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立足绿色生态优势,探索“四化”同步 发展和“两型”融合推进的绿色崛起之路,实现了经济社 会的跨越发展。XX 年 7 月,xx 被水利部确定为首批 45 个 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将 为 xx 的绿色添上浓重的一笔;建成水生态文明城市,将为 xx 的绿色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绿色发展呼唤水生态文明 水生态文明的含义。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动 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走向实践,生态文明理念 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动力。水 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控制性因素,人类由水而生、依水 而居、因水而兴,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所以生态 文明必然要以水生态文明为基础。水生态文明,就是把生 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配置、保护的各方面和 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很多地方出现水 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环境退化等问题,加快推进水 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恶化趋势,在更深层 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发展已经刻不容 缓。 水生态文明有明确的任务。根据水利部关于加 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就是要落实最严格 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 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利 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开展宣传教育, 确保“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 基本建成,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 提高;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防洪保安能 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水资源保 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 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 态得到有效修复;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基本理顺,水生 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水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五中 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其“绿色发展”与十八大 报告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都要求在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的同时,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市委市 政府将 xx 定位为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强调 要以绿色发展为路径,都体现了这一理念。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维持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发展的 根本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水患调节、资源供 给、经济支撑、生态维系、景观娱乐和文化载体等,水生 态文明建设是确保这些功能长期有效的必要之举,是促进 人水和谐、生态平衡的积极实践,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一 个重要课题。 二、我市水生态文明现状及建设情况 建设水生态文明的优势 1.水资源丰富。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1580 毫米,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80.12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21.24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 82.59 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 平均水资源总量的 7.8%,在全省 17 个市中列第 5 位。长江 多年平均过境水量 6400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 1.06 亿立方米。按照 250 万常驻人口计算,全市人均水资 源占有量 3300 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数的 1.6 倍、全省平均 数的 1.9 倍,属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2.调蓄工程众多。我市境内流域面积 50 平方公里 以上河流 66 条,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的湖泊 39 处,万亩以 上的有西凉湖、斧头湖、大岩湖、密泉湖和黄盖湖 5 处, 围堤 310.4 公里。在册水库 536 座,兴利库容 12.3 亿立方 米;灌区 1068 处,有效灌溉面积 158.1 万亩;塘堰 4.5 万 处,蓄水量 1.63 亿立方米;泵站 2495 处,总装机 12.34 万千瓦。 3.水源涵养条件好。我市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归于金水、陆水、富水、黄盖 湖、梁子湖五大流域,水域面积 810 平方公里,河网密度 达到 0.5 公里/平方公里,有国家级湿地公园 5 个,省级湿 地公园 1 个。全市自然植被生长良好,生物资源丰富,有 自然保护区 19 个,通过持续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 49.32%,淦河、陆水河、富水河三大主要河流源头都建立 了水源涵养林地保护区。 4.水环境情况良好。我市一直注重环境保护,未 发生过流域性恶性水污染事件。近年来通过节水减排、控 源截污、污水处理、河湖治理等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手段, 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广精准施肥、生态种植等 技术,使城市和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监测, 全市区域总体水质保持稳定,主要地表水体水质在类标 准以上,无劣类水体,水质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 90%,8 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 100%。 5.水资源管理比较科学。我市近年来着力加强水 法规建设,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XX 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强调要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和水利管理体制机制 创新,全力构筑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水生态健康保障体系、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XX 年开始 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XX 年启动实施xx 市水功能 区划报告,XX 年连续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 施系列重要文件。各级水利部门依据这些法规,特别是按 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要求,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 论证等工作,保证了水资源合理利用,使我市在 XX 年度省 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湖泊保护考核中均名列 第二。 6.水文化丰富。我市自然禀赋良好,区位优势明 显,人文底蕴厚重,素有“吴头楚尾”、“万国 xx”之称。 不仅有三国赤壁、古桥古堰等历史水文化,还有鸣水泉、 隐水洞、陆水湖等生态水文化,更有源远流长的温泉水文 化,古有“温泉沸波”为“楚天八景”之一,今有“一城 十二泉”的温泉产业群。XX 年以来,每年一届的国际温泉 文化旅游节,更擦亮了“香城泉都”这张名片,进一步提 升了 xx 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取得的成绩 1、思想认识逐步提高。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 施绿色崛起战略,在贯彻“四个全面”战略,践行“五大 发展理念”过程中,明确将 xx 打造成中国中部绿心、国际 生态城市,日益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每年都召 开专题会议推进试点任务落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成 员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各负其责,各尽其力, 将试点方案中的相关任务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工程规划、 建设中越来越多地体现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水利部门在将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水利各方面工作的同时,常年在市电 视台、xx 日报等主流媒体和“xx 水务”网站、微信公 众号等平台上开展专题宣传,使水生态文明成为全市发展 共识,市民共享水生态、保护水生态的意识越来越强。 2、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 导小组,并将试点任务分解到相应职能部门,实行联席会 议制度,构建了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 局。建立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信息交流与 共享机制,为流域规划、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等流域管理 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市政府 XX 年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三个重 要文件,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进行分解,与县政府签 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责任书,并从 XX 年开始组织 对各县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XX 年出台了xx 市湖泊保 护行政首长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并将制定出台xx 市水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考核办法。 3、工程建设逐步加快。全市已完成水生态建设方 面投资 156 亿元,占试点规划总投资的 60.4%。一些重大水 利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总投资 3.52 亿元的王英水库引水一 期工程已于今年 9 月投入运行;总投资 2.4 亿元的陆水干 流防洪治理工程赤壁段已下达第一批投资,嘉鱼、通城、 崇阳三段初设也已获批复;总投资 5730 万元的南川水库除 险加固工程已下达第一批投资,正在招标;总投资 5.9 亿 元的黄荆口水库工程可研已通过审查,正在编制专题报告; 总投资 1.2 亿元的大洲湖退田还湖还湿工程已完成申报, 将列为水利部试点。温泉城区、永安城区、长江产业园污 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都已完工,总投资 3 亿元;天源纺织、 宝塔麻业、玉立公司等重点企业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总 投资 8000 万元。 4、社会效益逐步显现。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试点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我市在控制用水总 量,减少废污水排放的同时,提升了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 承载能力,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与水环境的友好,水 安全得到较好保障,水环境日益好转。与此同时,湿地公 园、城区亲水平台、河湖滨水绿化带等景观建设,极大改 善了城市整体面貌,为我市建设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 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珍贵的是,水生态文明的理念 还在其他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如在今年的防汛救过程 中,我市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水资源管理理念,采 取以疏为主、提前预排、联调联控、错峰削峰的方法,为 洪水腾空间、找出路,成功应对了多轮超强降雨的袭击, 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水环境形势严峻。全市水环境治理存在重城市 轻农村的现象,六县城区河道都已治理,但乡村地区很多 中小河流没有整治,河堤崩塌、河床淤积的情况比较普遍。 水污染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城镇生活污水没有完全集中 处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部分河段水环境污染, 加之雨污没有分流,污染面积还有扩大之势;乡村几乎没 有截污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农业面源 污染、投肥养殖问题依然突出,与城市的环保差距越来越 大。 2、水安全体系不完备。境内长江主要支流及中小 河流大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为 35 年一遇,有些地方甚至有 河无堤;斧头湖、西凉湖、黄盖湖等主要湖泊堤防防洪标 准偏低,排涝能力严重不足;3 座大中型水库和近百座小型 水库没有出险加固,729 座高帮塘都有年久失修的问题。在 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着重堵轻疏、 重建轻管、重应急轻谋远问题,缺乏系统谋划、长远考虑, 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建后管护,陷入到“修 了又毁,毁了又修”的怪圈。与此同时,饮水工作也存在 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城市自来水入户率和水质合格率都 远高于农村,已建的大部分农村饮水工程设计标准低、投 入资金少,供水水质得不到保障,已经成为群众反映的一 个热点问题。 3、水资源管理水平偏低。由于地处长江沿岸、水 资源相对丰富的缘故,我市很多干部群众水资源意识比较 差,没有将水资源看作是一种稀缺资源、宝贵资产,更不 用说进行审计。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也存在一些 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一是多龙管水,区域间、部门间各 自为政,协调不足;二是基础能力建设落后,无法实现对 水资源利用、污水排放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三是项目建 设中仍存在违规问题,一些项目虽然做了水土保持方案, 但没有严格地实施。 4、水文化保护挖掘不够。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重使用轻节约、重经济轻文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传统水 文化载体的保护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部分三国文化遗迹以及古桥、古堰在城市扩建中遭到破坏。 温泉文化挖掘不够,目前仅限于旅游度假,与温泉相关的 其他文化未得到有效传承,温泉历史文化品牌地域特色不 鲜明。全社会爱水、护水的意识不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公 众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与建议 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 动、社会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共建机制,特别是要落实各 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健全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 度,出台xx 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考核办法, 建立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和奖惩制度,对“三条红 线”及水安全保障、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等主要指标 落实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要建立和完善水利设施管护长效 机制,特别是在深入推进“湖长制”的同时,认真贯彻中 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行 “河长制”,通过整合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真正解决 “九龙治水”问题。要完善河流水文基础监测体系和雨水 监测网络,建立并完善水资源信息监测、城乡供水数据处 理信息系统。 加大宣传力度。将水生态文明作为“中国中部绿 心、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主题,纳入全市思想 文化、生态文明宣传工作规划,进行系统策划,利用市主 流媒体和各类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 并邀请全国知名媒体助阵,增强社会各界对 xx 水生态文明 建设的知晓率和认可度,营造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水生 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 力度,在市级层面上整合各方资源,以减少用水总量、提 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 单位、节水型家庭评比活动为载体,归口综合创建,凝聚 全社会爱水、亲水、惜水、节水的强大正能量,提高行动 自觉,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转变思想观念。各级政府要清醒认识到水是资源 更是资产,认真完善自然资产管理办法,将水资源管理工 作重点由过去的防灾抗灾、应急处置逐渐向治水管水、风 险管理转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尊 重自然规律,推动科学发展,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项目 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区域水资源承 载能力研究,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和 产业布局。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认真汲取历年防汛救灾工作经验,强力推进退田退鱼退垸 还湖还河还湿工作,创造更多的水生态资产,引导群众从 生态中找出路,提高水生态资产经营水平。将水资源管理、 水生态保护纳入干部离任审计内容,实现责任与观念齐转 变。 加大资金投入。按照试点工作时间节点要求,加 大相关项目特别是 11 大重点示范性项目建设力度,将试点 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一环,举全市之力 推动落地和实施。各级政府要坚持“两手发力”,在积极 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加强涉农涉水资金整合,用好过桥 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政府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把过去 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搞水利变为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共同参 与,将代建制、总承包制、BT 和 PPP 模式引入水利建设领 域,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坚持建管结合、建 管并重,认真落实汪洋总理提出的“先建机制、再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