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与喋喋》学案_第1页
《娓娓与喋喋》学案_第2页
《娓娓与喋喋》学案_第3页
《娓娓与喋喋》学案_第4页
《娓娓与喋喋》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娓娓与喋喋学案一教学内容:娓娓与喋喋二学习目标品读,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的思路结构,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思考人生。品味作者语言的特色,掌握随笔和小品文的创作特点。继续分析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三知识归纳总结词语积累参禅避免悬殊健谈共鸣默契脉脉迄今侃侃睽睽便捷坐庄愕然良宵熟稔攀谈恳谈冤枉起码郑重肺腑射程效率闲逸噪音清雅咖啡芳邻促膝可遇而不可求随声附和哄堂大笑就地取材遇人不淑赏心乐事交头接耳酸甜苦辣2 关于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随笔的分类: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记叙性随笔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你仔细体味后,会使你察觉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议论性随笔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 。所谓“随” ,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 ,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中去,不摆做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说明性随笔黎先耀写人和自然关系的随笔天之骄子 ,着笔于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着力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因此,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断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来。练习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笔调轻灵,不刻意为文。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3 关于小品文散文品种之一。 “小品”一词在中国始于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 ,详本为“大品” 。后遂以“小品”统称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记随笔文字。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在中国盛行于明清。在现代中国,20年代的小品文,是各式短文的统称,与美文、随笔、杂感、絮语散文大体相当。30 年代前期,小品文盛极一时,多样竞荣,并出现对立的创作倾向和思想论争。林语堂等人推崇晚明小品文,提倡幽默小品文、闲适小品文,把小品文视为个人独抒性灵、消闲自娱的形式。鲁迅等人强调小品文的现实战斗性和审美愉悦感的统一,倡导生活速写、讽刺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和历史小品文,坚持和发展了现代小品文的现代化、革命化、平民化方向。此后,闲适性小品文趋于衰落,敏锐感应社会现实的小品文获得很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小品文的类别和风格日趋多样化。四文分析余光中(1928) ,男,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 年生于江苏南京,1946 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 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 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 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2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9 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3 年 10 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诗作有乡愁 、 白玉苦瓜 、 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 、 石室之死 、 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 、 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 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 “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也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 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 ,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种;翻译集 13 种;共40 余种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 、 蓝色的羽毛 、 钟乳石 ,万圣节 、 白玉苦瓜等十余种。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 、 中国时报奖 、 金鼎奖 、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 1992 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 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 7 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于余光中诗选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 、 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2 余光中的散文余光中从写诗步入文坛,同时又以他的诗心史笔为文坛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余光中曾说诗和散文是缪斯的左右手,而他自己则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纵然写诗早于写散文,文坛上对余的诗名的评价也胜过文名,余光中本人还是认为自己“左手的缪斯”比“右手的缪斯”要“成熟得早” 。他还就此说过“散文不是我的诗余。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便不成立体。 ”可见,余光中对诗与散文并没有特别地偏爱哪一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散文有着诗的质感。同时,余光中的生命和艺术交织着许许多多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忧患和欢乐,耻辱和荣光,这一点在他的散文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作为一位散文家,余光中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大家。“五四”以后,白话文中诸家并起,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坛上,散文显得比其他文类都要繁荣兴旺。几十年后,鲁迅那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成为了论者的口头禅。当时的台湾散文大体上还是中国古典式和“五四”白话散文的流风余韵,但现代诗、现代小说等大多数的文艺形式都在接受现代化的洗礼,在这种革新与脱胎换骨之际,散文显得相当保守。这个时候的余光中凭借着他笼括现代艺术的深广美学视野和民族经典浸渍中培植起的纯正语感,以现代诗人的敏感和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对五四以来白话散文的美学价值作大胆的质疑,提出要“剪掉散文的辫子” 。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余光中说“要把散文变成一种艺术,散文家还得向现代诗人们学习” ,他提到了三种不可取的带辫子的散文:一是食洋不化或食古不化学者的散文,不文不白,夹缠不清;二是花花公子的散文,伤感造作,犹如华而不实的纸花;三是浣衣妇的散文,清汤挂面,太淡太素。针对当时文坛上散文的这种状况,余光中提出了现代散文的标准:弹性、密度、质料、用典。弹性,主要着眼于句法, “是指现代散文对于各种文体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合无间的高度适应能力” 。同时也可用于文体上,文体不必过于拘泥,可以大胆创新。密度, “是指现代散文在一定的篇幅中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 ”他要求散文具有诗质,力求篇无废句,句无废字。在余光中的散文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他常运用的繁复意象以及时空的映叠,交替和压缩都是加大散文密度的好方法。质料, “是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的字或词的品质” ,是词汇的品味。用典,是指把古典文学的意境、氛围、情调纳入现代心灵之中。同时,用典要用活典,这样才会使典故与作者的经验结合为一个全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创造。余光中对“现代散文”的阐述代表了他对散文艺术的追求,在当时迷雾层层的文坛里闪现出了智慧与灵性的光芒。同时,在余光中四十年的散文创作中,他始终坚持着这种追求,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基本上印证了他的“现代散文”的理论,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3 文本品读娓娓与喋喋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作者对两人对话、几人聚谈、自我的沉思默想等说话形式的分析鞭辟入里,或妙语解颐,或善意揶揄。作者的学识、智慧、才情、文采自然流露,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味。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人的一生说的话很多,说话的多少、目的等因人而异。第二部分是主体,主要是对两人说话、几人聚谈、自我的沉思默想三种形式进行分析。其中在对几人聚谈的谈话形式进行的分析中,作者的学识、智慧、驾驭语言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众人兴之所至,七嘴八舌,或轮流坐庄,或旁白助阵,或争先发言,或反复雄辩,或怪问乍起而举座愕然,或妙答迅接而哄堂大笑”文言与白话交融,排比修辞的运用,足见其深厚的文字功力。 “真的是 tete-a-tete 还不够,必得 nse-t-nse 才满足” ,则显示出作者幽默、讽刺的智慧。同时还运用了不少成语、古诗句、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或化用,或活用,或引用,表现了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就地取材” “回其天鹅之颈,伸其长舌” “远交不便,近攻得手” “肺腑深深深几许” “捉对儿厮杀”等等。五考点分析及典型例题鉴赏表达技巧:(06 重庆)18 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 ,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06 江西)17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画线段落加以赏析。(06 辽宁)20 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06 福建)13 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叙述的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环境描写;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其更加丰满严密,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使曲折起伏。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对事物、事不作正面描述,用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由其他人物对它的印象、感受,表现它的情态特征。使含蓄蕴藉,可激起联想。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作品生动真实,有感染力。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情绪,使情节更加生动、真实。倒叙先叙述结局,造成强烈的悬念。夹叙夹议凝练深刻,往往具有抒情性。2 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白描,以及人称的变化等。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比一般的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深广,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欲扬先抑“扬” ,是指褒扬、抬高。 “抑” ,指按下、贬低。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低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寓庄于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悟其深刻的内涵。寓庄于谐的方法很多,可以用修辞学上的对比、双关、比喻、借代等,也可以用颠倒逻辑的方法叙述某事情,或者故意用似是而非的非理性的形式表达出一种深思熟虑的理性内容。3 布局谋篇的技巧:如线索设置、过渡(承上启下) 、以及前后呼应等。过渡过渡段、过渡句、关联词语。使连贯、结构严谨。照应(呼应)使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首尾照应,行文中相互照应,伏笔照应,与标题照应。 )4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比喻生动、形象、具体,更易于理解。比拟形象生动,态度鲜明,活泼亲切。对比生动鲜明。反复(词语、句子、段落)强调、突出,使结构清楚,脉络贯通。反问增强语势。反语讽刺嘲弄,幽默诙谐。借代使语言富于变化,突出特征。夸张使印象鲜明深刻,有感染力。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节奏感和韵律美。使条理清楚、气势磅礴。双关含蓄委婉,意在言外,有时幽默诙谐,余味无穷。技巧方法内容主旨作用效果常见的表达效果:丰富内涵,凸显、升华、深化主题;生动、形象、鲜明,增强说服力、感染力;铺垫、呼应【模拟试题】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三个错误的一组是()A 扭捏(nie)娉(png)婷蓦()地耷(d)拉B 害臊(s)滑稽()笼(lng)罩填(tin)补熟稔(nin)狭窄(zi)折(zh)中寒碜(n)D 效率(l)晌(xing)午噪(z)音促()膝2 下列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 奢侈溃乏填补狭窄一相情愿B 讫今款待廉价射程同甘共苦建谈启码郑重共鸣交头接耳D 篷勃便捷清雅攀谈铰尽脑汁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厂领导对几百户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直到年底仍旧是一片冰心,既不组织资助,也不搞慰问,致使一些人来县里上访。BXX 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和中国电影100 周年,历史和记忆接踵而至,这一年,国共握手, “神六”升空,让人兴奋。评论家认为,布什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和战略目标,不惜实行双重标准,与印度签署核协议,这种行为无疑是厝火积薪。D 该地处于横断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开发了新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甚是壮观。阅读下文,完成 47 题。多事芭蕉张瑞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品高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含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便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泓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着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弯淡月天如水” ,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融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 ,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种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 “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所以就有些丽了,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真率天然一些。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的。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