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1页
第9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2页
第9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3页
第9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4页
第9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供求理论供求理论厂商理论厂商理论生产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成本理论产品市场理论(交换)产品市场理论(交换)消费者理论(效用论)消费者理论(效用论)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理论(分配)要素市场理论(分配)需求方面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供给方面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对供给方面的概述v1、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v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消费者,但这只分析消费者的情况。v消费者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和决策其要素供给的。v具体来说,就是把自有要素在供给和自用间分配,获取最大效用。2、要素的供给原则v 效用最大化原则:作为 “供给 ”的要素的边际效用与 “自用 ”的要素的边际效用相等。v MU供给 MU自用v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要素的供给原则v 以劳动为例,效用最大化原则为 MU供给 MU自用v (一) MU供给 分析 1、思路:劳动供给增加导致收入增加从而效用增加 2、具体展开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要素的边际收入等于要素的价格(二) MU自用 分析自用资源既可以带来间接效用(干家务),也可以带来直接效用(休息、闲暇)。为了分析的简单方便起见,我们这里只假定自用资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即不考虑干家务这类现象。若用 表示自用资源数量,在此假定下,则有: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要素供给原则上式左边为资源与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右边为资源与收入的价格之比。这个公式与产品市场分析中的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原则公式是完全一致的。3、无差异曲线分析v要素供给原则也以用无差异曲线分析v(一)无差异曲线0 U1U2Yl序数效用分析v (二)预算线 1、方程 2、斜率v 预算线斜率为: KY/EY= W(三)均衡原则:0Y*L* lL0 1 2 0Yv预算线斜率为 : KY/EY= W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在切点上,进一步还可以推出:4、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曲线v 工资上升,预算线斜率变大,预算线绕初始点外旋,均衡点左移, l下降,( L l)上升 0 2 1 0 L lL l0 L l1 L l20 10l1 lL 1 2l0l2PEP 0 2Y二、劳动供给曲线与工资率的决定v 1、劳动供给线一个劳动者的选择问题是如何将其有限的时间用于挣钱和休闲。这一问题是一个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我们假设劳动者追求的是最大效用,收入 I和休闲 R都是好的东西 , 那么,一位劳动者有正常形状的无差异曲线图。休闲 R0收入 更大的效用v2、劳动者面对的约束线另一方面,一位劳动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只有 24小时,并且工资率即每单位劳动时间的价格是由市场给定的,记为W, 那么,劳动收入工资率 W 劳动时数 L W ( 24-R)其中, R是休闲时数。如果这个人没有其他收入,那么,他的选择机会由图中直线描述。要增加收入,就必须减少休闲,每减少 1小时休闲,收入增加 w.0收入IR劳动时数休闲时数24如果一个人有非劳动收入 I0 , 那么,他的出发点点 E。这样,这位劳动者面对的约束条件是I W ( 24-R) I0即前述约束线向上平移 I0。0收入IR 劳动时数 N休闲时数 REI03、最优劳动供给量现在,我们把劳动者的无差异曲线和约束条件结合起来,说明其最优劳动供给量。像一个消费者那样,一个劳动者的最优状态是其无差异曲线与约束条件的切点 S。 相应最优休闲时数是 R,劳动供给量是 24-R.0收入IR 劳动时数 N休闲时数 REI0S4、工资率的变化和供给曲线约束线完全取决于工资率,当工资率上升时,约束线向右上旋转,与之相切的无差异曲线随之变化,最优劳动供给量也跟着变化。每给定一个工资率,相应有一个最优劳动供给量,如此,我们建立了劳动供给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即劳动供给线。0收入EI0SWO 闲暇 工作时间w so(1) (2)wo 劳动力总供给( 3)W1W2W3H1H2 H3 L1 L2L3H1+L1=H2+L2=H3+L3为什么劳动力的总供给曲线不向后弯曲?v劳动供给线当工资率较低时,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工资率上升,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因此,我们有一条向后弯回的劳动供给线。0 LW5、工资变化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v 为什么劳动供给线是向后弯回的呢 ? 工资率其实就是休闲的价格 ,所以,正如我们关于典型消费者的分析那样,当价格(工资率)变化时,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v 一方面,当工资率上升时,休闲的价格提高了, 替代效应 使这个劳动者减少休闲而增加劳动和收入。另一方面,工资率的上升也使这个劳动者更加富有了,这使他希望有更多的休闲,这是所谓 收入效应 。在这里,这两种效应符号相反,而且,随着工资率上升,收入效应会越来强,以致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休闲反而增加,即劳动供给量减少,我们有向后弯回的劳动供给线。( 2)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负YHOYHOE EF FG G(1) (2)Y1Y3Y2H1H2H3 H3 H2H1Y1Y3Y2U1U2U1U2( 1)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正5、均衡工资的决定0 就业水平D:VMP=WS工资N*W*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 ,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工资水平 .此时的就业水平是充分充分就业的就业水平 .这是因为 ,在这一工资水平上 ,愿意工作的人数就是 N*,而失业是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 .均衡工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呢?需求方面的因素有:技术、产品价格和其他要素的供给情况。供给方面的因素有:财富、社会趋势和法规、投资和资本积累、人口。6、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u工会的存在是: 工会控制了工人,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工会影响(提高)工资的三种方式WLOSD0 E0W0L0D1W1 E1L1(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 增加工资, 增加就业。增加劳动需求的方法n增加出口,限制进口n反对用机器替代工人,反对失业n一人做的分给两个人机器代替劳动导致劳动需求曲线左移( 2)减少对劳动的供给n结果:n工资上升,n就业水平下降WLOS0DE0W0L0S1E1W1L1减少供给的方法n强制退休;n禁止使用童工;n限制移民;n减少工作时间。( 3)最低工资法n 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将工资维持在一定水平上。n 会出现失业。LW0W1WOSDEL0L1 L2n实际的工资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有的行业舒适、安静、安全、有趣,劳动者之间的工作效率的差别;劳动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对劳动者流动的限制、性别歧视等都是造成工资差别的因素。 三、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v1、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存量是自然决定的,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出租的土地的数量则可以随 地租率 (简称 地租 )变化。 土地的供给线描述的是市场上的土地供给量与地租率之间的关系。 土地供给线的形状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土地没有保留用途;第二种情况是土地有保留用途。在没有保留用途的情况下,即出了将其用于当前生产之外,没有其他用途,那么,提供土地的机会成本为零,理论上现存土地都会被拿到市场上去,土地的供给线完全缺乏弹性的。2、土地的供给线0 数量地租率 土地的供给线土地供给量等于土地的物理存量,不随地租率变化。所以,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3、地租的决定在下面的分析 ,我们假设土地的供给是垂直的 .如均衡地租 r*完全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地租水平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技术和人口。数量DS0r*有些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自留地的生产率远远高于国营和集体农场,这不仅由于私人自留地种植的蔬菜和其他高生产率投入的产品。私人自留地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它不断削弱了农民为集体工作的干劲。按照不同的估算,在苏联,整个农业产值的 1/5或 1/3是来自私人自留地,而它仅占耕种面积的不到 3%。 Dibb:“ 苏联农业 ” ,第 363页; Wilczynski: 社会主义经济 第 123页; Robert Conquest编 苏联的农业工人 (London:Bodley Head,1968年),第 114页。 在中国的自留地上(大致占播种面积的 5%),估计创造了高达 1/3的农业产值。 Prybla: 政治经济学 第 350351 页; Barry H.Richman: 共产主义中国的工业社会 ( New York:Random House,1969年),第 544页。 )理论链接理论链接MC ACMREP0 CG BQP0DAVCv 地租的存在是因为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有些要素,如一些设施,其数量在短期内也是固定不变,租用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