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电路理论》王勇版教材课件ch3_电路分析基本方法_第1页
四川大学《电路理论》王勇版教材课件ch3_电路分析基本方法_第2页
四川大学《电路理论》王勇版教材课件ch3_电路分析基本方法_第3页
四川大学《电路理论》王勇版教材课件ch3_电路分析基本方法_第4页
四川大学《电路理论》王勇版教材课件ch3_电路分析基本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l重点 熟练掌握电路方程的列写方法: 3.1支路电流法 3.2节点电压法 3.3网孔分析法 l 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 普遍性:对任何线性电路都适用。 复杂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就是根据 KCL、 KVL及元件电压 和电流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根据列方程时所选变量的不同 可分为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 ( 2) 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特性。 ( 1) 电路的连接关系 KCL, KVL定律。 l 方法的基础 (2) 系统性:计算方法有规律可循。 3.1 支路电流法 (branch current method ) 对于有 n个节点、 b条支路的电路,要求解支路电 流 ,未知量共有 b个。只要列出 b个独立的电路方程,便 可以求解这 b个变量。 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 程分析电路的方法。 1. 支路电流法 2. 独立方程的列写 ( 1)从电路的 n个结点中任意选择 n-1个结点列写 KCL方程 ( 2)选择基本回路列写 b-(n-1)个 KVL方程 R1 R2 R3 R4 R5 R6 + i2 i3 i4 i1 i5 i6 uS 1 2 3 4 例 1 3 2 有 6个支路电流,需列写 6个方程。 KCL方程 : 取网孔为基本回路,沿顺时 针方向绕行列 KVL写方程 : 结合元件特性消去支路电压得: 回路 1 回路 2 回路 3 1 2 3 支路电流法的一般步骤: (1) 标定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 选定 (n1) 个节点 , 列写其 KCL方程; (3) 选定 b( n1) 个独立回路,列写其 KVL方程; (元件特性代入 ) (4)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 b个支路电流; (5) 进一步计算支路电压和进行其它分析。 支路电流法的特点: 支路法列写的是 KCL和 KVL方程, 所以方程列 写方便、直观,但方程数较多,宜于在支路数不多的 情况下使用。 例 1. 节点 a: I1I2+I3=0 (1) n1=1个 KCL方程: 求各支路电流及电压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解 (2) b( n1)=2个 KVL方程: 11I2+7I3= 6 U=US 7I111I2=70-6=64 1 270V 6V 7 b a + + I1 I3I2 7 11 例 2. 节点 a: I1I2+I3=0 (1) n1=1个 KCL方程: 列写支路电流方程 .(电路中含有理想电流源) 解 1. (2) b( n1)=2个 KVL方程: 11I2+7I3= U 7I111I2=70-U a 1 270V 6A 7 b + I1 I3I2 7 11 增补方程: I2=6A + U _ 1 解 2. 70V 6A 7 b + I1 I3I2 7 11 a 由于 I2已知,故只列写两个方程 节点 a: I1+I3=6 避开电流源支路取回路: 7I1 7I3=70 例 3. 节点 a: I1I2+I3=0 列写支路电流方程 .(电路中含有受控源) 解 11I2+7I3= 5U 7I111I2=70-5U 增补方程: U=7I3 a 1 270V 7 b + I1 I3I2 7 11 + 5U _ + U_ 有受控源的电路,方程列写分两步: (1) 先将受控源看作独立源列方程; (2) 将控制量用未知量表示,并代入 (1)中所列的 方程,消去中间变量。 a b 例 求 : Rab 解 1 连接等电位点 对称线 a b 解 2 断开中点。 解 3 确定电流分布。 i i/2 i1 i 2 3.2 结点电压法 (node voltage method) 选结点电压为未知量,则 KVL自动满足, 就无需列写 KVL 方程。各支路电流、电压可 视为结点电压的线性组合,求出结点电压后 ,便可方便地得到各支路电压、电流。 l基本思想: 以结点电压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 电路的方法。适用于结点较少的电路。 1.结点电压法 l列写的方程 结点电压法列写的是结点上的 KCL方 程,独立方程数为: 与支路电流法相比, 方程数减少 b-(n-1)个。 任意选择参考点:其它结点与参考点的电压差即 是结点电压 (位 ),方向为从独立结点指向参考结点。 (uA-uB)+uB-uA=0 KVL自动满足 说明 uA-uB uA u B 2. 方程的列写 iS1 uS iS3 R1 i1 i2 i3 i4 i5 R2 R5 R3 R4 + _ (1) 选定参考结点 ,标明其余 n-1个 独立结点的电压 1 3 2 iS1 uS iS2 R1 i1 i2 i3 i4 i5 R2 R5 R3 R4 + _ 1 3 2 (2) 列 KCL方程: iR出 = iS入 i1+i2=iS1+iS2 -i2+i4+i3=0 把支路电流用结点电压表示: -i3+i5= iS2 整理,得: 令 Gk=1/Rk, k=1, 2, 3, 4, 5 上式简记为: G11un1+G12un2 G13un3 = iSn1 G21un1+G22un2 G23un3 = iSn2 G31un1+G32un2 G33un3 = iSn3 标准形式的结点 电压方程 等效电 流源 其 中 G11=G1+G2 结 点 1的自电导, 等于接在结 点 1上所 有 支路的电导之和。 G22=G2+G3+G4 结 点 2的自电导,等于接在 结 点 2上所有 支路的电导之和。 G12= G21 =-G2 结 点 1与 结 点 2之间的互电导,等于接在 结 点 1与 结 点 2之间的所有支路的电导之 和, 为负值 。 自电导总为正,互电导总为负。 G33=G3+G5 结 点 3的自电导,等于接在 结 点 3上所有 支路的电导之和。 G23= G32 =-G3 结 点 2与 结 点 3之间的互电导,等于接在 结 点 1与 结 点 2之间的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 为负值 。 iSn2=-iS2 uS/R5 流入 结 点 2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iSn1=iS1+iS2 流入结点 1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流入结点取正号,流出取负号。 由结点电压方程求得各结点电压后即可求得各支路电 压,各支路电流可用结点电压表示: 一 般 情 况 G11un1+G12un2+ G1,n-1un,n-1=iSn1 G21un1+G22un2+ G2,n-1un,n-1=iSn2 Gn-1,1un1+Gn-1,2un2+ Gn-1,nun,n-1=iSn,n-1 其中 Gii 自电导, 等于接在 结 点 i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 ( 包括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 )。 总为正。 当电路不含受控源时,系数矩阵为对称阵。 iSni 流入结点 i的所有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包括 由 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等效的电流源 )。 Gij = Gji 互电导, 等于接在 结 点 i与 结 点 j之间的所 支路的电导之和, 总为 负。 结点法的一般步骤: (1) 选定参考结点,标定 n-1个独立结点; (2) 对 n-1个独立结点,以结点电压为未知量, 列写其 KCL方程; (3)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 n-1个结点电压; (5) 其它分析。 (4) 求各支路电流 (用 结点电压 表示 ); 试列写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G1+G2+GS)U1-G1U2 GsU3=USGS -G1U1+(G1 +G3 + G4)U2-G4U3 =0 GSU1-G4U2+(G4+G5+GS)U3 = USGS 例 3. 无伴电压源支路的处理 ( 1)以电压源电流为变量,增 补结点电压与电压源间的关系 Us G3 G1 G4 G5 G2 + _ GS 3 1 2 Us G3 G1 G4 G5 G2+ _ 3 1 2 I (G1+G2)U1-G1U2 =I -G1U1+(G1 +G3 + G4)U2-G4U3 =0 -G4U2+(G4+G5)U3 = I U1-U3 = US 看 成 电 流 源 增补方程 ( 2) 选择合适的参考点 U1= US -G1U1+(G1+G3+G4)U2- G3U3 =0 -G2U1-G3U2+(G2+G3+G5)U3=0 Us G3 G1 G4 G5 G2 + _ 3 1 2 Us G3 G1 G4 G5 G2+ _ 3 1 2 4.受控电源支路的处理 对含有受控电源支路的电路,可先把受控源看作独立 电源按上述方法列方程,再将控制量用结点电压表示。 (1)先 把受控源当作独立 源列方程; (2) 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 列写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例 iS1 R1 R3 R2 gmuR2+ uR2 _ 2 1 (1)设参考点, 把 受控源当作独立 源列方程; (2) 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 列写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例 2 1 3 iS1 R1 R4 R3 gu3 + u3 _ R2 + r i i R5 +uS _ 解 例 列写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1V 23 2 1 5 3 4V U 4U 3A 3 1 2 注: 与电流源串接的 电阻不参与列方程 增补方程: U = Un3 例 求 U和 I 。 90V 2 1 2 1 100V 20A 110V U I 解 1 应用结点法。 3 12 解得: 90V 2 1 2 1 100V 20A 110V U I解 2 应用回路法。 1 2 3 解得: 3.3 网孔分析法 (loop current method) l基本思想 为减少未知量 (方程 )的个数,假想每个回路中 有一个回路电流。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的 线性组合表示。来求得电路的解。 1.回路电流法 以基本回路中的回路电流为未知量 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当 取网孔电流为未知量时,称网孔法 i1 i3 uS1 uS2 R1 R2 R3 b a + + i2 il1 il2 独立回路为 2。选图示的两个独立 回路,支路电流可表示为: 回路电流在独立回路中是闭合的,对每个相关节点均流进一 次,流出一次,所以 KCL自动满足。因此回路电流法是对独立回 路列写 KVL方程,方程数为: l列写的方程 与支路电流法相比 ,方程数减少 n-1个。 回路 1: R1 il1+R2(il1- il2)-uS1+uS2=0 回 路 2: R2(il2- il1)+ R3 il2 -uS2=0 整理得: (R1+ R2) il1-R2il2=uS1-uS2 - R2il1+ (R2 +R3) il2 =uS2 i1 i3 uS1 uS2 R1 R2 R3 b a + + i2 il1 il2 2. 方程的列写 R11=R1+R2 回路 1的自电阻。等于回路 1中所有电阻之和。 观察可以看出如下规律: R22=R2+R3 回路 2的自电阻。等于回路 2中所有电阻之和。 自电阻总为正。 R12= R21= R2 回路 1、回路 2之间的互电阻。 当两个回路电流流过相关支路方向相同时,互电阻取 正号;否则为负号。 ul1= uS1-uS2 回路 1中所有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ul2= uS2 回路 2中所有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当电压源电压方向与该回路方向一致时,取负号;反之 取正号。 R11il1+R12il2=uSl1 R12il1+R22il2=uSl2 由此得标准形式的方程: 对于具有 l=b-(n-1) 个回路的电路,有 : 其中 : Rjk:互电阻 + : 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同 - : 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反 0 : 无关 R11il1+R12il1+ +R 1l ill=uSl1 R21il1+R22il1+ +R 2l ill=uSl2 Rl1il1+Rl2il1+ + Rll ill=uSll Rkk:自电阻 (为正 ) 例 1.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电流 i. 解 1 独立回路有三个,选网孔为独立回路: i1 i3 i2 ( 1)不含受控源的线性网络 Rjk=Rkj , 系数矩阵为对称阵。 ( 2)当网孔电流均取顺(或逆时 针方向时, Rjk均为负。 表明RS R5 R4 R 3 R1 R2 US + _ i RS R5 R4 R 3 R1 R2 US + _ i 解 2 只让一个回路电流经过 R5支路 i1 i3 i2 特点 ( 1)减少计算量 ( 2)互有电阻的识别难度加 大,易遗漏互有电阻 回路法的一般步骤: (1) 选定 l=b-(n-1)个独立回路,并确定其绕行方向; (2) 对 l 个独立回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其 KVL方程; (3)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 l 个回路电流; (5) 其它分析。 (4) 求各支路电流 (用回路电流表示 ); 3.理想电流源支路的处理 l 引入电流源电压,增加回路电流和电流源电流的关系方程。 例 RS R4 R 3 R1 R2 US + _ iS U _+ i1 i3 i2 电流源看作电 压源列方程 增补方程: l 选取独立回路,使理想电流源支路仅仅属于一个回路 , 该回路电流即 IS 。 RS R4 R 3 R1 R2 US + _ iSi 1 i3 i2 例 为已知电流,实际减少了一方程 l 与电阻并联的电流源,可做电源等效变换 I R IS 转换 + _RIS I R 4.受控电源支路的处理 对含有受控电源支路的电路,可先把受控源看作 独立电源按上述方法列方程,再将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