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_1_第1页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_1_第2页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_1_第3页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_1_第4页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编者按:本文对青海近几年来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中出现的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民劳动技能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供参考。最近,与省委办公厅、省农牧厅有关处室的同志,先后到 XX 区的化垄循化两县和海西州都兰、乌兰、XX 县及 XX 市,主要围绕中央 1 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劳务输出及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与县、市、乡镇和村社的领导干部召开座谈会,走访农家牧户,详细了解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劳务输出的情况,共同商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地区的农村牧区工作围绕农民增收,实现小康目标,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农牧区发展形势喜人。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富、人心思进” ,精神状态好,致富热情高。主要表现在:-广泛深入宣传中央 1 号文件和全省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年初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的要求,把宣讲中央 1 号文件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学习宣传的要求,由领导干部带队,抽调党政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及时把党中央 xx 的重农之心、系农之情和兴农之策传达到广大农牧民群众中间,使中央 1 号文件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同时,以多种形式层层分解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任务,部署农村牧区工作。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围绕农牧民增收,落实减负和帮扶的各项措施,把宣讲工作与春耕备播、接羔育幼等农牧区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小额贷款、农资产品供应等突出问题,扩大蔬菜温棚和两用暖棚建设规模,促进农牧业增效,广大农牧民谋求发展,增加收入,建设小康过好日子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两用暖棚等设施富牧业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效益,促进了农牧区养殖业发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随着我省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强,牧区“四配套” 、 “五配套”等建设步伐加快,两用暖棚效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农牧民要求建棚的积极性很高。如,循化县积石镇大别列村全村 173 户,建设两用暖棚 100 栋,牛羊育肥贩运户达 100 户之多。每户每次育肥规模 300 多只,每只利润 70 元左右。(据粗略统计,富裕户户均年收入可达 10 万元)。XX 县近两年建设两用暖棚 110 座,暖棚的建成和使用,使仔畜成活率比以往提高 10-15 个百分点,育肥每只羊可增收 50100 元,一个棚仅冬春育肥一项就可增收 5000-10000 元。-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创特色、出效益。各地在农牧业结构调整牛,依据区域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特色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无公害蔬菜、中藏药材、花卉、食用菌等特色种植比重持续上升;二是订单农牧业面积明显增加;三是优势农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表现在川水地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蔬菜面积扩大,浅山以避灾农业为重点,马铃薯种植面积集中增加,脑山地区以生态农业为重点,油菜规模上升;四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公司联农户、农户联基地、基地联公司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在一些地区初步形成,龙头企业正在发挥越来越太的作用。如,循化县清水河东下庄两椒种植基地(700 亩。亩产 xx 公斤,每公斤售价元。),XX 市洋嘉公司的紫花苜蓿(8000 亩)种植基地、柴达木高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枸杞、藏木香、亚大黄等中藏药(4600 亩)种植基地等。XX 市柴达木高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循化县雪舟三绒集团、天香两椒公司、伊佳公司、仙红辣椒公司,XX 县青海高原肉食品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兴起,加快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了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农牧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海西州部分乡镇在发展农牧业生产和提高农牧户规模生产效益方面有两大特色,一是坚持抓牛羊改良不松劲。XX 县加速黄牛畜种改良,加快出栏周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全县 9 个乡镇共设7 个黄牛良种推广站,积极为农牧民推广新技术、提供种牛授配服务,今年全县可完成 xx 头品种牛的授配任务。该县察苏镇东山根牛改基地(省农牧厅两用暖棚建设项目)引进皮尔蒙特、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促进农牧民增收。据了解,皮尔蒙特、西门塔尔等良种牛生长周期短,一般 6-8 个月即可出栏,母犊每头售价达 5000 余元,公犊为 xx 元左右。二是农牧民行业协会连接市尝为农牧民服务,真正发挥了作用。行业协会由农牧民入股作股东,以公司方式进行经营,一头扎在草原(庄稼地),一头连接市场,成为农牧户发挥集体力量走向市场的“桥头堡” 。如,XX 县新源镇的城郊牧民种菜养羊协会和天棚地区牧民种菜养羊协会,协会成立之后充分发挥作用,为牧系畜产品销路,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减少流通环节,仅在去年牛羊毛销售一项就为牧民多增加收入 4 万余元,使牧民真正得到了实惠。XX 市怀头他拉镇的绒山羊协会,以绒山羊改良为重点,配合镇、村两级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既面向市场,又心系牧民,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劳务输出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政府开展劳务服务促进了转移。化隆县将农民的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农民工的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xx 年,该县劳务输出人数达 89314 人(次),劳务收入为 11160 万元,人均创收 1250 元,占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的 40。化隆的清真餐饮业更是创出了大产业,创出了知名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省外各大中城市从事清真餐饮业的化隆农民多达 4000 余户 2 万岁人,年户均纯收入大都在 1-3 万元之间,经营好的甚至达到 1030 万元之间。海西州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 XX市,循化县等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餐饮、运输、建筑等行业,务工收入较好。化隆县鼓励、引导、组织农民外出务工,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XX 县政府为外出务工者发放(劳务输出证),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劳务输出优惠政策),制作(外出务工人员指南),在全国各地设立劳务服务站(已设立 32 个),为在外务工人员服务。近年,又选派乡镇干部带队外出务工,到劳务站工作,抓信息服务,对推动本县劳务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海西、海东等地区的农村牧区工作和农牧业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劳务输出及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也取得了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农村牧区的发展、农村剩余输出及农牧民的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给予重视。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各地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虽然得以加强,但农牧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暖棚、围栏特别是定居点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以水利为中心的灌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渠系不配套等问题突出,成为当前制约海西等地区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业生产效益的“瓶颈” 。同时,由于对农村牧区社会事业投入不足,部分农牧区通电、通水、通路、通信能力比较差,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设施较为落后,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率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截止到 xx 年底,海西州有 130 个村没有卫生室、21 个乡没有中学、155 个村没有小学、5 个乡和 132 个村不通广播电视、18 个乡和203 个村不通邮、这与农牧区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二是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我省农牧区亦有突出表现。川水地区和国道、省道公路、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民已彻底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生活。这些地区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活、商品意识强,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在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比较好。像 XX 区的化隆县谢家滩乡、群科镇、循化县积石镇,海西州 XX 县香日德镇、察苏镇、XX县快尔玛乡、新源镇和 XX 市怀头他拉镇,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电话、彩电、电冰箱、摩托车、照相机、高档家具等已经普遍进入农牧民家庭。XX 市怀头他拉镇 xx 年全镇牧业人均收入达到 4738元,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镇。而浅脑山地区则由于自然条件严酷、部分农牧民群众依赖土地的思想严重,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生产经营方式单一,仅靠种植业增收难度很大,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收入渠道狭窄,加之全省大多数的贫困人口又都相对集中在这一地区,群众收入低飞家底薄,贫困面很大,农牧民增收和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浅脑山地区人均耕地大约在亩左右,家庭绝大多数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在正常年景下,小麦亩产 200250 公斤、油菜 120 公斤、马铃薯1400 公斤,按每公斤小麦 1 元、油菜元、马铃薯元计算,每亩小麦的收入为 200250 元、油菜为300 元、马铃薯为 700 元,按每户 4 口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的收入只有 625 元-1700 元之间,这其中还不包括劳力和化肥、种子、农药等投入,若遇灾害天气,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这种完全“靠天吃饭”的生产经营方式,单是维持日常生活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发展。三是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近年来,农村牧区在结构调整上各展所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上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全国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在农牧业增加值中非农产业所占的比重很低。现有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孝实力弱、辐射带动面不大,订单农业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缺乏对农村牧区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如,循化县仙红辣椒公司 xx 年计划收购加工万公斤红辣椒,而全县年生产辣椒 2200 万公斤左右,该公司仅消化了全县辣椒的四分之一。此外,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迟缓,市场要素发育不全,诸如交易场所、信息网络、仓储运输等设施建设落后,绝大多数的市场仍停留在“马路市场”的水平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偏少,金融信贷体制和诚信建设相对滞后,金融部门提供的贷款数额孝周期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农畜产品缺乏稳定流畅的销售渠道,仍存在周期性卖难的问题,农牧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四是农牧民劳动技能单一,劳务输出就业门路狭窄。目前广各地区农村牧区劳务输出势头强劲。一些打工者不仅自己创出了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而且带活了一片,富裕了一方。但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省劳务输出群众自发性强,农民劳动技能单一,主要是缺技术,干体力活的多。输出前的培训规划性不强,实用技能培训尤其不够。有的地方对农民工输出前培训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为农民工服务,在信息收集、宣传动员、组织输送、跟踪服务,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各环节上仍有许多工作可做。另外,对进城务工人员在土地征用、城市增容、户籍、工商、税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限制;我省城镇产业聚集效应和人口聚集效应水平比较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较校据统计,xx 年海西州农牧民转为城镇人口的只有 3936 人;而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进入城镇的达到了万人。(三)1、抓住农牧区“六小工程”建设机遇,促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我省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变农牧业“靠天吃饭” 、 “靠天养畜” 、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单一、低效的传统生产方式,必须把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应切实根据各地区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制定和完善适用、可行和有效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第二,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牧业和农牧区的比重。一是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作用,着眼于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农村牧区以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能源、农田改造、围栏等“六小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二是要切实增加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资金投入。三是要鼓励、引导并组织农村牧区集体和农牧民投资投劳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积极鼓励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并积极利用外资(如香巴项目)进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2、农牧区经济要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培育和壮大特色经济的重要目标,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围绕这一目标,重视农牧业科技人员的配备、使用,实行奖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农牧业科技人员面向农牧区,扑下身子搞科研。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重视畜种改良,引导农牧民科技养畜,实现农牧业的高产优质;重视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3、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济发展。要针对现阶段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引导产业化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大力促进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工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增强产业化经营的整体实力。要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比如龙头企业带动型、产地批发市场带动型、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等,引导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稳定增加收入。当前,要进一步促进优势农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方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产业带,重点扶持一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加快特色畜产品基地和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牧民与企业之间加强经济联系,努力形成农牧民与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加快组织发展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牧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的组织化程度。4、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要多种形式并举。鼓励进城务工,要继续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总体思路,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渠道。目前,主要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多种形式并举,以市场方导向,拓宽在市场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分不同层次开展培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劳务输出机构和政府驻外机构的便利条件,抓好劳务需求信息服务和政策、法律、劳动保护、劳务纠纷等方面的服务。当前的劳务输出培训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务工信息,大力组织定向培训,做到有的放矢。要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设施,不断增强城镇吸纳农牧民的功能,积极消除不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降低农牧民进城的门槛,鼓励扶持进城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牧民的收入。5、选配好村、镇带头人,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矗要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凡是村(牧)委会配备了精明强干,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该村社经济发展的势头就相对较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建设也搞的相对比较好。因此,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实现农牧民增收、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切实加强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把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建设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和富有创新意识的队伍作为农牧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紧、抓好、抓实,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带领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本领。/p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状的思考与对策编者按:本文对青海近几年来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中出现的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民劳动技能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供参考。最近,与省委办公厅、省农牧厅有关处室的同志,先后到 XX 区的化垄循化两县和海西州都兰、乌兰、XX 县及 XX 市,主要围绕中央 1 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劳务输出及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与县、市、乡镇和村社的领导干部召开座谈会,走访农家牧户,详细了解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劳务输出的情况,共同商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地区的农村牧区工作围绕农民增收,实现小康目标,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农牧区发展形势喜人。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富、人心思进” ,精神状态好,致富热情高。主要表现在:-广泛深入宣传中央 1 号文件和全省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年初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的要求,把宣讲中央 1 号文件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学习宣传的要求,由领导干部带队,抽调党政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及时把党中央 xx 的重农之心、系农之情和兴农之策传达到广大农牧民群众中间,使中央 1 号文件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同时,以多种形式层层分解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任务,部署农村牧区工作。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围绕农牧民增收,落实减负和帮扶的各项措施,把宣讲工作与春耕备播、接羔育幼等农牧区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小额贷款、农资产品供应等突出问题,扩大蔬菜温棚和两用暖棚建设规模,促进农牧业增效,广大农牧民谋求发展,增加收入,建设小康过好日子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两用暖棚等设施富牧业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效益,促进了农牧区养殖业发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随着我省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强,牧区“四配套” 、 “五配套”等建设步伐加快,两用暖棚效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农牧民要求建棚的积极性很高。如,循化县积石镇大别列村全村 173 户,建设两用暖棚 100 栋,牛羊育肥贩运户达 100 户之多。每户每次育肥规模 300 多只,每只利润 70 元左右。(据粗略统计,富裕户户均年收入可达 10 万元)。XX 县近两年建设两用暖棚 110 座,暖棚的建成和使用,使仔畜成活率比以往提高 10-15 个百分点,育肥每只羊可增收 50100 元,一个棚仅冬春育肥一项就可增收 5000-10000 元。-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创特色、出效益。各地在农牧业结构调整牛,依据区域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特色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无公害蔬菜、中藏药材、花卉、食用菌等特色种植比重持续上升;二是订单农牧业面积明显增加;三是优势农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表现在川水地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蔬菜面积扩大,浅山以避灾农业为重点,马铃薯种植面积集中增加,脑山地区以生态农业为重点,油菜规模上升;四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公司联农户、农户联基地、基地联公司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在一些地区初步形成,龙头企业正在发挥越来越太的作用。如,循化县清水河东下庄两椒种植基地(700 亩。亩产 xx 公斤,每公斤售价元。),XX 市洋嘉公司的紫花苜蓿(8000 亩)种植基地、柴达木高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枸杞、藏木香、亚大黄等中藏药(4600 亩)种植基地等。XX 市柴达木高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循化县雪舟三绒集团、天香两椒公司、伊佳公司、仙红辣椒公司,XX 县青海高原肉食品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兴起,加快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了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农牧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海西州部分乡镇在发展农牧业生产和提高农牧户规模生产效益方面有两大特色,一是坚持抓牛羊改良不松劲。XX 县加速黄牛畜种改良,加快出栏周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全县 9 个乡镇共设7 个黄牛良种推广站,积极为农牧民推广新技术、提供种牛授配服务,今年全县可完成 xx 头品种牛的授配任务。该县察苏镇东山根牛改基地(省农牧厅两用暖棚建设项目)引进皮尔蒙特、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促进农牧民增收。据了解,皮尔蒙特、西门塔尔等良种牛生长周期短,一般 6-8 个月即可出栏,母犊每头售价达 5000 余元,公犊为 xx 元左右。二是农牧民行业协会连接市尝为农牧民服务,真正发挥了作用。行业协会由农牧民入股作股东,以公司方式进行经营,一头扎在草原(庄稼地),一头连接市场,成为农牧户发挥集体力量走向市场的“桥头堡” 。如,XX 县新源镇的城郊牧民种菜养羊协会和天棚地区牧民种菜养羊协会,协会成立之后充分发挥作用,为牧系畜产品销路,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减少流通环节,仅在去年牛羊毛销售一项就为牧民多增加收入 4 万余元,使牧民真正得到了实惠。XX 市怀头他拉镇的绒山羊协会,以绒山羊改良为重点,配合镇、村两级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既面向市场,又心系牧民,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劳务输出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政府开展劳务服务促进了转移。化隆县将农民的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农民工的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xx 年,该县劳务输出人数达 89314 人(次),劳务收入为 11160 万元,人均创收 1250 元,占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的 40。化隆的清真餐饮业更是创出了大产业,创出了知名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省外各大中城市从事清真餐饮业的化隆农民多达 4000 余户 2 万岁人,年户均纯收入大都在 1-3 万元之间,经营好的甚至达到 1030 万元之间。海西州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 XX市,循化县等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餐饮、运输、建筑等行业,务工收入较好。化隆县鼓励、引导、组织农民外出务工,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XX 县政府为外出务工者发放(劳务输出证),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劳务输出优惠政策),制作(外出务工人员指南),在全国各地设立劳务服务站(已设立 32 个),为在外务工人员服务。近年,又选派乡镇干部带队外出务工,到劳务站工作,抓信息服务,对推动本县劳务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海西、海东等地区的农村牧区工作和农牧业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劳务输出及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也取得了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农村牧区的发展、农村剩余输出及农牧民的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给予重视。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各地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虽然得以加强,但农牧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暖棚、围栏特别是定居点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以水利为中心的灌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渠系不配套等问题突出,成为当前制约海西等地区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业生产效益的“瓶颈” 。同时,由于对农村牧区社会事业投入不足,部分农牧区通电、通水、通路、通信能力比较差,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设施较为落后,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率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截止到 xx 年底,海西州有 130 个村没有卫生室、21 个乡没有中学、155 个村没有小学、5 个乡和 132 个村不通广播电视、18 个乡和203 个村不通邮、这与农牧区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二是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我省农牧区亦有突出表现。川水地区和国道、省道公路、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民已彻底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生活。这些地区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活、商品意识强,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在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比较好。像 XX 区的化隆县谢家滩乡、群科镇、循化县积石镇,海西州 XX 县香日德镇、察苏镇、XX县快尔玛乡、新源镇和 XX 市怀头他拉镇,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电话、彩电、电冰箱、摩托车、照相机、高档家具等已经普遍进入农牧民家庭。XX 市怀头他拉镇 xx 年全镇牧业人均收入达到 4738元,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镇。而浅脑山地区则由于自然条件严酷、部分农牧民群众依赖土地的思想严重,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生产经营方式单一,仅靠种植业增收难度很大,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收入渠道狭窄,加之全省大多数的贫困人口又都相对集中在这一地区,群众收入低飞家底薄,贫困面很大,农牧民增收和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浅脑山地区人均耕地大约在亩左右,家庭绝大多数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在正常年景下,小麦亩产 200250 公斤、油菜 120 公斤、马铃薯1400 公斤,按每公斤小麦 1 元、油菜元、马铃薯元计算,每亩小麦的收入为 200250 元、油菜为300 元、马铃薯为 700 元,按每户 4 口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的收入只有 625 元-1700 元之间,这其中还不包括劳力和化肥、种子、农药等投入,若遇灾害天气,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这种完全“靠天吃饭”的生产经营方式,单是维持日常生活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发展。三是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近年来,农村牧区在结构调整上各展所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上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全国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在农牧业增加值中非农产业所占的比重很低。现有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孝实力弱、辐射带动面不大,订单农业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缺乏对农村牧区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如,循化县仙红辣椒公司 xx 年计划收购加工万公斤红辣椒,而全县年生产辣椒 2200 万公斤左右,该公司仅消化了全县辣椒的四分之一。此外,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迟缓,市场要素发育不全,诸如交易场所、信息网络、仓储运输等设施建设落后,绝大多数的市场仍停留在“马路市场”的水平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偏少,金融信贷体制和诚信建设相对滞后,金融部门提供的贷款数额孝周期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农畜产品缺乏稳定流畅的销售渠道,仍存在周期性卖难的问题,农牧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四是农牧民劳动技能单一,劳务输出就业门路狭窄。目前广各地区农村牧区劳务输出势头强劲。一些打工者不仅自己创出了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而且带活了一片,富裕了一方。但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省劳务输出群众自发性强,农民劳动技能单一,主要是缺技术,干体力活的多。输出前的培训规划性不强,实用技能培训尤其不够。有的地方对农民工输出前培训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为农民工服务,在信息收集、宣传动员、组织输送、跟踪服务,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各环节上仍有许多工作可做。另外,对进城务工人员在土地征用、城市增容、户籍、工商、税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限制;我省城镇产业聚集效应和人口聚集效应水平比较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较校据统计,xx 年海西州农牧民转为城镇人口的只有 3936 人;而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进入城镇的达到了万人。(三)1、抓住农牧区“六小工程”建设机遇,促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我省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变农牧业“靠天吃饭” 、 “靠天养畜” 、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单一、低效的传统生产方式,必须把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应切实根据各地区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制定和完善适用、可行和有效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第二,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牧业和农牧区的比重。一是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作用,着眼于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农村牧区以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能源、农田改造、围栏等“六小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二是要切实增加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资金投入。三是要鼓励、引导并组织农村牧区集体和农牧民投资投劳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积极鼓励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并积极利用外资(如香巴项目)进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2、农牧区经济要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培育和壮大特色经济的重要目标,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围绕这一目标,重视农牧业科技人员的配备、使用,实行奖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农牧业科技人员面向农牧区,扑下身子搞科研。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重视畜种改良,引导农牧民科技养畜,实现农牧业的高产优质;重视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3、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济发展。要针对现阶段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引导产业化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大力促进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工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增强产业化经营的整体实力。要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比如龙头企业带动型、产地批发市场带动型、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等,引导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稳定增加收入。当前,要进一步促进优势农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方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产业带,重点扶持一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加快特色畜产品基地和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牧民与企业之间加强经济联系,努力形成农牧民与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加快组织发展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牧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的组织化程度。4、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要多种形式并举。鼓励进城务工,要继续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总体思路,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渠道。目前,主要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多种形式并举,以市场方导向,拓宽在市场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分不同层次开展培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劳务输出机构和政府驻外机构的便利条件,抓好劳务需求信息服务和政策、法律、劳动保护、劳务纠纷等方面的服务。当前的劳务输出培训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务工信息,大力组织定向培训,做到有的放矢。要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设施,不断增强城镇吸纳农牧民的功能,积极消除不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降低农牧民进城的门槛,鼓励扶持进城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牧民的收入。5、选配好村、镇带头人,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