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_第1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_第2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_第3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_第4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 第一单元 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 共( 1)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通过比划唤起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1.我们曾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2.能用手势比一下 1 厘米和 1 米的大约有多长吗?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米和厘米的知识。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1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 计 实际测量数 学 书 的 长( )( )数 学 书 的 宽( )( )数 学 书 的 厚( )(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3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怎么办呢?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学生可以先用眼观察。(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2三、 建立 1 毫米的概念。使学生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1.你能在直尺上找出 1 毫米有多长吗?2闭上眼睛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 1厘米和 1 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3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 1 毫米?4谁知道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1 厘米=10 毫米学生可能会提出“毫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学生认真观察直尺。四、巩固发展。巩固对毫米的认识,提高应用意识。1请同学们完成数学课本第 3 页的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2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想一想你是怎么量的?3请同学们找出周围自己喜欢的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用手比一比,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学生举例说一说。五、全课小结。统揽知识要领,完善认知。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畅谈收获3课 题 分 米 的 认 识 共( 1)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通过测量桌面的长和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1.昨天同学们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2.你发现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有什么不方便吗?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二、建立 1 分米的空间观念。1.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明白 1分米=10 厘米。1你能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有多长吗?2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3.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分米有多长。1 分米=10 厘米1.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 1 分米。2.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3.学生闭上眼睛想。4三、认识几分米进一步认识分米。1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 分米、3 分米、8 分米吗?2我们一起来看课件认识几分米。学生在尺子上找。四、巩固。巩固对分米的认识,提高应用意识。1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一的第三题。2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 9 分米( )(2)一张床长 5 分米 ( )(3)小明高 14 分米 ( )(4)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 )3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一第五题。4.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一第六题和第七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四、 全课小结。统揽知识要领,完善认知。谁愿意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畅谈收获。5课 题 认识千米 共( 1)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 1 千米等于 1000 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难点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数学的现实感和亲切感。1平时你在公路上观察到了什么?2老师制作了一块路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某路口到某路口的距离是多少?3请同学们说说到叶镇还有 21 千米、到灵山还有 23千米是什么意思?4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1. 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 看路标,并思考问题。二、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1使学生懂得千米是大的长度单位。2使学生懂得1 千米=1000 米。1.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 400 米,几圈就有 1 千米。2. 请同学们动手测量 1 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1 千米=1000 米3谁来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 千米长的路程?1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 2 圈半约有多长。2学生动手测量1 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3.生举例。6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巩固对千米的认识,提高应用意识1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五题。2请同学们说说 1 千米有多长,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呢?3. 1 千米= ( 米 1 米=( )厘米1 米= ( )分米 1 分米=( )毫米1.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说。3.说说单位之间的进率。四、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 10个小组进行测量)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明白 1 千米有多远。1请同学们到操场上量出 100 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 100 米有多远。2请一个小组量出 100 米,10 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 100 米?是多少千米?3老师带同学们到校外走 1 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 1 千米有多远。学生说一说我走了100 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 1000 米大约走了多少步。五、 全课小结。统揽知识要领,完善认知。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畅谈收获。7课 题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共( 1 )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联系。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学生听老师讲解,并观看课件的演示。学生情感上体验到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并收获一些相关的自然常识知识。二、探索新知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1.请同学们说一说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 3 千米,也就是多少米?3 千米=( )米2.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读出停顿学生回答:3(停顿)千米=3000(停顿)米。2.1 个 1 千米=1000 米,3 个 1千米里有 3 个1000 米所以是3000 米83.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 5000 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 6000 米,能把它们换成千米作单位的吗?5000 米=( )千米 6000 米=( )千米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三、巩固测评巩固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1.请同学们完成做一做。2请同学独立完成9000 米=( )米 800 米+200 米=( )千米4 千米=( )米 3 千米-1000 米=( )米3.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二第三题。4.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二的第 5 题。5.可以从邮局出发途经学校、医院最后到体育场(公园)是 1 千米。可以有不同的路线。1.开火车学生口答,并说明思路。2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汇报。3学生独立完成,4.学生说不同的路线。9课 题 吨 的 认 识 共( 1)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 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课堂富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表示,是什么呀?(限重 1 吨)2.“限重 1 吨”表示什么意思?你对“吨”有什么了解?3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1学生认真听教师描述。2.限重 1 吨是指不能超过 1 吨或等于或小于 1 吨。吨是指物体的重量。3.学生听二、通过提一提、算一算、举一举等学习方法去感悟。1 吨有多重,从而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一)试探学生的已有基础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二)提一提1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提一大桶矿泉水。2 “你们觉得这桶水怎么样?”“再给你加一桶,怎么样?” “如果再加 10 桶呢?”“50 桶呢?”3.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桶水的重量。(三)算一算150 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 (一)试探学生的已有基础考学生的生活知识以及课外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 (二)提一提1学生小组开始活动提一提,感受感受。2太重了。3.学生估一估,猜一猜。(三)算一算1学生个别汇报。10那也就是说这 50 桶水重 1 吨。21 吨=1000 千克(四)举一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合起来大约是 1 吨呢?1一袋水泥重 50 千克, ( )袋水泥的重量是 1吨。2一头黄牛的重量是 500 千克, ( )头黄牛的重量是 1 吨。32 袋食盐重 1 千克, ( )袋食盐重 1 吨。2.学生读,注意停顿。学生举例(1) 学生独立计算。(2) 小组里交流,并校对。三、搭建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1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三 P 13 第一题。2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三 P13 第二题。1.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11课 题 吨的认识综合练习 共(1 )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2.建立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重点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1、复习导入1.引导学生整理有关质量单位的知识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2.使学生总结并形成知识的网络。2、基本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我们上节课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千克和克呢?”2.通过刚才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 。3.用吨做单位的物体有哪些?(1)请同学们填一填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卡车载重 4( ) 。(2)小明体重 35( )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 8( ) 。1从大到小排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从小到大排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1 吨=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2.用克来表示小物体的重量。用吨来表示铁别重的物体的质量。3学生各抒己见。(1)填一填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学生开火车汇报。12(4)码头停泊的货船能载货 10( ) 。(二)请同学们进行单位换算3 吨=( )千克1 吨-600 千克=( )千克6000 千克=( )吨1600 千克-600 千克=( )吨8 吨=( )千克 6000 千克=( )吨3 吨 500 千克=( )千克1 吨-100 千克=( )千克4500 千克-4 吨=( )千克(2)单位换算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3、基础训练应用于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四、课堂小结。统揽知识要领,完善认知。1.请同学们完成 P12 做一做第二题。2.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三第三题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1.学生计算 6 个3002.练习三第三题学生小组讨论;写下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13课 题 生活中的数学 共(1 )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1、激趣引导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课堂富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讲。学生听故事。2、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概念模型。1.复习长度单位:(1(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1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 1 克、1 千克、1 吨有多重?1复习长度单位:1 分硬币厚 1 毫米。一根手指宽 1 厘米。一把铅笔长 1 分米。张开双臂长 1 米.2.复习质量单位2 分硬币重 1 克.143、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1.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2.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1)自学课本 P14 情景图 11.请同学们看 p14 第一幅图画,你看到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2.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3.你能说出 8 吨是多少千克?(2)学习课本 P14 情境图 21.图上有什么数学信息?21000 千克是多重?为什么还要写“13 人”?(3)学习课本 P14 情境图 31.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解释一下“限速 110 千米”是什么意思?110千米又有多长呢?(4)学习课本 P14 情境图 41.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根据图中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3.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自己尝试列出算式,(1)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第十四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汇报。3.8 吨是 8000 千克。(2)学习课本 P14情境图 21.“载重量 1000千克、13 人。 ”2.1000 千克是 1 吨,因为 13 人的体重差不多就是 1 吨。(3)学习课本 P14情境图 31.回答:公路的上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速 110 千米” 。2.学生根据图说一说自己的理解。(4)学习课本 P14情境图 41.自由说一说从图中获得信息。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15单 元 教 学 反 思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4.集体交流。3.学生独立列式。4.汇报自主探究的结果。四、课堂小结统揽知识要领,完善认知。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16课 题 万以内的进位加法 共(1)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在有关加法的现实情景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 1。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 1。17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导入通过复习笔算不进位加法,导入新课。(一)请大家先在练习本上完成下面的列竖式计算的题目:63+26 45+34 25+451 你是怎么算的?2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探索新知1利用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2.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导入新课1我们的祖国是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有许多珍奇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2.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祖国还生活着许多珍奇的动物。3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教学例 11中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你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吗?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试试看。3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练习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6 页完成“做一做”第 1题,并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这四道题有什么共同特征?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 16 页“做一做”第 2题。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观察主题图,说出发现的信息。分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或算法。独立列竖式学生说出想法。独立完成,并思考提出的问题。独立完成作业。18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 17 页练习四的第 1、2 题。想想第 2 题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可以怎样列式?2请同学们看课本第 17 页的第 3 题:想一想要求“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列式?请认真观察这个养鸡场,根据看到的场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简单的回顾整理,掌握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计算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畅谈收获课 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共(1)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们加法。2 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3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9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导入复习准备,导入新知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9 8 6 4 1 2 5+ 3 7 + 5 9 + 3 9 6 2用估算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49+51 64+32 78+45学生完成后,回答问题。学生说出不同的估算方法。二、教授新课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培养数感。3学习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一)教学例 2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18 页,思考一下要求“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如何列式?2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 376+284 的和大约是多少?3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竖式计算376+284。4.谁愿意来说说你是如何列竖式的?5请同学们完成课本 18 页“做一做” ,细心计算,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学生列出竖式,并计算出结果。学生说出想法。独立完成,分组评议。20做完后认真检查。三、巩固练习。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能力,并养成检查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正确理解题中关键字眼的含义。1这里有 6 艘船,你来当驾驶员,只要能正确进行笔算,就可以安全达到目的地。2请同学们完成第 2 题,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3这一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什么?怎么列式?4.“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 196 米”这句话的“它”指谁?京广大厦比中央电视塔约矮 196 米,也可以怎样说?以游戏的方式完成课本 19 页练习五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想法。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学生思考后解答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分享收获,简单的回顾,整理学习思路。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没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课 题 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共(1 )课时 执笔人:某某21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第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口算。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1我们用举手抢答的方式口算下面各题:90+560 68-23 7x8+4 37+26 280+500 45-19150-60 620+80 3x8+5学生快速抢答二、 列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1请在练习本上笔算下面各题:462+859 287+284 47+305647+517 408+167 350+542学生列竖式计算。三、 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如何能算出六个玉米中的得数?2请同学们算出钥匙上的得数,再与相应锁头上的数字连起来,想一想有没有能快速找到相应得数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课本20 页第 5、6 题,并回答问题。223请同学认真观察第 7 题各题有无错误,并说说错在哪里? 4同学们先估一估每个青椒上的数是几百,然后再算一算哪两个数相加得 1000。5星期天的上午,小君要去哪个地方?他有几种走法可以选择?想一想走哪条路最近?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把正确的竖式写在旁边。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比较路线的长短。四、全课总结简单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加法的综合训练,谁来说说加法计算都有哪些形式的计算?这些形式的计算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回答。23课 题 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 共(1 )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 初步理解和掌握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和掌握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计算。教学难点提高笔算能力,加强应用意识。第 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复习以旧引新,使学生能顺利实现知识的正迁移。1快速回答口算卡片上的列式:2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5421 7937 65243谁能来说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用抢答的方式完成。学生独立计算并回答问题。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将知识放入具体情境中,提高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2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一) 向学生介绍美丽的云南。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就是美丽的云南。2屏幕上的 348 千米表示什么?517 千米表示什么?3那我们从昆明出发,已经走了 348 千米,现在到哪里呢?要到丽江还有多远?请一个同学上来指一下这段路程。(二) 教学例 11我们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可以用线段来表示。2从昆明到丽江途中要经过哪里?路程又是多少?学生观察主题图。学生根据主题图回答问题。学生指出大理到丽江的路程。24思想。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这样的线段并标出来。3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4要求从大理到丽江的路程该怎样求?谁会列式?5大家不用计算,估计一下从大理到丽江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6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算一下 517348,再请一位同学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7这例题 1 和前面的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画出线段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列出算式。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巩固知识,解决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笔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对又快:594-129= 620-356= 2请完成课本 23 页“做一做”想一想从条形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3请同学们算算以下数字的差: 765 和 346 655 和 245 602 和 417930 和 872 505 和 206 435 和 2164小明去爬山,他上山行了 629 米,下山比上山少行 185 米,他一共行了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学生观察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独立完成,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认真审题,思考后解答。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简单的回顾,整理学习思路。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学生各抒己见25课 题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 0 的连续退位减法 共(1)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 0 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有 0 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第 一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 计算。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全面提高计算的能力。1请大家先来做几道口算题:2在练习本上完成下面两题:316-217= 498-299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抢答。独立完成,小组评议。二、 探究新知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连续退位减法。(一) 教学例 21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算出 507-348 的得数,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完成。2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想一想被减数中间有 0 的减法应该注意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应注意的问题。262.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二) 教学例 31大家想怎样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进行计算呢?2你觉得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本子上,并汇报。三、巩固知识,发展提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针对性强,提高效率。1在练习本上笔算下列各题:1000787 302273401175 8006052请同学们完成课本 25 页第 1、4 题。3完成 25 页的第 2 题,找出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如何列式。4完成 25 页第 3 题,看清题意,想想如何列式。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列式的根据。四、总结质疑简单的回顾,整理学习思路。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回答。27课 题 连续退位减法的练习课 共(1 )课时 执笔人:某某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第一 课 时 教 学 流 程预期环节目标 教 师 语 言 学 生 活 动一、口算。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体验学习的快乐。请同学们看口算卡片,以抢答的方式回答,看谁反应的最快:58+18 80+64 340+70130-50 70-34 780-300400+500 320-90 1200-600980-480 730-80 1700-700学生举手抢答二、 计算。通过相应的练习,掌握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下列各题:135+893 437+959 382+789 850-392 841-554 901-345独立完成,说说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28三、 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拓展、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26 页完成练习六的第 5题,想想这道题如何完成?2认真思考 26 页第 6 题,想想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这三个地方有几种可能性,并解答。3刚才我们做了许多练习,大家表现得都很好,现在再来挑战几题吧,请看大屏幕:张大爷家养了两头大肥猪,其中有一头重 189 千克,另一头重 174 千克,张大爷家的这两头猪共重多少千克?星星报刊停今天拿来 800 份晚报,上午卖 479 份后,还剩下多少份?王师傅加工 850 个零件,张师傅比王师傅每天多加工 105 个零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