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1页
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2页
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3页
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4页
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今年以来,我校在县农牧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抓手,立足全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下沉重心,提升手段,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生产第一线,按照农民的培训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变“课堂上培训、黑板上种田”的传统模式,采取集中办班,现场示范、进村入户、分散指导、以会代训,出动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充分发挥“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四大优势,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的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今年相继开展了全县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双联”培训、人才保障工程培训、 “1+9”培训、超额完成了中专招生。在此基础上,围绕县上的中心工作 XX 县农牧局的总体部署,服从上级,服务大局,主动承担了科技三下乡、农耕文化节、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全体职工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求实创新,扎实工作,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累计培训农民 621 期,50038 人(次)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学历教育。根据省农牧厅和省农广校的安排部署,遵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办学理念,我校今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中,招收中专学历教育(园艺专业)学员 50 名,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招生任务,使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技能学历双达标。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XX 年省厅下达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专项资金 80 万元,培育任务 400 人,由县农广校一家培训机构承担,按照省农牧厅甘肃省 XX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以苹果生产、畜禽养殖、设施蔬菜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按照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全县产业大村进行了详细摸底,共遴选培育对象400 名,其中:生产经营型 200 名,专业技能型200 名,依照理论培训、实践操作、异地参观、座谈交流、考试发证等相关程序,进行了认真、细致、扎实的工作,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上报至省、部级平台,提前完成了培育工程任务,走在全市前列。3.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县人社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校承担了山河、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永和六大镇大数据平台录入的 4832 户 4893 名贫困劳动力的培训任务,围绕苹果栽培、设施蔬菜、畜禽养殖三个产业,贫困户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抽调我校 8 名骨干教师,并从县直农口部门聘请 5 名专家,组成培训工作队,进村办班,分散指导,逐乡逐村开展培训,广大教职工发扬“白+黑”和“5+2”的吃苦精神,进村入户,加班加点,高效率的完成了培训任务,截止目前,共培训 68 期,培训贫困户 4832 户,贫困群众4893 人,受到上级组织的一致好评。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今年,我校继续承担县 XX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项目,培训任务 500 人,涉及全县 7 个乡镇 15 个行政村。我们严格按照发改局实施方案的要求,依照“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培训,截止目前,已举办培训班 10 期,培训项目村群众 511 人,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改观,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5.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充分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利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同时在县委组织部和农村部、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到户“143”培训行动,共举办培训班 15 期,培训 1872 人。其中:苹果栽培技术培训 8 期 1572 人;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 4 期 120 人;瓜菜栽培技术 3期 90 人。6.绿色证书培训。今年,市校下达我校绿色证书培训任务 1100人,按照省校的要求,我们本着让农民掌握生产绿色农产品必须达到的技术为目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同时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共同合作,联合举办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更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水平。全年共培训绿色证书学员 1200 名,占任务的 109%。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农技人员培训。按照县财政局和农牧局的安排,为了认真抓好我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县上从 94 个行政村招收村级农技人员 140 多名,我们分苹果生产、畜禽养殖、中药材生产三类产业进行了为期 3 天的培训,并组织农技人员赴示范点参观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8.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培训。按照县委组织部的总体安排,我校紧紧围绕优势产业,以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分区域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98 期,培训1 万人(次)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多次受到县委组织部门表扬。9.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1+9”培训。五顷塬回族乡是全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也是贫困地区,依照全县“1+9”扶贫规划的要求,对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自我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我校在该乡子午岭山后三个回族村和前塬两个村分类举办养殖、种植、栽植等培训班 5 期,培训农民 608 人,为边老少穷区群众发展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10.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市农牧局安排我县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学员 80 名,涉及养羊、设施蔬菜、农产品投入、家政、烹饪、电焊六个专业。县农牧局全部安排农广校组织实施。我校由一名副校长带队,深入乡村摸底掌握,选准了培训对象,并及时上报市局科教科。培训过程中,我校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高小龙同志跟班带队,自始至终参加六期培训,受到了市局的高度评价。11.“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培训。我校对“双联”村永正乡刘堡子村在全面帮扶的前提下,着重就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变“输血”为自身“造血” ,让群众依靠科技致富,主动发展。我校在“双联”行动中,拿出万元为该村购买桌凳 44 套,拿出 XX 多元走访慰问特困户 5 户,对包括“双联”户在内的需要培训的群众进行了 9 场(次)培训,参训人数达 550人(次) 。12.开展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根据县上的统一安排,紧扣农民培训如何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着力破解群众生产活动中遇到的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重点围绕五大产业开展技术培训,采取进村入户,集中办班,达到了预期效果。据统计,全县共开展各项培训班 280 期,培训农民 20638 人(次) 。赠送科技图书 53000 册,光盘(碟)2100张,发放明白纸 41000 余份。13.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省农牧厅年初安排各县农广校组织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摸底,重点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我校由一名领导带队,抽调教务处几名骨干在全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摸底调查。围绕养殖种植两大产业,共摸排对象 72 名,上传到省厅,最后省厅筛选确定我县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对象 19 名,其中:养殖业 15 名,种植业 4 名,11 月份分两期赴甘农大各培训 7 天,并作为当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学员,进入信息管理系统,纳入全县培训统一管理,既填补了市上空白,又赢得了省厅好评。14.科技示范点建设亮点明显。中央校、省校要求各县校要依据项目建设和当地主导产业培育,创办一批乡村农广校、田间课堂、实训基地和科技示范点,整体带动农民培训事业的发展,今年我校在加大资金投入、设施投入和项目支撑的基础上,新创办宫河东里、周家镇徐家村、永和安兴村、万里果业合作社及永和安兴山地果园等五处田间学校示范点,既成为农广校事业在基层的延伸和拓展,又为培训提供了实训基地和示范样板。15.信息工作出现新突破。XX 年我校共编写各类信息 120 多条,其中电视台播放 12 条,农业信息网 12 条,省农业信息网12 条,国家新型职业农民网 18 条,中国远程教育网 4 条,刘会琴采编的务果状元的致富经等 9 篇和张会萍采编的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等 3 篇分别被农民科技培训杂志、 中国远程教育网和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刊载,大大推介了我县的培训工作,收到了极好的效果。16.各项培训工作整体推进,受到省厅和省校表彰。随着农广校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民科技培训任务逐年加大,今年面对各类培训,我校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发扬能吃苦、肯干事、想创业的精神,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每一项培训工作,被农业部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 XX 县,被中央校评为农民教育培训先进集体,有两名职工被省农牧厅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多次受到市、县农牧主管部门的奖励和好评。二、主要工作方法和措施1.统一安排部署,靠实各项目标任务。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和科技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年初我校及时召开校务会议和职工会议,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县农牧工作会议之后,按照县局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 ,对事关全局的农民培训工作、项目工作、中心工作等,分解到各股室、分管领导和具体业务人员,明确任务,落实了责任,真正做到工作有人抓,项目有人管,具体实施有目标,达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2.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师资综合素质。在主抓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它事关长远发展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整章建制,用制度约束人。同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处处以身作则,教育职工以大局为重,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一是组织全体职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建立学校各项制度,及时制定年度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内容,明确讨论专题。二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全面提升教职工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部职工每人写心得体会 3 篇,记学习笔记两万字以上,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为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我校年初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班子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并下发了XX 年农广校工作安排意见 ,在具体工作中,曾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农村产业发展状况,摸清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了解农民培训需求,达到摸清底子,吃透情况,有的放矢。结合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分析讨论,制定培训方案和办班计划,为搞好培训奠定了基础。4.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农广校承担着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职能工作,任务大,范围广,非常艰巨。为此,我们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农口各单位领导进行汇报,既使他们了解掌握我校的工作动态,又赢得其支持,同时,与各媒体单位进行衔接,扩大宣传面,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民培训的氛围。我们积极参与局里的中心工作,发扬敢想、敢创、敢干精神,融入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格局中去,并争得一席之地,不使农广校被边缘化和弱化,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为开展工作打开了局面。三、 存在的问题1.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一方面大部分农村青年在外务工,不愿意在农村发展,大多数素质高的青壮年农民在外务工,发展家庭经济,严重影响了培训的带动效应,剩余的“613899”人员,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县农业基础差,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不多。2.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高规格、高技术含量的培训工作由于资金制约无法开展。同时对农民培训没有应有的力度,缺少系统全面的规划,致使培训层次得不到提高,制约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3.培训资料短缺。现有的资料跟不上技术需求,一些先进前沿的培训资料由于资金原因不能大量印刷,而且大部分编印书籍都是东拼西凑,内容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四、 XX 年工作要点1.计划完成中专学历教育招生 50 名;2.争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项目资金80 万元,培训人数 400 名;3.计划完成 XX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任务 500 名,争取资金 10 万元;4.计划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培训、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1+9”培训、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培训、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大培训 600多期,培训人数 5 万人(次) 。5.举办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农技人员培训班 1 期 3 个专业 140 名;6.争取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训资金50 万,培训人数 100 名,7.完成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计划 50 名种养大户的申报工作;8.按照县人社局的统一部署,继续抓好未脱贫农户的贫困劳动力培训工作。9.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田间学校 5 处;10. 各项信息报送突破 100 条。今年以来,我校在县农牧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抓手,立足全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下沉重心,提升手段,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生产第一线,按照农民的培训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变“课堂上培训、黑板上种田”的传统模式,采取集中办班,现场示范、进村入户、分散指导、以会代训,出动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充分发挥“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四大优势,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的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今年相继开展了全县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双联”培训、人才保障工程培训、 “1+9”培训、超额完成了中专招生。在此基础上,围绕县上的中心工作 XX 县农牧局的总体部署,服从上级,服务大局,主动承担了科技三下乡、农耕文化节、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全体职工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求实创新,扎实工作,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累计培训农民 621 期,50038 人(次)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学历教育。根据省农牧厅和省农广校的安排部署,遵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办学理念,我校今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中,招收中专学历教育(园艺专业)学员 50 名,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招生任务,使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技能学历双达标。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XX 年省厅下达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专项资金 80 万元,培育任务 400 人,由县农广校一家培训机构承担,按照省农牧厅甘肃省 XX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以苹果生产、畜禽养殖、设施蔬菜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按照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全县产业大村进行了详细摸底,共遴选培育对象400 名,其中:生产经营型 200 名,专业技能型200 名,依照理论培训、实践操作、异地参观、座谈交流、考试发证等相关程序,进行了认真、细致、扎实的工作,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上报至省、部级平台,提前完成了培育工程任务,走在全市前列。3.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县人社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校承担了山河、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永和六大镇大数据平台录入的 4832 户 4893 名贫困劳动力的培训任务,围绕苹果栽培、设施蔬菜、畜禽养殖三个产业,贫困户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抽调我校 8 名骨干教师,并从县直农口部门聘请 5 名专家,组成培训工作队,进村办班,分散指导,逐乡逐村开展培训,广大教职工发扬“白+黑”和“5+2”的吃苦精神,进村入户,加班加点,高效率的完成了培训任务,截止目前,共培训 68 期,培训贫困户 4832 户,贫困群众4893 人,受到上级组织的一致好评。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今年,我校继续承担县 XX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项目,培训任务 500 人,涉及全县 7 个乡镇 15 个行政村。我们严格按照发改局实施方案的要求,依照“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培训,截止目前,已举办培训班 10 期,培训项目村群众 511 人,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改观,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5.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充分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利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同时在县委组织部和农村部、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到户“143”培训行动,共举办培训班 15 期,培训 1872 人。其中:苹果栽培技术培训 8 期 1572 人;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 4 期 120 人;瓜菜栽培技术 3期 90 人。6.绿色证书培训。今年,市校下达我校绿色证书培训任务 1100人,按照省校的要求,我们本着让农民掌握生产绿色农产品必须达到的技术为目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同时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共同合作,联合举办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更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水平。全年共培训绿色证书学员 1200 名,占任务的 109%。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农技人员培训。按照县财政局和农牧局的安排,为了认真抓好我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县上从 94 个行政村招收村级农技人员 140 多名,我们分苹果生产、畜禽养殖、中药材生产三类产业进行了为期 3 天的培训,并组织农技人员赴示范点参观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8.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培训。按照县委组织部的总体安排,我校紧紧围绕优势产业,以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分区域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98 期,培训1 万人(次)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多次受到县委组织部门表扬。9.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1+9”培训。五顷塬回族乡是全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也是贫困地区,依照全县“1+9”扶贫规划的要求,对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自我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我校在该乡子午岭山后三个回族村和前塬两个村分类举办养殖、种植、栽植等培训班 5 期,培训农民 608 人,为边老少穷区群众发展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10.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市农牧局安排我县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学员 80 名,涉及养羊、设施蔬菜、农产品投入、家政、烹饪、电焊六个专业。县农牧局全部安排农广校组织实施。我校由一名副校长带队,深入乡村摸底掌握,选准了培训对象,并及时上报市局科教科。培训过程中,我校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高小龙同志跟班带队,自始至终参加六期培训,受到了市局的高度评价。11.“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培训。我校对“双联”村永正乡刘堡子村在全面帮扶的前提下,着重就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变“输血”为自身“造血” ,让群众依靠科技致富,主动发展。我校在“双联”行动中,拿出万元为该村购买桌凳 44 套,拿出 XX 多元走访慰问特困户 5 户,对包括“双联”户在内的需要培训的群众进行了 9 场(次)培训,参训人数达 550人(次) 。12.开展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根据县上的统一安排,紧扣农民培训如何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着力破解群众生产活动中遇到的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重点围绕五大产业开展技术培训,采取进村入户,集中办班,达到了预期效果。据统计,全县共开展各项培训班 280 期,培训农民 20638 人(次) 。赠送科技图书 53000 册,光盘(碟)2100张,发放明白纸 41000 余份。13.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省农牧厅年初安排各县农广校组织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摸底,重点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我校由一名领导带队,抽调教务处几名骨干在全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摸底调查。围绕养殖种植两大产业,共摸排对象 72 名,上传到省厅,最后省厅筛选确定我县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对象 19 名,其中:养殖业 15 名,种植业 4 名,11 月份分两期赴甘农大各培训 7 天,并作为当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学员,进入信息管理系统,纳入全县培训统一管理,既填补了市上空白,又赢得了省厅好评。14.科技示范点建设亮点明显。中央校、省校要求各县校要依据项目建设和当地主导产业培育,创办一批乡村农广校、田间课堂、实训基地和科技示范点,整体带动农民培训事业的发展,今年我校在加大资金投入、设施投入和项目支撑的基础上,新创办宫河东里、周家镇徐家村、永和安兴村、万里果业合作社及永和安兴山地果园等五处田间学校示范点,既成为农广校事业在基层的延伸和拓展,又为培训提供了实训基地和示范样板。15.信息工作出现新突破。XX 年我校共编写各类信息 120 多条,其中电视台播放 12 条,农业信息网 12 条,省农业信息网12 条,国家新型职业农民网 18 条,中国远程教育网 4 条,刘会琴采编的务果状元的致富经等 9 篇和张会萍采编的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等 3 篇分别被农民科技培训杂志、 中国远程教育网和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刊载,大大推介了我县的培训工作,收到了极好的效果。16.各项培训工作整体推进,受到省厅和省校表彰。随着农广校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民科技培训任务逐年加大,今年面对各类培训,我校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发扬能吃苦、肯干事、想创业的精神,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每一项培训工作,被农业部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 XX 县,被中央校评为农民教育培训先进集体,有两名职工被省农牧厅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多次受到市、县农牧主管部门的奖励和好评。二、主要工作方法和措施1.统一安排部署,靠实各项目标任务。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和科技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年初我校及时召开校务会议和职工会议,明确了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县农牧工作会议之后,按照县局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 ,对事关全局的农民培训工作、项目工作、中心工作等,分解到各股室、分管领导和具体业务人员,明确任务,落实了责任,真正做到工作有人抓,项目有人管,具体实施有目标,达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2.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师资综合素质。在主抓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它事关长远发展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整章建制,用制度约束人。同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处处以身作则,教育职工以大局为重,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一是组织全体职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建立学校各项制度,及时制定年度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内容,明确讨论专题。二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全面提升教职工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部职工每人写心得体会 3 篇,记学习笔记两万字以上,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为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我校年初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班子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并下发了XX 年农广校工作安排意见 ,在具体工作中,曾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农村产业发展状况,摸清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了解农民培训需求,达到摸清底子,吃透情况,有的放矢。结合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分析讨论,制定培训方案和办班计划,为搞好培训奠定了基础。4.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农广校承担着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职能工作,任务大,范围广,非常艰巨。为此,我们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农口各单位领导进行汇报,既使他们了解掌握我校的工作动态,又赢得其支持,同时,与各媒体单位进行衔接,扩大宣传面,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民培训的氛围。我们积极参与局里的中心工作,发扬敢想、敢创、敢干精神,融入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格局中去,并争得一席之地,不使农广校被边缘化和弱化,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为开展工作打开了局面。三、 存在的问题1.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一方面大部分农村青年在外务工,不愿意在农村发展,大多数素质高的青壮年农民在外务工,发展家庭经济,严重影响了培训的带动效应,剩余的“613899”人员,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县农业基础差,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不多。2.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高规格、高技术含量的培训工作由于资金制约无法开展。同时对农民培训没有应有的力度,缺少系统全面的规划,致使培训层次得不到提高,制约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3.培训资料短缺。现有的资料跟不上技术需求,一些先进前沿的培训资料由于资金原因不能大量印刷,而且大部分编印书籍都是东拼西凑,内容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四、 XX 年工作要点1.计划完成中专学历教育招生 50 名;2.争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项目资金80 万元,培训人数 400 名;3.计划完成 XX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任务 500 名,争取资金 10 万元;4.计划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培训、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1+9”培训、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培训、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大培训 600多期,培训人数 5 万人(次) 。5.举办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农技人员培训班 1 期 3 个专业 140 名;6.争取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训资金50 万,培训人数 100 名,7.完成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计划 50 名种养大户的申报工作;8.按照县人社局的统一部署,继续抓好未脱贫农户的贫困劳动力培训工作。9.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田间学校 5 处;10. 各项信息报送突破 100 条。今年以来,我校在县农牧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抓手,立足全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下沉重心,提升手段,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生产第一线,按照农民的培训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变“课堂上培训、黑板上种田”的传统模式,采取集中办班,现场示范、进村入户、分散指导、以会代训,出动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充分发挥“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四大优势,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的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今年相继开展了全县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双联”培训、人才保障工程培训、 “1+9”培训、超额完成了中专招生。在此基础上,围绕县上的中心工作 XX 县农牧局的总体部署,服从上级,服务大局,主动承担了科技三下乡、农耕文化节、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全体职工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求实创新,扎实工作,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累计培训农民 621 期,50038 人(次)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学历教育。根据省农牧厅和省农广校的安排部署,遵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办学理念,我校今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中,招收中专学历教育(园艺专业)学员 50 名,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招生任务,使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技能学历双达标。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XX 年省厅下达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专项资金 80 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