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规范论文_第1页
防火规范论文_第2页
防火规范论文_第3页
防火规范论文_第4页
防火规范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火规范论文篇一:GB50016-X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排烟系统论文素材题目:GB50016-X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排烟系统论文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消防安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我国原有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XX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XX 年版)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这两项规范中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发展需要,且规定相同或相近的条文很多,还有些规定相互不够协调。为深刻吸取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教训,解决两项标准相互间不一致、不协调以及工程建设和消防工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和消防科技成果,特将这两项标准合并,并定名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本文重点介绍此次修订完善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防烟和排烟设施部分的条文与原有规范间的异同点。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防烟;排烟; 1、前言 新版规范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取消了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作出规定。简单点说,新版规范只对那些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作出要求,至于防烟或排烟设施如何设置由专门的暖通规范规定。 下面笔者针对新版规范的规定,进行逐条解读、分析:2、新版规范第条规定: 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 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 新规范第 1、2 点沿用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的规定;第 3 点增加了“避难走道的前室” ,和将原有规范的“封闭式避难层(间) ”更改为“避难层(间) ”。 为何增加“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这一条文,笔者认为避难走道是建筑物着火时的安全疏散、救援通道。火灾时避难走道的前室若设有可开启外窗等自然排烟设施,便可将侵入前室的烟气排出,或者前室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时,烟气可不致侵入疏散通道或疏散安全区内,以提高疏散走道的安全性。而避难走道一般常见于地下商场等地下空间,设置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难度较大,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方式。 原有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 年版)第条规定:“封闭避难层(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新版规范由“封闭式避难层(间) ”改为“避难层(间) ”, “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改为“防烟设施” ,放宽了要求,避难层现在不必一定要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机,可以采用可开启外窗的方式进行自然排烟。并且采用可开启外窗排烟的方式比机械加压送风的方式更为经济、可靠。 新版规范第条还规定: 建筑高度不大于 50m 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 100m 的住 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 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 2 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 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新规范第 1、2 点沿用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 年版)第条规定,并增加了前缀“建筑高度不大于 50m 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 ,明确了楼梯间可不设防烟系统的适用范围。 “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 ,由于这些建筑受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可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当采用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有满足需要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可以认为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通风性能优良,能及时排出漏入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烟气并可防止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 3、新版规范第条规定: 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 3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 上房间,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2 建筑面积大于 5000m2 的丁类生产车间; 3 占地面积大于 1000m 的丙类仓库; 4 高度大于 32m 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 20m的疏散走道,其 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 40m 的疏散走道。 新规范第 1 点参照了原有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第 1 点的规定并放宽了要求,增加了前缀“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和将“丙类厂房”更改为“丙类生产场所” 。 2 地上房间增加前缀“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后,可理解为地上房间不是说只要超过 300m2 就应设置排烟设施,此房间还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才需设置排烟设施。后半句由“丙类厂房”改为“丙类生产场所” ,加强了要求。比如说尽管丁类厂房的火灾危险性较小,但建筑面积较大的丁类厂房中仍可能存在火灾危险性大的丙类生产场所,如空调生产与组装车间、汽车部件加工和组装车间等,此类车间一般进深大、烟气难以排除,因此应考虑设置排烟设施。实际设置时排烟设施可结合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要求设置,并在车间内火灾危险性相对较高部位局部考虑加强排烟措施。新规范第 2 点参照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第 2 点规定并删除了前缀“任一层” ,由原有规范的“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5000m2 的丁类厂房”更改为“建筑面积大于 5000m2 的丁类生产车间” 。 原有规范意为丁类厂房必须要有一个楼层超过 5000m2才应设置排烟设施,新版规范则表示丁类或戊类厂房中的丁类生产车间建筑面积一旦大于 5000m2 均应设置排烟设施。如此规定为提高要求,并涵盖了其他厂房中设有丁类生产车间此种情况,与实际接轨,因为现实中厂房可能并不单由同一危险等级的生产车间构成。 新规范第 3 点沿用了原有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第 3 点的规定,此不赘述。 新规范第 4 点前半句沿用了原有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第 1 点规定并增加了“仓库” , 后半句参照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第 7点,将“其它建筑”更改为“其他厂房(仓库) ”。 前半句明确了高度大于 32m 的高层仓库内长度大于20m 的疏散走道也应设置排烟设施。 后半句明确了长度大于 40m 的疏散走道设置排烟设施是针对 32m 以下的厂房、仓库而言,而像原有规范规定的公寓和通廊式居住建筑等只要超过 20m 就应设置排烟设施。 4、新版规范第条规定: 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 100m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 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 场所; 2 中庭; 3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 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4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 300m2 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5 建筑内长度大于 20m 的疏散走道。 新规范第 1 点参照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第 5 点规定,且房间面积由原有的“200m2”更改为“100m2”。 新版规范规定只要房间面积大于“100m2” ,就必须设置排烟设施。因为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一般人员密集、功能复杂、可燃物较多,火灾危险性大,如此规定是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 年版)第条规定:面积超过100m2 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应设排烟设施” ,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 新规范第 2 点沿用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第 4 点的规定,此不赘述。 新规范第 3、4 点参照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第 3 点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 年版)条的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第条第 3 点规定:“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 300m2 的地上房间应设置排烟设施。 ”现新版规范将其细分为人员密集或可燃物较多两种不同情况,房间面积要求也细分为 100m2 和 300m2。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又兼顾了尽量减少排烟系统的设置范围。比如第 1 点提到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人员密度较大,房间面积超 100 m2就要设置排烟设施。但书库、资料室、设备库等库房虽然可 篇二:建筑防火论文建筑防火论文国内外研究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的研究主要是从: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系统研究性能化防火设计为背景开展的。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许多超高、超大、设计新颖的建筑,而这些建筑中的防火设计用现行设计规范无法解决。解决这些超出规范建筑的防火设计只能依靠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火灾安全工程学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通过运用火灾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合理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可靠的消防保护。不少国家己经开展了性能化防火分析与设计的研究,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应用。英国在 1985 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防米设计方法理论及技术的研究。目前有不少于 13 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以及国际标准组织(150)和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IB)都在积极发展性能化防火规范及其所要求的工程工具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996、1998、XX 和 XX 年分别在加拿、美国、瑞典和澳大利亚召开了 4 届“国际性能化设计规范与设计方法研讨会” ,这标志着发展以火灾性能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及相应的规范己成为国际化的趋势。 性能化防火友法涉及性能化防火分析、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性能化设计规范三个方面。性能化防火分析是火灾风险分析的一种形式,它以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为基础,通过定量计算,用某些物理参数描述出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分析对建筑物内人员、财产及建筑物本身的危害程度,从而以此为依据采用合理的消防对策。性能化防火分析更加注重量化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准确,所以它是性能化防火方法的核心部分。只有合理、准确地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性能化防火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瑞典的Magnusson 等在火灾模拟方面引入了随机性分析,提出了可靠性理论和定量风险分析的方法(Quantitativ。Rjsk Analysis,QRA)。 20 世纪 80 年代,在美国火灾研究基金会的组织下,实施了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atinnalInstituteof standardand 孔ehnology,NIST)、NFPA 等多个机构参加,目标是开发一个可用于建筑物内部的基于防火目的、综合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1996 年,澳大利亚的防火规范改革中心(FCRC)推出了防火工程指南 (FireEngineeringGu 记 elines)。该指南包括三个等级的防火工程系统评估方法,其中第三级是系.统风险评估 (systemriskevaluation,SRE)。国外在发展性能化设计和火灾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先后组织开展了如下三项主要工作: (1)一政府组织专家共同制定“战略发展计划” 。英国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本国十几位相关专家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制订了一份指导性的“消防安全工程学战略研究计划” 。澳大利亚以悉尼大学的 Warren 研究中心为主组织了一个专题研究项目,召集了 70 多位从事建筑和消防研究的科研人员,共同对澳大利亚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技术领域的基础需求和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 (2)组织专题研究项目,对性能化设计方法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日本建设省围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开发研究,结合日本的实际需要,从 1982 年开始先后三次立项,由建设省开展了 3 个为期五年的专题研究项目。澳大利亚的“建筑规范委员会(ABcB) 联合一些政府部门和私营组织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一一消防规范改革中心(FCFR)。由美国政府拨款资助的研究机构一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也在性能化设计方法和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3)开发火灾(来自: 小龙文 档网:防火规范论文)风险的评估模型和相应的软件。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TheBuildingFiresafetyEvaluationMethod,BFsEM);评估特定场所内所用产品火灾风险的 FRAMEworks 方法;火灾致损评估方法(Fire 一 InducedVulnerabilityEvaluation,FIVE);澳大利亚的风险评枯模型 (CentreforEnvironmentalSafetyandRiskEngineering,Risk,CESARE 一 RISK);日本的建筑物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 FIRECAM(FireRisk EvaluationandCostAssessmentModel)方法。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火灾风险评估学的研究相对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也已经开展了火灾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86 年,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开始介绍国外火灾模拟的相关方法和进展。特别是在“九五”期间,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在国外相关程序的基础上,开发了主要针对大型地下商场人员疏散的模型 FEgress,该模型在考虑人流方面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1989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火灾基础研究迈出了新的一步,开始有了国家级的重点研究机构。在建筑火灾的计算机模拟方面,率先提出了场一区一网复合模型,该研究成果已被日本和英国等国的火灾研究者采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范维澄院士提出了火灾的双重性模型,即火灾认识上的确定性和火灾发生的随机性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综合评估的理论框架,由于数据不足,对有些情况进行了假设和简化,并应用于室内火灾和仓库火灾的经济性分析,直观地给出了火灾的后果。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防火研究室李引擎等人于 1998年完成了建筑火灾的风险评价研究,将居住者的危险参数因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火灾危险系数,针对建筑物自身状态及附加的防火系统的各因子结合在一起构成建筑物安全参数值。 1998 年,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周允基(w.一五 ow)教授等人对香港一个区内的 37 座非居住旧高层建筑进行了检查,为了量化调查结果,提出了火灾安全分级系统。主要包含建筑特性的评价和消防系统的预备措施的评价。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消防装置性能的研究工作和火灾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工作。同期进行的还有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的卢兆明()教授,提出了基于火灾安全分级技术的模糊防火安全评价方法,采用从评价集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表示建筑火灾风险评价的模糊语义值。 XX 年,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的安全问题,参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并征求专家意见,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多级多层次评估因素集,并运用了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郑双忠针对城市建筑火灾的危害严重程度,结合建立的城市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Fuzzy 一 AHP 法确定了个评估因子的权重。 在国内的火灾研究中,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是一个新的研究内容,但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973)的立项给予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很大的支持。火灾风险评估中可以实现简化模型和一般统计理论的结合,而基于火灾动力学与小样本统计理论结合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该项目的子课题 6,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我国典型场所火灾坏境下人群疏散规律。该项主要是建立典型场所(如中、一高层建筑和 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火灾环境下人群疏散模型.研究人员疏散中个体效应与群体效应和炎灾环境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探索疏散中的阻塞现象,综合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和环境变化,解决目前人员疏散的难点问题,揭示我国典型场所火灾环境下人群疏散规律。 (2)疏导技术和疏导方式对疏散速率的影响。_该项主要是建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速率的动态 数学模型,深人研究影响人员疏散速率的各类因素。基于人群控制和人群管理理论,开发出切实有效的疏散技术,同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法,验证诱导疏散技术的功效。 (3)小样本火灾事件的统计理论。建立无(或有限)火灾事件记录的统计分析理论和火灾记录 数据有删失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火灾损失额的概率规律;建立基于小样本统计理论的火灾现象实验设计方法以及系统可靠性理论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4)基于火灾动力学和小样本统计理论藕合的一风险评估方法。基于火灾双重性规律的思想, 运用火灾动力学理论包括火灾发生和火蔓延模型、烟气传播模型,结合小样本统计理论和小样本火灾实验方法,建立以典型建筑为代表的火灾环境下的风险评估方法。 同时,公安部消防局针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地下和大空间建筑火灾特性研究” , 组织了天津、沈阳、四川、上海四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建筑科学院防火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共同攻关.建成了实体试验设施和配套测试系统.建立了地下和大空间建筑火灾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和相关数据库,为特殊建筑环境下的火灾风险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列入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其中与火灾相关的部分就包括风险评价、性能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近几年来,国内多次召开的火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