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pdf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pdf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pdf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教学2007年,第9期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三维教学目标、学生特征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利用,而且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的情境创设。那么,如何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呢?1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本着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原则,即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自觉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不胜枚举,比如新闻事件法、化学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实物模型法、甚至戏剧文学法、魔术游戏法、天文地理法1等等。2.1新闻事件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世界,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社会生活世界的界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新闻无疑是书本世界和社会生活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社会生活实际中一些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利用化学品来欺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医药、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新闻事件来创设情境,再加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学生如身临其境,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例如:本人在参加2005年全国(华北区)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中,我讲氯气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用多媒体播放2005年3月29日发生在江苏淮安的液氯泄漏事故的有关报道,包括泄漏的液氯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使麦地枯黄、油菜变白以及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等影视资料。以这样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故为背景,立即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提出问题并请学生根据以上的情境以及学生桌面上放置的实验用品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他们根据多媒体提供的麦地枯黄、油菜变白的情境,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推测出氯气能漂白,当他们把干燥的红纸条放入氯气中,发现红纸条不褪色时,他们又会联想到氯气能使油菜变白,可能是植物含有水分学生多,老师怕出事,限制学生,久而久之,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制约他们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更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化学缺乏热情、信心和主动性。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合理的利用实验教学,方法可以有理论前实验后、实验前理论后、边实验边理论、把理论课移到实验室上等,在“动”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在实验课上真正“动”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元素周期性章节,属于重点的内容之一,抽象、枯燥,难度较大,采取边实验边理论、把理论课移到实验室上,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设计实验方案写出预习报告。学生用金属Na、K、Mg、AL的实验来说明性质递变的规律,实验操作简便,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金属的颜色、硬度及反应的现象,认真如实的记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再配合自制的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形象状态图,师生共同揭示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中。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兴趣做文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对化学学习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认识。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赵玉泉(秦皇岛市实验中学,河北秦皇岛066000)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9-0020-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20教师论坛2007年,第9期的缘故,把红纸条用水浸湿后放入氯气中,红纸条果然迅速褪色,最终他们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的正确结论;根据情境中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的镜头,他们推测氯气能跟碱反应,并通过实验加以探究.;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了比较完整的氯气化学性质。同时依据有关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这样更加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3-4。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也通过液氯泄漏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新闻来创设情境,可以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社会生活世界的联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但对新闻中的化学问题,要注意正确归因。由于新闻自身的特点,新闻中涉及的化学问题往往是化学的负面作用居多,如果教师不加以处理直接引用,过多地谈论化学的负作用,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充满戒心、甚至会厌恶化学,降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逃避化学。2.2化学实验法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本人在参加2004年河北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中,我在讲Cu与稀硝酸反应时就曾经创设过这样一个情境:演示教科书5第16页图1-18Cu与稀硝酸反应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演示此实验的目的既非验证亦非探究,而是为了创设一个真实的实验情境;通过对比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教科书第16页描述的有关实验现象,使学生发生认知矛盾,引发学生质疑:没有观察到“气体无色,当空气进入试管后,气体变成红棕色”这一过程,从而驱动对教科书第16页图1-18Cu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探究。学生根据以上情境自主提出问题:不能观察到“这一过程”的关键原因在哪里?如何改进才能观察到“这一过程”?进行讨论探究后得出:关键原因:试管上部事先已有空气(O2)存在,即2NO+2O2=2NO2反应提前发生。改进方向:如何在反应前除去试管上部空气(O2),即避免2NO+O2=2NO2反应提前发生。然后,学生自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教师指导、评价学生设计的新实验方案并选取其中的典型方案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现象,完成Cu与稀HNO3反应的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并分析得出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使学生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更好地发挥了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2.3文献资料法由于文献资料具有科学、真实、可靠的特点,利用有关的文献资料来创设教学情境同样会给学生以科学、真实、可靠的体验。比如:我在讲王水时就创设过这样一个情境:播放“玻尔与玻尔的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建构了王水的组成和特性等知识,而且领悟了有关玻尔的科学智慧和爱国情感,同时引发学生联想质疑:玻尔为何使用王水,浓硝酸不能溶解金吗?再进行实验探究:浓硝酸与金或铂(焰色反应实验用品)作用实验。最后观察思考、交流研讨得出: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也是有限度的,它能与很多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溶解,但不能使金、铂等少数金属溶解。使学生辩证的理解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增强了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此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运用有关实物模型(如矿物样本、有机物分子模型,尤其是运用三维虚拟技术6创设的情境,能更逼真地反映出微观晶体与分子的结构形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空间想象力,规范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戏剧文学(如于谦的石灰吟诗)、天文地理(如火山喷发)等知识或现象;甚至采用如“空瓶生烟”“变色蝴蝶”等魔术游戏的手段均可创设出良好的情境。3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技巧3.1要善于从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来创设情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来创设情境。例如:我在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家中常用的洁厕灵和84消毒液;而后报道某人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使用时发生中毒事故的案例。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使用,会增强清洁效果吗?为什么会发生中毒事故呢?”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发现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后产生了黄绿色的氯气。这样,不仅很容易地21化学教学2007年,第9期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而且进一步产生疑问:“氯气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顺理成章地沿着原理分析、实验探究的路子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这样,我们就真正做到了从社会生活走进化学,又用化学知识来指导社会生活。3.2要善于从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驱动探究来创设情境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前提,而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问题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问题从情境中来。学生通过自己对某一情境的观察、分析、综合,经过归纳、抽象、思维,联想质疑,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尚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并在问题驱动下展开探究。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驱动探究来创设情境。例如:我在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就曾经创设过这样一个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播放谚语“雷雨发庄稼(一场雷雨一场肥)”动画(Flash)。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此情境自然会提出问题:“雷雨所产生的肥料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它又是如何生成的呢?”等;而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自然展开对“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的探究。学生通过讨论,初步达成了一些共识:雷雨使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了硝酸盐,也就是产生了硝态氮肥。但空气中的氮气如何转化成硝酸的呢?(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转化中间有无氮的氧化物产生,如果有,是哪种氮的氧化物?)实验探究:演示N2与O2反应实验(“尖端放电”实验并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试液检验硝酸的生成)。通过实验学生能获得:在雷雨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是能够转化成硝酸的结论,同时学生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NO2不了解,就会提出:“红棕色气体是什么?”如果学生对NO2有些了解,可能判断出N2被氧化有NO2生成,也可能还会提出:“有没有NO生成呢?从而继续驱动实验探究:展示NO2并演示NO2与H2O的反应、展示NO并演示NO与O2的反应。通过实验学生可能获得:N2经过NO、NO2最后变成了HNO3的结论,但也有学生可能又会提出新的问题:上述实验还不能确定转变中间是否有NO产生.。最后,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的基础上,做出总结:进一步科学实验证明N2先被氧化成NO接着又被氧化成NO2,最后变成HNO3。正是因为根据要探究的内容创设了适宜的问题情境,是建立在学生提出问题基础上的探究,自然能得到学生的响应,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才使整个探究性学习获得成功,才使学生在整个探究性学习中经历和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3.3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创设的情境,是思维的引发剂,应使人困惑;或令人兴奋;或引人入胜;或引人深思。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在学生知识疑惑处、在学生求知兴奋处、在学生意见分歧处、在学生思维创新处来创设情境。例如:关于Mg(OH)2难溶于水但为什么可溶于NH4Cl浓溶液呢?学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是由于NH4Cl水解:NH4+H2ONH3H2O+H+,从而使溶液显酸性,又由于H+OH-=H2O,从而使Mg(OH)2(固)Mg2+2OH-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Mg(OH)2可溶于NH4Cl浓溶液;而另一种则认为是由于NH4Cl电离:NH4ClNH4+Cl-,NH4+OH-=NH3H2O,从而使Mg(OH)2(固)Mg2+2OH-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Mg(OH)2可溶于NH4Cl浓溶液。在学生意见分歧处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演示Mg(OH)2溶于NH4Ac浓溶液(中性)实验。通过此实验情境学生很快自主统一了认识:在NH4Cl浓溶液中,虽然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但由于其水解程度不大,所以,在NH4Cl浓溶液中c(NH4+)c(H+),故使Mg(OH)2(固)Mg2+2OH-溶解平衡正向移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NH4+OH-NH3H2O,而并非是由于H+OH-=H2O;并认识到出现上述意见分歧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4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注意事项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创设的情境除具有真实性外,还应该具有适时性、全程性、发展性等特点。4.1情境的适时性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一问题开始前进行,以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问题的学习;有时也可能在课堂教学结22教师论坛2007年,第9期束或某一问题结束后进行,以便于学生对本节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总结或以便于引出一个新的问题。总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时机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适时进行。4.2情境的全程性情境的全程性一方面指某一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切忌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只是为了“贴创设情境的标签”,而后的教学内容、过程与前面所创设的情境无关的“戴高帽”现象。另一方面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的不断进行要不断创设新的情境。4.3情境的发展性情境的发展性一方面指创设的某一情境涵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部或大部分,能随着课堂教学内容发展而发展,能够引发后面多个问题的自然提出,使整堂课的设计显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另一方面指创设的某一情境要能够随着课堂教学内容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参考文献:1于海强.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新课导入创意设计J.化学教学,2006,(12):21-23.2刘义.利用新闻中的化学信息丰富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5,(4):33-34.3赵玉泉.从社会生活实际走进化学.化学教学J.2006,(4):39-40.4郑永信.对探究性学习中学习情境创设的认识J.化学教育,2006,(1):28-29.5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15-186黄剑芳.三维虚拟技术在物质结构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化学教学,2006,(10):30-32.即将过去的学年是本地区初三化学进入课改的第一年,一年的课改实践与反思,使笔者对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认识,发生了由理性感知到实践感悟的转变。本文拟结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使用过程中的教学实例,与同行们交流三点感悟。1注意知识逻辑关系的修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