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_第1页
2018-2019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_第2页
2018-2019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_第3页
2018-2019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_第4页
2018-2019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历 史 试 题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3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上述材料()A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B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C我们应该主要从阶级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D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4下列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B“国”与“家”密切结合C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D消除了贵族内部的矛盾5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的有齐郡、琅琊郡等。下列关于琅琊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 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9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10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对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1依据下图漫画中的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不可能发生的对话A秦朝 B汉朝C唐朝 D明朝12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C D13.(2016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14.(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15(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16.(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17.(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8.(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19.(2016江苏卷单科历史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20.(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21.(2016全国新课标1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2(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23(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二、非选择题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分)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1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1)材料一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18级高一第一次段考(翱翔)历史段考试题答案15:ADABA 610:BCCBD 1115:DDDBB 1620:ADBAC 2123:BCD24.【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概括汉朝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历史渊源要从汉承秦制的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封建王侯”概括措施;从“自置吏”“得赋敛”入手总结具体内容;结合“七国之乱”等史实概括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危害。第(3)问结合材料中的“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于汉郡”“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措施”;“意义”从清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答案】(1)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渊源: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25.解析第(1)问,从中提炼出唐初政治的特点,做到论从史出。虽然唐初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这种民主来源于皇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时代性。第(2)问,从材料中的史实可知是法律和皇权之间的冲突,从“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可知法律权威占据上风。第(3)问的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大臣和法律的约束。第二小问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有辩证地认识,一方面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另一方面在本质上仍是君主专制统治。答案(1)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2)实质:皇权和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说明:法律权威占据上风。(3)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识: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高无上。唐初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是由于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但本质上仍然是君主专制统治。26.解析本题可以从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