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后感.docx_第1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docx_第2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docx_第3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docx_第4页
《爱和自由》读后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和自由读后感 导语:亲爱的读者,如果这本书能使您更爱您的孩子, 就请您把爱送给每个孩子。在爱的环境中长大成人,他们 肯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拥有这样一个孩 子,幸福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爱和自由读后感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 ,感受 很多。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那爱到底是什么?“爱是忍 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 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 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受此启迪,我感觉:爱是尊重, 爱是珍视尊严。 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 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 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 择。作者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爱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 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这样孩子就可以全面发展,这 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时,也简要地提到了约束孩子不 良行为的方法。总体来讲,作者比较审慎地遵照蒙氏的方 法在实践着儿童教育,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作者所谓的“爱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主角 还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对象。作者要求成人尽可能地 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科学的爱,给他们尽可能充分的 自由。但无论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词,这种施予和授予的关 系没有变,孩子是被动的,是从属地位的。这意味着,成 人有权力决定给什么样的爱,给什么样的自由。给什么, 怎样给,取决于成人认为怎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 这种施舍的“爱和自由”是功利主义的,并且会因社会的 压力而不断修正、变化,最终就是妥协和放弃。孩子得到 的是被动的爱,缺少的尊重。 在此我想来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创始人蒙台 梭利有以下教育观点: 1、遵循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2、注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3、重视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4、支持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 获得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遵循、注重、重视、支持,在这 几个词中,汇总一个词:“尊严和独立”:,其实,生命的 尊严和个体的独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张这 种尊严和独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不是孩子 的父母。蒙氏极力想说明,如果你认识不到,不尊重这种 天赋人权,你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而爱、自由不 是成人施舍给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权利,是从 “尊严和独立”生发出来的。如果不认识到这点,所谓的 “爱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伪善的,也是善变的。 仅仅“爱和自由” ,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严和 独立”地发展,他需要责任,需要平等。不背负责任,很 难谈到尊严;没有平等,独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 尊严和独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环境中成长,很难期望他人 格的健全。孩子当然需要爱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 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担负各自的责任。这样,人格才能 健康发展,并走向成熟。 书中谈到了神游一词,让我深受启发。其实,儿童是 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当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码的指引 去做一件事情却备受阻碍的时候,儿童智能通过幻想来实 现自己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离,神游就 此形成。书中有一个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开始 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里凭借老师讲述的植树过程来 构思一篇植树的作文时,神游就此开始。 您可以尝试去看一下爱和自由这本书。孩子真的 值得成人仰视,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反思 自己,成长自己。 “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休息的等待”是打动我 最深的字眼。我在努力尝试,并且相信会越做越好! “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 父”!如果我们珍视孩子的尊严,那我们就该成为维护尊严 的榜样。从我开始,从你开始,从此刻开始! 爱和自由读后感 近些天,翻阅了孙瑞雪的书爱 和自由 ,让我明白了,爱孩子就要给他充分的自由,当然, 这样的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的。 爱与自由的一个最具有颠覆性教育观念就是蒙特 梭利“精神坯胎”论,所谓的“精神坯胎”是说,胎儿在 母体中形成的一瞬间,内在就有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将 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的发展,指导儿童该去抓什么, 摸什么这种观点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 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 基于这种观点,儿童的成长不需要大人灌输什么新内 容,而只需要为儿童创造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如果仔细思 考一下我们掌握语言的过程,就不难看出,环境对儿童发 展所起到的作用,一般三岁前,儿童就能基本掌握本土语 言,在这个过程无需大人为孩子专设课程,儿童便能在周 围充斥的语言声音中自行掌握语言,可见,儿童是自我发 展的。而这种自我发展基于感觉之上,从感觉中发展并由 感觉伴随着。 我很赞赏这本书的观点:“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心理 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在 心理成长之上的。 ”这个与中国大陆“知识至上”的教育观 念似乎完全相悖, “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拼命给孩 子灌输知识,这就是我国教育的现状,殊不知这种完全违 背儿童内在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正在吞噬着孩子的心智。 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也是说, 当孩子的行为超越纪律的范畴时,我们应该是有权利说 “不”的,但这个“不”要怎么说,以什么方式去引导, 去告诉孩子呢。在蒙错理念中,一切都要为了心灵让步。 比告诉孩子对错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 入困境,使孩子心灵不受到伤害。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认知 这个世界的,通过感知而发现宇宙的定律,或许我们简简 单单一个字眼,就会伤害到这幼小柔嫩的花朵。 蒙氏的教育理念强调孩子自我教育,家长和老师只是 观察者,引导者,能够让孩子在自由中自己找到纪律和约 束,心甘情愿的遵循规则。这个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网 上现在蒙氏的教具炒的很热,家长们热衷于送孩子们上数 学班,音乐班,大大小小的教学机构都高悬蒙氏的金字招 牌。转也赶过潮流去上过几期早教课,当时我并不是很了 解什么是蒙氏,当然现在也不是很了解。对当时的我而言, 蒙氏教育就是眼花缭乱的教具。我觉的现在中国的早教机 构已经把蒙氏教育当成是万能的,已经有些脱离了爱和自 由的原则。我们带孩子去早教班的时候征得他们的同意了 吗,当他们不愿意的时候我们遵从他们的意愿了吗?我想答 案是没有。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反省,我们带孩子上早教 班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自由中找到本我,还是为 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绘画能力。 爱和自由读后感 这是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 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也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 “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作为一名即 将走入幼教领域的工作者,我非常庆幸在这时读了这本书, 它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不仅仅要爱孩子, 更要学会如何爱孩子。书中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的语句, 也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 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 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 授。 孙瑞雪老师是一位蒙特梭利教育(蒙氏教育)的倡导者, 所以书中处处都体现了蒙氏教育理念。许多幼儿教育工作 者和家长都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我们 会不经意见扮演了“上帝” ,孩子的“上帝” 。其实看似弱 小的幼儿,他们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 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们增加什么新内容,只需要给他 们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蒙特梭利说过:“我们要做孩 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都应该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在实际的生活和活动过 程中让他们的“精神胚胎”(敏感期)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 他们一定会成为人才的。的确,零到 6 岁甚至到 12 岁,儿 童都处在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但并 不是成人自以为是的“灌输” ,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自 己会吸收。儿童内在有一个自然、有序的发展过程,它只 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书中还举了许多 生动的例子,让我们成人会“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 在整本书中没有看到具体的教法和技巧,更多的是用饱含 激情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蒙氏教育的核心对孩子的爱和尊 重。 书中提到在早期教育与天才的书中提到一个观念: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里提到的兴趣是孩 子天生就有的,而且孩子的个别差异决定了他们每个人会 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却与之相 违背:画画全班都画,数数字集体来数人们有很多 东西必须是共有的,比如知识、道德,这是有理由的。但 共同的东西不能共同的时间来教,即使孩子开始能用,那 也是小学以后的事了。幼儿园(3-6 岁)的儿童还不能很快的 将感觉点转向成人招引过去的注意点,这个能力是会随年 龄的增长而增强的,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实施纲要(试行) 上也提出要保护孩子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 的发展。每个幼儿生来就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人对周围世 界的感知是独一无二的,思维状态也是很独特的,如果每 一个儿童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将来也一 定会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 到了发展每个人自身的潜力。 现在的社会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幼儿、幼儿家长、幼 儿教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三独”现状也带来 了许多转变,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传统儿童观也要向心生 代儿童观转变,现在的儿童交友面广,接受新事物的的能 力方面都比较强,所以我们这一代的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孩 子的个性培养,不要过多抑制他们的欲望而是要发展它们。 这需要我们老师平时的观察,在细节上鼓励孩子发展他们 的兴趣。 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真 正的“爱”!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 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 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 快乐无比!许多家长会有错觉: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 恋她(他),但在作者看来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 不过分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孩子,父母只是短暂 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 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不能起伏太 频繁爱他们的时候会表现出特别爱,情绪低落时候又会对 孩子冷漠态度,这样在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他 们会怀疑父母是否是一直关爱自己的,这样会不利于孩子 安全感的建立,对他的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书中第十三章节自由与纪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不仅仅 是对未来教学理念的启示,更是对我自身的发展也有了一 个重新的认识。作者赞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最 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去认识、认知,这就是充 分发展潜能的自由!当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这种自 由是建立在一定的“纪律”的基础上的。然而,在蒙氏教 育理念里: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因为人是 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 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了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 种自我控制能力称之为纪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 理解的守纪律,就是听老师话,很安静地坐在那里,其实 不然。事实上,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 游戏中主动的约定一些规则并且很好的遵守它,像是游戏 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但这些规则是和儿童发展 和谐的,是儿童在生活中、在与同伴游戏中自己建立的, 是和幼儿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规则基本上都符 合量少、严谨、科学的要,这样儿童才乐意去自觉遵守并 感到快乐! 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避免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显 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 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了兴趣就能反复的做那件事, 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就会逐渐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 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就形成了。专注是思维活动, 专注可以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的运用智慧,人的内心 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现在的人越来越表现出浮躁的心态, 可能也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强制的约束之下的结果吧!儿童和 成人还不一样,把自由给成人,成人有可能就睡大觉,什 么都懒得做,或者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放纵了自己, 另外,成人可能什么都不做, “懒散”多舒服!当然以上这 些都是儿童时期被扭曲了的成人。但儿童生下后有一种自 然的法则,就是不断地、不停止地发展生命,儿童没有一 秒会放弃这种发展,因为内在的力量在驱动着他感知周围 的一切(学习),所以活动中的幼儿是最正常的幼儿!而回头 看看我们自己,小时候很多的是在成人的强制下长大的, 长到成人可能都不曾做过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且更多的 情况是这样,习惯性的接受任务、指令,如果不给分配任 务就觉得无所事事。在蒙特梭利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这 是儿童期没有获得过自由,凡事都不敢去超越某个范围, 无形中的禁忌使人不敢去思考,事实上我们许多人可贵的 创造力就是被这些所谓的规矩、规则给抹杀了。 爱与自由整本书直观、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