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42 名,男生 31 人,女生 11 人。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学习了一些字理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钢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孩子已养成了认真听课,积极大胆举手发言,认真细心工整完成家庭作业,能及时订正错误地题目,能阅读课外读物。少部分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还会开小差,作业不够认真整洁,偶尔还会犯丢三落四的小毛病。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体现了“以习惯助学习”、“由学习到运用”的教材编写思路。1.关于习惯:本册课本开头 5 页安排了有关指导学生认真写钢笔字和认真写毛笔字的图片,意在让教师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与方法,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2.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 24 篇,其中韵文 2 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既有讴歌我国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伟大品格的,也有颂扬外国科学家、普通劳动者可贵精神的;有主要介绍学习语文方法的,有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这样安排,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这些作业题,意在培养习惯,增加积累,提高能力。3.关于习作: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以片断教学为主,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习作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以便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走进习作的起始阶段。习作教材安排了一定的例文,主要是片断,且基本上根据同年级小学生的习作改写而成,十分贴近三年级学生的实际。例文(段)由学生书写,印在作文稿纸上,意在从内容到书写格式(包括题目、标点符号所应占据的位置等)都为学生提供样例,以利学生循序渐进地打好习作的基础。4.关于练习。本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 8 个,每单元后面安排 1 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另外,各单元练习还安排了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按规范认真练字的态度。学习目的与要求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2认识 164 个字,会写 109 个字。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主要措施1、教学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6、认真备课后,再上课,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教研专题1、年级研究专题: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研究.2、个人研究专题:围绕“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研究”各人展开自己的相关专题。3、结合“每日读书一小时”活动,开展童书共读的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4、校内公开教学安排附教学进度宝应实验小学有效教学框架 _三_年级 教师: 课题:1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时数:2A 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3、掌握 10 个生字,理解“环绕”、“愉快”、“倒映”等词语。B 类1、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2、理解“迎”、“洒”、“望”等词蕴含的意思,领悟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教学目标C 类1、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预习作业1、 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2、 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懂的词语,并试着理解。3、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C1;5 分钟】 1、同学们,影片祖国花朵中有一首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曲子曾被观众评选为“我最喜爱的中国电影歌曲”之一。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播放歌曲。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生字:桨设疑:这首曲子为什么能成为观众最喜爱的电影歌曲?听歌曲。识记生字“桨”。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目标 A1、3、B1;22 分钟】1、布置自学:(1)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2)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添字、漏字,不读错字。2、检查自学:(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并组词,相继纠正读音。(2)出示词语:双桨 白塔 波浪 红墙 环绕 安排 推开 倒映 飘荡悄悄 轻轻 愉快 凉爽 自学生字,自读课文。认读生字,相互正音。练读词语,体会词意。朗读课文,相互正音。交流理解的词语。想象画面,自由表达。画出反复的诗句。指名朗读词语,相机指导读准字音,提醒注意体会第三行词语的感情。(3)自由练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正音,适时范读,提示读出诗歌的节奏。分组分小节齐读。4、通过朗读课文,对照插图,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插图理解“双桨、白塔、环绕”等词语。5、默读课文,思考: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想到什么?三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第三板块指导写字。 【A3;8 分钟】1、出示生字,引导观察字形:哪些字容易记住?这些字有哪几种结构?2、写这三种结构的字,布局上时要注意什么?范写并提示:桨:上下各占一半,下面的“木”略宽一点。周:同字框要舒展,里面是“土” “口” 。塔:左窄右宽,提笔与“合”的一撇要避让。还有哪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如“环” “愉”等字。3、指导描红,相机点评。第四板块作业【A;5 分钟】1、朗读课文。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课时。观察字形,按结构归类。交流书写注意点。描红临写。完成作业。第二课时第五板块检查复习。 【A;3 分钟】1、组织听写。 听写词语。第六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B1、2、C2;25 分钟】(一)感受美丽风光1、启发想象:假如我们现在就在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样?2、景色美在哪里?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提示:景物有塔、树、墙、倒映着景色的湖面等等;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布局:绿树红墙四周环绕、湖面倒映着美景等。3、正在我们欣赏美景之时,我们乘坐的小船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提示:“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4、指导朗读。(二)体会喜悦之情1、小朋友们当时心情怎样?哪些词语看出少年儿童无比愉悦?引导抓住“迎”、“洒”体会沐浴着温暖阳光的幸福感。朗读课文,想象美景。品析词语,描述美景。辨析词语,体会情境。鱼儿为什么会“望着”我们,“听”我们歌唱呢?相机指导用拟人的手法说句子。2、指导朗读。(三)抒发感激之情1、引导讨论:小伙伴“尽情欢乐”时,会想些什么?你以为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2、范读并指导:让我们放声朗读,一起感谢祖国,感谢人民。感情朗读。品析词语,体会感情。练说拟人句。感情朗读。讨论交流,自由表达。感情朗读。第七板块总结课文,升华感情。【C1;8 分钟】1、让我们荡起双桨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为什么至今广为传唱?2、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伴着优美的旋律,试唱歌曲。4、指导背诵课文。讨论交流。了解写法。欣赏歌曲。背诵全文,配乐展示。第八板块作业【C1;4 分钟】1、背诵课文。2、完成课堂作业第 2 课时。完成作业。课后反思:宝应实验小学有效教学框架 三年级 教师: 课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 课时数:2A 类1、掌握 10 个生字的音形义。掌握多音字“假”。2、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B 类1. 通过文本细读,想象文中场景,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含义。2.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教学目标C 类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预习作业1、正确、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请教他人3、思考:“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有什么不同?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激趣导入,初读课文。(A1/A2;10 分钟)1、教师导入:(学生交流平时查词典的情景)学会了查有字的词典,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 2、组织交流: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呢?(“无字词典”是什么?怎样查?为什么查?)3、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音, (注意多音字“假” )画出不懂的词语,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交流读课题后的想法、疑问。根据要求初读课文。第二板块检查学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A1/A2;20 分钟)1、指读生字,纠正发音。强调多音字“假”的读音。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指导读好长句。3、交流学生画出的不懂的词语。3、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学生读生字。逐段朗读课文。生词讨论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三板块作业。(A1;10 分钟)1、结合习字册抄写生字新词。2、把自己读得好的语段读给同学听。完成作业。第二课时第四板块复习检查,读文入景。(A;7 分钟) 1、生词练读。强烈、烈日当空、晒蔫、骄阳似火滚滚波涛、撞击、山崩地裂、惊涛拍岸2、展开联想。 (可借助原文想象情境)指名学生读词。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第五板块细读文本,领悟内涵。(B1C;18 分钟)1、自读课文 25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1)爸爸怎么会向聪聪问” ”“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意思?(2)聪聪的回答对吗?(3)你从爸爸的回答中想到了什么?2、比赛读 68 自然段,读后讨论(1)同学自读 68 自然段。(2)指名多人读,开展读书比赛。(3)讨论:聪聪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了吗?(4)交流:你知道什么是“无字词典”吗?3、小结,回读课文第 1 小节。(1)小结,联系文章第 9 小节。重点抓住“意味深长”这个词语(2)指名读课文第 1 小节,领悟生活中学习的重要。学生读书并思考。相互交流。学生之间开展读书比赛。相互交流。重点理解词语“意味深长” 。从“旅游”等词中领悟生活中学习的重要。第六板块结合课文,指导写话。(B2;分钟)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交流:夏日天气的炎热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收集学生交流信息,指导写话练习。、补充一两段描写天气炎热的片段。借助生活经验,学生展开交流。学生练习写话。课后反思:宝应实验小学有效教学框架 _三_年级 教师:课题:3、古诗两首 课时数:2A 类1掌握八个生字的音形义。学会辨析多音字“泊” 。2熟读古诗,理解古诗字词句含义。3理解诗意,还原画面,熟读成诵。B 类1 掌 握 古 诗 的 学 习 方 法 ,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2.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学会对古诗进行比较和鉴赏。教学目标C 类感悟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预习作业1、正确、大声地朗读诗歌,能背诵诗歌。2、查找资料,借助工具书,尝试理解诗句含义。3、查找资料,了解古诗作者。4、思考: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观看插图,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初读古诗。【C;5 分钟】1.出示文中插图,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启发引导:如果给这幅优美的图片起个名字,你觉得什么名字最合适呢?板书诗题,交流诗题含义及与插图的关系。引出目标:看图,思考,讨论,看到了什么景物和联想到了什么。学习山行这首古诗。3.交流作者杜牧,尝试背诵杜牧写下的古诗。4.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讨论交流诗题的含义。背诵杜牧写的古诗。第二板块理解诗意、总结学法。 【A2,B1 , B2, C;27 分钟)1.引导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感知古诗内容。2.引导交流:通过自读, 山行一诗中你理解了那些词语和句子。3.汇报交流。引导先说诗中词语含义,再连贯地说出诗句含义。并及时总结这种理解古诗诗句含义的学习方法。 (由字词入手,连贯起来理解诗句)4.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相机引导,理解本诗重点:古诗写的什么季节?(深秋)从哪里可以看出?(寒山,霜叶)寒山是什么样的山?(深秋,天气渐冷,草木枯黄,给人凉意)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生”字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这个“生”?说明什么?(山高,白云飘渺)“坐”是什么含义?诗人为什么停车?你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这句诗的含义吗?傍晚的枫林美在哪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红于”是指什么?“晚”字让你想到什么?(前两句是白天,后两句诗傍晚,时间变幻)(傍晚的夕阳照在枫叶上,晚霞枫叶辉映,枫叶才会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枫叶喜爱之情)1.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读出韵律。2.练习背诵诗歌。练习口述古诗描绘的景色。3.你觉得诗人在欣赏这美景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对眼前的枫叶,对美丽的秋天,对可爱的大自然,诗人有什么情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4.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图文结合-了解作者-品析词句-熟读成诵-体会情感。朗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交流对古诗的理解。说说诗句含义。质疑问难。讨论品析文中关键词。交流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朗读古诗,练习背诵,说说古诗含义。体会作者情感。第三板块学习生字。 【A1;3 分钟】1出示文中生字,指导认读。2根据生字特点记忆生字。根据自己对生字的理解识记生字。第四板块作业。(A1A3;5 分钟)1抄写这首古诗两遍。2写出这首古诗的意思。完成作业。第二课时第五板块导入本课内容。 【A1,A2;4 分钟】1板书诗题枫桥夜泊 。2引导辨析“泊” , 读准字音,理解含义。3讨论诗题含义,针对诗题质疑。读准课题,学会辨析多音字“泊”,针对诗题质疑(枫桥?诗人夜晚泊船在枫桥,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第六板块复习古诗学习方法,带着疑问自学古诗。【A2,A3,B1,B2,C;28 分钟】1复习古诗学习方法: 图文结合-了解作者-品析词句-熟读成诵-体会情感。2指导自学古诗。录音播放配乐朗读,创设情境。3交流已经理解的字词,引导连贯地说说诗句含义。4讨论交流疑难:哪些诗句写了诗人看到的?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前两行, 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诗人又听到了什么?分别在哪句诗中写的?(乌啼、钟声)诗人心情怎样?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愁) “对”:伴随,相伴。什么相伴?(我与愁思相伴) ,为何而愁?(一方面是思念家乡和亲人)(扩展开去,介绍作者,补充资料,从张继的经历可以知道,唐天宝末年, “安史之乱”暴发,张继虽然飘零江南,但仍心系北方战事,理解诗人忧国忧民之愁。 )5熟读成诵。练习朗读和背诵。复习古诗学习方法,并尝试使用此方法自学古诗。说说诗句含义。交流诗人看到和听到的景物。感受诗人的心情。第七板块比较山行和枫桥夜泊 。 【B2,B3;6 分钟】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写的深秋季节)(在写景的同时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山行表达的是作者对大自然和秋天的喜爱,而枫桥夜泊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3.补充阅读两首描写秋天月夜的古诗。你能读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吗?你还能感觉出这两首古诗分别与我们今天课文中的哪首有相似之处呢?比较两首古诗,学会鉴赏古诗。阅读古诗,自学理解,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第八板块作业。 【B4;2 分钟】你喜欢文中两首古诗中的那首呢?你能用自己的话写写古诗中描绘的情景吗?学生改诗成文课后反思:宝应实验小学有效教学框架 _三_年级 教师: 课题:4 做一片美的叶子 课时数:2A 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认识“乳、整、置、葱”4 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B 类1、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2、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目标C 类懂得为了社会的发展,要努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朗读课文中受到美的熏陶”。预习作业1、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懂的词语,并试着理解。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 【C;5 分钟】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想不想看?请看(播放课件:生长在旷野中的大树。先展示广阔天地中的大树:茁壮、葱翠;后展示大树的特写镜头:粗壮、挺拔的树干,翠绿、茂盛的叶子。课件配以好大一棵树的背景音乐) 2、同学们,看了以后,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欣赏课件学生质疑。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目标 A1、2、B1;22 分钟】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3、检查初读效果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形态各异 奉献 位置 输送茁壮 乳汁 整体 葱翠(1)注意正音(2)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些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哪些词语通过看插图就能弄懂意思?哪些词语我们以前就已经懂得?(3)识记字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生字字形?(4) 自由练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适时范读。分组分小节齐读;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4、师生讨论文章分为几个部分?远望(第一至二自然段)近观(第三至八自然段)联想(第九至十一自然段)5、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学生字,自读课文。认读生字,相互正音。练读词语,体会词意。朗读课文,相互正音。交流理解的词语。识记字形学生讨论分层交流初读感受第三板块指导写字。 【A2;8 分钟】1、出示生字,引导观察字形:哪些字容易记住?2、这些字有哪几种结构?布局上时要注意什么?范写并提示:输:“车”的一横变作提。“做、现、体、汁”等字左窄右宽,要注意避让。3、指导描红,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4学生描红练习、相机点评。第四板块作业【A;5 分钟】1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异( ) 汁( ) 间( ) 各( )导( ) 计( ) 问( ) 备( )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课时。观察字形,按结构归类。交流书写注意点。描红临写。完成作业。第二课时第五板块检查复习。 【A;2 分钟】1、 组织听写。形态各异 身体 时间 输送 听写词语。第六板块精读课文。 【B1、2、C1、2;26 分钟】(一)学习第一、二部分1、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观察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 ,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2)指导朗读好第 4 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 ,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3)指导朗读好第 5 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4)配音范读第 6 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 ,你想到了什么?(二)学习第三部分1出示第 9 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学生漫谈:假如三(2)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三(2)班就是大树;假如每位同学)2小结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B、 “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C、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欣赏画面,想象美景,交流感受。品析词语,描述美景。理解词语,体会情境。感情朗读。与大树对话。讨论交流,自由表达。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3、填空练习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为了 ,做一个 的 吧!4、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课文开始的那组画面(生长在旷野中的大树) ,相信你会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学生仿说再次欣赏上课时的课件第七板块品读诗歌,激发情感 。【C1;6 分钟】最后,老师还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大家 人生无悔绿叶无悔, 扑向那大地, 是报答泥土芬芳的轻盈; 鲜花无悔, 凋落于风雨, 因为它有一段生命的美丽; 江河无悔, 奔向那海洋, 因为它投身到母亲的怀里; 万物无悔 , 追寻那太阳, 因为没有阳光就失去生机; 人生无悔, 在泥泞中跋涉, 无悔终生都在苦苦地寻觅 忧也无悔, 怨也无悔, 只有无悔的人生才能奉献自己; 苦也无悔, 累也无悔, 只有奉献自己才是无悔的人生。 总结:叶美,因为有树;树美,因为有叶。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树一定美;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棒,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一定有希望!欣赏诗歌。配乐展示。第八板块作业【C1;6 分钟】完成课堂作业第 2 课时。 完成作业。课后反思:宝应实验小学有效教学框架 _三_年级 教师: 课题:1 练习一 课时数:2A 类1、学用字词句,理解成语意思2、写好钢笔字3、读读背背B 类1、口语交际2、学写毛笔字。C 类1、欣赏名家书法。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预习作业4、 读词语,做到字音正确。5、 自学成语,试着查词典理解。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学用字词句。 【A1;5 分钟】 1第一部分。(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读成语辨别字形。第二板块借助画面想象理解成语。 【目标 A1、3、B1;22 分钟】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3、第三部分。(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4、通过朗读课文,对照插图,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插图理解成语。看画面练习说话。练读成语,体会词意。想象画面,自由表达。第三板块写好钢笔字【B2;8 分钟】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四板块作业【A1;5 分钟】1、读成语。2、选择成语练习说话。观察字形,按结构归类。交流书写注意点。描红临写。完成作业。第二课时第五板块检查复习。 【A;3 分钟】1、组织听写。 听写词语。第六板块读读背背【A3;25 分钟】1读背词语。(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 ,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3)熟读成诵。观察插图、练习说话。品析词语,感受哲理。辨析词语,体会情境。自由朗读。欣赏诗句,体会感情。练读成诵说说意境第七板块学写毛笔字。【B2;8 分钟】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2)学生练习写长横(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学生练习写短横。说说练毛笔字的好处。练习横字笔画记清注意点第八板块口语交际 C1;4 分钟】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 蝴蝶 效应吗?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8学生评议。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三、师随机进行总结。交流读书情况欣赏佳句佳段课后反思:宝应实验小学有效教学框架 _三_年级 教师:孙群课题:5、北大荒的秋天 课时数:2A 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B 类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目标C 类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预习作业6、 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7、 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懂的词语,并试着理解。8、 查找北大荒的位置,简单了解它的情况。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揭题导入:【C1;5 分钟】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2)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介绍所了解的资料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揭示自读要求(课件):【目标 A1、3 分钟 A2、5 分钟、C:19 分钟】 自学生字,自读课文。认读生字,相互正音。练读词语,体会词意。朗读课文,相互正音。交流理解的词语。1、 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 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句子。4、 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几缕2)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2、读句子。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3、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练读文章中的长句子分段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用文中语句回答。第三板块指导写字。 【A3;8 分钟】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第四板块完成作业 1、用钢笔描红。2、组词:先( )火( )此( )冷( )文( )洗( )灰( )紫( )岭( )纹( )3、朗读课文观察字形,按结构归类。交流书写注意点。描红临写。完成作业。第二课时第五板块检查复习。 【A2;3 分钟】1、组织听写。 听写词语。第六版块-讲读课文:【B;15 分钟 C;10 分钟】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 天空的云是什么样儿?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练习朗读和背诵。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2.学习第三自然段。填空:小河( ),如同( ),静静地躺在( )。一全小鱼()游过去,( )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3、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练习朗读,指名读。练习背诵。4、学习第 5 自然段。指名读第 5 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理解“一碧如洗”。“五彩斑斓”什么意思?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完成填空。理解“清澈”。指名朗读和背诵。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练习朗读,读出喜悦心情。练习背诵。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草甸子” “沉甸甸”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5、齐读第 6 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七板块、齐读课文,总结全文。【C;3 分钟】第八版块、作业。【 A2; B;C 9 分钟】完成课堂作业练读第 5 自然段。练读第六自然段。感悟中心学生作业宝应实验小学有效教学框架 _三_年级 教师:课题:6、西湖 课时数:2A 类1学会本课的 10 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字,辨析多音字“华”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B 类1 学 习 写 景 散 文 的 表 达 顺 序 。2.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学会写这样的句子。教学目标C 类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预习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查找资料,借助工具书,了解西湖的景点。3.画出文中的优美词语,多读几遍,加以体会。4.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特点,并学着做批注。5.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导入新课【C;5 分钟】一、导入新课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人们把生幸福美好的地方称作“天堂” 。 “苏杭”指的是苏州和杭州。今天,我们就带领同学们到杭州的西湖去看一看。 )2.板书:西湖 (齐读课题)有同学去过西湖吗?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面,四面都是山,湖水平静,有五个湖区,湖心还有三个小岛,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去过西湖的给大家作介绍第二板块凭借想象,指导初读【A2,B1 , B2, C;27 分钟)1.配乐范读课文,说说西湖给你的初步印象。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文章中的意思。(3)想一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杭州 素有 犹如 淡连绵起伏 格外 掩映 一般令人 初垂 硕大 镶边泛舟 小嬴洲 心旷神怡 夜幕宛如 悠扬 阮公墩 层层叠叠多音字:华(hua hua)(2)指名读词语,相机纠正。(3)理解词意。 (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作适当小结,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教师作必要讲解。 )(4)再读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指名说,并板书:山峦 湖面 湖堤 小岛 华灯 )听朗读,说说对西湖的印象再次预习,思考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习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交流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朗读课文,认识写景的顺序第三板块学习第一自然段。【A1;3 分钟】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共有两句话,重点是哪一句?2.讨论:重点写的是第二句,在西湖后面加个逗号,更加突出了西湖在杭州的地位。3.质疑问难: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朗读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第四板块学习生字。 【A1;3 分钟】1出示文中生字,指导认读。2根据生字特点记忆生字。根据自己对生字的理解识记生字。第五板块作业。(A1A3;5 分钟)熟读课文。 完成作业。第二课时第六板块复习巩固生字,导入本课内容。 【A1,A2;4 分钟】1.听写生字词2.检查反馈听写生字第七板块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A2 ,A3,B1,B2,C;28 分钟】1.引读第 1 自然段2.出示问题:(1)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2)为什么说西湖是人间仙境?(3)月下的西湖是什么样的景象?带着问题思考讨论话题,从加点的词语3.自由读课文,同桌合作研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4.组织讨论: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结合书上的插图,理解“远眺” 、 “层层叠叠” 、 “连绵起伏”等词语。5.引导朗读:西湖的水怎样呢?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的句子?理解“硕大” ,在平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7.学生有感情地练读第 3 自然段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师生对读:十里明湖中, ( )的孤山显得( ) 。 ( )的白堤和( )的苏堤就像( ) 。( )的三个小岛( ) 。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结合理解“飘逸” 、 “掩映” 、 “典雅”等词语。8、月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1)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指导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3)作者把月下的西湖比作什么?又把华灯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4)你最喜欢哪些景色?为什么?指导朗读两个比喻句。中体会句子的含义师生对读欣赏月下的西湖,体会比喻句的妙处第八板块回顾全文,朗读品味。 【B2,B3;6 分钟】1.总结全文远眺西湖 近赏西湖 月下游赏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比喻词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学着写几句话。4.西湖还有哪些景点呢?看图学着介绍,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顺序读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妙处第九板块作业。 【B4;2 分钟】搜集写西湖的诗句,试着理解大意并且背诵。 背诵古诗课后反思:宝应实验小学有效教学框架 _三_年级 教师: 课题:7 拉萨的天空 课时数:2A 类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B 类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目标C 类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预习作业9、 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10、 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懂的词语,并试着理解。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C1;5 分钟】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找金子?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目标 A1、3、B1;22 分钟】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2)给生字找朋友。(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4、初步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自学生字,自读课文。认读生字,相互正音。练读词语,体会词意。朗读课文,相互正音。交流理解的词语。第三板块指导写字。 【A3;8 分钟】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入种字的结构。第四板块作业【A;5 分钟】1.朗读课文。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课时。观察字形,按结构归类。交流书写注意点。描红临写。完成作业。第二课时第五板块检查复习。 【A;3 分钟】1.组织听写。听写词语。第六板块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1、2、C2;25 分钟】一、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二、精读感悟。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品读比喻句。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怎样读好这句话?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读一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图片展示3、齐读第五自然段。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指名读,齐读)指名读第 2、3 自然段自读自然段。齐读第 5 段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第七板块总结课文,升华感情。【C1;8 分钟】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练习2、模拟情境。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第八板块作业【C1;4 分钟】1.朗读课文。2.完成课堂作业第 2 课时。完成作业。课后反思:宝应实验小学有效教学框架 _三_年级 教师:姜华昌课题:1 练习二 课时数:2A 类1.完成练习 2 中的第一项:学用字词句。2.巩固查字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B 类1.完成“写好钢笔字” ,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学习习惯进行培养。2.按照笔顺规则把“异济养”3 个字写正确、写端正。3.完成“读读背背”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C 类1.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2.能够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识。预习作业1. 自学成语,试着查词典理解。2. 观察父母是如何面对有人敲门的。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