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要落实“四个到位”_第1页
“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要落实“四个到位”_第2页
“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要落实“四个到位”_第3页
“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要落实“四个到位”_第4页
“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要落实“四个到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要落实“四个到位”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开展了“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些地区“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从 XX 省 XX 市“”和 XX 省 XX 市“”相继发生的“三合一”场所火灾事故来看,充分暴露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整治“三合一”及类似场所火灾隐患认识不足,监管不力,措施不实,场所业主消防安全淡泊,带险生产经营,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强化“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做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要落实“四个到位” 。一、火灾危害性认识要到位。“三合一”建筑是指所有集生产经营、储存、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即在设有车间、仓库、经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现象都称为“三合一”现象。 “三合一”场所由于人力少、占地小、投资省、见效快,所以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产业性、区域性、高密度的“三合一”场所。这些场所尽管面积不大,但由于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欠缺、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差、安全疏散没有保障,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小场所闹大事、小火酿大灾,已经被全国各地多起“三合一”场所火灾所证实。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和政绩观,不断加强“三合一”场所危害性的经常性宣传教育,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防止走过场、形式主义,防止搞“一阵风” 。要明确整治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群众对“三合一”场所危害性的认识,全面营造良好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氛围。二、公安部门主力军作用发挥要到位。公安部门是“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各地要充分发挥公安部门主力军作用,全警动员,参与整治。一是全面排查。坚持科学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围剿“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要全面对辖区内“三合一”场所排查摸底,排查中突出各类家庭作坊式、商业类、餐饮娱乐类等沿街或成片布置的“三合一”场所,建立“三合一”场所底册。同时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现行管理模式,将排查整治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 、村(社区) ,防止遗漏。并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整治工作,可以通过聘请社会从业人员为自愿消防监督员的形式,发挥社会从业人员触角广、人数多的优势,一方面对本单位“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开展自查自纠,另一方面对周边地区的“三合一”场所积极进行举报。各地要对举报经消防部门查实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根据火灾危险性等级实施奖励,提高社会从业人员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执法。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消防执法力度,重拳打击生产型“三合一”违法行为,彻底根除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火灾隐患,形成整治“三合一”的高压态势。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三合一”建筑,要按照消防法规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的,要责令停产停业并处罚款,坚决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对只顾经营、不顾安全,严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并经多次检查仍不改正的,除依法实施罚款处罚外,要采取依法取缔、强制拆除等方法。对于既不能根本解决,也不能采取有效消防安全措施的,严格依法查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用法律手段推动整治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有关职能部门整治合力要到位。做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仅靠公安部门有限的监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联动起来,明确整治重点和目标,突出本行业(系统)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工商登记和年审时要把好存有“三合一”现象的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关,对检查中发现的未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合一”企业,及时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建设、安监、土地、规划、房管等部门,要对“三合一”建筑进行清理整顿,并加强规划建设,强化安全监管,超前控制,杜绝新的“三合一”建筑出现。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加强对“三合一”建筑内企业劳动用工的管理,保护“三合一”建筑内企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乡镇安监科、综治办等基层人员要积极发挥作用,对乡镇“三合一”建筑实行全方位监控,防止失控漏管,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四、长效管理措施要到位。“三合一”建筑的存在,没有季节性和突发性,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产物。因此, “三合一”建筑的消防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和持久性的工作。一是要齐抓共管,严把源头关。 “三合一”建筑的形成不是突然的,也不是变幻莫测的。任何建筑建设之初都必须经过规划、立项、审批、发证等环节。公安、规划、建设、消防、工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章办事,严格把关。建筑立项、设计等环节中要明确使用功能,建筑设计未经消防部门审核同意的,建设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施工单位不得投入施工。建设和消防部门要控制业主擅自变更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严禁将居住楼改为生产型建筑,更不允许改为集生产、经营、住宿、仓储为一体的“三合一”建筑;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时,必须责成“三合一”场所业主前期主动整改火灾隐患,取得“消防检查合格意见”后方可办理。各有关部门要实行齐抓共管,互相监督,责任同担的工作模式,从源头上控制和制止“三合一”建筑的产生。二是要强化督察考评,抓好进度和质量双落实。各地政府、公安机关要加大督察力度,对“三合一”整治工作进度、质量定期开展检查,对工作失职、进度拖拉、质量不高的单位和个人,要结合相关考评工作进行通报。对工作不落实的单位或火灾隐患严重且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区,要开展执法帮扶,保证整治活动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效果好。对于发生有影响火灾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落实奖惩措施。三是要健全监管网络,落实长效措施。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完善联动制度,整合警力资源,实现对“三合一”和各类火灾隐患的综合执法。公安机关要将“三合一”场所监管纳入治安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保安队伍派驻单位、乡村、社区居民区的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对“三合一”场所的动态监控,建立定期“回访”制度,防止“回潮”现象,巩固治理成果。要积极依靠和发挥乡镇(街道) 、企管站、安监站、村镇办、城管队等基层单位和治保会、流动人口管理办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对“三合一”场所的群防群治。要结合各类“三合一”场所的产业特点和历史成因,提请政府或动员有关单位建设员工集体宿舍和职工公寓,实行以集中居住、集中服务、集中管理为内容的集宿管理。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建立和完善“三合一”专项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开展了“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些地区“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从 XX 省 XX 市“”和 XX 省 XX 市“”相继发生的“三合一”场所火灾事故来看,充分暴露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整治“三合一”及类似场所火灾隐患认识不足,监管不力,措施不实,场所业主消防安全淡泊,带险生产经营,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强化“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做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要落实“四个到位” 。一、火灾危害性认识要到位。“三合一”建筑是指所有集生产经营、储存、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即在设有车间、仓库、经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现象都称为“三合一”现象。 “三合一”场所由于人力少、占地小、投资省、见效快,所以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产业性、区域性、高密度的“三合一”场所。这些场所尽管面积不大,但由于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欠缺、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差、安全疏散没有保障,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小场所闹大事、小火酿大灾,已经被全国各地多起“三合一”场所火灾所证实。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和政绩观,不断加强“三合一”场所危害性的经常性宣传教育,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防止走过场、形式主义,防止搞“一阵风” 。要明确整治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群众对“三合一”场所危害性的认识,全面营造良好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氛围。二、公安部门主力军作用发挥要到位。公安部门是“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各地要充分发挥公安部门主力军作用,全警动员,参与整治。一是全面排查。坚持科学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围剿“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要全面对辖区内“三合一”场所排查摸底,排查中突出各类家庭作坊式、商业类、餐饮娱乐类等沿街或成片布置的“三合一”场所,建立“三合一”场所底册。同时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现行管理模式,将排查整治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 、村(社区) ,防止遗漏。并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整治工作,可以通过聘请社会从业人员为自愿消防监督员的形式,发挥社会从业人员触角广、人数多的优势,一方面对本单位“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开展自查自纠,另一方面对周边地区的“三合一”场所积极进行举报。各地要对举报经消防部门查实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根据火灾危险性等级实施奖励,提高社会从业人员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执法。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消防执法力度,重拳打击生产型“三合一”违法行为,彻底根除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火灾隐患,形成整治“三合一”的高压态势。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三合一”建筑,要按照消防法规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的,要责令停产停业并处罚款,坚决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对只顾经营、不顾安全,严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并经多次检查仍不改正的,除依法实施罚款处罚外,要采取依法取缔、强制拆除等方法。对于既不能根本解决,也不能采取有效消防安全措施的,严格依法查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用法律手段推动整治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有关职能部门整治合力要到位。做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仅靠公安部门有限的监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联动起来,明确整治重点和目标,突出本行业(系统)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工商登记和年审时要把好存有“三合一”现象的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关,对检查中发现的未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合一”企业,及时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建设、安监、土地、规划、房管等部门,要对“三合一”建筑进行清理整顿,并加强规划建设,强化安全监管,超前控制,杜绝新的“三合一”建筑出现。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加强对“三合一”建筑内企业劳动用工的管理,保护“三合一”建筑内企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乡镇安监科、综治办等基层人员要积极发挥作用,对乡镇“三合一”建筑实行全方位监控,防止失控漏管,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四、长效管理措施要到位。“三合一”建筑的存在,没有季节性和突发性,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产物。因此, “三合一”建筑的消防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和持久性的工作。一是要齐抓共管,严把源头关。 “三合一”建筑的形成不是突然的,也不是变幻莫测的。任何建筑建设之初都必须经过规划、立项、审批、发证等环节。公安、规划、建设、消防、工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章办事,严格把关。建筑立项、设计等环节中要明确使用功能,建筑设计未经消防部门审核同意的,建设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施工单位不得投入施工。建设和消防部门要控制业主擅自变更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严禁将居住楼改为生产型建筑,更不允许改为集生产、经营、住宿、仓储为一体的“三合一”建筑;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时,必须责成“三合一”场所业主前期主动整改火灾隐患,取得“消防检查合格意见”后方可办理。各有关部门要实行齐抓共管,互相监督,责任同担的工作模式,从源头上控制和制止“三合一”建筑的产生。二是要强化督察考评,抓好进度和质量双落实。各地政府、公安机关要加大督察力度,对“三合一”整治工作进度、质量定期开展检查,对工作失职、进度拖拉、质量不高的单位和个人,要结合相关考评工作进行通报。对工作不落实的单位或火灾隐患严重且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区,要开展执法帮扶,保证整治活动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效果好。对于发生有影响火灾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落实奖惩措施。三是要健全监管网络,落实长效措施。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完善联动制度,整合警力资源,实现对“三合一”和各类火灾隐患的综合执法。公安机关要将“三合一”场所监管纳入治安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保安队伍派驻单位、乡村、社区居民区的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对“三合一”场所的动态监控,建立定期“回访”制度,防止“回潮”现象,巩固治理成果。要积极依靠和发挥乡镇(街道) 、企管站、安监站、村镇办、城管队等基层单位和治保会、流动人口管理办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对“三合一”场所的群防群治。要结合各类“三合一”场所的产业特点和历史成因,提请政府或动员有关单位建设员工集体宿舍和职工公寓,实行以集中居住、集中服务、集中管理为内容的集宿管理。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建立和完善“三合一”专项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开展了“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些地区“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从 XX 省 XX 市“”和 XX 省 XX 市“”相继发生的“三合一”场所火灾事故来看,充分暴露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整治“三合一”及类似场所火灾隐患认识不足,监管不力,措施不实,场所业主消防安全淡泊,带险生产经营,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强化“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做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要落实“四个到位” 。一、火灾危害性认识要到位。“三合一”建筑是指所有集生产经营、储存、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即在设有车间、仓库、经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现象都称为“三合一”现象。 “三合一”场所由于人力少、占地小、投资省、见效快,所以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产业性、区域性、高密度的“三合一”场所。这些场所尽管面积不大,但由于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设施欠缺、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差、安全疏散没有保障,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小场所闹大事、小火酿大灾,已经被全国各地多起“三合一”场所火灾所证实。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和政绩观,不断加强“三合一”场所危害性的经常性宣传教育,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防止走过场、形式主义,防止搞“一阵风” 。要明确整治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群众对“三合一”场所危害性的认识,全面营造良好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氛围。二、公安部门主力军作用发挥要到位。公安部门是“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各地要充分发挥公安部门主力军作用,全警动员,参与整治。一是全面排查。坚持科学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围剿“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要全面对辖区内“三合一”场所排查摸底,排查中突出各类家庭作坊式、商业类、餐饮娱乐类等沿街或成片布置的“三合一”场所,建立“三合一”场所底册。同时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现行管理模式,将排查整治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 、村(社区) ,防止遗漏。并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整治工作,可以通过聘请社会从业人员为自愿消防监督员的形式,发挥社会从业人员触角广、人数多的优势,一方面对本单位“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开展自查自纠,另一方面对周边地区的“三合一”场所积极进行举报。各地要对举报经消防部门查实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根据火灾危险性等级实施奖励,提高社会从业人员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执法。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消防执法力度,重拳打击生产型“三合一”违法行为,彻底根除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火灾隐患,形成整治“三合一”的高压态势。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三合一”建筑,要按照消防法规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的,要责令停产停业并处罚款,坚决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对只顾经营、不顾安全,严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并经多次检查仍不改正的,除依法实施罚款处罚外,要采取依法取缔、强制拆除等方法。对于既不能根本解决,也不能采取有效消防安全措施的,严格依法查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用法律手段推动整治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有关职能部门整治合力要到位。做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仅靠公安部门有限的监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联动起来,明确整治重点和目标,突出本行业(系统)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工商登记和年审时要把好存有“三合一”现象的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关,对检查中发现的未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合一”企业,及时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建设、安监、土地、规划、房管等部门,要对“三合一”建筑进行清理整顿,并加强规划建设,强化安全监管,超前控制,杜绝新的“三合一”建筑出现。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加强对“三合一”建筑内企业劳动用工的管理,保护“三合一”建筑内企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乡镇安监科、综治办等基层人员要积极发挥作用,对乡镇“三合一”建筑实行全方位监控,防止失控漏管,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四、长效管理措施要到位。“三合一”建筑的存在,没有季节性和突发性,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产物。因此, “三合一”建筑的消防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和持久性的工作。一是要齐抓共管,严把源头关。 “三合一”建筑的形成不是突然的,也不是变幻莫测的。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