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8-人际关系的行为互动1_第1页
社会心理学8-人际关系的行为互动1_第2页
社会心理学8-人际关系的行为互动1_第3页
社会心理学8-人际关系的行为互动1_第4页
社会心理学8-人际关系的行为互动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章 校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2009. 2-8章 人际关系中的行为互动 ( 1)v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 个体在社会情境中 如何从一个生物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及其在这一与他人和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在认知、 情感 和行为等方面的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v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 情感联系 ( 类别 ):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 朋友有信社会人自然人 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死亡家庭 学校 社会社会化的因素(途径、条件)v 孙时进 :社会化的 途径 内在途径: 遗传因素、自主性因素 外在途径: 社会文化、 家庭、学校、同龄群体 、大众传播工具v 13所院校 :社会化的 因素 遗传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 大众传播媒介、网络v 郑杭生 :社会化的 条件 与主体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v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社会化的社会主体v 家庭、学校、同龄群体 、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v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先天因素);性相近,习相远(后天因素) 人际关系的类 型(杨中芳 2005)血 缘 姻 缘 地 缘 业缘亲 子、手足、 亲 族夫妻、 亲家同 乡 、 邻居、街坊同学、 师生 同行、同事情感交流拟亲 化干 亲 家、 义 父母自己人化自己(家)人、熟人、陌生人、 铁 哥 们 、莫逆之交、好朋友、普通 朋友工具交 换 有用人、伙伴、提拔之恩先赋性既定联系经验性既定联系8章 人际关系中的行为互动 ( 1)v 助人行为v 侵犯行为v “报 ”v 忍 的心理与行为第 13 章: 助人行为v1节 助人行为及其根源v2节 责任分散与助人决策v3节 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v4节 社会作用力理论v5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1节 助人行为及其根源v 亲社会 行为 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如且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v 助人行为 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包含两类: 利他行为 :不期望回报。它可以由 利他主义 引起但却比后者的涵义更宽泛 具有个人意图的助人行为v 三者关系:v 三种助人理论利他 助人 亲社会亲社会v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亲社会 ”是合乎社会道德标准的意思,是与 “反社会 ”,即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相对的,因此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便进一步扩大,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v由此演生出 “亲社会侵犯 ”的概念,指的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侵犯行为。利他主义( Altruism)v 利他主义指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v 利他行为的特点就是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外部的回报,甚至没有要 “做好事”,或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想法。三种助人理论vWilson ( 1975):社会生物学的解释 利他行为是动物的一种以自我牺牲换取其他个体与群体生存机会的本能;利他主义是由 “人之本性中的 基因 决定的vFoa( 1975) :社会交换论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 利益 ,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vGouldner( 1960):社会规范论 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则:要求人们 报答 别人的善意和帮助2节 责任分散与助人决策vLatane等人的研究 责任扩散实验v 助人的决策过程 觉察 评估责任 评估得失 采取措施v (摩根等人( 1989)的 “助人的代价 -报偿模式 ”)v (施瓦茨( 1977)的 利他主义模式与规范激励论 )v ( 施托布的移情实验和社会行为论责任扩散 实验v1 房间充烟v2 癫痫发作v3 遭难女士v4 罪行作证房间充烟 281v 研究目的 : 探求他人在现场的人数多少是否会影响人们帮助别人的倾向v 研究方法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 自变量:人数多少(二种水平,其中水平 2含两种条件) 因变量:观察被试看到危险情况后向主试报告的人数v 被试 :大学生v 研究程序 在实验开始前要求被试填写一张问卷 期间房间中冒出恐怖白烟v 研究结果 :人数少的组向主试报告有情况的人数多遭难女士 ( Aronson 440)v 研究目的 :探求他人在现场的人数多少是否会影响人们帮助别人的倾向v 研究方法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 自变量:人数多少(二种水平,其中水平 2含两种条件) 因变量:观察被试知道隔壁有人受伤后向主试报告的人数v 被试: 大学生v 研究程序 在实验开始前要求被试填写一张问卷 期间隔壁房间有人发出似乎受伤的信号v 研究结果: 人数少的组向主试报告有情况的人数多罪行作证v 研究目的 :探求他人在现场的人数多少是否会影响人们帮助别人的倾向v 研究方法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 自变量:人数多少(三种水平) 因变量:观察被试看到危险情况后向主试报告的人数v 被试: 男大学生v 研究程序v 研究结果癫痫发作v 研究目的 :探求他人在现场的人数多少是否会影响人们帮助别人的倾向v 研究方法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 自变量:人数多少(三种水平) 因变量:观察被试看到危险情况后向主试报告的人数v 被试v 研究程序v 研究结果有关理论与价值观干预模式和社会作用力论vAronson 442摩根等人( 1989)的 “助人的代价 -报偿模式 ”施瓦茨( 1977)的利他主义模式与规范激励论施托布的移情实验和社会行为论v 章: 3643节 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v 受助者特点 性别、相似性、外部特征、人格特征v 助人者特征 年龄与性别、认知特点、个性特点、心境v 情境因素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匆忙与助人代价 情境性的内疚 补偿4节 社会作用力理论v 社会作用力理论的来源v 社会作用力法则 社会作用力乘法法则 社会作用力心理社会法则 社会作用力分散法则5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v 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v 示范作用 现场的示范作用 媒体人物的示范作用v 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 移情能力的培养 动机提升v 助人技能的学习v 价值取向的教育v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修养第 14章 侵犯行为 Aggressive behaviorv1节 侵犯行为及其原因v2节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v3节 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v4节 侵犯行为的预防与控制1节 侵犯行为及其原因v1.1 侵犯行为的概念 定义 、 类别 侵犯的普遍性 侵犯的稳定性v1.2 侵犯行为的解释 (侵犯的 有关理论 )侵犯的定义 301v 侵犯行为简称侵犯,是一种有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为。v 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v 侵犯这一概念含三个要素: 伤害意图、社会评价、 伤害行动(与敌意的关系)v 需要区分三组概念: 具有伤害性的行为 具有伤害性的意图 反社会攻击 亲社会攻击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情感侵犯行为的分类 301v 从侵犯的方式上分 言语侵犯 动作侵犯v 从侵犯的动机上分 报复性侵犯 工具性侵犯1.2 侵犯行为的解释 (侵犯的 有关理论v 天赋( Inborn) 与 习得( Learnd)v 先天论 Freud的本能论 Lorentz的动物行为学( ethology) 生物学理论v 后天论 挫折 侵犯理论v Miller & Dollard的模仿理论 (Imitation Theoryv Lewin的挫折理论 ( frustration) (Taylor, 406)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