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1页
徐州市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2页
徐州市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3页
徐州市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4页
徐州市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徐州市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为加强丰县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的管理,依法保护具备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丰县土地登记的覆盖面,全面推进城乡国土资源管理一体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土发 200638号)和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的通知(苏政发 200757 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第二 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丰县国土资源局决定组织开展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村庄地籍调查,为保证丰县农村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技术 标准规范统一,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特编制本设计书。 1 项目概述 目任务概述 丰县各镇 1:1000比例尺农村村庄地籍调查区的调查面积见下表: 镇名 面积 (镇名 面积 (镇名 面积 (首羡镇 顺河镇 口镇 寨镇 店镇 庄镇 王沟镇 楼镇 华山镇 宋楼镇 大沙河镇 梁寨镇 范楼镇 凤城镇 本项目农村村庄地籍调查(含农村地籍数据库建设)任务范围包括上表中 14个建制镇,总面积约 查区地理概况 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东邻江苏省铜山、沛县,南界安徽省萧县、砀山县,北接山东省鱼台县、单县,与河南省相近。地理位置在北纬 34 25 34 56,东经 116 21 116 52之间。现下辖 14个镇,一个国有林场,全县共 360个村民委员会、 14个城区居委会。全县行政区域面积 1450人 口有约 括有汉、回、满、壮、布依、苗等民族。距徐州市区 70公里。 - 2 - 县境内为黄泛冲积平原,两个顶点分别在西南、东南隅的黄河决口扇,呈西 南至东北向倾斜,地面平均海拔高度在 南缘黄河垄状高地、大沙河河漫滩地、黄河冲积微斜平原、湖滨平原及华山周围剥蚀残丘等 5个地貌区域。华山为全境唯一山体,其中南北山峰被长期开采,现已成残丘。大沙河、复新河两条主要自然河流,均为 1851年黄河决口后形成。大沙河滩地高出地面,为县境小流域的分水岭。 - 3 - 调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有春秋温差 大,冬夏温差小,春温回暖快,秋季气温下降迅速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为 其中七月为 27,极端气温:最高 最低 年日照时数 霜期 213天左右,降水量 686毫米左右。 丰县的矿藏包括岩盐、钾长石、石灰石、碘、煤矿、铝土等。其中岩盐储量达 200亿吨;华山钾矿储量 20亿吨,为全国大型钾长石矿床之一。 丰县是农业大县,耕地有 种植旱作物为主,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特色农业种植有芦笋、牛蒡、山药、黄皮洋葱、大蒜、食 用菌等数十种。为“苏北果乡”,果园达 牧业以养羊、养鸭为主。 县境内有徐丰、丰黄、丰单、丰鱼、丰沛等五条省级干线公路。主要商业区有中阳商城、华地街区、步行街、汉城等。 据史记、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生于丰邑中阳里,“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留有不少古迹遗存。主要景点有金刘寨汉皇祖陵、斩蛇碑亭、周勃、周亚夫墓、龙雾桥、邀帝城等,此外还有宋楼张道陵故里、凤鸣公园及大沙河风景旅游区等旅游参观地 。 2 已有资料和分析利用 有土地调查资料 (调查区内有 2011 年初航摄的 1:8000 比例尺数码真彩航 空影像资料。丰县国土资源局从 2008 年到 2009 年完成的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包括 1:5 000比例尺 地利用现状图和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该成果中的 1:5 000 比例尺 通过纠正放大处理及回放作为本次村庄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数据库中的村庄用地可作为划定村庄地籍调查范围界线的依据。) 有基础测绘资料 江苏省测绘局 2009 年实施的基础测绘项目,覆盖丰县全境的 1:10000 地形图资料,可作为项目设计,外业生产指挥用图。 项目技术设计书 本项目设计书是上述规范、规程和标准的具体执 行要求,若设计书中的规定 - 4 - 与上述标准不一致时,以项目设计书规定为准。 3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统: 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 117。按 3分带,为高斯正形投影。 图精度要求 (1) 调查工作底图精度要求 (直接以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生产的 1:5 000比例尺 据各镇要进行村庄地籍调查的范围,将 1:5 000:1 000比例尺,再通过叠加放大了的影像图和 1:5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同名地物点,以及原生产 理,得到满足农村村庄地籍外业调查中需要的影像工作底图。要求放大纠正处理后影像工作底图,影像地物点的点位误差不大于图上 目前利用 2011年 12月底新航飞资料 (2) 界址点及勘丈界址边长精度要求 村庄外围明显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5 村庄内部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界址点间距中误差均小于 (3) 取两倍中误差作为限差。 籍调查范围和分幅 (1)本次农村村庄地籍调查范围为第二次 农村 土地调查 中的村庄( 203) 地类图斑的范围,以及农村土地调查后在其他地类图斑内新增的农村宅基地。 (2)地籍图分幅编号 :采用 1:500 标准分幅,图幅规格为 5050方形。图幅的编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 X 坐标在前, Y 坐标在后,之间以短线连接,以公里为单位,图号取小数点前 2 位,小数点后 2 位,如 量单位 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其中宗地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 精确至 度单位用米( m),精确至 积汇总采用“公顷( ,精确至 - 5 - 4 工作准备 传、动员 农村村庄地籍调查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开展调查工作时,应由当地镇政府及村(居)委会组织进行全 面动员,广泛开展的宣传。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影响作用,深入村(居)委会、召开动员大会,在主要路口、街巷等外墙上张贴村庄地籍调查工作通告,积极宣传村庄地籍调查工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使村庄地籍调查工作家喻户晓,并得到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术准备 (1) 编制技术设计书 根据国家、省及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规定要求,编制本项目的技术设计书,用于指导该项目的具体实施。 (2) 人员培训 为统一调查要求,统一技术标准,开始调查前组织参与本项目的调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以本项 目技术设计书为主,明确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通过培训,达到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方法的目的。 属调查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权属调查前首先应确定调查的范围,收集调查范围内的相关图件,制作工作底图,在工作图上划分村庄地籍调查的街坊。 本次农村村庄地籍调查范围为在丰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村庄( 203)地类图斑范围内,以及后来在其他地类图斑中新增的的农村宅基地,一般均为初始村庄地籍调查。 确定调查范围后,首先应 通过实地对界址点和地物点平面位置及相关间距的检测,当工作底图上的点位现势性强且精度满足要 求时,可依据工作底图进行村庄地籍调查,调查确定界址点、地物点及新增地物的地理位置,并编制地籍图。当通过实地检测证实工作底图的现势性及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或新增地物较多时,应按照村庄地籍测量的要求进行图根控制和细部测量,在测定界址点、单位点及新增地物的地理位置后编制地籍图。凡通过实地检测证实不能直接用于调查确定 - 6 - 界址点、地物点和补测新增地物的影像工作底图,一律作为调查草图使用,该草图可不需要具备有较高的精度,只要具备有现势性,能反映宗地间的位置关系即可,其作用主要是为了便于外业调查工作, 避免调查工作中出现重复或丢漏 现象。 器、工具设备和软件准备 准备好满足外业调查测量并通过省专职仪器检定机构鉴定合格且在有效使用期内的测量要求设备,包括全站仪、网络 持测距仪或经校正后的钢卷尺、计算机及打印机和绘图仪等,编辑和建库软件信息系统、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 其中软件信息系统的配置包括: (1) 网络操作系统: 003 P/ (2) 数据采集平台: (3) 台: .2 上; (4) 数据库平台: 系型数据库 5 技术路线与作业流程 术路线 (1)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收集调查区相关资料,编写技术设计书。组织、宣传、物资准备和调查试点等; (2) 制作调查工作底图; (3) 依据国家、省及徐州市有关村庄地籍调查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权属调查,确定调查区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填写地籍调查表,实地设置界标等;调查虚宗地类; (4) 对每宗地界址点进行解析测量,并采集调绘相关地籍要素,依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编辑地籍图形和 录入相关属性; (5) 应用丰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丰县农村宅基地地籍数据库。 (6) 进行村庄地籍调查面积计算、汇总和专项用地统计; (7) 资料整理归档; (8) 检查验收。 - 7 - 庄地籍调查作业流程 6 权属调查 业流程 准 备 工 作 组织宣传、发动群众 编写设计、制定计划、组织培训 街坊划分 收集图件、权源资料等 土地登记申报 发送通知和申请书或上门申报 申请书与有关表格填写 收取和审查权源材料 绘制宗地分布略图 技术准备 技术设计 技术培训 权源资料收集 工作底图制作 底图精度检测及 相关地籍、地物要素采集 外业调查 权属调查 界址边长勘丈 界址点采集 填写调查表 绘制宗地草图 测定界址点坐 标 全过程质量自检、监理检查,最终成果验收 数据建库 属性数据录入 地籍图拓扑检查 数据入库 地籍图编辑 编辑成图 - 8 - 本原则 村庄地籍调查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历史,反映现状,方便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历史,是指确认或沿用已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用地、历史沿用地和其他实际用地的用地情况; (2) 反映现状,是指按照土地使 用现状进行调查和测量,同时详细说明现状情况与权属来源的情况; (3) 方便利用,是指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完善权属调查的内容,并对有争议的用地,或者缺失的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本要求 权属调查是土地登记中一个重要法律程序,其基本要求是: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在调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村庄地籍调查的对象是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确定的村庄( 203)地类图斑范围内的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使用者的情况、宗地使用的状况及他项权利,确权的依据是经过审查认为有效的权源证件,调查的主 要方法是现场调查宗地的土地座落、位置、界线、收取并核实权源证件。调查的结果是取得一份合格的宗地调查资料,为地籍测量提供合法、有效、可靠的依据。 查深度 (1) 独立宗无论大小均为调查单元。 (2) 宅基地范围内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每家每户的宅基地调查。 (3) 共用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 单位共用空地(如院落)等应按共用宗调查; b. 独立的集中居住商品房等共用宗,按栋为单位进行调查; 权 属 调 查 发送指界通知或电话预约 界址设置、界址边勘丈、现场绘制宗地草图 填写地籍调查表、完善签字盖章 按街坊绘制宗地接合图,按镇绘制街坊接合图 调查资料整理,组织自检互查 监理检查 检查验收 - 9 - 籍调查的基本单元 以宗地为基本单元,被宅基地使用权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为宗地;同一使用权人使用两处以上不相连的地块应分别建立宗地,该类宗地称为独用宗。 备工作 坊划分及编号 按细则规定,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在丰县国土资源局的协助下,以镇为单位,统一划分各村的街坊。 调查区的街坊号和宗地号均以乡镇为单位,从西北角起始,采用“弓”字形编号方法。 (1) 为了和 1:5 000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完整地衔接,本次调查以 1:5 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村庄( 203)图斑边界为街坊边线。 (2) 按二次调查规程的规定,对于调查区内所有宗地,按照新地籍号编码规则重新编制。 订工作计划,组织业务学习 在开展调查工作之前,组织调查人员、检查员、各项目负责人学 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讨论学习规程、细则和“设计书”,技术负责人员做好事先指导,达到认识统一、思路清晰、解除疑难,方法明确之目的。 按照项目总体计划安排落实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权属调查工作人员按其承担的工作内容领取相应的地籍图件和资料,办理调查工作证,同时拟订作业计划。 查通知及准备 为了保证土地使用者在初始权属调查时能够按时到现场指界,在调查人员进入实地调查前,必须按照调查计划、工作进度,确定实地调查时间,通知土地使用者及相邻土地使用者按时到现场指界。通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亲自登门或电话通知的方式。对单位使用的土地,在通知土地使用者到现场指界时,还必须将“指界委托书”、“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送至土地使用者手中。 调查人员在进行初始权属调查前,应收集整理和认真审核权源证明材料,权源材料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及户口本)、已有土地登记或指界的调查材料、单位土地使用者的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已签订的土地权属界 - 10 - 线协议书、本宗土地建设批准文件等土地权属关系确认证明等,要详细了解各宗地的归属情况、特别是对权属状况复杂、有权属争议的宗地,要认真研究,以便实地调查时能作出正 确的结论 。 地权属状况调查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指调查人员在现场对调查宗地的土地使用者性质、土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情况、宗地使用权情况(含共同使用情况)、他项权利状况、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上的土地使用情况和申请书上填写用途一致性等进行调查、核实。核实无误后,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现场填写地籍调查表,并收集相应的权源证明材料。 居民住宅以及其占用的土地使用权,为该户家庭所有成员的共同财产,家庭所有成员共同享有该土地使用权。对于户口本未分开,但是事实已经分开的,应根据不同的户主进行相应的登记,并在说明栏内说明详细情况。同时,对 宅基地闲置情况进行调查,在说明栏内说明情况。 在权属调查结束后,审核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审核。核实结果无误,审核人在地籍调查表的意见栏填写合格;否则填写不合格,并指出错误所在及处理意见,审核者签字盖章。审核者一般为国土所的调查人员。 农民宅基地一般以外墙皮为界,户与户之间的巷道不确权,当墙基高于地面40 厘米时以墙基为界。 址调查 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关键,也是地籍调查的主要工作。一般在土地纠纷中,大多数是界 址纠纷,土地使用者最关心的是权属界址认定。界址调查是指对相邻双方的界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经与邻宗相 关双方认可和有关部门审核后,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经过土地登记的地籍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保护。 址调查的程序步骤 (1) 本宗、相邻宗使用者及调查人员共同到现场,由本宗及邻宗使用者指界、认定界址点及界址线。当本宗、邻宗使用者及调查人员共同到现场指界、认定有困难的(有纠纷的除外),可分别到现场指界、在先前一方认定后再送达另一方确认。 (2) 界址认定后,调查人员会同指界双方,对认定的界址点现场设立界标, - 11 - 绘制宗地草图,勘丈界址边长,并记录在工作底图上,应将界标类别、界址边长勘丈成果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指界双方 签字盖章。 (3) 界址认定的要求 依据有法定效力的书证和各种有效文件;结合当地村规民约和实地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宗地界线。 1) 相邻宗地界址线间距小于 ,宗地界址必须由相邻双方共同到现场指界、认定。宗地界址临街、临巷、相邻宗地界址线间距大于 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且用地图上的界线与实地吻合时,可由本宗地指界人指界。 2) 调查区内单位使用的土地,由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并出具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及本人身份证明,当 法人代表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可由委托代理人指界,委托代理人指界时要提供指界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明;个 人使用的土地,须由户主出席指界,并出具户口簿及其身份证明,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可由家属代替指界,并签署指界人的姓名。 3)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委托代理人指界时要提供指界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明。 4) 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共同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只有本宗指界人指界的,本宗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即可。如果户主不识字,可不签字,户主按手印或户主盖章并按手印。 5) 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的,原则上按批准文件上确权,对“少批多用”的,宗地界线按实际用地界线确定,多用 面积部分在调查表中注明,待后处理。对“多批少用”的,原则上按批准文件确权。但鉴于目前农村宅基地发证率不高,调查时应按实际建设用地范围调查较为合理,待发证时再处理。 6) 历史用地、没有权属文件的宗地,经审核后,一般按土地使用现状确定界址。 7) 宗地界址有争议的,调查人员应在现场调解处理。现场调解不了时,应在调查记事栏上写明双方争议的原因,并标出有争议的地段,呈报县级地籍调查办裁决处理。 8) 户主为一人,但权源材料上使用者姓名为另一人的,或者事实上该宗地 - 12 - 的权利人为另一人的,一般以后者为权利人进行登记,并在地籍调查表的说明栏里予以说明。 9) 一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时,能查清各自的使用部分和共同部分界线的,必须查清。 指界人缺席或不签字情况的处理 在权属调查时,对指界人缺席或拒绝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确认的,可按以下几种办法处理: (1) 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址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2) 如双方缺席,其宗地界址线由调查人员根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3) 将现场调查结果及违约缺席指界通知书送达违约缺席者。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必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 15 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并重新计划调查。 (4) 指界人认界后,无任何正当理由,不在地 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可参照缺席指界的有关规定处理。 址认定的方法 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重点,在确定界址的实地位置时,应按照以下办法进行界址认定: (1) 沿街 (路 )用地界线以实际使用合法围墙或房墙 (垛 )外侧为界;当界标物相邻拐点间距小于 10,以外侧拐点为界址点;单位入门口的内折“八”字形内用地可确定给土地使用者;墙基线以外占用人行道的台阶、雨罩等构筑物用地,一般不确权给该土地使用者。 (2) 落地阳台按实地根部确权,悬空阳台不确权。 (3) 以墙体为界标物时,应明确墙体用地的归属,尤其要注意其公用界址点位置的确 定。 (4) 在建工程项目用地的界线,以建设用地许可证或出让红线图所确定的界线确权。待竣工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时,再按实际用地情况确权。 (5) 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上四至界线与宗地界线一致,但实际面积与批准面积不一致的,按实际四至界线确权。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上的四至界线与实际界线不一致的,根据实地调查及权属争议情况进行确权,原则上以实际使用状 - 13 - 况确权。 (6) 调查区内对重复征用划拔的宗地界线的确定,一般以最后一次征用、划拔批准的文件、图件为准。 (7) 公共厕所、垃圾站按其实际使用状况单独设宗调查。 (8) 同一单位被街、路、巷、河分割成几块时,根 据分割状况,分别设宗调查。 (9) 查清共用宗地各自独自使用的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以及共同使用的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在调查表中说明共同使用部分的分摊方式和分摊比例;绘制宗地草图时应将独自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用虚线表示出来。 (10) 宗地界址经双方指界人认定后,应在实地设置界标,在工作底图上标绘出宗地轮廓,并以街坊为单位按规定要求顺序统一编注宗地号,街坊内不得有重复的宗地号。 界址认定后,无邻宗且界址明显的一般可不设界标。若使用者要求设置界标时,应设置界标;有邻宗,且界址不明显的必须设置界标。界标类型的选用,按照城镇地籍 调查规程要求,当界址点落在空旷地区和面积较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路面、墙角等不同位置,按规定设置相应的界址标志。 籍编号 地籍编号是地籍档案管理的基础,按照现代管理的要求,要达到科学管理,必须建立地籍编号系统,实行统一编号顺序。 (1) 宗地编号 调查区的街坊号和宗地号及界址点编号均从西北角起始,采用“ 弓”字形编号方法。 村庄地籍调查区的地籍编号统一按以下 19 位编码规则进行编排: “县级行政代码( 6 位)乡镇编码( 3 位)街坊编码( 3 位)宗地编码( 4 位)宗地支号( 3 位)” 其中没有设置宗地支号时,可用 000 代 替。 如丰县顺河镇第 32 街坊中的第 47 号宗地的编码为: 3203211020320047000。在调查表上可简写,如 21数据库系统中使用 19 位编码。 街坊内,已设宗地的土地,调查宗地的地类,记录在调查表中;未设宗地的土地,按地类图斑调查,图上标注地类编码;街坊面积有等于街坊内的宗地面积 - 14 - 加地类图斑面积。 (2) 界址点编号 按宗地进行界址点编号,以宗地号加流水号的方法,即每宗地的界址点独立编号,界址点编号统一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由“宗地号加两位流水号”开始顺序编号。两宗以上共用界址点,界址点以地 籍号较小的宗地编号为共用界址点号,较大宗地编号只编未编号的界址点。 地登记申请 土地登记申请由土地使用者依法向土地登记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格式由丰县调查办统一制发。 土地登记申请应提交下列材料包括宗地的主体材料和权属来源材料。宗地的主体证明材料包括:单位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法人代表身份证明、身份证、该宗内所有成员户口簿等。 所有 权属材料证明文件的原件和 复印件或 式的照片,由调查人员审核复印件或 式的照片与原件是否一致。 权属材料证明文件具体包括: (1) 国有或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土地出让合同, 房屋 所有权证、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 征(拔)用土地的批文及其附图,建房审批表、宅基地批准书等。 (2) 地面建筑物产权证件。这是一种土地使用权的间接证明,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建筑营业执照等。 (3) 调查区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转让、租赁、抵押,或因机构调整、企业兼并、联营、合建、房屋买卖等原因,出现土地使用权权属主体变更时由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出具的相关批文、合同或协议等。 (4) 土地使用权纠纷处理意见,包括司法部门的判决书和土地管理部门关于土地使用权纠纷的调解意见书或其他处理意见等。 (5) 继承公证书(复印件)、分家析产公证书或协议书(复印 件)、赠与及受赠公证书或意向书(复印件)等; (6) 权利人房屋现门牌号与权源材料不一致时,需提供当地公安部门证明。 (7) 因各种原因不能提供房地产权属来源材料的,由其填写全县统一制式的村民宅基地权属来源具结书,经行政村村委会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经国土 - 15 - 所审核通过后,可视为权源材料予以受理。 籍勘丈与记录 地籍勘丈必须实地丈量所有落在建筑物(墙壁或围墙)上的界址线边长;以满足室内编绘宗地图、地籍图的成图需要为条件。必须采用手持光电测距仪,同一边两次丈量较差不超过 3尺段),丈量误差必须在 5内,丈量数据直 接记录在地籍调查表中。 籍调查表的填写 地籍调查表每宗地填写一份,共用宗时可将其他共用人基本情况填入另一地籍调表中;必须用钢笔碳素墨水或黑色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书写认真;填写内容完整、正确;内容填错时应划改而不应涂改,每一处只准划改一次,且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名章,全表划改不应超过两处;文字不得用同音字、不规范字替代。宗地草图的绘制可参照调查工作底图,界址边长标注在相应位置。调查表可续页,宗地草图绘制不下时可附贴,凡续页或附贴必须加盖骑缝专用印章。 宗地草图的内容应包括:本宗地号及门牌号,相邻宗地的宗地号 ;本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相邻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点编号,界址线,界址边长,宗地内和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指北针,丈量者,丈量日期等。以下为地籍调查表的填写样本: (1) 封面 编号: 16 位 “行政区划代码乡镇代码街坊代码宗地基本号” (此处可简写,如 21 地 籍 调 查 表 - 16 - 丰县 欢 口 镇 董庄 村 董庄 100 号 2010 年 月 日 ( 为现场权属 调查时间 ) (2) 表格内填写内容及要求 地 籍 调 查 表 土 地 使用者 名 称 具有法人资格单位的全称,单位以公章为准,加盖公章,集体填写“ 个人用地以身份证姓名为准,共用宗地则填写某一土地使用者名后加“等 _ 户”,新村成套住房统一为新村幢。 性 质 性质 填写 “行政”“事业”、企业“国有”“集体”“私营”“外资”“股份”“港澳台”“联营”“个体” 个人住宅填“个人”。 上级主管部门 与单位有资产、行政关系的上级领导部门。个人、个体等性质的土地使用者此栏不填。 土 地 坐 落 经实地核实的本宗地所在路 (街、巷 )及门牌号。 (法人代表或户主) 使用土地的个人的房产证上所载产权人的姓名 代理人( 使用土地单位的法人代表或使用土地的户主不能亲自到场指界时,受委托的指界人的姓名 ) 姓 名 身 份 证 号 码 电 话 号 码 姓 名 身 份 证 号 码 电 话 号 码 李宝华 582145 土 地 权 属 性 质 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或集体土地使用权;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需填写土地使用权类型。国有(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国家作 价出资(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国家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国家授权经营国有土地使用权。)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开发的经营性质的商住楼、菜场、酒店等,使用者填写开发单位,土地权属性质填写“集体土地使用权”。村委用地,土地权属性质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 预 编 地 籍 号 地 籍 号 16位地籍号(也可填简码, 如 21 - 17 - 所在图幅号 本宗地所在的所有 1:1000图幅号 宗 地 四 至 用两个界址点号表示方向,只填首未两个点号,例:北 (1路,东 (2单位。同一方向有多个邻宗时 ,须逐宗填写。两个以上方向的邻宗均为同一土地使用者的,也应按不同的四至分别注明土地使用者。 批 准 用 途 实 际 用 途 使 用 期 限 农村宅基地( 072) 权属材料中批准的宗地使用期限 共有使用权情况 应注明共用的范围、具体由几户共用、共用面积分摊的方法、分摊系数等。一般情况下 ,依建筑面积比例分摊共用面积 (建筑面积可从房产证中摘取 ),按比例进行分摊的,应收集“分摊协议书”。 说 明 地籍调查结果与土地登记申请书填写不一致时,按实际情况填写,并注明原因。其它情况,如宗地只调查不确权和土 地使用者姓名在不同材料上出现音同字不同的也需要说明。当宗地或房屋发生转让而未办理变更手续;未发证的国有宗地的使用权类型无法确定的;飞地则说明其原辖区、街道名称及其他应说明的情况,应在此说明。 界 址 标 示 界址点号 界 标 种 类 界 址 间 距 ( m) 界 址 线 类 别 界址线位置 备 注 钢 钉 水 泥 桩 石 灰 桩 喷 涂 围 墙 墙 壁 空 地 内 中 外 1 2 3 4 5 6 1 - 18 - 界 址 线 邻 宗 地 本 宗 地 日 期 起 点 号 终 点 号 地籍号 指界人姓名 签 章 指界人姓名 签 章 1 2 李春江 2009年 6月 10日 2 4 刘强 2009年 6月 10日 4 5 李春江 2009年 6月 10日 5 6 王刚 2009年 6月 10日 6 1 王刚 2009年 6月 10日 界址调查员姓名 (国土所调查人员) 邵富春 卜涛 李 华 仁 签章不允许漏格 - 19 - 现场界址调查草图 北 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 调查员签名 邵富春 卜涛 日期 籍勘丈记事: 勘丈员签名 邵富春 卜涛 日期 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章 审核日期 - 20 - 属调查的成果资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调查时可不申请) (2)各种权属资料、户籍资料 (3) 调查情况现场笔录(有争议时) (4) 地籍调查表(每户一份) (5) 村民宅基地使用权人变更具结书(继承、赠与、析产、更名等) (7) 分摊协议或同意书(共用宗时) 以上资料均应以宗地为单位以图片 式录入数据库。 7 地籍测量 根控制测量 在 统下,布设满足界址点采集要求的图根点,利用网络 测图根控制点 。为保证精度,利用上下午对同一控制点进行分时段观测,当观测成果较差在 3 ,可取平均值作为控制点成果。 籍要素采集方法和精度 充分利用调查区已有的航空摄影测量成果资料,对影像清晰的地物,可利用原有空三加密成果,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重新构建立体模型并采集明显地物轮廓边线。要求对采用航测法内业采集的地物都要进行外业检测,当地物点的平面和间距中误差分别小于图上 ,可直接作为地籍图中地物要素进行采编,否则需实地重新实测采集。但宗地的界址点及界址线,以及新增地物均需基于图根控制以上的 控制点设站采用全野外解析法进行实测采集。界址点及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按以下的精度指标要求执行。 (1) 界址点精度 类别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至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 适用范围 中误差 允许误差 一 5 10 10 街坊外围界址点 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 二 15 15 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 - 21 - (2) 地籍图平面精度 地籍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明显地物点不超过图上 坊内部不超过图上 物点间距中误差明显地物点不超过图上 坊内部不超过图上 址点采集 对用网络 法测定的图根点,外业采集数据前,应用全站仪检查其正确性,并做好记录。 界址点应在测站点上采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法测定,采集步骤如下: (1) 参照地籍调查成果,实地检查界址标示的设置,采集界址点坐标。 测站能直接观测到的,且距离在 150m 以内的界址点可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量。 (2) 对网络 法观测的地方,采用支导线法施测界址点,一般情况下,向下发展不得超过三级;特别困难的 地方,发展级数不得超过五级,同时要求每次支点必须后视大于前视距离。 (3) 界址点观测、计算:测站点仪器对中误差不大于 3向边一般长于测量边,定向边检测边长与坐标反算边长之差不应大于 1/4000距棱镜位置不能与界址点位重合时,应偏心观测。观测结束后(观测点数大于 3 个)应进行方向归零检查(即再次检核定向点)。 (4) 对外业无法直接定位测到的界址点,可结合一定的几何图形,勘丈若干边长,运用边长交会、内(外)分点等方法解算其点位坐标。 业调绘 外业调绘应根据地籍图表示的地物要素内容,对照符合精度要求的内业采集的 地物要素进行外业调绘,调绘内容主要包括:河流、沟渠,房屋边线位置、房屋层次、建筑结构,围墙、栏杆,道路等级,以及植被、地名注记等内容。 加地籍图建筑物等相关地籍要素矢量化相关内容 籍图编绘 (1) 绘制界址线:根据实测界址点和勘丈边长确定界址线的位置,两个界址 - 22 - 点之间的反算长度与实地勘丈界址线长度之差低于 5,可直接根据实测得的界址点绘制界址线;当两个界址点之间的反算长度与实地勘丈界址线长度之差超过 5,在确定界址线勘丈无误的情况下,可调整界址点的位置,以保证反算边长和实地勘丈边长的一致。 (2) 地物要素编辑:根据绘制好的界址线,以及外业地物要素的调绘结果,将房屋、围墙、栏杆等按照地形图图式表示的要求编辑地籍图。 (3) 对地籍图形和属性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4) 以一个或邻近的街坊为范围,按 1:500 比例尺回放纸图进行外业检测和巡视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错误及时进行修改。 8 地籍数据编辑和建库 据编辑 (1) 地籍图数据编辑可基于 自行开发的编图软件进行。按外业采集的内容,用人工干预的方式,逐个对由外业采集的要素编辑修改成符合本设计书要求的数字地籍图;经检查合格后,再将过程数据成果转换录入徐 州市统一的地籍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中,按入库要求编辑点、线、面要素,最后进行编辑录入元数据文件。 (2) 在编辑时,应突出表现地籍和地物要素构成的形状特征,各要素应按其规定的点、线、面分类数字化,以点、线、面的形式反映出来。要求点状地物按中心位置准确地用相应的符号表示,不得移位或用错符号;线状地物按其性质及起址位置完整连续地表示出来,不得随便中断、变形、移位和出现悬挂节点,由复合线型组成的实体,要注意将主结构线表示准确后,再配置辅助线;面状地物由多边形或闭合的线划构成,要注意正确表示面状地物边线位置,面域内加 注说明注记及填注的位置必须能正确反映其面的具体性质。 (3) 内业编辑时,对经外业采集的原始测量数据(非量测的数据除外)不得擅自进行非法操作,对明显缺陷问题必须通过检查员核定后再修改或删除。 籍数据入库 库数据预处理 在建立地籍数据库之前,应先对外业测量数据、权属调查数据及当地国土局 - 23 - 提供的原始地籍档案资料进行必要的检查处理,对发现的问题应会同国土局有关人员、外业地籍测量人员及权属调查人员沟通后妥善解决。 籍档案资料的处理 综合分析 1:5 000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整理已确定的镇界、村界, 将原村庄( 203)地类图斑边界拷贝到街坊界层,进行镇代码和街坊代码的整理检查,进行共点检查、拓扑检查和属性检查。 其中拓扑检查要求做到: (1) 多边形之间不得有空隙 (2) 多边形之间不得有重叠 (3) 街坊应落在所在镇的区域范围内 属性检查要求做到: (1) 地籍编码不得为空 (2) 地籍编码不得重复 (3) 控制面积不得为空 量数据预处理 以街坊为单位对外业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处理。 形数据处理 在测图系统中将外业测量成果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分别输出每个街坊的图形数据。 输出成果图形(全部输出),该图形文件中需含街坊内的图形数据点 、线、面文件,数据输出后进行检查编辑,确保每一街坊数据完整,无错漏或多余数据。 边处理 数据接边是指把被街坊界线分割开的同一图形内不同部分拼接成一个结构上完整的对象。接边误差控制要求如下: (1) 保证接边处图形的零误差拼接,接边处应线条流畅。 (2) 保证街坊界两侧属性值语义一致。 (3) 保证同一地籍、地物要素数据对象的单一,即空间数据对象是一个目标,属性数据只有一条与之对应。 据分层检查处理 - 24 - 接边工作完成后将各街坊数据添加在一起,拼接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形文件,并将图形文件进行分层,建立分层文件。图层划分 为:界址点线、控制点、房屋、水系、道路、境界、注记等其它图层。 将各分层文件检查,使各层文件独立完整,无错、漏,也不含其它图层数据。 预处理完成后应逐街坊对数据进行共点检查(仅宗地层),拓扑检查和属性检查,检查无错误后入库。 据分层 检查要求 (1) 各街坊数据要素完整、无错漏、冗余,拓扑关系准确、接边正确。 (2) 每一街坊数据相对独立、完整,要有街坊线,街坊线外无多余数据,相邻两街坊接边处街坊线共边,无拓扑错误。 (3) 地物分类正确,属性字段完整、与图形要素匹配,无错、漏及多余数据。 (4) 相邻两宗地之间界址线共边, 无界址线跨越界址点现象。宗地界址线拓扑关系正确 (5) 宗地属性内容无空宗地号、地类、空地籍编码字段。 (6) 检查是否有不合理的界址线跨越房屋线数据(跨越非法占地房屋除外)。 地层拓扑检查 (1) 多边形之间不得有重叠 (2) 数据应在街坊层的整个区域范围内 地层属性检查 (1) 宗地编号必须唯一 (2) 宗地编号、地籍号不允许为空 (3) 地籍编码不允许为空 (4) 土地用途必须在数据字典中 (5) 权属性质必须在数据字典中,且不允许为空 (6) 使用权类型必须在数据字典中,且不允许为空 址点拓扑检查 界址点应在界址线的端点上 址点属性检查 (1) 地籍编码不允许为空 - 25 - (2) 界址点号、界址点类型不允许为空 (3) 界址点号在同一街坊内不允许有重叠 (4) 界址点 允许为空,且不允许重复 址线拓扑检查 (1) 界址线不得重叠 (2) 界址线不得自重叠 (3) 界址线不得自相交 (4) 界址线应在宗地的边界上 (5) 界址线上不得有伪节点 (6) 界址线相交处无交点 址线属性检查 (1) 起点 终点 允许为空 (2) 邻宗地籍号不允许为空 (3) 界址线长度,界址线性质,界址线位置不允许为空 (4) 地籍边码不允许为空 屋层拓扑检查 (1) 多边形之间不得有重叠 (2) 多边形 应在宗地的单一要素范围内 屋层属性检查 (1) 房屋结构值必须在数据字典中 (2) 房屋的隶属宗地不允许为空 (3) 房屋的地籍边码不允许为空 属资料预处理 权属资料录入前先将权属调查工作提供的资料及当地国土局提供原始地籍档案资料进行整理,以避免因权属资料不完整或者是与图形数据不对应而影响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以街坊为单位将每一宗地的地籍调查表、证明文件等权属资料归置整齐,检查每一街坊的资料所含宗地数与图形的宗地数是否一致,同时检查每一宗地不同表格之间的内容是否有不一致的现象,例如:调查表中的本宗四 至,及界址确认 - 26 - 表中的本宗、邻宗地籍调查表中对同一界址线的填写是否相吻合,是否对沿界址线上地物的归属相矛盾。 性数据录入 地籍属性数据的录入,应以街坊为单位将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已发证宗地的审批表等相关资料一一录入数据库中,录入时可多人分街坊同时工作。录入时须注意,录入的地籍属性数据必须与图形数据建立属性挂接关键字段(地籍编号)。将收集到的权源材料也一并录入数据库中,需注意权源材料与宗地的对应。 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 数据检查 将录入的属性数据及图形数据认真检查,数据完整,作到属性与图形内 容匹配,数据完全对应一致,待修改无误后可将数据进入地籍库。 (2) 数据入库 进入地籍管理系统,将采集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直接入库,数据入库后进行整个数据的拓扑、属性等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编辑,确保数据符合数据库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3) 数据库调试 数据入库后,开始试运行数据库,对系统中编辑、输出、查询、面积汇总等各项功能进行测试,使数据库系统结果正确、稳定运行。 坊图 根据需要设置街坊图模板。以街坊为单位,从数据库中调出该街坊内的全部数据,并加载设置好的模板,对加载的数据和注记进行编辑,直至满足要求。并保存为 式,供打印使用 街坊图可根据街坊大小而选用适合的图纸和比例尺,主要表达出本街坊内各宗地的分布位置和相互关系。 街坊图的内容包括:街坊号、各宗地宗地号和地类号(分式注记),个人宗不注记权利人姓名和面积,单位宗需注记权利人姓名和面积;指北针,宗地内建筑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