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_第1页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_第2页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_第3页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_第4页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摘要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本文通过对高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置的调查,在分析高级程序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设计语言在教学中不足的基础上,对高级语言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和整合,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出了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入门语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关键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面向过程;课程整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 1 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现状 程序设计课程作为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培养掌握正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思想为目的。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高级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言程序设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在实践中应用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法,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打下良好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基础。该课程内容变化多、更新速度快,历经 Basic、FORTRAN、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 Pascal、C 等语言,最终形成以 C+和 Java 为代表的面向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象的语言,成为程序设计的主流语言。因此,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在其专业领域中的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置情况如表 1 所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 大部分高校认为 C 是 C+的基础,C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 语言和 C语言在很多方面是兼容的。因此,掌握了 C 语言,再进一步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 C+就能以一种熟悉的语法来学习面向对象的语言,从而达到事半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倍的目的。Java 语言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为了适应企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实际工作的需要,很多高校将 Java 作为选修课开设。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 2.1 从学生角度分析 从表 1 中我们可以看出,每门程序设计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程都包含了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语句,其内容是基本相同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而老师在讲授这几门课程的时候都要将这些内容进行重复讲授,这样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也无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领会该语言的精髓,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程序设计语言的掌握只是蜻蜓点水,没有一门精通。这样就会使学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产生厌学情绪。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不利于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生个性的发展,也很难培养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学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 2.2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 建构主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施知识的“填灌” ,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学习者已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充分条件,一些习惯了用结构化方法设计程序、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再学习面向对象的学生反映他们设计出来的程序总是不像“面向对象的”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尽管他们也设法使用了类来组织程序。其原因是已有的经验先入为主,以后在接受新的思想就比较难了,也就是说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困难,即负迁移。所以从结构化方法到面向对象方法的转变并不像从 Basic 到 Pascal 语言、或从 Pascal 到 C 语言的转变那样容易。 2.3 从应用角度分析 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是通过不断在程序的控制结构中增加细节来开发程序,可重用性较差,主要是为大型的工程计算或者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求出结果。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降低了软件开发的复杂度,能够开发出具有高可靠性的、可重用和易维护的软件,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它对信息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系统工程等学科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 课程整合的设想 3.1 减少重复的课程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各种语言中重复、类似的知识点只需在入门语言中作详细的讲解,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略讲或者以复习的形式进行,例如在每门程序设计课程中都有控制语句,这些语句的讲解可以利用讲解程序的形式进行复习,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接受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精神。3.2 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目前,国内高校传统课程较多,体现新知识、新内容的课程较少。国外高校非常重视知识更新,随时将新的知识内容融入教学之中。我国在这方面明显滞后,传统的课程内容要继承,最主要的是发扬创新。国外高校的课程设置时刻考虑到社会的需求, 进行社会调查科学预测,确定所开课程。如美国一些高校开设的视像与多媒体、影像处理就是根据美国好莱坞影视公司对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因而,国内高校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所开的课程应充分的考虑到社会的实际需要。 3.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作为入门语言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希望把学习某一知识与技能的效果,能够顺利地运用到和这一种知识与技能相类似的其他新知识与技能的领域中,从而产生连贯性的长期效果。先讲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后讲授面向过程的方法与技巧,就好像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让学生先学会将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用于程序设计,建立系统与全局的观念。然后,在实践环节和后续课程中,不断学习各种算法,训练编程技巧。因而有必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采用面向对象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作为基本工具开展后续课程的学习。 3.4 合理设置程序设计课程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否较好地使用程序设计课程是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样就需要对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经过分析研究,合理的课程设置如图 1 所示。 C+ 和 Java 都是面向对象语言,C+是一种大型语言,其功能、概念和语法规定都比较复杂,要深入掌握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尤其是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Java 则是完全的面向对象语言,它句法更清晰,规模更小,更易学,从根本上解决了 C+的固有缺陷。所以应将 Java 作为入门语言。 C+是 C 语言的超集,用 C+编成的主要是软件专业人员,学校里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任务是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训练,因此,对于当前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应先掌握好 C语言程序设计,有了 C 语言的基础再学习 C+就不会太难。 4 结束语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能只停留在教什么语言,学生会什么语言的层次上,所以对于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程序设计课程,必须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才能在程序设计语言种类繁多、新语言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叶乃文,喻国宝.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殷兆麟. Java 语言程序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文军,李师贤,周小聪. C+作为计算机专业入门语言的实践与探讨J. 计算机科学,1999,(4). 4 孟威. 关于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的一点想法J. 计算机教育,2006,(7). 5 陈卫东,高攀. 计算机高级语言教学的若干问题思考J. 福建电脑,2007,(8). 6 李秉章,徐亚平,罗烨,黄海军. 以提高能力为目标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J. 计算机教育 ,2006,(12). 7 陈晓红. 面向过程于面向对象两种程序设计方法比较与思考J. 计算机时代,2001,(11) 8 李晓辉. 浅析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J. 长春大学报,2004,(4). 摘要:本文依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关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选取和开展,始终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结构的重组和发展”的最新精神和要求,阐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实用技术”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操作系统; 实用技术;精品课程 G642 1 引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系统硬件性能的抽象,用户通过它可以来控制、管理计算机相关的硬件与软件,从而达到高效方便、安全可靠地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目的。由于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及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也一直成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及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以往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讲授沿袭了本科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基于学科型的教学,多是侧重理论知识,较少能够结合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把操作系统的原理知识与具体技术先进、应用成熟的操作系统紧密结合。近几年,国家对高职高专的教育提出新精神及改革新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重,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门技能型人才。随之,国内各高职高专院校和专家都进行了许多颇有成效的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革。那么,我们也针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改革,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改变与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及工学结合的实训等方面,以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把基于学科型的“操作系统”课程建设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操作系统实用技术”精品课程。 2 课程概述 2.1 课程发展沿革 2.1.1 课程建设的起步阶段(2002 年至 2005 年) 2002 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操作系统”课程,专业教师认真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制定了“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为今后该课程的教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该阶段“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科型的知识体系进行的,重点讲授的是操作系统的理论。 2.1.2 课程建设的发展与深化阶段(2005 年至今) 此阶段主要加强了课程研究及新时期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对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1) 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了课程教学计划,改变了“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传统内容,在必备实用所需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重点进行实用技术的教学。 (2) 建立了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开展了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信息量,效果突出,课堂效果明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此阶段,课程从本质上发生了转变,以操作系统的实用技术为主,曾经以 UNIX 类的 SCO Open Server 5.0.5 PC 版操作系统为案例进行教学,到现在以 Windows Server 2003 为案例的“操作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2.2 课程简介 “操作系统实用技术”为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课,是结合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目标而开设的,该课程定位于中小企业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培养。课程参照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并在内容选取时听取了来自企业的专家的意见。课程以当今在企业级应用中占有率较高的微软 Windows Server 2003 操作系统为例,整体教学内容先进、实用。 该课程是整合原传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而来,采用理论与实训方式并行进行。在系统组建和管理的实训中穿插了必须的操作系统理论知识,不仅做到理论够用为度,还使得计算机操作系统理论更易于理解。课程和当前被认可程度最高的 IT 职业认证挂钩:MCP(微软认证专家)、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 )。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的教育,课程组教师已编写了“21 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Windows Server 2003 维护与管理技能教程,教材消化吸收了微软的职业培训课程的内容。除此,我们还提供大量的电子教材、电子文档资源方便学生的学习。 为了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建设了功能强大的实训室。除了在校内有完善的实训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还和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课程师资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团队中的教师一部分来自企业,均有多年实际的项目管理经验,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主讲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励,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工学结合上,除了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企业的工程师还参与了部分课程内容的讲授。学生通过专业认知实习,在企业中进一步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尽可能让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者校园网中进行实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系统管理的能力,能在企业中胜任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2.3 课程特色 2.3.1 明确课程开发教学目标 该课程构建了操作系统实用技术与专业能力形成的关系,使教学实施过程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突出了学生专项能力与综合能力的紧密结合。 2.3.2 课程内容与国内、外同步发展,全面融合 课程明确定位于中小企业系统管理员的培养,和当前被认可程度高的职业认证进行结合。课程消化吸收微软的职业培训内容,并且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把先进、实用的内容融入到我们课程体系中。 2.3.3 采取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过程。课程把企业中计算机系统的系统维护、管理作为工作职责项目,大项目分解为多个小的项目。每个项目的学习过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过程分为接收任务(分析企业需求)、计划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任务( 操作步骤) 、完成任务(测试和记录)。对每一项技术,都从“为何需要(Why) ”、 “是什么技术原理(What)” 、 “怎样实现(How)”三方面加以阐述,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2.3.4 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1) 专业认知实习学习完该课程后,专业安排学生在假期到企业中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可以让学生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系统管理维护过程,也进一步了解了系统管理员的职业规范。 (2) 在校园内实践 把校园网部分服务器的管理交给学生,不仅增进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3) 顶岗实习 专业和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顶岗实习机会。 3 课程的整体设计与有效组织 3.1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操作系统实用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具有基础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该课程设计为以职业能力为重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学科教育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职业鉴定相结合。 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学思路,明确以培养“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为培养目标,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在质量评价上,注重学生是否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包括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3.2 教学内容与课程组织 3.2.1 教学内容设计 目前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在企业服务器软件市场中占用绝对优先地位,选择微软的 Windows Server 2003 这一服务器软件产品作为学习案例,是适应、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地,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系统管理员岗位职责,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选取了 Windows Server 2003 中的以下内容,共 6 大模块(15 讲),如表 1 所示。 课程整体学习过程模拟了企业中计算机系统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课程分为多个模块(项目 ),每一模块都从企业的某一个实际需求开始 ,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 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 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每个模块教学过程分为:任务的制定、相关知识介绍、老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通过教、学、做的结合,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达到应用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以一整周的实训方式进行组织,保证学习过程的连续不间断性。整个实训过程,学生动手时间达 80%以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讲授操作技能,还普及操作规范和职业规范。例如,要求学生在对服务器配置进行重大修改时,遵守管理员规则,事先制定实施计划、失败后的恢复预案、记录配置更改的日志等。还例如管理员要对企业重要数据进行保密。 3.2.2 课程过程组织 学生主要时间是在校内,因此在校内的学习过程要与工作过程进行结合。该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形成一定的系统管理员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能够以负责、客观、专业、周密的行动承担系统管理员的社会责任。 整个工作过程由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四个行动周期组成,每一行动周期中包括行动 、步骤、方法手段、工具和组织形式。由此,整个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在学习中我们将把这些工作过程映射到学习过程。 课程整个学习过程模拟了在中小企业中构建计算机系统环境这一工作过程。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完整应用的构建,因此我们首先让学生以用户的角度来考虑和了解计算机系统,体会计算机系统应具有的功能,然后把整体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小的工作过程。在每一个小的工作过程中,遵循工作过程的步骤进行学习。完成全部小过程,学生具备相关知识后,再把在企业中构建企业系统环境作为一个大的工作过程来完成。 在本期 (2009 年第 6 期,总第 18 期) 的“报刊引证报告”中,我们综合分析 2009 年第 15 期至第 16 期 (2009 年 8 月,统计月) 的报刊引文情况。 (1) 2009 年 8 月论文引证情况 在 2009 年 8 月出版的计算机教育第 15 期至第16 期(共 2 期) 中,共发表论文 119 篇,其中,标注了报刊参考文献的论文有 84 篇(不含外文期刊和教材书籍),占发表论文总数的 70.59%。 引证参考文献 (不限年份) 涉及计算机教育 、 中国大学教学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等 148 种杂志 (含因特网文献) ,引文共 324次。其中,引用因特网文献 20 次,引用学报类刊物 54 种且被引文 61 次。 (2) 2009年 8 月引文数前 8 种刊物 在本统计月中,为计算机教育杂志论文作者所青睐的前 8 种刊物见表 1 所示,对比分析如图 1 所示。 前 8 种刊物的被引文数为 119 次,占引文总数的 36.73%(图 2)。其中 ,计算机教育杂志论文的被引文数占引文总数的 21.30%,占前 8 种刊物被引文数的 57.98%(图 3)。 被引用学报类刊物占总引用刊物的36.49%(图 4),学报类刊物的被引文数占引文总数的 18.83% (图 5)。 摘要:本文从云南少数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前云南省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问题;对策 少数民族高等计算机教育在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跨越式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事业,不仅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基本界定 1.1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 我国现阶段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指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重要特征,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跨文化的高等专门教育。1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包含有三个不同的涵义:第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少数民族;第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服务的社会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第三,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中有一部分是少数民族传统科技与文化专业及其与常规专业相交叉的专业教育。2 1.2 少数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的概念 根据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所谓少数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当地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以高等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教授内容,以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促进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和民族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高等专门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发展高等计算机教育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首先,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体现地州的民族特色;其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应该主要服务于本地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合理而科学的定位。 1.3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范畴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部,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等特殊条件于一体,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有 51 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 1/3。其中,人口超过 5000 人的世居少数民族有 25 个,分别是: 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在 25 个少数民族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 15 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其中人口在 100 万以上的有彝族、哈尼族、壮族、傣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他民族使用着 26 种语言、22 种文字,有 600 多万人不懂汉语。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是指在云南生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主要以本地州的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以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教育内容,服务本地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等教育。 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2.1 教育经费不足 经费短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是全球教育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更是我国教育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经济发展普遍滞后,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支持能力有限。1997 年西部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平均为 441 亿元,占全国平均值(817 亿元) 的 54%。3而教育经费总量不足必然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对计算机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计算机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发展高等计算机教育事业需要计算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不足必然制约着计算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2.2 师资力量相对短缺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比较低下,这些不利的因素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计算机师资力量的建设具有重要的阻碍作用。首先,由于生活条件、交通状况、工作环境的原因,很多著名高校的计算机毕业生,尤其是高学历的计算机博士毕业生志愿到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事业的很少;其次,即便已经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由于升学、工作调动等原因又离开了工作不久的工作岗位;再次,已经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多年的计算机科学教师由于外界的更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吸引而放弃了多年的工作岗位,到电脑公司或网络公司从事计算机的实务工作。先天引进人才的不足,以及原来储备师资的流失,再加上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出现了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现象。2.3 师资力量的整体学术素质偏低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多数属于高职高专层次的高校,属于地州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几乎没有。尽管许多地州原来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类的师范学院,但是师资力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笔者对云南省各个地州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师资进行了调研,发现在各地州的计算机师资力量从学历来看,第一学历主要集中于本科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少部分,博士学历几乎没有。从师资队伍的职称体系来看,主要以讲师和助教为主,副教授一个系有几个,而教授几乎没有。从科研情况来看,无论是科研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教师的科研情况明显与其他地区的高校计算机科研情况有重大差距。 2.4 民族地区高等计算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合理 民族地区高等计算机教育目标是指民族地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问题。我国民族地区计算机教育大部分是专科层次的计算机教育,一般都是本科计算机的压缩,与本科计算机教育相比,只是学习的年限较短而已。这样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专业失去了应有的特色。 民族地区的高等计算机教育首先应该体现民族性;其次,民族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应该主要服务于民族地区的需要;然而,许多民族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忽视了这点。 2.5教学语言的障碍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边疆省份,25 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水等 3 个民族已经使用汉语外,其他 22 个民族使用 26 种语言。现在,全省有 14 个民族使用着 22 种文字或拼音方案,其中傣族有 3 种(西双版纳新、老傣文,德宏傣文)、苗族有 3 种(川黔滇次方言苗文、滇东北规范苗文、滇东北老苗文 )、彝族有 2 种(云南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傈僳族有 2 种( 老傈僳文、新傈僳文 )、瑶族有 2 种(门方言文字、勉方言文字)、景颇族有 2 种 (景颇文、载瓦文)。4但是由于云南省民族多,语言文字情况复杂,各地民族教育基础参差不齐,民汉双语教学起步时间不一,因此,民汉双语教学体系主要侧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而在高等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则贯彻不够。一方面,因为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计算机科学的术语在民族语言中没有原创性语源;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高等院校计算机老师的双语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语言是传递知识的桥梁和媒介,教学语言的障碍必然制约着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发展。 3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 1国家和省财政加强对民族地区高等计算机教育的投资,实现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会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教育办学主体呈现多样化的状态,确立起国家、社会团体、企业行业、个人和国外投资等多方办学的体制。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的计算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不断改善民族地区的办公条件、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才待遇,大量引进计算机高等教育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其次,在改善已有计算机教育人员生活工作条件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在职人员意识到民族高等教育,尤其是民族高等计算机教育对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再次,扩展在职计算机教师深造的途径,创造更多的继续学习的机会。计算机学科日新月异,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师的知识不落伍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应当定期对在职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和充电学习。此外,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主要是学士的情形,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应当制定优惠而宽松的政策,允许和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民族地区的计算机教师还应当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展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教育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计算机教学。 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派遣工作中,对来源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毕业生,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用得上的专业,原则都分配回去,充实民族地区的计算机教育师资。同时鼓励内地高学历的计算机师范毕业生到边远地区去工作。 3加强东、中部地区高校计算机专业和民族地区高校计算机专业之间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加强交流和合作。及时吸收国内兄弟院校计算机教育先进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改革民族院校,发展民族计算机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卫星电视信息网,教育部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中专门设立的扶贫支持经费,以民族地区院校为基基于.net 的新闻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关键词:ASP.NET;C#;新闻发布系统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 Internet 应用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拥有了自己的新闻发布系统。本文主要运用 ASP.NET 技术框架基于 C#语言制作的一个动态网站,数据库采用 SQL Server。实现网站新闻的动态管理 ,使得对信息的管理更加及时、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NET News Publishing System-Based DesignImplementation Li Jun (Chengdu ScienceTechnology University,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networkings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s popularization,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gain an information.More and moreenterprises and units own News Publishing System. This article mainly utilized the ASP.NET technology frame based on a C# language dynamic website, the database has used SQL Server.Realized the website news dynamic management,causes to prompt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ith highly effective, raise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Keywords:ASP.NET;C#;News Publishing System 一、引言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页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而新闻发布作为网页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单位的重视。能够及时有效的发布新闻,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随着 ASP.NET 技术的出现,使得系统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 (一) ASP.NET 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编译好的公共语言运行库代码 (二) ASP.NET 采用了代码分离技术,使得代码更易于编写,结构更加清晰 (三) ASP.NET 使执行常见任务变得容易,从简单的窗体提交和客户端身份 验证到部署和站点配置 二、ASP.NET 及C#语言简介 ASP.NET 是一项微软公司的技术,它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能被用于一台 Web 服务器来建立强大的 Web 应用程序。在 ASP.NET 中,所有的程序执行都是经过服务器编译的。 C# 语言是.NET 中一种崭新的语言,C#是由 C 和C+派生而来的一种“简单、流行、面向对象、类型安全”的程序设计语言,C# 意在综合VisualBasic 的高效率和 C+的强大功能。 三、系统分析 (一)需求分析 该系统用户主要有 3 种用户: 浏览该新闻的随机游客、新闻录入人员、后台管理人员。 通过对这 3 种用户不同的需求分析,可以把这个新闻发布系统分为如下的 3 个模块: 1.前台显示模块:按类别显示新闻、最新新闻的发布功能。 2.录入模块:提供新闻的添加、删除、修改功能。 3.后台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录入人员的管理和新闻类别的管理功能。 (二)性能需求分析 该系统在性能功能上应达到如下要求: 1.操作简单、界面友好:通过合理的布局使浏览新闻的人对新闻的分类能够一目了然, 2.及时高效: 录入人员对新闻的添加、修改、删除,能够及时准确地显示在页面上。 3.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将来新的功能模块的添加。 (三)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通过对新闻发布系统的分析可以列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下: 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数据库设计 该系统使用 SQL 2000 作为数据库,数据库名为 news,建立了 3 张数据表:News_User:用于存储用户信息;News_Class:用于存储新闻的内别信息;News_Content:用于存储新闻内容。News_Class 表与 News_Content 表相关联。 现主要介绍一下News_Content 表如下: c_id 为该表主键,class_id 为所属新闻类别 id,c_author 为新闻发布者名字,c_datatime 为新闻发布时间,c_title 为新闻标题,c_content 为新闻内容,c_hit 为新闻点击数。 (二)数据库连接 通过对数据访问类的引用(创建一个类的实例),调用数据访问类的相应函数 ,完成对数据库的连接。此处创建 db 类,用于数据库的连接。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Sqlconnection creatconnection() System.Data.SqlClient.SqlConnection con = new SqlConnection(“server=.;database=news;uid=sa;pwd=;“); return con;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 1.web 用户控件。 在 web 用户控件的编辑状态下,单击“设计”按钮,在页面上依次添加 Table 表、Button 控件、TextBox 控件、Label 控件。为了配合母板的整体效果,在此把 web 控件设计成长条形。页面设计完成后 ,在后台添加处理程序以验证用户身份、为用户提供后续页面入口。 2.母版页的设计。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选择所建项目,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 “新建项”,然后选择“母板页”模板,单击“添加”按钮,进入母版页编辑状态。在编辑状态添加 Table 表格,然后把表格分为标题图区域 (用于添加系统图片)、用户控件区域(添加创建的用户控件)、内容页区域 (用于添加各页面内容)、页脚区域(用于添加版权信息) 。至此,母版页创建完成,单击“保存”即可。 3.系统内容页的创建。 本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页面构成:首页(index.aspx) 、新闻分类页(classnews.aspx)、新闻内容页(newscontent.aspx)、录入员页(writer.aspx)和管理员页(manager.aspx)。而这些页面均作为母版页的内容页。 以新闻分类页的创建为例: 该页面主要是一个 GridView 控件,用它显示某类新闻的列表。为了使标识更加明确,在 GridView 控件上方添加一个 Label 控件以显示类别信息。Classnews.aspx 页的后台处理程序主要是对 GridView 控件进行数据绑定,在数据绑定前首先要辨别出新闻的类别,在进行查询时,必须要和所选的新闻类别 id 一致。 新闻分类页的创建方法如上。其它各页面的创建与此基本类似,都是通过调用控件,以及添加与控件相对应的事件处理程序。 五、总结 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新闻的添加、修改、分类以及管理员对系统的管理等功能。但本系统只是一个基本的新闻发布系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很多的细节没有完善。企业、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郭睿志,张学志.C#+SQL SERVER 项目开发实践.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3 2 王华杰,李律松,孙一波.C#数据库开发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3李新峰,付志涛,缪勇.亮剑.NET图解 C#开发实战.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 摘要:课堂教学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水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分别对教学过程中有关课堂教学质量的环节进行介绍,并着重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 1 引言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等院校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课程最基本的知识、理论、技能,同时还要阐明课程中涉及到的现代学术问题,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已有的解决方法;阐明课程与学科的发展趋势,指出科学的研究方向。高等院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是高等院校教师的一种重要职责。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和任教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传授知识、培养和开发学生智力的基本形式,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通常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1)制订课程教学计划;(2)准备教案;(3)组织授课;(4) 批改作业;(5)辅导学生;(6)考查成绩;(7) 分析质量;(8) 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前三个环节紧密联系。其中教学计划和教案是教学内容的体现,而组织授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 课堂教学前的重要环节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准备充分的教案。教学计划和教案是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计划制订和教案准备是课堂教学前的重要环节。2.1 课程教学计划制订 通常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材简析、学生学习基础分析、主要教学措施及活动和教学进度安排等。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应该考虑四种特性,分别是:方向性、科学性、超前性、可行可析性,但根据不同的标准计算机课程有不同的分类,对于每一类计算机课程都要根据其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 2.2 准备教案 教案不同于教材、讲义或其它资料,它是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体。一般来讲,教案的准备涉及11 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备大纲;(2)备教材;(3) 备学生;(4) 备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有定则,贵在得法。(5)备语言;(6)备板书;(7) 备课堂提问;(8) 备课堂练习或讨论;(9)备作业;(10)备教具;(11)备学法提示。 对于计算机课程,还有一个准备工作,尤其对于实践型计算机课程更显重要,那就是:备操作。例如, “动画制作”课程中,在创建遮罩效果时,需要以具体的操作来说明建立的过程,而操作不当也会带来不能成功创建的后果,所以备操作也是准备教案的一部分。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反复进行正确的操作准备,同时也要进行各种各样错误操作的试验,其目的有三:一是向学生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错误结果,提醒学生注意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二是演示错误结果产生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正确操作过程的理解;三是演示不同操作的结果,启发学生以适当的操作组合形成其他的动画效果。 3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制订好教学计划,准备好教案之后,教学过程的下一个环节就是组织授课,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虑,称为五要素或五性:(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2)教学内容表述的启发性;(3)学生听课的积极性;(4)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5)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的适用性。 3.1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在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定位准确。一般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概念定义要准确,深浅难易要适度。在高等院校中,不论哪个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数学、大学英语都是必修的课程,但是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的专业需要设置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式,并且即使相同的课程模式,对于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有区别。例如, “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对于机械设计专业,基本工具的灵活运用是重点;而对于园林设计专业,不仅需要用好基本工具,对象的效果处理(如:渲染) 同样重要。 (2) 做到“四讲四不讲” 。“四不讲”是指:教材叙述清楚的不讲、重复性的论述不讲、与主题无关紧要的不讲、学生容易自学的不讲。 “四讲”是指力求做到: 重点突出。重点就是一次课堂教学的核心、关键、精华,也是知识点、智慧点、教育点。所谓“讲到点子上”就是讲到重点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难点突破。难点和重点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要具体分析。难点有三种:一是道理深奥的,二是概念抽象的,三是内容复杂的。对不同类型的难点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难点集中是课堂教学的大忌,应想办法化大难为小难,做到难点分散。 思路明晰。授课不仅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科学的思维方法,讲知识的演进和发展,只讲知识不讲思维方法,不是成功的讲授。 举例恰当。精选实例,可对主题起到印证、深化、烘托、补充、扩展的作用。(3) 课堂教学内容应是书本内容提炼出来的,否则就只是“照搬课本”了。例如,在“动画制作”课程中选择的教材多是范例式教学型的,教材上往往对范例的操作步骤描述的非常详细,学生只要按照步骤来做就能得到范例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按书本内容授课,不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在浪费时间。 (4) 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可讲点学科发展史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计算机技术相对来说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但其发展迅速,并且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前景良好。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该适时的将其发展应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扩展学生的兴趣点。 3.2 教学内容表述的启发性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的基本问题是选择。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启发就是阐明事理,引起对方思考并有所领悟。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讲授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思维,并留给学生充分思维空间。启发既是教学原则,也是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的精髓。启发教学能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