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脉管01心脏ppt课件_第1页
解剖生理脉管01心脏ppt课件_第2页
解剖生理脉管01心脏ppt课件_第3页
解剖生理脉管01心脏ppt课件_第4页
解剖生理脉管01心脏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环系统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著名 运动员琼斯获得了女子 100米、 200米、 4400米接力冠军,以及 女子跳远和 4100米铜牌,成为历 史上第一位在单届奥运会上夺得 5 枚奖牌的女运动员,达到个人职业 生涯最辉煌的顶峰。 问题:口服违禁药物后,在尿中检出违禁药 物残留物,请用箭头标出从服药到排出所经 过的解剖学途径。 问题 3、为什么在面部 “危险三角 ”内长 “痘痘 ”时不能乱挤? 4、上肢较为恒定的浅静脉有几条?有 何临床意义? 1、自左臂肱动脉插管经何途径到达左冠 状动脉前室间支? 2、于臀部(外四分之一)注射抗菌素, 经何途径到达右足背? 脉管系统总论 脉管系统 是封闭的管道系 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 统。 心 血 管 系 统 由 心、动脉、毛细血 管和静脉 组成, 血液 在其中循环流动。 包括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和 淋巴组织 。 淋 巴液 沿淋巴管 道向心流动, 最后汇入静脉 。 淋 巴 系 统 脉管系统的功能 一、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物质运输 二、脉管系统对 维持 机体内环境 理化特性 的相对 稳定 以及机体 防卫功能 有重要作用 三、脉管系统有重要的 内分泌功能 一、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运输 1、运输消化系统吸收的 营养物质 和肺吸收的 氧 到全 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 2、运送组织和细胞的 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到肾、肺 和皮肤,排出体外; 3、运送由内分泌器官和分散在体内各处的内分泌细 胞所分泌的 激素 以及 生物活性物质 ,以作用于相应 的靶器官; 二、脉管系统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 相对稳定以及机体防卫功能有重要作用 三、脉管系统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例如 1、心肌细胞可产生和分泌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脑钠 素和抗心律失常肽; 2、心的神经可产生和分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血管活性肠肽 等; 3、血管平滑肌能合成、分泌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等; 4、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内皮素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这些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调节。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 第三节 动脉 第四节 静脉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包括 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 1、 心 heart 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连接动、静脉的枢纽和 心血管系统的 “动力泵 ”,并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2、 动脉 artery 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 3、 毛细血管 capillary 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 4、 静脉 vein 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 二、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从心室射出 ,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返回心房 。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 血液循环 。 分为:体循环、肺循环 体 循 环 右心房 主动脉 中、小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小、中静脉 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 肺 循 环 右心室 肺泡毛细血管 左心房 肺动脉 肺静脉 三、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人体血管动脉与动 脉之间、静脉与静 脉之间以及动脉与 静脉之间,可借血 管支彼此相连,形 成血管吻合。 血管吻合 四、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不同个体的血管系统的形态和数值并非完全一 样,有些个体的血管会变异,甚至异常。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心约 2/3位于正 中线的左侧, 1/3位于正中线 的右侧,前方 对向胸骨体和 第 2 6肋软骨 ;后方平对第 5 8胸椎。 心的位置 心的位置 两侧与胸膜腔 和肺相邻;上 方连出入心的 大血管;下方 邻膈。心的长 轴自右肩斜向 左肋下区,与 身体正中线构 成约 45度角。 心的外形 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 一尖:心尖 cardiac apex 一底:心底 cardiac base 两面:胸肋面、膈面 三缘:心的下缘(锐缘)、左缘(钝缘)、右缘 四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后房间沟 右冠状动脉 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 窦房结支 右心耳 右心室 前室间沟 心的外形和血管(前面) 主动脉弓 动脉韧带 左肺动脉 左心耳 心前静脉 右缘支 胸肋面 左冠状动脉 旋支 左缘支 心大静脉 前室间支 左心室 心尖 心尖切迹 心尖: 钝圆、游离,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与左胸前壁贴近 心底: 朝向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和小部分的右心房构成。 心的胸肋面: 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一小部由左心 耳和左心室构成。 心的膈面: 几乎成水平位,朝向下方并略朝向后,膈心包与膈相邻,大部 分由左心室,一小部由右心室构成。 右冠状动脉 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 窦房结支 右心耳 右心室 前室间沟 心的外形和血管(前面) 主动脉弓 动脉韧带 左肺动脉 左心耳 心前静脉 右缘支 胸肋面 左冠状动脉 旋支 左缘支 心大静脉 前室间支 左心室 心尖 心尖切迹 心的下缘(锐缘): 介于膈面与胸肋面之间,接近水平位,由右 心室和心尖构成。 心的左缘(钝缘): 斜向左下,居胸肋面与肺面之间,绝大部分 由左心室构成,仅上方一小部分由左心耳参与。 心的右缘: 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构成 右冠状动脉 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 窦房结支 右心耳 右心室 前室间沟 心的外形和血管(前面) 主动脉弓 动脉韧带 左肺动脉 左心耳 心前静脉 右缘支 胸肋面 左冠状动脉 旋支 左缘支 心大静脉 前室间支 左心室 心尖 心尖切迹 前室间沟: 分别在心室的胸肋面,从冠状沟走向心尖的右 侧,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主动脉弓 左肺动脉 左肺静脉 心大静脉 左缘支 冠状窦 左心室 上腔静脉 右肺动脉 右肺静脉 下腔静脉 房室结支 心小静脉 右心室 心中静脉 后室间支膈面 心的外形和血管(后下面) 冠状沟(房室沟): 几呈冠状位,近似环形,该沟将右上方的心 房和左下方的心室分开。 后室间沟: 在心室的膈面,从冠状沟走向心尖的右侧,是左右心 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后房间沟: 在心底处,右心房与右上、下肺静脉交界处的浅沟。 与房间隔后缘一致,是左、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 心尖切迹: 前 、后室间沟在心 尖右侧的稍凹陷 的会合处。 房室交点: 后房间沟、 后室间沟与 冠状沟的相 交处。 心腔被 心中隔 分为左、右两半。每半 心各有一个 房室口 ,将心脏分为后上 方的 心房 和前下方的心室。因此心脏 被分为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 心室 。分隔左、右心房的心中隔叫 房 中隔 ;分隔左、右心室的叫 室中隔 。 二、心腔结构 (一) 右心房 right atrium: (二) 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 (三) 左心房 left atrium: (四) 左心室 left ventricle: 右心房: 卵圆窝 位于 右 心房的 内侧 壁 主要由 房间隔 组 成。为胎儿时 卵圆 孔 闭合后的遗迹。 有 3个入口:上腔静 脉口、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一个 出口:右房室口。 右心室: 室腔 底有右房室口 和肺动脉口。 在右房室口 , 有 3个近似三 角形的瓣叶, 称三尖瓣。 肺动脉口 周缘附有 3个半 月形的肺动脉 瓣。 左心房: 左心房前部向前 突出的部分称左 心耳。 有肺静脉的 4个开 口,出口为左房 室口。 室间隔可分为肌 部与膜部。膜部 是室间隔缺损的 好发部位 左心室: 室腔近似圆锥形 ,构成心尖及心 的左缘,心室壁 厚 9-12厘米,约 为右心室的三倍 。房室口有二尖 瓣,主动脉口有 主动脉瓣。 心脏内血液单向性流动的机制: 两侧的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 同步的。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 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开放,血液射入动脉;当心室舒张 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 瓣和肺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射 入心室。 三、心的构造 (一)心壁 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 (二)心纤维性支架 (三)心间隔 房间隔、室间隔 (一)心壁 心壁 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组成。心肌 层是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 1、 心内膜 :是被覆于心腔内面的一层润滑 的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2、 心肌层 :为构成心壁的主体,包括心房 肌和心室肌两部分。 3、 心外膜 :即浆膜性心包的脏层,包裹在 心肌表面。 (三)心间隔 心的间隔 把心分隔为容纳动脉血的左半心和 容纳静脉血的右半心,他们之间互不相通。 左、右心房之间为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 为室间隔,右心房与左心室之间为房室隔。 四、心传导系 心传导系 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 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 Purkinje 纤维网。 (心的特殊细胞是指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的心肌细 胞,其主要功能是 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 性活动 。) (一) 窦房结: 是心的 正常起搏点 。 (二) 结间束: 传导窦房结产生的冲动到左、 右心房和房室结的途径 。 (三) 房室结: 房室结区将来自窦房结的兴奋 延搁下传至心室,使心房和心室依次先后顺序 分开收缩。 (四) 房室束: 起自房室结前端,最后分 为 右束支和左束支 。 (五) 左束支: (六) 右束支 : (七) Purkinje纤维网: 左、右束支的分 支在心内膜下交织成心内膜下 Purkinje纤 维网。 五、心的血管 心本身的血液循环称 冠状循环 。 (一)心的动脉 1、 左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起于 主动脉左窦 ,主要分支有 前室间支 和 旋支 (左缘支) , 分布于左室前壁、室间隔前部等。 2、 右冠状动脉: 起于 主动脉右窦 ,其主要分 支是 后室间支 。分布于 右心房、右心室、左 心室后壁和室间隔的后 1/3 3、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右优势型、均衡型、左优势型 (二)心的静脉 心的静脉 最后大部分静脉血由 冠状窦(位于心的膈面 ,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向长约 5厘米, 向右最终借冠状窦口注入右心房。) 1、冠状窦及其属支 ( 1)心大静脉 ( 2)心中静脉 ( 3)心小静脉 2、 心前静脉 3、 心最小静脉 (三)冠状血管的侧支循环 多条途径: 1、冠状动脉分支间的吻合 2、冠状动脉与心外动脉的吻合 3、壁腔吻合 六、心的神经 心的神经包括: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感觉神经 七、心包 心包 :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 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是 浆膜心包。 纤维心包: 右坚韧的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上方包 裹出入心的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肺静 脉的根部,并与这些大血管的外膜相延续。 浆膜心包: 位于心包囊的内层,分脏、壁两层。 壁 层 衬贴于纤维性心包的内面,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贴 。 脏层 包于心肌的表面,称心外膜。脏层和壁层两 层之间的潜在腔隙称 心包腔 ,内涵少量浆液起润滑 作用。 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下窦 心包窦 心包横窦: 位于 升主动脉及肺动脉 干后方与上腔静脉 及左心房前壁之间 的间隙。 心包斜窦: 在 左 心房后壁 , 左、右 肺静脉 ,下腔静脉 与后部心包壁层之 间的空隙。 心包前下窦: 心 包壁层前部与下部 处移行处所夹的心 包腔 八、心包的体表投影 (了解) 心的体表投影可分为心外形和瓣膜位置 的体表投影。 心外形体表投影: 通常采用 4点连线法 心各瓣膜的体表投影 肺动脉瓣 主动脉瓣 二尖瓣 三尖瓣 左上点:在左侧第 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 1.2cm 右上点:在右侧第 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 1cm 左下点:在左侧第 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缘约 1-2cm(距前正中线 7-9cm) 右上点:在右侧第 6胸肋关节处 二尖瓣 1、心血管系由 _、 _、 _和 _组成。 心、动脉、静脉、 毛细血管 2、体循环起于 _,止于 _;肺循环起于 _ 止于 _。二者经 _互相衔接。 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 心房、左右房室口 3、心脏是一个 _器官,被 _和 _分成左右 不通的两半。 动力、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右缘由 _构成,左缘大部分由 _小 部分由 _ 构成,下缘由 _和 _构成。 右心房、 左心室、左心耳、右心室、心尖 5、 6、心的下方是 _。心向上与 _相连。 膈、出入心的大血管 7、 8、心尖由 _构成。 左心室 9、心的表面有三条沟,分别是 _、 _和 _。房室 交点位于 _与 _交汇处。 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后室间沟、冠状沟 10、右心房后部有两个口,分别是 _和 _。冠状 窦口位于 _与 _之间。 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右房室口 11、卵圆窝位于 _心房的 _主要由 _组成。 为胎儿时 _闭合后的遗迹。 右、内侧壁、房间隔、卵圆孔 12、心共有四个腔即 _、 _、 _和 _。 左 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13、 14、心房和心室的表面以 _为界,左、右心室 在表面以 _和 _为界。 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15、右心房有三个入口即 _、 _和 _;有一个出 口即 _。 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右房室口 16、右心室入口即 _,口的边缘附有 _;出口 叫 _,此口周缘有三个半月形袋状的 _。 右房室口 、三尖瓣、肺动脉口、肺动脉瓣 17、左心房有 _个入口,即左右各 _条 _注入; 下方还有一出口即 _。 4、 2、肺静脉、左房室口 18、左心室入口是 _,附有 _;出口是 _,附有 _。 左房室口、二尖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 19、心脏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 _,左心房和左 心室之间有 _。这些结构有 _的作用。 三尖瓣、二尖瓣、阻止血 流逆流 20、房间隔最薄弱是 _,此处是 _的好发部位; 室间隔最薄弱处是 _,是 _的好发部位。 卵圆窝、房间隔缺 损、室间隔膜部、室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