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调研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 4 月 3 日 到学习实 践活动联系点分局进行了工作调研,围绕如何运用科 学发展观估价新时期警民关系、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 与分局干警深入研讨。现将调研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在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 挥广大群众治安工作中的作用,对治安部门预防、发现、 控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 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特点 警民关系是治安部门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 务等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 人际关系。警民关系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特定时 期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政治烙印。随着国家 和社会的变迁发展,警民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始终处于不断 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治安部门职能的发展变化看,新时期治安部门 不仅要保安全、保稳定,起到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缓冲器”作用,还要保发展、保人权、促和谐,发挥社 会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切实担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 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特别在政府职能部门由社 会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型过程中,对治安部门进一步转 变职能、提高服务效能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从人民群众对治安部门的期待和要求看,人民群 众越来越关注事关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对安全感和治安 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人民群 众不仅要求治安部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还期待保护社会 政治权利;不仅要求治安部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还期待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不仅要求治安部门严 格公正执法,还期待热情服务、优质高效等。 三是从具体的执法实践过程看,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 不仅需要“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优秀民警,更需要将 和谐警民关系从职业道德层面升华到法制层面,在执法工 作各环节体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根本要求。 二、新时期影响和谐警民关系主要因素 近年来,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警民关系日益融洽, 人民群众对治安部门满意度持续提高。但仍存在较多薄弱 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层派出所工作缺失影响警民和谐关系 一是警力不足与“陌生人”社区现象交织,致使警民 沟通联系缺乏。由于客观上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陌生 人”社区已经成为常态,治安部门传统的“串百家门、知 百家情”警务模式遇到较大阻碍,传统的“邻里守望”等 治安防范模式无法开展,制约了社区警务的做深、做细、 做透。另一方面,群众习惯于将现代警察与传统意义上的 “人民警察”作比较,容易产生警民关系疏远的结论。如, 在对派出所开展社区“大走访”中,辖区群众集中反映 “部分派出所社区民警下段少、警民沟通联系少”,引起 群众对民警工作精力投向的误解和质疑。 二是打防关系把握不准,使群众安全感下降。突出表 现为打防投入失衡、打防重心失衡、打防导向失衡。部分 派出所重打击、轻防范,重大案、轻小案,重案件侦破、 轻可防性案件回访,重对象查处、轻案后追赃等现象还比 较突出。 执法理念偏差损害了警民关系 一是“差异性执法”损害警民关系。工作中,个别派 出所和少数民警将警民关系片面定位在与本地区居民的关 系,忽视外来人员和弱势群体,有意或无意将执法对象区 别对待。如,调解治安纠纷时,个别民警对油田居民较为 重视,执法规范。而对来人员,思想上轻视,对本地人和 外地人“两种态度”、“两张脸”,恶化了警民关系。 二是执法不规范损害警民关系。部分民警群众观念不 强、群众意识淡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态度蛮横。如, 有些执法民警对群众问询态度恶劣、回答过于简单,缺乏 语言艺术;在接待群众办事、报案过程中,态度冷淡,居 高临下,造成群众不满;在接处 110 警情时,只接警不处 警,引起群众投诉或不满,严重影响了执法形象。 三是执法“机械化”激发社会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 在执法尺度的把握与社会效果关系处理上存在偏差。一些 单位片面追求简单绩效,重打击处理数量、轻办案质量, 重执法结果、轻执法过程,重法律结果、轻社会效果。 执法环境因素对构建新时期警民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是治安管理职能泛化带来的影响。在当前处于人民 内部矛盾凸显、对敌斗争复杂、刑事犯罪高发的特殊时期 背景下,诸如流动人口管理、群体性不安定因素处置等社 会现实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屡禁不止的社会丑恶现象,多 数肇始于诸多社会矛盾交织、社会前端管理缺位或综合治 理缺陷,最终显现于治安问题。治安部门作为维护治安的 职能部门,很容易演化为执法管理全责责任人。尽管,近 年来政府已经十分注重采取源头综合治理措施来解决这些 问题,短期内要彻底改观有相当难度。 二是群众方面的消极因素带来的影响。如,期望值过 高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 案、打击犯罪的能手,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又是排忧解 难的公仆。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 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法和途径 明确“两个导向”,深刻认识治安部门的本质属性和 工作出发点、立足点,坚持服务社会、树立执法权威两手 抓 一是要把“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始终作为治安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整体上,要努力提升驾 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 推进治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关注民生,把群众满意作为治 安管理工作最大绩效。微观上,要着力研究群众的新期待、 积极回应群众的新要求,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 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把工作成效更多体现到促进和谐、 惠及百姓上,并作为长效机制持续、深入贯彻下去。 二是要把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治安部门机关执法权威 始终作为治安管理工作的立足点。牢固树立“治安管理工 作对法律负责”的观念,明确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 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增强依法办事和严格、公正执 法的责任心。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明 确执法范围,下大力气减少、杜绝行政干扰和非警务活动, 以完善的监督机制、制度化的法律规章和条例代替行政命 令,指导和约束警务行为,尽可能减少不规范的人为因素, 以营造有利于治安管理工作的执法环境。要针对影响严格、 公正执法的突出问题,如地方保护主义,人情干扰,利益 诱惑等,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内外监督等多方面采取 措施,坚决纠正执法随意性,坚决抵制各种压力和诱惑, 坚持严格依法办事。 把握“三个关键”,立足于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的根本要求,解决好“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 的问题 一是找准群众需求,解决好“做什么”问题。近年来, 治安部门积极推进民意测评机制建设,好的做法很多,如 “万警大走访进社区” 、“执法零过错”、“大走访大调 研”等,从服务群众角度了解治安部门的工作薄弱环节, 接受群众对治安管理工作的监督。但总的来说,这些活动 的关注点都在于治安部门的自身作风建设方面,而非以群 众为主体开展需求调查,即使有一些类似政风建设的调查, 也还存在涉及的社会层面不完整、反映情况还不够客观、 对业务工作指导性不强等弱点。在开放式的社会环境下, 要更加重视通过社会舆情、媒体网络、治安信访等渠道, 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将其作为治安部门执法管理工 作好坏的“反光镜”。 二是调整评估导向,解决好“怎么做”问题。工作导 向决定评估导向、评估导向决定单位工作走向,为此,建 立与工作导向相适应的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发挥杠杆调节 作用。 三是提高治安队伍素质,解决好“做得好”问题。通 过开展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案例点评、法律知识竞赛、 执法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活动,苦 练执法基本功,提高治安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打 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 围绕社区警务、执法管理、行政审批、警务公开、公 安宣传等重点方面,突出“六项重点”,落实具体措施 一是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促进警务回归社区。要以巩 固和深化“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切实推进社区警务工 作和社区民警队伍建设。要统一标准,配齐加强社区民警。 进一步精简机关和非执法岗位警力倾斜基层,新增警力优 先投向基层社区。对派出所的警力配置,要探索科学量化 的配置标准,尽量减少主观性。要突出社区民警工作重点。 将实有人口信息登记、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发现、社区安全 防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主要工作内容,防止给其增 加过多的责任,使其能集中精力做好社区工作。要做活社 区勤务模式。以社区警务工作室为载体,做实接待日制度, 积极推行巡防工作制、弹性工作制以及搭档错时制等勤务 模式,提高与群众的见面率。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支持, 逐步强化社区民警在社区综合治理中的组织、协调、建议 和督导等作用发挥,做到责权一致。 二是增强严打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在严厉 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的同时,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 侵财犯罪,无论案件大小,都应不遗余力地打击处理。另 一方面,要在破案后全力追赃,不仅满足于案件侦查终结, 更要通过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努力消除由案件引发的不 和谐因素。 三是推进人性化执法管理。要善于用和谐思维来指导 执法工作,和谐理念来处理社会矛盾,和谐方式开展执法 工作,将法、理、情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教育当事人遵 守法律。 四是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在职权范围内,不断推 进行政审批“提速”。同时,从方便群众办事角度出发, 努力做到“一口受理内部循环一口反馈”,尽可能缩 短和减少当事人申请办理时间和往返次数,提高一次办结 率。要积极探索实施网络化管理,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