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策略.doc_第1页
中国核电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策略.doc_第2页
中国核电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策略.doc_第3页
中国核电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策略.doc_第4页
中国核电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写作指导、各类文案代写QQ625880526目录前言11低碳背景下中国核电发展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21.1中国发展核电的现实意义21.2中国发展核电的理论意义及文献综述52中国低碳能源发展中核电的综合优势62.1中国核电发展现状62.2成熟的核电发展技术82.3核电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及其国家扶持政策102.4核能发电的运营成本优势123中国核电发展中的制约因素133.1核电产业组织模式不完善133.2核燃料的资源短缺143.3核电产业标准体系落后153.4高端技术及核心设备的不足174中国核电进一步发展的策略174.1改进核电产业组织模式174.2发展快堆,消除大规模核电发展引起的铀资源匮乏184.3加强核电领域的国际合作194.4在标准化基础上加强核电国产化、批量化20结论22致谢23主要参考文献24外文文献译文及原文261前言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期间,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谈判代表会聚一堂,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次会议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原因在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人类无法回避的最严峻挑战。由此发展低碳经济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社会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有核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海水温差能、地热能等等。但是,只有核能才是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清洁经济的工业能源。全世界的核发电量在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完全是为了适应这些国家的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然而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并不合理,表现在煤电利用仍然偏高,核电利用显著偏低。核电的发展不但保障中国能源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在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核电产业发展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它燃料成本低、建设成本高,但回报高。因此,通过分析中国核电发展的优势以及其制约因素,提出有效的战略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21低碳背景下中国核电发展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1.1中国发展核电的现实意义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期间,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谈判代表会聚一堂,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次会议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原因在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人类无法回避的最严峻挑战。为保护全球环境,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万元GDP能耗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全国总能耗和总二氧化碳排放仍逐年攀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高,主要工业过程和产品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平均高出30左右。中国能源分布、消费不均衡。煤炭资源60%集中在华北、西北,水力资源70%以上分布在西南,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于西部和海域。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华东、华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能源短缺成为这些地区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目前,中国作为一个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1990年至200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预计到2020年,排放量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这个增量要比全世界1990年2001年的总排放增量还要大,预测表明,到2025年前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3在应对中国能源发展所遇到的挑战中,发展核能具有重要意义。核电的发展不但保障中国能源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在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核电技术成熟、经济可行,是大规模替代燃煤发电,实现中国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核能在能源战略中优势明显,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核电作为新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和氮氧化物,发电产生的废物仅为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的十万分之一(见图1),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图1各种能源碳排放形式对比二是核电与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相比,具有容量大、运行小时数高、发电波动性小的优点,能满足工业化大规模使用,可有效取代煤电。(见图2)资料来源:国元证券研究中心,20104图2各类机组年发电小时比较单位:小时三是核电在经济性方面仍具优势。在核电站中,核燃料费只占发电成本的27%,而煤却占煤电成本的60%。火电厂由于煤的吞吐量大,运行维修费也比相同规模的核电厂高。因此,尽管核电站基建费比相同规模火电厂高58%,但核电成本却比煤电要低,据统计,美、法、英、德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核电成本平均比火电低1/3左右。四是核电技术进步为核电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世界核电站获得良好的安全运行记录,已积累了13000多堆/年的运行经验。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有了明显提高,正在开发的第三代机型还将大幅提高核电的安全性。中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当前,无论是人才队伍,还是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都具备了加快发展核电的条件,核电发展潜力很大。资料来源:世纪证券研究所,200951.2中国发展核电的理论意义及文献综述2003年,新一届政府组成以后,对核电发展的推动就比较强劲,“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中国投资,2008)。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有1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核电装机容量达到910万千瓦,占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1%,2008年,所有在投机组都取得了良好的运行业绩,总计发电量为638.94亿千瓦时,与上年比增长11.6%(邹树梁,2009)。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结合引进技术,不仅能设计建成核电站,也能运行和管理好核电站,总的来说,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已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二代核电机组的能力,并能加以改进(欧阳予,2009)。核电造价成本一般要比同规模的煤电厂高出一倍多,但从运行成本看,明显的比其他电力成本低,特别是投资回收以后,在核电站全部寿命期的后阶段,核电成本还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冯晓,2008)。但是,现有的核电产业组织模式、产业组织结构状况和产业资源能力尚不能足以支持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核电产业组织模式似乎并不清晰,燃料资源短缺,单位投资额度高,核心技术不足(杜国功,杜国用,2009)。随着“积极发展核电”方针的贯彻落实,势必出现对核燃料需求陡增的情况,核电行业应未雨绸缪,做好包括铀矿勘探、开采、储备在内的整个核燃料链的规划,为核电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刘江华,丁晓明,2009)。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加强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核电建设国产化、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努力降低核电站造价,使核电站在经济发达、能源短缺和运输紧张的地区可与煤电、气电相竞争,这是加速中国核电发展的根本出路(邹树梁,2009)。6本文从中国核电发展的意义出发,阐述了中国的核电发展技术成熟、国家给予大力政策扶持和核能发电运营成本低高回报率等中国核电发展的优势。然后针对其产业组织模糊、燃料资源短缺、产业标准体系落后、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核电产业组织模式、发展快堆、加强核电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在标准化基础上加强核电国产化、批量化等推进中国核电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措施。2中国低碳能源发展中核电的综合优势2.1中国核电发展现状表1国内核电现状项目描述核电设计自主设计建设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中外合作设计建设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核电技术研发建立了齐全的核科研体系和科研队伍,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设计的需要,为核电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核电工程建设管理通过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核电项目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核电设备制造除了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少部分设备以外,国内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大部分设备的能力。哈尔滨、上海、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和第一、第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已经成为加工制造大型核电设备的骨干企业核燃料保障初步形成了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管理等环节的较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全部核电站燃料元件均实现国内生产。核电安全管理、核事故应急和技术后援体系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