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 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 们认真贯彻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 统领,以实施“文明育县”战略为己任,扎实开展了一系 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除 XX 年成功争创“全国文化先 进县”之外,先后荣获 “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 集体”、“全省文化执法十佳案卷”办案单位、“六安市 第六届文明单位” 、“六安市第七届文明单位”、“六安 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上土市镇 被命名为(XX-XX 年度)安徽民间(民俗活动)文化艺术之乡。 XX 县汉风徽韵演艺传播有限公司、佛子岭民俗艺术团先后 荣获全省民营艺术“百佳院团”称号。单龙寺、太阳、磨 子潭等 6 乡镇综合文化站相继被评为全省一级站。四顾冲 村农家书屋被评为“XX 全省百家书屋”。 XX 玉石公司被 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柯林印铁被评为“安徽 省民营文化企业 100 强”。XX 玉石文化产业园、安徽柯林 印铁有限公司、XX 县雁江印务有限公司分别被评为市级文 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全县文化建设呈 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 入力度,在城区,除先后建成了以文峰公园、文庙东西广 场、红源广场、淠阳湖公园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外, 对县“三馆”进行了维修改造,不断完善其功能。XX 文庙 成功争创国家 AAAA 旅游景区,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顺利通 过国家三级馆评估验收。在乡村,狠抓了文化惠民工程的 实施。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 16 个,农 家书屋 159 家,广电“村村通” 10654 户,公共电子阅览 室 17 个,农民文化乐园省级 1 个、市级 2 个、县级 3 个, 美好乡村省级重点示范村农民文化广场 21 个,乡镇综合文 化站和农家书屋覆盖面达 100%。 XX 年 3 月 26 日我县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 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XX 年 6 月 28 日县文化馆、图书馆和 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免费对外开放,标志着全县的公共文 化服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县“三馆一站”严 格按照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 办法要求,进一步明确服务内容、健全服务项目、完善 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功能作用,取得了良 好效果:县文化馆免费开放项目在国家要求 3 项的基础上 已拓展为 7 项;县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中严格做到“免费不 免责任,免费不减服务,免费不降质量”;县图书馆围绕 “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宗旨,坚持每周对外 开放不少于 56 小时;16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对外开放工 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每年完成送戏下乡任务 134 场, 每年开展农村数字电影放映 1608 场以上。 二、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作为推动文化 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将“群众自娱自乐、政府引导 服务、打造特色文化、弘扬健康向上”作为主题,坚持 “政府买单、群众看戏”。“送戏进万村”、“美好乡村 欢乐行”、“春节文化周”、“广场舞展演”、“元宵灯 会”、“黄芽茶文化节”等已成为我县群众性文体活动品 牌,工作开展也保持连续性,逐步形成主流文化、高雅文 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民间文艺社团发展迅速。全县已发展各类民间文艺社 团 22 家,拥有个人会员 15000 人,通过民政部门注册并领 取营业性演出经营许可证的民营文艺表演院团 6 家。 各类民间文化团体先后开展巡演展演活动 500 多场。积极 参加了 XXXX 县文化惠民暨迎新年文艺晚会、“盛世中国梦?舞 动新 XX”城乡群众广场舞展演、“美好乡村欢乐行”、每 年的春节文化周和“送戏进万村”等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 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受到社会各界一致 好评。 文艺创作成果令人瞩目。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两为” 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培养文艺人才,繁荣文艺创作为 已任,精心创作了一批弘扬主旋律,品位较高的文学、音 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据不完全统计, 近年来荣获国家、省、市级比赛等级奖 240 多件,出版各 类艺术专著 100 余本,30 余人获国家、省、市级表彰,人 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安徽卫视、安徽日报等国家、省 主流媒体报道 20 余次。为积极引导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实 行订单采购和评比表彰,县委政府建立了文艺创作精品奖 励制度,已连续表彰三届“XX 文艺创作十佳”。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 我县文物古迹众多,现有省保单位 6 个,市保单位 4 个(决兴庵、西镇暴动旧址、青枫岭磨子潭战役纪念碑和赵 士湾南遗址),县保单位 39 个。县博物馆文物藏品 1090 件,其 中一级品 3 件、二级品 10 件、三级品 423 件。我县“红色 文化”特色鲜明,XX 作为红 33 师的发源地,在红军时期、 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留下了大量文物珍迹,著名的 诸佛庵兵变纪念馆、漫水河西镇暴动纪念亭、鹿吐石铺大 捷旧址、野猪岭会议旧址、舒传贤故居、列宁小学、烈士 陵园等多达 30 余处。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累计登记 文物普查点 183 处,其中,新发现 135 处、复查 48 处;古 遗址 22 处、古墓葬 16 处、古建筑 106 处、石窑寺及石刻 5 处、近现代文物 34 处。 在文物安全方面,我们坚持把“三防”工作放在首位, 实行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配备了专职安保人员,实行 24 小 时值班,从未发生过珍贵文物、重要文物藏品被盗案件, 连续 34 年安全无事故。在各级重点“文保”单位保护方面, 我们不断加大了对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 度,加快文保工作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四有”工 作机制,更好实现了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档案、有 保护范围、有控制地带保护标志、有专人看管”。建立健 全了群众性文保自治组织,形成了专业性与群众性并存的 文保工作网络,不断加强了对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巡查和 检查力度。此外,我们在做好 XX 文庙内部维修保护、南岳 庙维修保护、博物馆陈列布展升级改造等工作的同时,按 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重点文保单位修缮 工作。投资 3000 多万元,全面修复了省保单位 XX 文庙古 建筑群,新建了文庙东西广场,使之成为全省规模最大、 保存最为完整、开发利用最好的文庙之一;投资 XX 多万元, 及时整修了省保单位文峰塔,并建成具有汉代风格的文峰 广场,随后拓展为文峰公园,目前文峰书院布展工作正在 积极开展;投资 300 多万元,实施了省保单位狮山中学玉 玺楼维修复建工程;新建了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 修复了市保单位西镇暴动旧址等一系列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使之成为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县已成功列入省级“非遗” 名录 4 个,“市级“非遗”名录 2 个,县级“非遗”名录 11 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4 人,市级“非遗”传 习基地 2 个。为依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编 纂了XX 历史文化丛书,有望 XX 年上半年完成丛书 出版发行工作。此外,我们着力打造 XX 文庙国学经典文化、 迎驾酒文化、西山农民艺术、佛子岭民俗、XX 黄芽茶文化 等具有鲜明 XX 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围绕玉石文化和休闲养生文化,搞好招商引资及 服务工作。批准成立了“XX 玉石文化传承研究会”,着力 打造玉石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体系。二是不断巩固发展以 迎驾彩印、柯林印铁、雁江印务为代表的印刷业。三是进 一步加快重大招商项目建设步伐,大力支持 XX 港诚大健康 项目和大别山旅游集散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做好 相关工作。四是积极引导“XX 县汉风徽韵演艺传播有限公 司”、佛子岭民俗艺术团面向市场开展更多更好的演艺活 动,打响全省民营艺术“百佳院团”品牌。五是搭建产业 投资平台,构建文化产业新格局。 六、行政管理和审批进一步规范 一是不断规范广电行业监管,进一步落实安全播出责 任制。扎实开展了农村老放映员工龄认定和补助发放工作。 二是加强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机关 软件正版化工作。不断强化对全县图书报刊出版、音像出 版等行业的监管。三是推进行政审批职能转变。设立局行 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并进驻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一步 加强和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工作。 七、文化市场管理健康有序 坚持以网吧、电子游戏、歌舞娱乐等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