二层)超长梁、板内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 二、关键技术的施工方法及创新点 1、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 1)无粘结预应力外墙施工流程 支模板墙体非预应力钢筋绑扎设置预应力定位筋穿无粘结预应力筋安装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头支边模浇筑混凝土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拆模(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张拉端锚具防腐封闭 2)无粘结预应力板施工流程 楼板支模楼板下层非预应力钢筋绑扎水电管线预埋预应力筋马凳就位张拉端承压板安装及穴模安放预应力筋铺设锚固端承压板固定楼板上层非预应力钢筋绑扎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张拉预应力筋并做张拉记录切割外露钢绞线张拉端锚具防腐封闭 3)无粘结预应力梁结构施工流程(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次梁) 支梁底模梁非预应力钢筋绑扎水电管线预埋预应力架立筋就位穿预应力筋支侧模、端模铺设楼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具防腐封闭 2、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锚具 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 ,抗拉强度标准值 fptk=1860MPa,延伸率在于%,70%破断拉力作下,1000h 松弛值小于%。无 粘结筋的涂包在工作进行,并按设计图纸定长下料后成卷编号,运至现场待用。对部分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在铺装前预先安装固定挤压锚具。锚固体系采用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B&S 全套预应力技术体系,张拉端锚具采用夹片式锚具(单孔夹片锚具、承压板、螺旋筋组成) ,锚固端采用挤压式锚具(挤压锚具、锚板、螺旋筋组成) ,梁板中预应力张拉控应力为=1860=1302N/mm2;墙中 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为=1860=1395N/mm2;混凝土强度达到 75%设 计强度后可进行预应力张拉,由于是温度配筋,张拉之前可以拆除支撑。3、预应力筋铺放 1)无粘结预应力板预应力筋铺放 板中预应力筋布置如下图所示 : a.预应力筋的铺放原则本结构体系中无粘结预应力筋配置为板内双向均匀配置,间距 500mm。由于板的预应力筋为双向布置,故需按照流水施工段,顺着混凝土浇筑方向,先铺长向筋,后穿短向筋,保证预应力筋的设计矢高,避免铺设过程中的相互干扰。铺设预应力筋时还要特别注意与非预应力筋的走向位置协调一致,特别是跨中和支座处,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相互关系不可倒置。遇水电管线时,如须调整预应力筋时,预应力筋的矢高应向着有利于结构的方向提高或降低。 b.铺放步骤和方法 a) 无粘结筋成盘吊运至铺放部位,散开堆放; b) 根据设计图纸及放样图,按规定间距和位置布置预应力筋,并将其与马凳绑牢; c) 两端穿筋位置应相互对应,所穿的预应力筋不要与已穿好的预应力筋发生缠绕,避免预应力筋之间发生纽结; d) 每铺设一束预应力筋,应随之调正、调直,并与马凳初步固定;e) 在张拉端,应将预应力筋的外塑料皮距端头 40-60cm 处先割断,待结点组装后,再将塑料包皮套穿在预应力筋上,以防浇筑混凝土时,裸露的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粘连; f) 双向预应力筋铺设完毕,非预应力筋绑扎后,对预应力筋做最后调整和固定。 C.节点安装 a. 将端模板固定好; b. 将穴模安装在端模上,用火烧丝固定,各部位之间不应有缝隙。张拉作用线应与承压板面垂直,承压板后应有不小于 30cm 的直线段; c. 锚固端已于加工厂组装好,按设计要求的位置绑扎牢固即可; d. 在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和锚固端各装上一个螺旋筋, 要求螺旋筋要紧贴承压板和锚板。 d.板上洞口处预应力筋的处理 a.对于垂直于预应力筋布筋方向的长度 L 大于 1 米的洞口,预应力筋应在此处断开,改做张拉端或锚固端; b.对于垂直于预应力筋布筋方向的长度 L 小于 1 米的洞口,预应力筋应从洞口两侧绕过,具体分以下两种情况:a) 对于将来还要浇上的洞口(临时洞口) ,如管线洞口、放线口等,预应力筋距洞口边缘最近距离 D 不得小于2 厘米; b) 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