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征文范文11篇_第1页
读书征文范文11篇_第2页
读书征文范文11篇_第3页
读书征文范文11篇_第4页
读书征文范文11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征文范文 11 篇 【篇一】 又见诗词,又见李清照,不变的是经典的魅力,变化的是我个 人的心绪。 这一次,我钟情那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 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 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之后流寓临安时所作,抒发了深沉的盛衰 之感和身世之悲。这种盛衰是宋王朝由中州盛日、和平繁荣到国家 沦陷、山河破碎的巨大变故;这种身世是无论待字闺中还是婚姻生 活都幸福无比到而今家破夫亡、亲人离散,一个人颠沛流离,辗转 他乡,孤苦无依的巨大落差。读这首词,总有一种心很痛的感觉, 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繁荣的盛世,征文网没有拥有过无比幸 福的生活,那么变故袭来时,悲伤也就显得平淡了。然而一旦你曾 经经历过,那么当一切都远去了,万千繁华落尽的时候,如何去承 受繁华背后的凄清和落寞? 所以,她的悲痛尤为深切。这一次读,几乎被词中沉重的忧伤 压得窒息。 又是夕阳欲落时熟悉的暮景,可我是在何处?不是在济南的闺 房绣楼,也不是在青州的甜蜜爱巢,可是那景?恍然若梦呀!自然 之景不会变而人已遭遇了千万重的变化。雾气浓重,笼罩杨柳,却 于一片愁云惨淡中见出几点新绿,该是春天了,那就不要吹那梅 花落的曲子吧,梦里不知身是客啊。 又是元宵佳节,又是晴暖的天气,又是香车宝马,又是酒朋诗 侣,只是这一切是真的吗?风雨随时都会来袭,美好却总是幻灭。 还是不去的好啊,徒增忧伤。 那年的元宵节,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央 着母亲要出去赏花灯。那年的元宵节,在相国寺的玉壶灯雕下,他 遇上了一个翩翩少年。那年的元宵节,那年的元宵节,成了永 远被封存的记忆,成了时时被咀嚼的痛楚。 镜子中的容颜依然憔悴,并不曾因为回忆起了曾经的无限风华 而透露出哪怕一点点的红润。帘外,一阵欢声笑语,是谁又猜中了 锦帕下覆盖着的捻金雪柳,欢呼雀跃着端起酒杯要人喝酒,大笑之 余却将一杯水酒尽泼到自己衣衫上,一如当年归来堂中猜对书页却 不得饮茶的我。 为什么又想到这些?一个人孤独无依时千万不要做的一件事就 是回顾过去的美好。 欢笑是别人的,与我一点儿都不相干。也许别人暂时忘却了, 这个国家已是半壁江山沦丧,这个朝廷对外族俯首称臣不能收复失 地。这些人漂泊异乡却可以做着家乡的梦,为什么,我连梦都不能 有? 这年的元宵佳节,觅不到半点欢乐的情绪。 【篇二】 “对死亡的焦虑是永恒的地平线,对命运的焦虑就是在这条地 平线以内起作用的。”在海明威的意识世界里,时常会有那种源 自死亡的绝望感、虚无感。在海明威的小说里,我们会听到:“世 界杀害最闪亮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看 待。倘若你不是上边这三类的人,你迟早也要一死,不过世界也不 特别着急要你的命。” 人从诞生之日起,死亡就是注定要降临的。海明威真切地认识 到死亡对人来说具有无所逃避的确定性,这自然带给他生命的个体 悲剧意识。但是,对于个体的必死性这一不可超越的事实。他没有 用一个虚幻的终极世界来逃避生命的责任,也没有用各种乐观主义 来救济个体生命的贫乏。相反,现代意义上的死亡意识为他创造了 新的生命冲动,建构了新的生命价值,给生命存在注入了最强烈的 力量和意志。在对生命现实的认识中,确立了一种投入和创造的态 度,勇敢地承担现实和苦难,以百折不挠的生命意志,对抗死亡的 虚无。 2、生存意识对死亡的抗争 海明威强调尊崇生命力的充盈、丰满,生命在与灾难、痛苦和 死亡的角逐游戏中,生成永恒和超越的快乐。可以说,海明威的 “老人”用生命的表现形式对这种精神作了诗意而又富有哲理的艺 术阐释。 海明威通过老人与海(1950 年)传达了人类向死亡冲击的 勇气和意志,震撼人心地展示了生命价值。老人与海故事非常 简单,写古巴的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出海打鱼, 在一无所获的 84 天之后钓到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一条老人 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鱼。鱼大劲也大, 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里经历了从未经 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在返回岸的途中 却接二连三地遇上鲨鱼,老人使尽全身解数一次次与鲨鱼展开殊死 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是一 幅光秃秃的鱼骨架。 孤独无助而年老体衰,饥寒交迫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凭着自己的 意志和智慧,在海上同马林鱼搏斗,同鲨鱼搏斗,虽然最终的结果 仅仅是得到了一幅马林鱼的骨架,但光秃秃的鱼骨架引起了好多打 鱼人的观赏。因为这鱼骨架远远超出它本身的含义,它应该是老人 与死亡较量的具体象征。人在物质上(世俗的)无论取得多大的成 就,也许不能赢得人们崇高的敬意,可精神和气魄的(超越世俗的) 胜利,却使人们为之感动。海明威自己曾评价过他的老人与海: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悬挂着一面虽然 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闪闪发光的 四个字超越极限!”人,无论何时何地,必需勇于突破自我、 超越自我,向极限挑战。人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它在不断地运 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同困难斗争,同蛮横暴力斗争,同人性的弱点 斗争,时刻在斗争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另一个世界高度中 仰望与吟唱。 老渔夫所做的一切,是人类意志力的一种记录,更是生命存在 史上的奇迹。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渔夫,想别人之不敢想, 及别人所不能及,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奋发。在这样的一个历程中, 自信永远是桑提亚哥战胜挫折困苦的法宝,成为不被打败的根本缘 由。“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这一极富感染力 的个人宣言,浸透了海明威对人类生存意志与生命哲学的毕生思考 和全部情感。“人虽然不免要失败,但是要勇敢地面对失败 ,不失尊严。 ” 作品由老人在海上的搏斗直接讴歌了人的勇敢精神,更深刻地反 映了人类在任何生存环境中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这是一种积极的 思想倾向。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背景,去掉繁杂的时空限制,用这 个年迈的古巴渔夫在茫茫的大海中猎鱼的故事为自己人生哲学作了 一次生动的诠释和高度的概括。 二十世纪上半叶人类战争与社会历史的嬗变,摧毁自文艺复兴 时期以来西方传统的理性原则和精神价值体系,导致了人们对世界 和自身存在的绝望和悲观。其亲身的战争经历,使海明威从死亡的 恐怖中升华出对生命的珍爱和生活的勇气,他凭着一股知其不可为 而为之的精神与命运顽强的抗争。对海明威来说,冒险,是与死亡 抗衡的直接表现。他喜欢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因为那是一种力的体 现,一种意志的搏斗,一种生命力的勃发。他与他笔下的硬汉,共 同锻造坚强意志的超人硬度,用自我承担、自我就赎、自我超越的 生活方式重构新的精神价值体系。由此可见,老人与海的故事 就是海明威的个人寓言。 桑提亚哥用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生命意志,戴着死亡的枷锁舞 动生命的韵律,大无畏地上演了向生命极限做必然失败的挑战的悲 剧。在同外在的力量抗衡的同时,也在克服内心的懦弱,用自己的 行动捍卫人类的神圣的尊严。他的悲剧行为凝聚着人类反抗绝望和 坚忍不拔的生命哲学的思考。这些不只属于海明威的时代,过去、 现在以至未来,只要黑暗和罪恶依然存在,只要探求者跋涉的生命 之路依然存在,人类就永远会有生与死的哲学命题和与此相伴生的 痛苦。这些都为我们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将散发出永恒的精神魅力。 苦难的生活,别样的财富 【篇三】 我对农村题材的小说总是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我出生在农村, 那些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读来总是那么熟悉亲切,倍感温暖。最近 有学生在好书推介时提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一下子又唤起 了我重新阅读的欲望和冲动。 十五年前,从闭塞的县城考入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我在茫然、 懵懂和浅薄中接触了平凡的世界。真的怀念那时的读书时光, 挟一本书,可以在图书馆、自习室里一呆就是一天。依然清晰地记 得,在囫囵吞枣、如饥似渴般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时,我流泪了,为 孙少平坎坷磨难的命运,为田晓霞洪灾中的不幸牺牲,更为二人纯 洁美好、平等自由的恋爱缺失一个完美的结局而深感遗憾。孙少平 这个文学形象带给我极大的精神力量。是的,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 子里,正是因为心中有一份像他那样不屈不挠的斗志,有一份对未 来美好的期盼和遐想,生活,才一步一步走向美好。 时光荏苒,日子像飞一般,止不住它日夜不息的脚步。平淡琐 碎的日子,让我们拥有回忆,但也会不断遗忘。感谢学生的精彩推 荐,让我这个读者在多年后再一次重温那美丽的经典! 此次阅读的版本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共三部六卷。 小说在叙事中以两条线索互相交叉展开,一是少安少平兄弟俩所代 表的农民兄弟的艰难苦涩的生活,二是乔伯年、田福军所代表的领 导干部为民谋福、力图改善民生的大爱之举。这篇小说以细腻逼真 的笔触,展现了近三十年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农民物质 及精神的深刻改变,刻画了历史风潮中形形色色的平凡人物,而且 各人物性格迥异,境遇不同。阅读之中,时时觉得所写人物就在眼 前,其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乃至精神风貌都如此清晰、丰富。 少安少平的“义”,是两兄弟身上迸发出的崇高的个性光芒。 在漫长的岁月流转中,虽然他们俩都曾面临艰难困苦,甚至置身凶 险,然而即使如此,二人心中总有一股豪情和力量在支撑他们向前, 并尽自己个人卑微之力在庇护着更卑微之人物。 少安,家中长子,小学读书成绩优异,可家中穷苦,全家人口 众多,连温饱都不能满足,哪有足够的财力同时供自己、弟弟妹妹 上学呢?年幼的他,不忍让父亲一个人独立支撑风雨飘摇的家,便 早早辍学,走向黄土地,加入了挣工分的行列,开始了劳作不息的 农民生活,留给父亲内心无限的遗憾与惭愧。对家人,他有一种勇 于担当、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对乡邻,他亦表现出了一种胸怀宽广、 心怀众生的大义与崇高。改革开放,他自己在村里建起了砖窑,生 意红火,众乡邻都来投奔他。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吃饭问题 是解决了,可是手里依然缺钱花。少安收留了同村傻子,还有一些 贫穷的村民,虽然自己家的炉窑并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可是他自 己致富了,那么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于心何忍?我们不得不对他 “兼济天下”的宽广胸怀表示由衷的敬佩!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 民汉子,能心生仁爱,助人脱离困境,这难道不是一种大义吗?后 来,他又承包了镇上的砖瓦厂,手里拥有了自己的存款,一时头脑 发热,在胡永合的蛊惑下,还想到省城投资拍电视,满足心中之虚 荣,被弟弟给拦下。偶尔一次去看虎子读书,却意外地发现儿子的 学校已搬到了喂驴拴马的马棚里了,深深的耻辱使他觉得自己有责 任、有勇气为自己所挚爱的双水村去建一所学校。是的,他做到了, 他做了一件造福后代、泽被万世、功德无量的事情。 少平,也像哥哥一样,有着本色的淳朴和善良,有着“路见不 平拔刀相助”的侠义。在原西县城揽工时,看到包工头凌辱烧火做 饭的小女孩,他用自己强壮的拳头教训那家伙,还把自己的卖力气 得来的工钱全给了女孩,让她离开是非之地;高中毕业时,郝红梅 因无钱给同学买毕业礼物,去供销社偷了几块手帕被抓,少平知道 后不仅没落井下石,报当年郝红梅的诽谤之仇,而是封锁消息,掏 钱自己支付了手帕的钱,悄悄把她领回学校,在同学们面前保全了 她的名声。一个年轻后生,面对自己的“仇人”,能如此崇高而宽 容,连侯生才都夸他是“双水村的人才”! 于我而言,从少平的身上,我更强烈地感受了他身上那种对未 来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他上有兄长,有幸能到原西县城去读高中, 可是那个年代,学校也不是一个安安静静读书的地方,又劳动,又 搞运动,没学到多少知识。即使毕业了,也没机会被选拔到大学。 少平,还是回到了农村,在村里做了三年的代课教师。此后,他只 能回到农田,继续自己农民的身份了。征文网少平是不怕干活的, 他勤劳能干、脑子灵活,读高中的时候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比 一般农民有文化、有见地,可是他的内心,总涌动着一股莫名的巨 大的力量。这力量,总是时时在内心跃动膨胀,激发他走出去,走 出山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我想:这是一种对未来的神秘探 寻,是一种对理想的激情展望。虽然那些外出揽工的日子,使他饱 受体力之苦,历尽嘲讽、屈辱和不公,但正是这些生活的磨难,使 他懂得了珍惜和温情,感受到了友谊和爱情,甚至是生命的死亡。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不幸和波折,才更懂得珍惜那些困顿的日子里 朋友或是陌生人伸出的援助之手,才会在绝望无助之时萌生希望的 曙光,继续执着地踏过荆棘泥泞,再次出发。 整部小说中,我还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人物身上读出了一种共同 的命运成长。无论是有稳定工作的小学教师润叶,还是德高望 重的一村支书田福堂,还是养尊处优不事稼穑的田润生,他们看起 来很显贵,可是,命运总是那么爱捉弄人,他们个个都经历过情感 的煎熬和不幸的打击。田润叶,违心地答应了与向前的婚事,可是 婚姻却并不如意。新婚的夫妇俩没有甜言蜜语如胶似漆,却是经常 都独守空房,分隔两地。一个不愿见到自己的丈夫,将工作调得远 离原西县城;一个为排解内心苦闷,借酒浇愁,开着卡车四处游走, 寒风依然没有掩盖住他决堤的苦泪。意外的是,在李向前醉酒出车 祸后,润叶,这个曾经内心决绝的女子,居然回到了截肢的丈夫身 边,来照顾他的起居生活。仿佛是在刹那间,她的内心柔软起来, 是向前始终如一、默默无闻、不离不弃的爱打动了她吗?谁也说不 清楚!经历生活,就是一种生命的成长! 润生,在家年龄小,又是儿子,父母很是溺爱。高中毕业后, 看到父母双亲日益衰老,白面书生的他,居然也扛起了锄头,风里 来雨里去地耕种自己的天地;后来跟姐夫学开车,看到姐夫因情而 困痛心不已,他像一个大哥一样去劝姐姐,劝她重新认识向前,劝 二人重归于好;跑车路上偶遇郝红梅,得知她的不幸遭遇,他又像 个男子汉,尽自己努力来帮助这个无助的寡妇。当然,正是在这样 的一来二往中,他也渐渐喜欢上了善良温柔的红梅。尽管父亲怒不 可遏,不同意这桩婚事,从来都孝顺的他,居然离家出走,以此来 向父亲表明自己对爱的忠心。是啊,他不希望自己重蹈姐姐姐夫的 婚姻悲剧,他希望爱情由自己做主,毕竟这是人一辈子的大事。润 生,这个曾经的白面书生,在东奔西跑、旅途跋涉中,看遍了时间 的悲欢离合,识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怜的田福堂,没想到自己 活了一生,儿女的婚姻如此不称心,内心无限悲伤,人越发老的快 了。可他最终是明白了:天下之事,哪有十全十美的?当他决定把 儿子、红梅还有孙子都接回家的时候,他觉得,儿孙满堂,享受天 伦之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还有那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王满银,整年地在外瞎跑,靠着坑 蒙拐骗、倒买倒卖赚点小的生意钱,每天只在腊月里年根下才回到 家,没出正月十五,人又跑得没影了,只留下善良软弱的兰花和可 怜兮兮狗蛋猫蛋在那四壁空空的草屋里,任凭兰花哭断了肠。自己 一个人在外看那花花世界,不管老婆孩子死活,也不是那侍弄庄稼 的行家里手,谁能想到,他某一天在上海的一家小旅馆里,走投无 路穷困潦倒之时,通过一面薄薄的镜子,惊讶地看到了一个才四十 出头就双鬓斑白的自己。独在异乡颠沛流离,路边热恋的青年此时 让他感受到了内心无限的孤独与悲伤。他突然想起了兰花,想起了 自己的一双儿女,如鬼使神差般急速地踏上了返乡的行程。俗语讲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外面的世界再大再精彩,没有家人 的陪伴,没有亲情的环绕,美酒也是苦水,甜蜜也是苦涩。人到中 年的王满银,天南海北奔波了大半生,最终还是回归故土,过起了 安分守己的农民生活。此时的他,内心增添了对妻子的柔情,对孩 子的疼爱。兰花下地,他用自行车驮着两个孩子到地里陪伴,送孩 子上下学,自己还到少安的砖窑去帮忙做饭;此时的他,终于找回 了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亲情,找回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一部好书,读完之后总是让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再次重温 经典,我不由得又忆起那曾经难忘的时光,那艰辛而又苦涩的生活。 那片宽阔无比的黄土地上,曾埋下我年轻的梦想,是那梦想和希望, 让我不断张望,不断成长,不断去追寻生命中的美好! 【篇四】 他贯通古今,记录人类文化精华;他学贯中西,熔铸中外智慧 锦囊;他嗜书如命,专注己业终成天才;他不慕荣利,人格风范永 驻人间。他就是被世人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钱钟书先生这本书则更为厚重。尽管一 个世纪的烟云都已成为背影,但是当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走近、倾 听钱钟书先生时,我们不禁会感叹:一个生命,怎么会如此的巍峨? 他在字里行间中燃烧的智慧,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 旅途上袒露的风姿,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在绵延几十年的文化 生涯中,钱钟书先生以学者的笔锋书写自己的文学世界,又以自己 的文学世界体现了学者深挚的人间情怀,贡献了围城、谈艺 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一部部精妙绝伦的文学作品和 戛戛独造的学术著作,建立起恒久而深远的话语空间与思想空间, 成为漫漫历史长河中永恒的文化英雄的符号与象征。 我们要真正解读一个人,除了看重他的智慧和学识外,更应看 重他的品格,钱钟书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学者。他的成就 无疑是伟大的,但他的人格更值得人敬仰。他始终如一的潜心读书 研究、惜时如金,淡泊名利、甘愿寂寞。他的影响却从知识界和学 术界扩大到大众文化领域,形成“钱钟书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并形成多次接受高潮。然而,即便是在这种崇拜与浮躁并存的热闹 环境中,钱钟书先生一如既往,情操如涧中清泉,冷静如松间明月, 绝不染指浮华与喧嚣。这是一个真正学者面对俗世的大家风范,充 分印证了钱钟书先生所自鉴的“人谓我狂,不识我之实狷”(狷者, 有所不为也)。 钱钟书先生的卓越贡献和治学精神,用世说新语德行林 宗的赞语来说,正可谓“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 其器深广,难测量也。”作为一个读者,我也只能借用昔日宋贤范 仲淹的“云海茫茫,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表达我 对钱钟书先生那高山仰止般的最真诚的敬意。是的,先生之风,山 高水长。虽然钱钟书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无论再过多少年,我 们的怀念也都将代代相传与永世不忘!我们也不会忘记钱钟书先生 那“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 学必成俗学。”的谆谆教诲,不左顾右盼,不计个人得失,一步一 个脚印的走好每一步,尽最大的努力去知道我们所能知道的,去做 好我们所能做好的。 【篇五】 一本好书如一帖清凉药,让你浮躁的心变得沉静;一本好书如 一个良师,让你浅薄的头脑变得丰富。王金战教你玩转数学 数学是怎样学好的就是这样一本书,让你觉得眼前一亮、心生顿 悟;王金战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我带入了数学教师的另一个世界: 如何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难解问题讲得浅显易懂,如何用诗情画意 的语言把数学课堂激发得熠熠生辉,如何用鲜活的实例让学生打心 里喜欢数学、不畏惧数学进而学好数学 这本书是整套书的第一册,主要讲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方法,是 一本实用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数学指导用书,对于老师们,对于学生 们,这都是一本可以反复揣摩、反复研讨的好书。王金站老师从数 学这门学科的全局入手,深入浅出,带领你的思绪从发现数学之美 开始,把破解数学难题当成游戏,让学生能够边玩边学,轻松掌握 数学高分的秘诀。 读完前言,让人感觉心潮澎湃,希望就在眼前,给人打气打得 十足!按照王老师的说法,高一开始的数学课,我们教数学的老师, 可以不讲课本,而是以“大话数学”为基调,在充满风趣幽默的背 景下,来挖掘数学的内涵,提炼数学的规律,揭示数学的特点,深 化数学的应用,张扬数学的魅力,直把学生讲得神情激昂,也就没 有了对数学的恐惧和拒绝,有的只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激情,让学 生领略了数学之美,数学就不再是学习路上的绊脚石,而是妙趣横 生的智力游戏,这样,我们不用布置太多的作业,学生却能轻松学 好数学。书中举到一些有趣的例子,如:用 4 个 2 可以组成的最大 的数是多少?(可以在讲指数时穿插进入让学生加深对“指数爆炸” 的认识)还有一个“无中生有”的数学趣题,请在下面算式的左边 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括号,使等式成立:0000=24。 在“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尝试探索,经历数学思维美”一章 中,王老师提到了这样四条:1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2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一题多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4升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也许要求较高,我们的学生达不到 这些的所有,但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前两条,并帮助学生明白: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的训练,都是为了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在创新的天空自由地翱翔,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果说这是“放”, 那么我们更应该学会“收”,即:我们还应学会在反思和评价中对 各种方法进行优劣比较,分出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与特技巧法,再 针对个人特点,如:是擅长推理计算还是几何作图,思维容易定势 还是灵活多变等,以便概括形成解决此问题的属于你的方法,这一 切应建立在对问题的本质认识并掌握解题规律的基础上,而不是单 纯地老是强调你该如何如何做。 在“学习方法”介绍中,书中提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包 括预习与总结的能力、数学阅读的能力、现代化学习手段的运用能 力,值得我们借鉴;还以一些生动的例子介绍了不少记忆的诀窍, 如:推导过程记忆法、整体记忆法、图象记忆法、规律记忆法、口 诀记忆法、类比(对比)记忆法、特殊、一般记忆法等,但无论什 么样的记忆方法,记住还不够,还要记牢、记熟,关键还得会用; 关于怎样解题,以具体例子讲了不少策略、规律和技巧,虽然其中 有些题目年代久远了些,有些题目新课改下已经不做要求,但总体 来说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很值得我们老师、学生研究一下。 王老师曾说:“30 年来,我一直在教数学、教初中、教高中、 教竞赛,越教越觉得数学好玩、好学,越教越觉得数学很美、很酷。 我常常被数学的波澜之势、高瞻远瞩之能、对称和谐之美、茅塞顿 开之境所陶醉。”若我能达到这个境界,也许我的数学课堂也不再 乏味,我的学生也会幸福地学习数学了。王金战老师说,要想学好 数学,除了多动手、多动脑之外,还要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只有 喜欢的东西,才能真正学好。 读完本书,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在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 中,没有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他启示我们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 具有宽容和理解、自信和激励、爱心和坦诚的心态,这就是成功心 态的内涵。 【篇六】 曾经也读过论语,但了解颇浅,再次解读时,我觉得是时 候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谈谈我的感悟。论语,五百一十二章 中内容包括教育、文字、哲学、政治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许多都堪称经典之笔。然而,体会最深的是孔子用简单的语言诠释 出简单的人生,有简单的心情便有了简单的快乐。 论语首章: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看书第一页,便有许多值得我们深 思的地方。我照着书上的注释试着来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学习,在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是很快乐吗?”我认 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然而学习后用于实践则是快乐的,学习的 内容指引我们的行为方向,当运用知识在实践上取得成绩的时候, 我有满足感、成就感,那便是快乐!孔子在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生 活、社会中的种种道理。又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简单 的话语说出,朋友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因此 有相互理解的朋友我们会“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是学而第一的经典 语句,但即使是多年的父母兄弟、老朋友、老同事之间,也不可能 完全互相理解,看法也未免有所不同,也会有误解,更不用说生活 工作中我们打交道的各种不同脾气、禀性、经验、阅历的人了。误 解、冲突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当误解、冲突来了的时候,当我们 做了事情,别人不理解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这是工作之后经常会遇到的事情。从论语中得到一 定启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除了正常教学,我们共同为 教育大业努力着,难免对一些问题的解释是不同的,这需要我们更 好的沟通,要常反思,哪怕是别人的原因,但最好还是从自己身上 找解决方法。不只是在学校,大千社会万物众生,早在孔子就已提 出接人待物之道,圣人的话简单明白,贵在能够真正领会并应用到 我们自己身上。 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了近八年,回顾工作的几年来,有喜有悲, 但心中一直有“快乐至上”的目标。从走上岗位的那一天,就希望 把快乐带给学生。音乐的“乐”字,本有快乐含义,音乐源于生活, 我要用音乐给学生带来快乐,当学生们在音乐中得到享受和满足, 我相信他们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教师的愿望就在如此吧! 论语中的第一课,便把人生快乐写在首页,为我们提出了 快乐之本,就是用这样简单的语言展开了我们通常为之困惑一生的 问题。希望我也能遵循着孔子的“快乐人生”理念,在今后的教师 岗位上作出自己的一番努力,能让自己、学生、他人感到快乐,又 对别人有所帮助,这样也就足矣! 【篇七】 众所周知伟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清华求学期间深受几位 恩师的影响,奠定了他毕生学术的基础,这些恩师中像陈寅格、朱 光潜、郑振铎、叶公超等等,不仅课教得漂亮,更重要的是他们渊 博的学识和精深的造诣给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先生的 一生。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在先生的心目中对他影响最深的还有 几位中学时的业师。像国文教员王昆玉,他是综桐城派的代表,有 个人的文集;像教“现代文艺”的胡也频,他是丁玲先生的丈夫, 也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他曾经主编过红与黑杂志, 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接任胡也频的是董秋 芳老师,他曾翻译过一本苏联小说争自由的波浪,鲁迅先生为 这本书写了序。这些就是当时山大附中的一些中学教员,他们给学 生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思想和学术气质熏陶着成长中的 学子们。他们不仅精于教育,更精于学术,不仅是教师,更是研究 者。他们传递给学生的是终生受益的东西。季先生在回忆录中说: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 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其实,“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并不是我们国家发明的一个 新东西,它在国外也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初,国外一些西方发达 国家已经有了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努力和尝试,像布克汉姆、杜威 等等。此后,不断有学者提出教师应培养研究习惯的提法,并进行 了相关的研究和阐述。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一、教师从事教 育科研具有训练的价值;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有助于提供有关教 育的大量科学信息。1 正是基于这些思想的影响,英国课程论专家 斯腾豪斯于上世纪 70 年代明确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 ” (TeacherasResearcher )的概念,并指出“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 课程的发展”,而且通过实施具体的研究计划,使这一概念转化为 教师自觉的现实运动。 今天,国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科研兴校”是结合我国实 际的一种实践尝试,也是对这一理念的一种升华理解。在今天这个 知识爆炸的时代,有专家统计人类掌握的知识平均每 3 年将增加一 倍,而数字化的信息每 12 个月将会翻一番。作为教师,我们竭尽全 力能传递给学生多少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又能在脑海中保留多长时 间?我们可以做一个调查,大学毕业的人群中有多少人还记得热力 学第一个定律?有几个人还记得万有引力常数?这些都是中学中要 求学生掌握的,也是众多的中学物理教师在不辞辛劳为之努力的工 作,然而这些知识最终能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起多少作用?怀特海说, “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比怀特 海知名的爱因斯坦重复了他的话。按照这个标准检视自己所谓的教 育教学,反思教育的本质,不禁要问我们到底为教育做了什么? 一个教师要想真正为教育做点事情,想做一个影响学生一生的 人,就必须不断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学校本来就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学术熏陶的地方,如果学校里缺乏学 者,这是社会的无奈,更是学校的悲哀。作为研究生,我们是国家 培养的高学历人才,在学校里我们要力争成为学术的象征,我们也 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息。过去我们搞应试教育、 变态的素质教育,社会流毒之深让教师没有条件搞研究,搞研究的 老师被看做“不务正业”,极大地挫伤了老师们搞研究的积极性。 但是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懂教育的人、钻研教育的 人去管教育、搞教育,教育的生态环境也必将得到改善,也会为更 多真心想为教育做点事情的人创造条件,科研必将为教育领跑。 【篇八】 风雨交加,黑暗笼罩着天空,一个为了生活努力挣扎的人,拉 着一辆黄包车在艰难地前行。他的目光由最初的希望到迷茫,再到 绝望,他渐渐地慢了下来,最终跌倒在了无尽的黑暗中,再也没有 爬起 “二强子”倒下了,像“二强子”一样的拉车人倒下了一个又 一个,祥子终究也摆脱不了这最终的命运,像骆驼一般坚韧努力的 祥子,在经历了人生的诸多坎坷后,意志消沉,心灰意冷,最终沉 沦堕落了。这是一个人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悲哀 生活本是充满希望的。十八岁的祥子,带着乡间小伙的健壮、 木讷、勤快与诚实,他怀揣着希望来到北平,为了新生活而努力奋 斗,他卖力地干活攒钱,买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感到,生 活充满了希望。为了多挣一点钱,他拉客出城,车被没收后,他竭 尽全力逃出了兵营。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使祥子充满动力。他 奋斗,为了生活,他可以舍下面子与下等车夫抢座,没命地拉车, 甚至连一口好茶也舍不得喝。在刘四爷的车厂里,他十分踏实,若 是一直这样奋斗着,祥子所憧憬的,甚至是幻想的,也许他都可以 拥有。 然而生活并不一帆风顺,意外总是与愿望背道而驰。积蓄被全 部敲诈,买车计划破产,虎妞与刘四闹翻,劳累和疾病,使祥子失 魂落魄。虽然他不爱虎妞,但毕竟是虎妞让他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所以虎妞的死,给了他莫大的打击,祥子的心由苦痛到挣扎,一点 点变冷,一点点沉沦。再后来如果小福子没有死,也许祥子的结局 不会那样悲惨,小福子自尽,让祥子失去了精神支柱,毁灭了他最 后的希望。他完全堕落了,社会的黑暗把他逼进了深渊,他学会了 吃喝嫖赌,学会了混日子,甚至出卖朋友,祥子像一只狗一样栽倒 在了街头。 是社会造成了祥子悲惨的一生,还是祥子自己造成的呢?这不 言而喻。祥子在那混乱的社会中如同一匹被束缚的野马,在煎熬与 挣扎中失去了善良的本性,变得暴躁狂横,一步一步坠落无底深渊, 最终被社会的黑暗所吞没。就像作者在书中所写到的那样:“人把 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 中去。”我想,这是那个时代所赋予给艰辛劳动者的共同悲哀。 【篇九】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 三恨红楼未完。而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憾事便是生活中无书可读 了。 其实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个中滋味, 说不出,道不明。读完一本书是高兴的,惆怅的,心满意足的。好 书是值得反复咀嚼的,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读完一本书,几年 后再重读一遍,你会惊讶,书里还有那么多东西要告诉你,可你以 前从未注意到,正如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此观点,我个人并不完全赞 同。我觉得当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时才是幸福的,激动的!你可以 安心地慢慢读,细细品,甚至随手写下一些自己的感悟。 不夸张的说,我是在书中成长的。心寄书中,随着那些文字跌 宕起伏,就像血液流经全身,最后交汇到心脏。为书中的人物或悲 或喜,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微妙的痛感。可是似乎又是这种痛苦使我 对书籍愈加痴迷,不能自已。他们不理解我为一本书大喜大悲,悲 到说不出话,喜到疯狂,其实我也不明白,可能是我早就把书当成 了灵魂最终的归属地吧。而归于平静之后,感觉内心似乎多了些东 西,平添了一份沉静。 在古代,书是一件很珍贵的东西,平民百姓根本接触不到。而 我们,何其幸福!自小,图画书、童话故事、名著、杂志应有 尽有。也许就是因为拥有的多了,也就不珍惜了。很多人觉得读书 太枯燥,静不下心来,大概他们还没有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吧。如果 是真正投入其中了,又怎会没有耐心呢? 所以,我一直都觉得,读书要按照自己的兴趣来,不是家长逼 迫,不是老师要求,而是自己由兴趣起步,带着探究去一点点读, 不论是困惑还是着迷,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不管读何种书,都 要理性地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文字无须刻意去背,读 得多了,感触深了,自然脱口而出,倒背如流。往往这样记住的更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弥坚。 在一个温暖的晴天抑或清凉的雨天,捧着一本书,惬意地陶醉 其中,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篇十】 早在初中的时候,我便读过简爱这本书了,但那时囫囵吞 枣,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当我现在重读之时,忽然有了很 多感慨和体会,我也重新认识了简爱这个伟大的女性。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中 叶的英国。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舅母家,深受虐待, 后来被送到洛伍德慈善学校。为追求独立和自由,她通过登广告找 到一份在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的工作。简与庄园主罗切斯特互相 爱慕,决定结为夫妻,但在举行婚礼时,有人揭发罗切斯特早结过 婚,疯癫的妻子被关在他家一间密室里,简爱因此离开了桑菲尔德 府,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