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 X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 报告 XX 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 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辖 2 个镇 12 个乡,137 个村委会, 1043 个自然村,总人口 38.06 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95.74%,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88%,全县世居着哈尼、 彝、汉、傣、苗、瑶、壮七种民族。国土面积 2189.88 平 方公里,山区占国土面积的 99.9%以上,人口密度为每平方 公里 167 人,拥有耕地面积 35.93 万亩,人均耕面积 0.98 亩。山高坡陡,人口众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 XX 最 基本的县情。同时,XX 也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地方,具有旅 游、热区、水能、矿产四大资源优势。 XX 县自 XX 年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 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围、四带、六培植”发展战略和“三 个经济带”建设思路,集中精力“打基础、兴产业”,全 县呈现出发展方向明、发展态势好、发展劲头足的良好局 面,整体经济实力和 XX 影响力有新的提升。XX 年全县地区 生产总值达 12.49 亿元,比 XX 年翻一番,增长 13.42%;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 1750 元,增长 1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73 亿元,增长 4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3.3 亿元, 增长 12.4;财政总收入达 8022 万元,增长 57.67%;地 方财政总支出达 4.02 亿元,增长 35.53。 一、主要措施 出台政策,制定规划。按照中央和省、州关于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XX 县制定出台了中共 XX 县委 XX 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 见,提出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指导思 想和主要目标任务。实施意见提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民主”的要求,以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 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强化支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协调推进全县农 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 村。主要目标是:产业稳步发展、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农 民实现小康;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9 年、文化生活活 跃、合作医疗覆盖率达 100、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农民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文明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基 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村容村貌整洁的生态村;村 党组织坚强有力、村务管理民主规范、社会治安良好、人 与人和谐相处的和谐村。“十一五”期间,将按照“一年 试点、二年起步、三年铺开”的时间和步骤在全县开展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到 XX 年基本达到“十化” 目标,即:道路白色化、路灯明亮化、饮水纯净化、住宅 砖瓦化、有线电视数字化、村容整洁化、环境卫生化、活 动场所功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卫生院所齐全化,积极 打造一批和谐文明新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主要任务 是: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构建公 共服务新体系、建设乡村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 管理民主新体制。 为了确保这一目标任务的实现,提出了“五通、三改、 三建、一规范、五整治”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新农 村建设行动。从“推进现代农村建设,强化产业支撑”、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活水平提高”、“加强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形成乡村新面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 育塑造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 治理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保障体制”、 “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 建设”等七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领导、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统筹安排,为我县新农村 建设提供了政策措施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 XX 县新农村建 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成立 XX 县新农村建 设工作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委政策研究室。各乡 镇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镇长为第一副组长,分 管党群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XX 年,下 派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137 人,做到了全县 137 个村委会 均有一名省州或县乡领导干部蹲点指导新农村建设。XX 年, 又下派了新一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133 人,深入乡村指导 工作。县级班子成员和县属各部门均分别与各乡镇、村委 会结成挂钩帮扶对子,积极为挂钩地建设新农村献计出力。 县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 门的任务完成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落实奖惩。 积极构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中央 关于加大“三农”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调整财政支 出结构,初步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 渐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 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新机制。XX 年, 以整村推进为重点,实施易地扶贫、小额信贷、社会帮扶 等各类扶贫项目投入资金达 4400 多万元;认真落实各项支 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综合直补资金达 610 万元,受益 75875 户 22.96 万人。建立起了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和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制度,发放农村低保金 1098 万元, 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金 27.9 万元,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的 生产生活困难。 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围绕 “三围、四带、六培植”发展战略和“三个经济带”建设 思路,大力培植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壮 大了以一批具有 XX 特色的产业。在海拔 1600 米以上的高 山区大规模退耕还林,种植水冬瓜水源林 12 万亩,林下套 种草果 7.1 万亩,林下经济初具规模。在海拔 1600 米至 1800 米的地区,力争建成稳定粮食产量、实现人均生猪出 栏一头的中半山粮畜经济带,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61.5 万亩,粮食生产面积 47.5 万亩;全县生猪存栏达 24.07 万 头,出栏 21.11 万头。在海拔 800 米以下的热区经济带, 种植甘蔗 6.7 万亩、木薯 7.14 万亩、脱毒红薯 9000 亩, 以甘蔗、木薯为主的糖酒业得到迅速发展;种植水果 7.12 万亩、橡胶 2.8 万亩、膏桐 8 万亩,经济林果业和生物创 新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茶叶综合技改初见成效,完 成低产茶园改造 3700 亩;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完 成开发面积 7 万亩;稻田养鱼工程稳步推进,以新街、牛 角寨为重点的稻田养鱼面积达 6.45 万亩。 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高度重视稳定粮食生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XX 年,完成投资 13226.03 万元, 新建、改建、维修水利工程 78 件,新增灌溉面积 1.62 万 亩,全县高产稳产农田面积达 11.88 万亩。完成了肥香村、 刺竹林、增益寨 3 个水库建设,开工建设了纸厂水库,为 提高水利化程度,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打牢了基础。整村推 进、农村道路通达等工程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新农 村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全年实施项目 131 个,涉及 107 个 村寨,完成人畜饮水工程 33 件,解决 1.28 万人 3200 余头 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村内道路硬化 66 条 121.13 公里。 解决了 70 个自然村的用电问题,基本实现村村通电的目标。 建起了一批农村卫生室、卫生公厕,乡镇公共卫生、医疗 服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认真实施民居地震安全建设, 投入 520 万元拆除重建 800 户,加固改造 1000 户。积极开 展农村沼气建设和节能改灶,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顺 利实施,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为重点, 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积极引导 农业循着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途径向二、三产业延伸,进一 步增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有较大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 强。XX 年,全县发展专业合作社 34 个,综合服务社 14 个, 农产品流通协会 6 个,覆盖到全县 14 个乡镇 90 个行政村 16 万农民。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了云南红泰淀粉 有限公司、云南慧丰实业有限公司、红泰糖业有限公司等 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 云南省第一条年产 5 万吨燃料酒精生产线已投产使用,红 泰糖业公司每年支付给农民的甘蔗、木薯款达 7000 多万元。 建立了牛角寨、黄草岭、新街、马街等乡镇的优质茶园基 地,建立了南沙、马街等乡镇的热区林果业基地,建立了 南沙、马街、新城等乡镇的甘蔗、木薯为主的糖酒业生产 基地。 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支撑,不断提高科技对农村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抓良种选育及试验示范推广,提 高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做好茶叶良种选 育,在 XX 年扦插 1.2 万多株优良品种的基础上,XX 年,已 选育本地优良株系 2.5 万株,建立茶叶良种基地 100 亩。 抓好膏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引进资金 490 万元,建设 1600 亩膏桐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已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园 100 亩,定植优质种苗 9580 株。二是切实抓好农业科技示 范样板,巩固提高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XX 年,完 成冬水养鱼示范样板 600 亩,建立茶叶标准化样板地 1000 亩,规范化地膜覆盖栽培“韩国朝天辣椒”825 亩。三是切 实推广实用科技和高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 广杂交稻和高山良种水稻面积 10.65 万亩,优质杂交包谷 5.38 万亩;利用农广校等各类培训资源,XX 年举办 34 个 教学班,开展对优质稻栽培管理、脱毒红薯栽培管理、冬 早反季蔬菜栽培管理、茶叶技改、水果栽培管理、稻田养 鱼等技术进行专业培训。 积极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一 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基础设施 进一步改善,建成了 XX 高级中学和 13 个乡镇的幼儿园;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累计补助贫困 家庭寄宿制学生 6.65 万人次,补助金额 665 万元;千方百 计改善边远贫困山区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全面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 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62 以内。加大了县乡“两馆一站”建设力度,县文化馆、图 书馆及嘎娘、马街、黄草岭等八个乡文化站已相继竣工投 入使用。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扶持的模式,成立“XX 县哈 尼梯田文化传习馆”,为我县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打下了 坚实基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得到有效巩固和 发展,已完成全县广播电视转星调整。二是加大对农民的 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 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开 展灵活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实施“阳光工程”、“绿色 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结合实际,根据农民 所需,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农民进行培训。XX 年,举办农 业技术培训 133 期 13570 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13820 份, 取得“绿证”学员 1365 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 53 期 0.51 万人,新增转移培训输出 0.45 万人。 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 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参合率达 87.27%;建立了由政府统保的民房财产保险制度, 农户参保率达 100%;建立了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和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生产 生活困难。二是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乡财乡用县 监管”改革后,我县在“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 权、审批权不变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对乡镇 财政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 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规范了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XX 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 意见,成立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保障 工作经费,抽调县乡两级下派林改工作队员 421 人深入村 寨。按照改革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精心组织,强势推进,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四是积极完善新农村发展长效机制。 全面落实土地收益用于“三农”工作的规定;认真落实各 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全面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加大农业 产业培植、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 施建设、财政支农资金、信贷支农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发展长效机制。 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民主管理。一是圆 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 成员 1476 名,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能人、 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 较大的提高。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等民主管理制度,有力地推进了 农村“管理民主”和民主政治进程。三是按照“先试点、 后铺开、抓重点、带全面”的工作思路,先后在全县 14 个 乡镇选择 14 个行政村开展“十户一体”活动试点,目前, 全县已建立“十户一体”3599 体,参与党员 4189 名、农户 6349 户 8.3 万人,向农村发放政府贴息贷款和小额信贷扶 贫款共 1400 万元,使困难群众获得了发展资金。四是通过 创建“和谐平安乡镇、和谐平安村镇”,开展法律进农村、 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 境,农村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二、工作成效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 作全局,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力促进了农民 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新局面。 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号文件 精神,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 展。XX 年,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 66437 万元,增长 11.78 %;实现农业总产值达 65051 万元,增长 30.5%;粮食 总产量达到 12.89 万吨,增长 2.56,农民人均有粮 335 公斤;乡镇企业总收入 3016 万元,增长 3.54%;实现畜牧 业总产值 26111 万元,增长 50.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750 元,增长 11.9;新增劳动力转移输出 0.45 万人, 累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达 2.2 万人;全面免除农业税和农 特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 1595.31 万元。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是农村“出行难”问 题不断得到缓解。完成投资 10835 万元,新建、改建公路 34 条,里程 511 公里,实现了县际通沥青路、乡乡通弹石 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全县自然村通公路达 673 个,通 公路率 69.2%,通车里程达 1952 公里;完成了 4 个乡镇客 运站建设。二是农村电网改造顺利推进。投资 3643 万元, 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受益农户 30484 户;投资 741 万元完成了南沙至小新街 35KV 输电线路;投资 860 万 元解决了 70 个自然村 2688 户 16000 余人的用电问题,自 然村通电率达到 99.9%。三是农村能源建设成效显著。累计 建设沼气池 20346 口,节能改灶 63212 口,农村生态环境 进一步改善。四是“千村卫生公厕”工程顺利推进,建设 乡村卫生公厕 648 座,农村群众“入厕难”问题得到缓解。 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一是教育事业成效显著。XX 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 414 所,在校生 6.69 万人,教职工 2855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9.7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9.25%,高中毛入学率达 24.19%,幼儿入园率达 23.12%, 青壮年非文盲率达 98.71%。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 善。已完成新建 71 所、维修 13 所的农村卫生所建设,基 本做到了“诊断、治疗、药房”三室分开,基本实现“四 有”:有房屋、有设备、有专业人员、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建立健全了城乡环 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了城乡环境卫生 整治成果。三是文化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完善了XX 县民 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名录表,其中哈尼四季生产 调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组建了 9 支 农村文艺队,创作了远方的阿哥请你留下来、彝族酒 歌阿哥值达莱、傣族酒歌尚歌里等一批优秀酒歌 和XX哈尼梯田的故乡、吉祥的日子、美丽的 XX等一批优秀民歌。全县共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1.8 万 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89.03%和 94.4%。 三、基本经验 领导重视是关键。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县委、 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 抓,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及时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困 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落实了副 处级以上领导挂钩联系和下访制度,领导率先垂范,带头 督查调研,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了 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 群众参与是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为了 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群众是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受益者,没有他们的积极支持和参 与,新农村建设就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只有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引导群众,使之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 整合力量是保障。建设新农村,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 投入,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依靠本级财政拨款搞建设并 不现实。因此,结合 XX 实际,主要依靠上级安排的建设项 目,把分散于各部门、各行业的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集中 力量实施整村推进,使项目村在水、电、路、卫生等各个 方面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实在在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增强建设新农村的吸引力。 搞好规划是前提。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十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做好村容整洁,就 必须对村镇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规划一张图、 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步调一致、协 调统一。只有规划先行,才能做到村容整洁。 加强督查是途径。通过县级领导、县新农村建设领导 小组及办公室和各部门的认真督查指导,使各项工作及时 得到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了新 农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及成因 尽管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但距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要求还相差 甚远。截至 XX 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 13.78 万人,其中: 绝对贫困人口 8 万人,低收入人口 5.78 万人。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仍然是我县广大农村面临的实际,解决温饱和 巩固温饱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分析 XX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和困难,既有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总量小、基础差,投 入与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也有主观上努力不够,群众等、 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工作方面。 1、开展工作经费比较紧张。为了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 作的指导,分别在县农业局、县委政研室成立了“新农村 建设办公室”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办公室”,但由于县 财政困难,难以安排足够的专项工作经费,新农村建设指 导员的津贴至今难以兑现,办公室的办公设备、办公经费 难以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 2、指导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 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 的队伍来抓落实,是难以取得实实在在成果的。我县虽然 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但由于是挂靠在县农业局, 机构级别低、属于临时机构,没有配备精干的专职人员, 对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规划工作步伐需要加快。“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 建设的管理不是很严格,农民群众建盖房屋的随意性很强, 想在什么地方建就在什么地方建,想怎样建就怎样建的现 象在广大农村还普遍存在。因此,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引 导农民按照规划建盖房屋的工作还需要加强。 4、农民致富能力需要提高。主要表现为思想方面比较 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 与现代农民的要求差距甚远。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 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由于 历史原因,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再加民族众多,造成劳动 者素质差,接受科学技术缓慢,给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培 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带来较大的困难,水稻旱育稀植、旱地 立体高效栽培等新兴实用技术难以推广、普及,实施“科 技兴农”难度较大。在技能技术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 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干粗 活,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经济发展方面。 1、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由于我县山区占国土面积的 99.9%以上,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土壤类 型、生物种群和耕作技术十分复杂,形成典型的“立体地 势、立体气候、立体农业”,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小,中低 产田面积大,且都为坡耕地,水利设施不足,灌溉条件差, 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随着人口 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开垦而造成的石漠化、生 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加剧,农业基础还比 较脆弱。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由于我县地处边疆,农民群 众信息闭塞,消息不灵,习惯于凭经验,看眼前,盲目跟 从,别人种啥我种啥,一轰而上,一轰而下,而且只靠从 事简单的种植和出售鲜活初级农产品,造成农产品卖难, 质优价廉。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层次低,产业链短,带动 能力不强。虽然近年来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有了一些的突 破,如云雾茶、反季蔬菜、热带水果等,但层次低、规模 小、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能力,全县农产 品普遍存在着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质量不高的问题。 3、农业投入产出率较低。在资金投入上,虽然财政资 金投放总量在逐年上升,但因农用物资价格上涨较大,增 加的农业投入量相当部分被子种、化肥等价格上涨抵销, 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在科技投入上,由于 资金缺乏,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差,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在劳力投 入上,由于经济收入低,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 生产仅靠妇女及老人支撑,对土地的精耕细作和提高投入 带来不利的影响,土地综合产出能力低下。 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 XX 是一个国家级贫 困县,财政自给率低,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依赖于 上级投入。但是,由于一些项目建设在资金筹集上都需要 地方财政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而我县又没有能力配套, 由于建设资金少,难以高标准地实施建设项目。 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总体来看,近年来虽然我县在教育、文化、卫生、科 技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内地县 市、发达地区相比,还显得比较落后。由于边疆条件艰苦、 干部福利待遇相对较差,优秀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不断 流出,“边疆支援内地”的现象日益突出,制约了社会事 业的发展。表现在:一是教育方面,“两基”属于低水平 验收,巩固提高的难度比较大,集中办学导致部分边远山 村学生缀学现象回升,小学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二是卫生 方面,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以我县 38 万人口计算,按 全州每千人口 2.53 的最低配置标准,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 员应达到 953 人,而我县目前只有 338 人,相差 615 人, 配置率仅达到 35.47%。按全省每千人口 2.84 的综合标准配 置,应达到 1066 人,相差 728 人,配置率仅为 31.71%。按 全国每千人口 3.6 的平均水平配置,应达到 1353 人,相差 1015 人,配置率仅为 24.98%。目前,我县每千人口拥有卫 生技术人员仅有约 0.9 人,难以满足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 文化建设方面。 “两馆一站”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县文化馆、 图书馆和 8 个乡镇文化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但目前仍然还 有 6 个乡镇没有文化站。由于州级配套资金没有到位,县 文化馆、图书馆还拖欠工程款 67 万元,其中:县文化馆 45 万元、县图书馆 22 万元。全县 137 个村委会至今还没有一 个政策性补助建设的文化室,县体育馆由于建设资金难以 落实,至今迟迟难以动工。 民主政治建设方面。 从调研情况看,总体来说农村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 知识化,大部分人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存着一些问题: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沿袭传统工作思路,行政命令 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致 富本领不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 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 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实。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 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 积极性不高。四是集体经济不强。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原来属于村集体的资产、林地 等全部分配到农户,村集体没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村委会 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设想、计划因没有资金支持而无 法实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号召力有所减弱。五是管理 不够民主。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 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 五、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重点 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 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 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议把“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作为政府主抓新农村建设协调服务工作的常设事业机构, 充实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配强办公室工作人员。 整合项目资金,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项目资金安排条块分 割、各吹各打,形不成合力,难以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实际,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各类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开 展好“百村示范”行动,每年高起点地规划建设一批社会 主义新农村,使之真正地起到样榜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资金扶持,统筹南北协调发展。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财政困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 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实际,建议切实加大对南部地区新农 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每年由州级财政专门安排一定的资金 用于支持南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 革。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 伐,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 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县 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 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 力,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培植支柱产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按照“三围、四带、六培植”的发展思路,切实抓好 农业支柱产业建设,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保障。在积 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 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以甘蔗、木薯、草 果、反季蔬菜、稻田养鱼、绿色有机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特 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认真贯彻中央 1 号文件精神,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红泰糖业 公司、XX 酒厂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 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 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促进农产品的流通。通 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 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 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 活环境。 搞好村镇规划,推进新型农村集镇建设。 要按照道路白色化、路灯明亮化、饮水纯净化、住宅 砖瓦化、有线电视数字化、村容整洁化、环境卫生化、活 动场所功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卫生院所齐全化的“十 化”目标,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管理一个法”的新乡村制度,认真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对 已有建设规划的乡村,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建宅基地;对没 有建设规划的乡村,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没有完 成规划编制之前,暂停宅基地和建房手续审批。通过新农 村建设,促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 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社会公共事 业的发展差距上。因此,要大力推进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