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安全的演讲稿_第1页
关于核安全的演讲稿_第2页
关于核安全的演讲稿_第3页
关于核安全的演讲稿_第4页
关于核安全的演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核安全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学习、探讨核安全文化有关内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提升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全面深刻理解核安全文化 。我的发言大约持续 17 分钟,欢迎大家在发言结束后向我提问。关于核安全,我们已经在上一周的课程中,系统学习了核安全管理和文化 ,以及安全文化在美国的良好实践 。在这里,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在课程学习和查阅有关资料后的一些感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核安全文化是一种常规的文化活动吗?核安全文化关键取决于哪些人?是普通员工还是领导者?作为核电从业人员,我们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的职业素养?怎样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核安全文化?1 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安全文化是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研究总结出的理论。insag4提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安全文化是核电企业的“人品” ,它包括我们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包括组织和个人对安全的承诺、责任感,以及相应的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的一整套规定和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安全文化可以归结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上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由此可见,在国际核能界所提倡的安全文化,绝不是一种常规的文化活动,而是一种高境界的核安全管理。说它是一种管理,是因为安全文化的要素涵盖了组织、制度、执行、监控、参与者责任等环节,具有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我们说它“高境界”,因为他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核安全文化集中了全球核安全专家的智慧,将原本零散、机械、孤立的安全要求,整合成了一套可操作的、一体化的理念与制度。安全文化的精髓是追求卓越,是实现持续改进。安全文化建设不是搞运动争第一,风一吹一过就完了,安全文化建设是每日每时都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抓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制度是否严密,责任是否清楚,有没有履行责任,敢不敢承担责任,是安全文化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就要涉及到第二个问题:2 领导人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说点题外话,按照材料和水化学张乐福老师的话来说:我们这些人之中起码要有三分之一将来是要当处以上领导的。所以下面内容,大家不妨一听。关于领导人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国际同行有着精当的表述:“对质量保障的安全文化来说,精益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态度,需要被所有运行和维护核电事业的人员所认同。安全运行人人有责,但是确保整个组织对待安全的态度得以落实和强化,却是领导的职责。 (david m。 collins) ”从历次事故或意外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领导人一时的不当决策或言行,可能彻底摧毁下属的价值观与信仰。 (比如我们课上看到的切尔诺贝利事故纪录片中的事例。 )领导者好的作风与良好的文化素养对他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经过长期的作用才能显现效果;而领导者的不良习惯和短视行为,对下属的影响则是立杆见影。正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 ”呀!可以说,领导者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应当具备以下执行力:他们应当客观认识安全业绩,尽力查找有待改进的领域,实现持续进步。在面临巨大经营压力或者某些业绩指标“滑坡”的时候,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而不是像消防队去救火那样,急于扭转不利局面。在取得骄人的业绩的时候,仍然愿意从成绩和赞扬声中查找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当外部的批评和内部的不满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愿意承认其中合理的成分,而不是把它当作恶意攻击而拒之门外。领导者应当能正确把握安全文化理解的要点,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客观看待人的行为。并能学会辩证地处理好各有关事项。领导人应当有计划地建立起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以上关于领导人的执行力的内容,就是安全文化建设中冲破层层阻力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在座各位未来的山核领导们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安全文化既表现为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又表现为核电从业人员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正当的行为习惯。正因为如此,安全文化的推行必然要触及每个从业人员的习惯,要求我们做出改变。安全文化的推进就是要改变人,这正是最难的部分。3 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说安全文化本质上是高层次的管理,但安全文化的确与文化密切相关。这个关节点就是安全文化对从业人员的品质与素养的要求。多年以来,我们对安全文化的人员素养要求的三条铁律已经耳熟能详,这就是: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沟通习惯。但我们必须知道,这固然是个人安全文化素养的重要部分,却不是其全部。我们可以把个人安全文化素养较为完整地归纳为:责任心、谦虚好学的探索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合作的精神、互相交流的工作习惯、正确的理解能力、良好的技能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些要素,缺一不可。这种要求对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一律适用。为了便于理解与记忆,我们不妨把安全文化的个人修养要求总结为核安全文化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有:第一,一切行动都要服从规则。安全文化一种制度文化。核电风险巨大,系统复杂,一个人要想全盘掌控很难。而规则与标准,则是从过去千百次的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严格遵守规则要求,可以保证我们不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减少发生严重差错的机会。在对待规则的问题上,有人说规则是人定的是可以改的,而我们核电人要说:规则当然是可以修改的,但那要经过严格的论证辨析。而违反既有规则的事,不管规则有多不完善,不管动机如何良好,也不管做事的结果如何有效,一律都应作为“违章”来处理。第二,做事要留有余地。安全文化也是一种稳健经营文化。话不可说绝,力不可使尽,一定要留点后手。这种文化,在技术上称为裕度,在管理上称为保险系数,在决策上称为保守,在经营上称为稳健。其目的是确保纵深防御有效。同时,要有事故预案,要定期举行应急演练,检验核电站各应急单位发生险情后的响应速度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各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确保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一有异常,立即报告。安全文化还是一种报告文化,也可称之为透明度文化。核安全管理所坚持的经验反馈体系,是以所有失误与意外都能得到及时报告为基础的。只有及时报告,才能组织深入可靠的分析找到教训和改进的空间,防止重犯同类的错误。当然,仅有报告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格的分析总结以及纠正行动的落实。我们所强调的透明度,不仅要求下级对上级的透明,也要求上级对下级的透明,还要求企业内部对外部公众和监管机构的透明。只有坚持透明度,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报告和及时真实的经验反馈。除以上所述的三大纪律之外,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良工作习惯,我们提出如下的“八项注意”:一要要勤于思考,理解所发生的变化,善于发现问题;在高培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感到,尽管我们不可能把每一门课程都学得特别精通,但是一点都不去理解,仅仅死记硬背而去应付考试是行不通的。二要会举一反三,实现有效的经验反馈与共享;所谓有效,就是说我们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核安全是依靠一次又一次事件或事故的经验反馈以及同行间共享来逐步提高的。三不弄虚作假;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对于影响核安全的事件不虚报瞒报,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于背离核安全文化的言论要坚决地反对。四不姑息迁就,问题不过夜,响应及时,不留遗憾;五不敷衍了事,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不留后患;六不逞能充好汉,而要发扬团队力量,成绩与错误都不要仅仅归于个人;七不要走捷径,图省事;八不搞繁琐哲学,不要把管理过程复杂化。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是我们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只要其中有一条做不好,安全就会存在隐患。对于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扪心自问的话:我们可以做到其中的一条或几条,我们能全部做到吗?我们几个人可以做到,我们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吗?我们也许有一次碰巧能做到,我们能永远做到吗?安全文化建设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二、敬畏核安全,加深对核安全问题的全面准确理解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已经深入人心了。国内有识之士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提出“我们要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这一口号无疑是正确而且及时的。敬畏核安全,要求我们在面对核安全问题时做到严肃、认真、谨慎、不懈怠。而要做到由衷的敬畏,首先必须加强对核安全内涵、特点与要求的理解,全面、客观、系统地认识核电安全。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更科学、更有效地指导我们在核电站的工作。1、 安全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体验,仅从技术层面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核电由于其物理特点,即放射性对人群与环境的潜在伤害具有超越时空界限的特征,因而特别难以为公众所认同。中核集团江门鹤山核燃料厂的流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核电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体验,仅从技术层面研究是不够的,必须关切公舆论对核电的影响,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对于核电安全,也必须从合理、合法、合情三个层面来全面认识和理解。当前一些观点,甚至是主流观点,明显地存在着两个偏差:比较多的核电热心人士往往注重和强调技术层面,把确保核电安全只归结为技术因素,总想向政府与公众“在技术上说清楚” ,而忽略了在法律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努力。对公众的质疑与政府的谨慎总是不解,感到郁闷,这实在是没有理解“发展核电,造福人民”的深刻含义。也有个别人士或团体,为了一己之私利,片面误导舆论,从技术上支持一方贬低另一方,寻求舆论及政府对本身有利的偏向。这部分人士表面讲的是纯技术,其着力点却是社会心理层面,通过动摇政府和公众对某些技术的信任,从而稳固自身所握有技术的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例如:前不久网上这样一篇文章引起了国内核能界的关注:西屋电气马鞍形发展的第二次滑坡 ,文章一味地否定 ap1000 技术,鼓吹应当对 ap1000 应重新评价,重新选取新的堆型。我们当然要誓死捍卫别人发表个人言论的权力,容许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但是也要意识到这种不客观的观点在公众和政府官员中造成了很大的疑惑和不安,动摇了我国核电发展的基石,最终也会伤害到我们自身。在这个问题上,相关各方应保持清醒的认识。2、 核电安全是一个综合管理的结果核安全是一个综合管理的结果,它不可能由一两个人来成功实施,更不可能由一两个指标来表达。核安全的实现与系统状况、人员素质、运行环境三方面都密切相关。核安全管理有着三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核安全管理是全过程的,它涉及核电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研发、设计、选址、建造、设备加工、安装、调试、运行、退役,乃至放射性废物的处置。这其中,设计是龙头,设计必须赋予核电机组固有安全特性,这是核电安全的物质保证。但仅强调技术和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其次,核安全是一个综合体系,核安全不是孤立的,工业安全、辐射安全、电网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均可能引发核安全问题,反之,核安全事故也常常伴随着其他工业伤害,因此核安全管理也是全方位的;此外,由于现场环境、设备状态、从业人员状态千变万化,核安全管理还必须是动态的,才能落实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安全举措。固守某些条文和框框,不是正确的核安全管理之道,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3、 系统评价核电机组安全水平的高低,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先进性与成熟性的关系上,我们认为技术成熟性是机组安全性的基础,国际核安全原则中明确要求核电必须采用“经过验证的技术(proven technology) ”,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设计的安全目标能否达到,需要通过工程和运营的全过程实践来检验和证明。我国引进的先进技术,其成熟性仍有待来自工程实践的统计及验证,现阶段不可过分依赖,更不应盲目乐观。例如我们的 ap1000,虽然从原理上是成熟的,但由于首次采用了大功率的屏蔽泵,其安全可靠性,还有待我们在未来运行中加以验证。2,安全业绩是靠人做出来的,既然核电的安全性要求贯穿于核电站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整个体系内高素质的人才和科学严密的管理就是关键。越是先进的技术,越需要更加严格科学的安全管理。这一点,日本福岛核电厂事故和近期发生的甬温线高铁事故,都从反面给予了充分的警示。4、核电安全管理要求必须充分,但也必须适度和均衡说到底,安全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达成某项工业活动实现社会价值、同时又能有效保护公众与环境而采取的措施。正因为如此,安全要求并非越高越好,考虑到前面所说的安全是一种社会心理体验,安全标准应当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代价利益均衡的结果。要说绝对的核安全, “弃核”是绝对安全的。然而, “弃核”立场必然要求社会付出比“用核”更大更多的代价。安全不是目的,但安全总有底线。核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必须是充分的。所谓充分就是必须保证足够安全, “多安全是足够安全的(how safe is safe enough)?”美国三哩岛事故以来,人们一直在这样问。最好的回答还是由美国核管会作出的。其在 1986 年发布的核电安全目标政策声明中,提出“两个千分之一”作为安全目标所导出的定量指标,这一定量指标,已被国际核电界所广泛接受。按照有关方面的深入分析,现有世界核电机组,基本都能满足这一标准,因而都可以认为是足够安全的。福岛核电厂事故后各国所作的大规模核安全评估与压力测试,并未颠覆这一结论。从“两个千分之一”指标看,相对于其它发电形式,核电的安全要求是非常苛刻的,这是充分考虑了核电不为广大公众所理解与支持的社会心理因素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的层层加码,绝不意味着核电不够安全,更多地是为了让公众更放心。在充分的前提下,核安全要求还必须适度。所谓适度,一是技术上可实现、代价上可承受,二是在技术层面上,即便可以实现,也要防止响应过度。技术上画蛇添足的举措,不但不能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反而破坏了合理的电厂配置,加重了设备维护保养的复杂性,最终增加了风险。核安全的要求,也必须是均衡的。所谓均衡,就是避免短板效应,所有安全要素,必须达到同一安全等级,具有同样的事故耐受性(robustness) 。纵深防御五道防线,每道防线都应得到同等重视,达到同等水平的坚固。事实教育我们:并不是最强大的一环保证核安全,而是最弱的一环决定了核安全的命运。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堆芯损坏概率(cdf)代表了核电安全水平的高低,显然是不准确的,更不全面。我们不妨通过下表回顾一下最基本的核安全原则:纵深设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cdf 值属于纵深防线中的第三层次,并不是终极安全的极限。固然,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的大原则, “关口前移” ,只要堆芯不损坏,就不会有场外的放射性后果。同样,我们在实际核电机组运行管理中,还要求尽量降低假设始发事件(pie)的频度。此外,我们还要求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早期大量释放(lerf) 。一直以来,我们一再强调预防为主,把它作为处理核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则。福岛核电厂事故提醒我们:预防措施固然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但在事故后果缓解措施的环节,也绝不可掉以轻心。各国核安全大检查的重心,无一不包括严重事故处置方略和应急响应与救援问题,核安全五道防线中的最后两道,正是事故后果缓解的重要内容。福岛核事故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核电的管理者们,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若干最能反映“水平”的指标上去,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核安全管理要素。在一些人的脑海里,发生严重事故,那是遥不可及的不可思议的事情。福岛核电厂事故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关切公众的感受,注重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克服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冲动,确保核安全,保障核电稳妥、有序、高效发展,理应是核电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4、认识清醒,行动才能坚定多年来,人间流传过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比如:业绩好就一切都好;没后果的事就不重要;没出过事,就没有人因问题;一次成功了的做法,就是经过检验的良好实践。比如还有人认为,别人成功的经验,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学会了,也能帮助我们成功。这些想法是非常有害的,事实上它在历史上已经害过不少人。在核电站,没有后果的行为不一定就是不严重的,没有后果的事件也不一定就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三里岛事故发生前一年,美国另一座同类机组 davis basse 核电站就发生过与三里岛事故早期同样的征兆,好在操纵员干预正确及时中止了事故过程,由于“没后果” , “不重要” ,因而没有报告,也就没有使同类反应堆的操纵员从中汲取教训。XX 年,同样还是 davis basse 核电站,实现无间断无事故工作五百五十万小时的业绩,使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问题” ,误导了美国第一能源核电运营公司(fenoc)对何谓核安全文化健康的认知,结果造成压力容器上封头几乎被腐蚀穿孔形成失水事故。要知道,任何意外都是一系列偶然性叠加的结果,条件改变了,无后果的初因事件就有可能诱发严重后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没出事不等于没问题。持续无事件运行表现的主要缘由可能只是运气好。人为失误时时刻刻在核电厂发生。没有事件出现是因为全面到位的防御、防范、控制及安保等措施有效地胜过了人因失误。还有,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根植于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的土壤上,盲目照搬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执行困难,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外国的成功经验和别人的良好实践,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才能生效,而不能盲目照搬。必须认识到,每人只犯一点小错,结果很可能是致命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求“零容忍” , “做事一次做好” , “追求卓越” “要做精品工程” 。鸣谢在此,我要特别说明在准备发言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前大亚湾核电厂第一任中方厂长濮继龙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令我受益匪浅,我几乎全文引用了他的观点,在此向他表示感谢。我们山东核电作为中电投集团首个自主运营的核电项目,背负着人在培养,人才输出的使命。提升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的核电工作者,将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核安全终究是要依靠我们山核人的实干,而不能靠空谈,从而流于形式。同志们,朋友们,就让我们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升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共同实践核安全文化。为了创造良好运行业绩,奉献清洁低碳能源,打造百年山核,实现核电强国的梦想而共同努力奋斗!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学习、探讨核安全文化有关内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提升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全面深刻理解核安全文化 。我的发言大约持续 17 分钟,欢迎大家在发言结束后向我提问。关于核安全,我们已经在上一周的课程中,系统学习了核安全管理和文化 ,以及安全文化在美国的良好实践 。在这里,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在课程学习和查阅有关资料后的一些感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核安全文化是一种常规的文化活动吗?核安全文化关键取决于哪些人?是普通员工还是领导者?作为核电从业人员,我们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的职业素养?怎样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核安全文化?1 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安全文化是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研究总结出的理论。insag4提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安全文化是核电企业的“人品” ,它包括我们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包括组织和个人对安全的承诺、责任感,以及相应的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的一整套规定和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安全文化可以归结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上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由此可见,在国际核能界所提倡的安全文化,绝不是一种常规的文化活动,而是一种高境界的核安全管理。说它是一种管理,是因为安全文化的要素涵盖了组织、制度、执行、监控、参与者责任等环节,具有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我们说它“高境界”,因为他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核安全文化集中了全球核安全专家的智慧,将原本零散、机械、孤立的安全要求,整合成了一套可操作的、一体化的理念与制度。安全文化的精髓是追求卓越,是实现持续改进。安全文化建设不是搞运动争第一,风一吹一过就完了,安全文化建设是每日每时都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抓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制度是否严密,责任是否清楚,有没有履行责任,敢不敢承担责任,是安全文化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就要涉及到第二个问题:2 领导人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说点题外话,按照材料和水化学张乐福老师的话来说:我们这些人之中起码要有三分之一将来是要当处以上领导的。所以下面内容,大家不妨一听。关于领导人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国际同行有着精当的表述:“对质量保障的安全文化来说,精益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态度,需要被所有运行和维护核电事业的人员所认同。安全运行人人有责,但是确保整个组织对待安全的态度得以落实和强化,却是领导的职责。 (david m。 collins) ”从历次事故或意外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领导人一时的不当决策或言行,可能彻底摧毁下属的价值观与信仰。 (比如我们课上看到的切尔诺贝利事故纪录片中的事例。 )领导者好的作风与良好的文化素养对他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经过长期的作用才能显现效果;而领导者的不良习惯和短视行为,对下属的影响则是立杆见影。正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 ”呀!可以说,领导者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应当具备以下执行力:他们应当客观认识安全业绩,尽力查找有待改进的领域,实现持续进步。在面临巨大经营压力或者某些业绩指标“滑坡”的时候,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而不是像消防队去救火那样,急于扭转不利局面。在取得骄人的业绩的时候,仍然愿意从成绩和赞扬声中查找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当外部的批评和内部的不满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愿意承认其中合理的成分,而不是把它当作恶意攻击而拒之门外。领导者应当能正确把握安全文化理解的要点,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客观看待人的行为。并能学会辩证地处理好各有关事项。领导人应当有计划地建立起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以上关于领导人的执行力的内容,就是安全文化建设中冲破层层阻力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在座各位未来的山核领导们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安全文化既表现为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又表现为核电从业人员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正当的行为习惯。正因为如此,安全文化的推行必然要触及每个从业人员的习惯,要求我们做出改变。安全文化的推进就是要改变人,这正是最难的部分。3 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说安全文化本质上是高层次的管理,但安全文化的确与文化密切相关。这个关节点就是安全文化对从业人员的品质与素养的要求。多年以来,我们对安全文化的人员素养要求的三条铁律已经耳熟能详,这就是: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沟通习惯。但我们必须知道,这固然是个人安全文化素养的重要部分,却不是其全部。我们可以把个人安全文化素养较为完整地归纳为:责任心、谦虚好学的探索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合作的精神、互相交流的工作习惯、正确的理解能力、良好的技能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些要素,缺一不可。这种要求对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一律适用。为了便于理解与记忆,我们不妨把安全文化的个人修养要求总结为核安全文化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有:第一,一切行动都要服从规则。安全文化一种制度文化。核电风险巨大,系统复杂,一个人要想全盘掌控很难。而规则与标准,则是从过去千百次的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严格遵守规则要求,可以保证我们不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减少发生严重差错的机会。在对待规则的问题上,有人说规则是人定的是可以改的,而我们核电人要说:规则当然是可以修改的,但那要经过严格的论证辨析。而违反既有规则的事,不管规则有多不完善,不管动机如何良好,也不管做事的结果如何有效,一律都应作为“违章”来处理。第二,做事要留有余地。安全文化也是一种稳健经营文化。话不可说绝,力不可使尽,一定要留点后手。这种文化,在技术上称为裕度,在管理上称为保险系数,在决策上称为保守,在经营上称为稳健。其目的是确保纵深防御有效。同时,要有事故预案,要定期举行应急演练,检验核电站各应急单位发生险情后的响应速度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各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确保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一有异常,立即报告。安全文化还是一种报告文化,也可称之为透明度文化。核安全管理所坚持的经验反馈体系,是以所有失误与意外都能得到及时报告为基础的。只有及时报告,才能组织深入可靠的分析找到教训和改进的空间,防止重犯同类的错误。当然,仅有报告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格的分析总结以及纠正行动的落实。我们所强调的透明度,不仅要求下级对上级的透明,也要求上级对下级的透明,还要求企业内部对外部公众和监管机构的透明。只有坚持透明度,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报告和及时真实的经验反馈。除以上所述的三大纪律之外,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良工作习惯,我们提出如下的“八项注意”:一要要勤于思考,理解所发生的变化,善于发现问题;在高培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感到,尽管我们不可能把每一门课程都学得特别精通,但是一点都不去理解,仅仅死记硬背而去应付考试是行不通的。二要会举一反三,实现有效的经验反馈与共享;所谓有效,就是说我们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核安全是依靠一次又一次事件或事故的经验反馈以及同行间共享来逐步提高的。三不弄虚作假;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对于影响核安全的事件不虚报瞒报,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于背离核安全文化的言论要坚决地反对。四不姑息迁就,问题不过夜,响应及时,不留遗憾;五不敷衍了事,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不留后患;六不逞能充好汉,而要发扬团队力量,成绩与错误都不要仅仅归于个人;七不要走捷径,图省事;八不搞繁琐哲学,不要把管理过程复杂化。个人核安全文化素养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是我们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只要其中有一条做不好,安全就会存在隐患。对于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扪心自问的话:我们可以做到其中的一条或几条,我们能全部做到吗?我们几个人可以做到,我们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吗?我们也许有一次碰巧能做到,我们能永远做到吗?安全文化建设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二、敬畏核安全,加深对核安全问题的全面准确理解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已经深入人心了。国内有识之士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提出“我们要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这一口号无疑是正确而且及时的。敬畏核安全,要求我们在面对核安全问题时做到严肃、认真、谨慎、不懈怠。而要做到由衷的敬畏,首先必须加强对核安全内涵、特点与要求的理解,全面、客观、系统地认识核电安全。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更科学、更有效地指导我们在核电站的工作。1、 安全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体验,仅从技术层面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核电由于其物理特点,即放射性对人群与环境的潜在伤害具有超越时空界限的特征,因而特别难以为公众所认同。中核集团江门鹤山核燃料厂的流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核电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体验,仅从技术层面研究是不够的,必须关切公舆论对核电的影响,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对于核电安全,也必须从合理、合法、合情三个层面来全面认识和理解。当前一些观点,甚至是主流观点,明显地存在着两个偏差:比较多的核电热心人士往往注重和强调技术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