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教育制度_第1页
亲职教育制度_第2页
亲职教育制度_第3页
亲职教育制度_第4页
亲职教育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职教育制度篇一:我国亲职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展望我国亲职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意识到亲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亲职教育是提高未成年人素质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娃娃素质从父母抓起”的理念已经渐渐为世界各国接受,许多发达国家根据本国事情都开展了具有不同特色的亲职教育。而我国大多数地方对亲职教育这个理念关注甚少,亲职教育环节十分薄弱,许多家长不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家庭教养技能,这导致了中国家长在子女教育存在了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也不能为我们的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最优质的家庭生活环境。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攀升的今天,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国人的第一担忧,因此,亲职教育理应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什么是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又称父母教育,在教育大辞典中,这两个词公用一个词条。而其中教育大辞典把“亲职教育”定义为: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加强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改变父母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对教师期望以及对子女的成就期望等各种不正确的观念; 2.掌握抚养和教育子女的知识与技能; 3.更新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理解家庭环 境对子女的重要影响等。以上几个方面也是实施亲职教育的目的所在,最终要达到亲子和睦、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总目标。 亲职教育对于年轻父母而言,教育孩子绝对是一个新课题,那么多层出不穷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上一辈的经验已有些过时,而自己又无教与养的经验可循;好在孩子的问题有共性可寻,亲职教育指导的基础即在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亲职教育称得上是初为人父母者的“启蒙”教育。 二、亲职教育的意义 亲职教育是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希望以此来改变家庭的生活质量。 家长(父母)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亲职教育涉及优生学、生理学、卫生学、营养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伦理学、社会学等。 亲职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关键。孩子没有好坏,只有快慢。关键在于我们做父母的怎样去开发引导。 有位数学教师考试总是出一些非常简单的题,让每一个孩子考 100 分,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和自尊心。有人反对,但长远看,进入小学、中学,孩子都比别人优秀,他是成功的。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炫耀的工具当人背诗词,长大后不一定出众。孩子成功源于父母的心态,承认差异导致差异缩小,承认失败导致不怕失败。 作为父母要保持平常心,不要总是想着让孩子出人头地,考试要考第一名,成绩只能升不能降,这样一来会给孩子增加巨大的压力,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不偿失。一个古老的话题,当你的孩子要跳一个坑的时候 一个教育家指出: 让他跳(只要不是灭顶之灾) 。 不让他跳,要说明理由。 三、亲职教育在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亲职教育发展主要面临“三多” 。一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相比 19 世纪末英法出现的自愿独生子女现象,我国的独生子女很多并非“公众意愿” ,而是“国家意愿” 。这种特定的国情决定了在我国实施亲职教育的社会基础还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的社会意识还不能充分的与亲职教育的理念完全对接。二是家庭不稳定现象越来越多。调查表明,6 到 16 年的婚龄阶段家庭不稳定现象尤为突出,相对应,家庭中的子女正处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关键期。教育子女与维系夫妻关系成为家长的两难选择,给亲职教育造成了一大挑战。三是家庭中的休闲教育越来越多,而亲职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活动。如何在玲琅满目的休闲教育活动中独树一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亲职教育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四、我国亲职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亲职教育观念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礼记大家中提到,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意思是说从来没有先学习如何教养子女然后嫁人的。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做了父母就自然懂得如何教养孩子了。事实上这种认识并不科学。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陈鹤琴就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指出,人们是要在做父母之前先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的,不要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我国的亲职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而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家庭教育的种种不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突显。有关教育学家曾统计计算,我国有 4 亿多个家庭,其中一部分是三代同堂,因此我国家长数量高于家庭数量的 2 倍,达到 8 亿之多。而这 8 亿多的家长是否能承担起这份重任,积极乐观负责任的教育子女,现状可能并不乐观。 早在 21 世纪初,中科院研究所王教授对北京 1800 名学生的 3600 多位家长进行(来自: 小龙 文档 网:亲职教育制度)了近 3 年的跟踪研究,其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而这三分之二的家庭中,过分保护和过分干涉孩子的家长占了百分之 30,用暴力和严惩孩子的教育方式家庭占了百分之 10 左右,而属于真正温暖民主型的家庭仅仅只有百分之 30。 而同年,上海教育所乐教授主持的上海中小学家庭对于教育投资现状的调查显示:父母每天与孩子一起活动、交流的时间不到一小时的家庭占了总数的百分之 22,每天半小时一下的竟占了百分之 12。而双休日和未成年人绝大多数也只有 2 到 4 小时。 虽然只选择了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进行研究调查,但在某个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急切需要改进和增强。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长的教育素质不高,表现在教育态度偏执,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方法单一,教育价值取向过于功利,期望不当等,导致不少家长没有成为合格的父母,更没能教育好子女。而亲职教育剖析了既有家庭教育的问题成因,提出了新的理论与相应的对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亲职教育就是使父母通过学习,而表现出称职父母的角色行为,并指导、协助子女达成良好适应与成长的教育,涵盖了对父母的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两方面。亲职教育旨在培养有效能的父母,以达成其教育好子女的任务。先进国家或地区的亲职教育有着比较完备的体系,也有相应的政策为其推行作保障,这些都可为我国发展亲职教育提供借鉴。 而在内陆,现在实施亲职教育成功的案例也是有的,比如“辽宁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由省级政府组织省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等单位,共同协调省内资源,建设地方亲职教育机构,提高市级亲职教育方案。进而组织培训队伍,对市级部门开展培训。于 XX 年 4 月开始启动“百万家长教育工程” 。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 100 人的家教顾问队伍,1000 人的家庭教师师资队伍。 我国台湾地区受欧美教育思想的影响,早在 20 世纪50 年代就开始推行亲职教育,很多学者纷纷对亲职教育进行研究。陈选善早在 1930 年就在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表了美国父母教育概况一文,对美国的父母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实际操作层面,台湾地区的学者普遍认为,针对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应该注重和谐教育氛围的创设,以期透过亲情交流促进亲子间的沟通和了解。台湾地区相关法规明确规定,托儿所以 6 岁以下幼儿为收托对象,并且要实施亲职教育。自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台湾积极推动亲职教育,举办各种亲职教育活动,比如母职干部讲习班、父母管教问题座谈会、妈妈教室、亲职教育演 篇二: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课程名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升本)启用时间:XX 年秋主持教师:孙玫编写日期:XX-5-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考试管理部门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考核说明 一、有关说明 1. 考核对象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2. 启用时间 从 XX 年秋季开始使用。 3. 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使学生理解 0-6 岁儿童家庭教育及指导的相关概念,掌握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和解决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4. 考核依据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即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李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XX 年第一版)制定的。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 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均以百分制计分。合成本课程总成绩的方法是:总分为 100 分,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 40%,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 60%,即形考成绩按 40%折算,终考成绩按 60%折算,两者相加为课程总成绩。 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折算后的合格线为 24 分)与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折算后的合格线为 36 分)均合格才具备合成本课程总成绩的条件,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否则,以不及格计。 6.考核对象入试资格 凡参加本专业学习的人员,只有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合格才有资格参加期末全国统一的终结性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 考核目的形成性考核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监控自身的学习过程,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质量。它对学生领会和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习能力起积极作用。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作业、活动设计与指导及评价、学习情况三部分构成。 4.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占课程总成绩的 40%。 本课程形考册是根据教学进度的顺序和本课程的内容编排的。 考核内容包括三部分,各部分的设计内容与使用要求如下: (1)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分为四种题型:概念阐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师的要求,学生按照学习进度,在自学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资源和接受辅导教师指导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3 次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本课程共七章内容,每章 10 分,共 70 分。 (2)活动设计与指导及评价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采取帮助指导家长设计活动或自主设计活动的方式(二选一)来考察学生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共一次,20 分。 A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及评价: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B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学生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学生要认真全面填写活动情况记录表(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要有家长的反馈记录并签名),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记录表给出学生成绩,并计入其形成性考核总成绩中。 (3)学习情况 学习情况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活动设计与指导及评价完成情况、参加面授情况、上网学习情况、学习笔记五项内容。共 10 分,每项为 2 分。这也是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学习情况的考察以辅导教师、班主任、学习小组组长为主。 学生通过完成形成性考核内容,既可以巩固与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也可以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 注:选择“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可在平时作业(2)之后进行,平时作业(3)依次后推。(二)终结性考试 期末考试卷面以百分制计,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1. 考试目的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 全面检测。2.命题原则 第一,教材共 7 章,本课程的考试命题涉及 1-7 章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第二,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 85%以上的章节。 第三,试题应难易适中,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约占 30%,适中约占 50%,较难约占 20%。 第四,各试题彼此独立,即某试题不可替其它试题作答或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线索。 3.考试手段 终结性考试采用纸质考试。 4.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开卷方式。 5. 考试时限 终结性考试时间长度是 90 分钟。 6. 特殊说明 终结性考试允许携带学习笔记和本课程文字教材,但要严格考场纪律,不可讨论,必须独立完成。 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题型包括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两项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掌握的程度和分辨、判断能力;简答题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理论的了解或掌握程度,不需要展开论述,亦可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明要点; 论述题着重考核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把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理论准确、叙事翔实; 篇三:家校合作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负着帮助儿童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职责,学校必须主动地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及家庭方面的力量来更为有效的来教育和帮助儿童健康的发展。基于城镇化进程新趋势的时代背景,目前小学家校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7 一是教师对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认识存在误区。二是教师选择主动沟通与合作的对象过于单一。在家长层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识,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够。二是沟通对象单一,缺乏互动。学校主导家校活动的各个方面,学校是在自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来培养学生开展学校活动的,学校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学生及家长的情况,给家长提供参与教育子女的机会及为其家庭适当的支持,协力做好儿童的教育。 一转变观念,树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传统的教育中,学校始终保持权威的地位,是担任儿童教育的权威者,家长在教育只是充当与配角的角色。而在新时期的教育趋势及需求下,这一层关系将发生重大的转变,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将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两个团体。家校合作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显着的特点,学校要转变观念,从自我封闭的管理形式走向开放、民主和多元化的管理形式,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拓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领域,建立家校合作的内容模式 (转引苗建玲,XX)世界首屈一指的家校合作研究重镇的约翰霍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的爱诗坦(Joycel LEpstein)所主持的家庭、学校及社区合作伙伴中心(Center onSchool,Fami ly,and Community Partner Ships)的研究提出的家校合作的六大领域成为许多学校研究的基础:l、亲职教育 2、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3、家长协助子女学习 4、家长义务工作 5、家长参与校政 6、学校与社区建立协作关系。这六大领域反应美国家校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的需求,家校合作的范围不断的扩展, 其合作的机制不断的完善。而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家校合作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使得学校需要更进一步的去思考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可以开展哪些家校合作活动,如何去建立适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学校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明文规定家长可以参与学校教育权利的范围,及家长的义务与责任。其次,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组织,如家长委员会,让其参与学校教育决策、教育、监督、评价和反馈,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再次,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良好运行机制,学校建立家长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如家长会、家访和校讯通的,保持学校与家长信息沟通的畅通;同时学校要开发定期与家长沟通的方案,使教师与家长能够坐下来交流与深入探讨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家校合作的反馈机制,做好家长与教师参与家校合作反馈机制。三加强家校合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 制度的保障是家校合作的开展的有力保证,学校为保证家校合作能够顺利开展及有效的延续下去,必须制定相应的家校合作的规章制度。有学者提出这些制度的建立要名分细则,如在建立这些制度时,首先要明确家校合作中各方的角色和职责的分配;其次要明确日常事物处理的程序和步骤,让家长和教师有章可循;再次,规定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及义务,保证其主动的参与权利。最后,对每个阶段的合作的目标,设计有效的工作计划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这些都是从宏观的来保证家校合作的开展,但是从台湾及国外的经验来看要保证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除了制度的保障需要建立家长的组织,如建立家长委员会,一般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德育室牵头,全校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功能的组织。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将会成为学校与学生、家长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不仅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协助学校搞好有关工作外,同时可以成为学校教育及学校建设的有利监督者与促进者。对于家长委员会所开展的家校合作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与学生、家长的需求来设定,对于具体的相关工作的开展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来保证其有效的实施。 四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家校合作模式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应该着眼于三个层次:第一是学生的发展;二关注家长的成长;第三,学校的发展。学校应该转变,开放思想,将家校合作提高到学校发展这一层次来开展,开发及利用学校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及社区资源来支持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开发适合学校发展的家校合作的模式。基于学校发展的视角,学校教师要将家长是为合作伙伴,参与子女的教育中。台湾学者有将家校合作分为两种范畴:一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校内合作;二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校外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包括六个层级:层次一,家校双向的沟通,从国内家校合作的现状看,大多数只停留在这一层级,家长与教师沟通通过校讯通,电话交谈,或者家长会来沟通学生的情况。层次二,协助子女的学习,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督导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层次三,参与家长组织和活动,参与家长委员会组织及学校举行的家长的培训活动,甚至有些家长可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些都有助于家长认识和参与学校的教育,有助于家长的发展。层次四,协助学校运作,在本研究的调查发现,家长不会有更为深层次的参与到学校的运作中,但是家长是学校开展活动非常重要的资源,若能充分的组织与利用可以促进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层次四,咨询校政策,可以推行校本的管理,家长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层次六,参与决策,目前在国内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情况非常之少,若家长能参与到这个层次无非代表学校管理更为的开放,真正达到家校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从研究结果上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层次还只处于最初几层,学校需要发展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家校合作的模式,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 在家校合作活动中,由于教师对家校合作认识的不足,使得家校双方的合作的主动性不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内容过于狭隘,多数只是停留在学生学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