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监管工作交流的材料_第1页
农产品监管工作交流的材料_第2页
农产品监管工作交流的材料_第3页
农产品监管工作交流的材料_第4页
农产品监管工作交流的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产品监管工作交流材料提高农产品质量。不仅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县从20xx 年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以来,坚持以实施农业标准化为基础,以产品检验检测为支撑,以市场监管为保证,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和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全程安全监管能力,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工作现状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20xx 年以来。认真执行和完善各类农业标准,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许可和质量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开展计量专项检查行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加强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呈现组织部署有力,基础保障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措施都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三级有机构,1 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检测体系逐步健全。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总体思路和“属地管理,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检测”基本原则,根据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互相配套,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以及种、养等专业相对齐全的建设标准,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3 个镇监管站,明确了 122 个村(居委会)监管员,组建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及农产品经营市场(超市)和生产加工企业自律性检测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农药残留检测、光谱分析仪器、检测车等设施设备也同步配备到位,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全县共有 34 个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 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加强。20xx 年底。基地认证规模达到 30 万亩,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 35 万亩。木耳、核桃 2 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注册登记了汇生源”泽龙”新田地”等无公害农产品商标,西安、北京等地建立农产品配送经营门店 50 余家,特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成功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建立省级肥力监测点 21 个、国家级肥力监测点 5 个,3 农产品生产环境不断优化。加大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力度。完成了 750 个土壤采样、750 户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开展3414 实验 5 个(其中小麦 3 个玉米 2 个)实验合肥效对比试验,对 3 个镇 50 个测土配肥典型农户的施肥现状进行了重点调查,建立了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档案,优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城区 3 个农产品市场建立了监测点,4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推行。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天天自检、月月抽检,实行合格产品挂牌销售。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监管,县农业、工商、质监、经贸等部门定期联合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积极开展县、镇两级检测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市场监管能力。二、存在问题县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但与群众消费需求和农业标准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和问题:生产者不能完全按标准要求质量生产,1 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化学肥料的使用也存在误区。广大消费者受经济能力所限,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品牌产品由于价位较高很少问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2 分散农业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全县目前仍以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制约了农产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不利于农产品规模上市销售。行政效能低。目前农产品生产监管主体是农业部门,3 市场监管难度大。而市场建设主体是经贸部门,产品销售又是工商、质监等部门主管,管理部门较多,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难以联合执法、当场查封、现场处理。不能定量,4 检测人员检测技术力量薄弱。现有的检测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专业技术人员也非常缺乏。三、建议和对策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1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提高干部职工、涉农企业、各个环节经营人员、广大农户及消费者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保障工作经费;健全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为龙头、农贸市场速检室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完善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增强检测数量;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力度,培养一支业务精、水平高、能检测、会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强化管理,3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各监管部门应严格执法。把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重点加强蔬菜等农产品加工品的检测和整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可追溯的原则,4 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一是完善监管内容。以源头管理推动全过程管理。强化五个结合。即:产地环境监测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投入品使用许可审批与生产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农产品检验检测与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质量安全认证与创建品牌紧密结合;标签标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紧密结合。二是创新监管形式。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方案、专项整治活动等资料输入网站,接受网民的监督与支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三是健全例行检测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常规性的监测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纪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消费意识。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战略,5 大力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着力改变传统粗放经营方式。狠抓产品质量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培训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品种。加强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千方百计招引、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名特优农产品,不断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不仅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县从20xx 年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以来,坚持以实施农业标准化为基础,以产品检验检测为支撑,以市场监管为保证,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和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全程安全监管能力,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工作现状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20xx 年以来。认真执行和完善各类农业标准,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许可和质量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开展计量专项检查行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加强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呈现组织部署有力,基础保障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措施都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三级有机构,1 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检测体系逐步健全。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总体思路和“属地管理,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检测”基本原则,根据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互相配套,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以及种、养等专业相对齐全的建设标准,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3 个镇监管站,明确了 122 个村(居委会)监管员,组建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及农产品经营市场(超市)和生产加工企业自律性检测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农药残留检测、光谱分析仪器、检测车等设施设备也同步配备到位,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全县共有 34 个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 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加强。20xx 年底。基地认证规模达到 30 万亩,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 35 万亩。木耳、核桃 2 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注册登记了汇生源”泽龙”新田地”等无公害农产品商标,西安、北京等地建立农产品配送经营门店 50 余家,特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成功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建立省级肥力监测点 21 个、国家级肥力监测点 5 个,3 农产品生产环境不断优化。加大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力度。完成了 750 个土壤采样、750 户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开展3414 实验 5 个(其中小麦 3 个玉米 2 个)实验合肥效对比试验,对 3 个镇 50 个测土配肥典型农户的施肥现状进行了重点调查,建立了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档案,优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城区 3 个农产品市场建立了监测点,4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推行。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天天自检、月月抽检,实行合格产品挂牌销售。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监管,县农业、工商、质监、经贸等部门定期联合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积极开展县、镇两级检测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市场监管能力。二、存在问题县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但与群众消费需求和农业标准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和问题:生产者不能完全按标准要求质量生产,1 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化学肥料的使用也存在误区。广大消费者受经济能力所限,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品牌产品由于价位较高很少问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2 分散农业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全县目前仍以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制约了农产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不利于农产品规模上市销售。行政效能低。目前农产品生产监管主体是农业部门,3 市场监管难度大。而市场建设主体是经贸部门,产品销售又是工商、质监等部门主管,管理部门较多,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难以联合执法、当场查封、现场处理。不能定量,4 检测人员检测技术力量薄弱。现有的检测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专业技术人员也非常缺乏。三、建议和对策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1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提高干部职工、涉农企业、各个环节经营人员、广大农户及消费者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保障工作经费;健全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为龙头、农贸市场速检室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完善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增强检测数量;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力度,培养一支业务精、水平高、能检测、会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强化管理,3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各监管部门应严格执法。把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重点加强蔬菜等农产品加工品的检测和整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可追溯的原则,4 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一是完善监管内容。以源头管理推动全过程管理。强化五个结合。即:产地环境监测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投入品使用许可审批与生产技术规范紧密结合;农产品检验检测与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质量安全认证与创建品牌紧密结合;标签标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紧密结合。二是创新监管形式。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方案、专项整治活动等资料输入网站,接受网民的监督与支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三是健全例行检测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常规性的监测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纪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消费意识。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战略,5 大力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着力改变传统粗放经营方式。狠抓产品质量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培训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品种。加强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千方百计招引、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名特优农产品,不断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不仅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县从20xx 年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以来,坚持以实施农业标准化为基础,以产品检验检测为支撑,以市场监管为保证,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和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全程安全监管能力,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工作现状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20xx 年以来。认真执行和完善各类农业标准,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许可和质量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开展计量专项检查行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加强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呈现组织部署有力,基础保障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措施都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三级有机构,1 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检测体系逐步健全。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总体思路和“属地管理,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检测”基本原则,根据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互相配套,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以及种、养等专业相对齐全的建设标准,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3 个镇监管站,明确了 122 个村(居委会)监管员,组建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及农产品经营市场(超市)和生产加工企业自律性检测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农药残留检测、光谱分析仪器、检测车等设施设备也同步配备到位,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全县共有 34 个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 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加强。20xx 年底。基地认证规模达到 30 万亩,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 35 万亩。木耳、核桃 2 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注册登记了汇生源”泽龙”新田地”等无公害农产品商标,西安、北京等地建立农产品配送经营门店 50 余家,特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成功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建立省级肥力监测点 21 个、国家级肥力监测点 5 个,3 农产品生产环境不断优化。加大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力度。完成了 750 个土壤采样、750 户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开展3414 实验 5 个(其中小麦 3 个玉米 2 个)实验合肥效对比试验,对 3 个镇 50 个测土配肥典型农户的施肥现状进行了重点调查,建立了取样地块农户调查档案,优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城区 3 个农产品市场建立了监测点,4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推行。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天天自检、月月抽检,实行合格产品挂牌销售。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监管,县农业、工商、质监、经贸等部门定期联合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积极开展县、镇两级检测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市场监管能力。二、存在问题县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但与群众消费需求和农业标准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和问题:生产者不能完全按标准要求质量生产,1 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化学肥料的使用也存在误区。广大消费者受经济能力所限,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品牌产品由于价位较高很少问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2 分散农业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全县目前仍以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制约了农产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不利于农产品规模上市销售。行政效能低。目前农产品生产监管主体是农业部门,3 市场监管难度大。而市场建设主体是经贸部门,产品销售又是工商、质监等部门主管,管理部门较多,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难以联合执法、当场查封、现场处理。不能定量,4 检测人员检测技术力量薄弱。现有的检测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专业技术人员也非常缺乏。三、建议和对策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1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提高干部职工、涉农企业、各个环节经营人员、广大农户及消费者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保障工作经费;健全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为龙头、农贸市场速检室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完善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