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宜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2010年工作打算_第1页
2009年宜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2010年工作打算_第2页
2009年宜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2010年工作打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宜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 2010年工作打算 县域经济 加入时间:2010-1-28 11:15:16 lhkqyw 点击:175 2009 年宜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 2010 年工作打算 宜昌市经济委员会 一、县域经济及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一手抓县域经济, 一手抓城区经济”,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2009 年,1-11 月九县(市、 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692.4 亿,同比增长 35.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可以完成 215.64 亿,同比增长 36.4%;预计九县(市、区)全年可以完成工业总产值 939 亿,同比增长 3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可以完成 293 亿,同比增长 36%;九县(市、区)1-9 月完 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22.17 亿元,同比增长 27.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19.2 亿元,同比增长 43%,实际利用外资 6037 万美元,同比增长 43.23%。从增幅来看, 远安县、宜都市、当阳市、夷陵区、枝江市等五个县市 GDP 增幅超过 15%;当阳市、远 安县、宜都市、枝江市、夷陵区、秭归县等六个县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 30%。远安县、宜都市、当阳市、夷陵区、枝江市、兴山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超 过 20%。五峰县、远安县、夷陵区、当阳市、宜都市、兴山县、秭归县等 7 个县市完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 40%。当阳市、宜都市、兴山县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超过 50%。 在 2009 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现场会上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 20 个县域经济发展先 进县(市、区)中、宜昌有 5 个县(市、区)获得表彰,其中宜都名列第二位,远安、夷 陵、枝江、当阳分列第九、十一、十四、十六位。按照省考核评价结果,在全省 79 个县 (市、区)中,我市有 5 个县市区为类县市区,即位于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居前 20 名;有 1 个(兴山县 57 位)为类县市区,即位于第 21 名至 59 名;有 3 个(秭归县 第 64 位、长阳县 67 位、五峰县 75 位)为 III 类县市区,即位于第 60 名至 79 名。 宜昌有 6 个产业集群列入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1-11 月 6 个重点产业集群得到快 速发展。其中磷化工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 172 亿元,同比增长 23.53%;宜昌市医 药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 51.5 亿元,同比增长 56.2%;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 入 46.9 亿元,同比增长 53.46%;当阳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 15.9 亿元, 同比增长 47.19%;枝江酒业产业集群集群实现营业收入 25.06 亿元,同比增长- 0.32%;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 13.6 亿元,同比增长 28.3%。 宜昌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帮助企业应对危机。远安县积极出台政策扶持。先后三次召开 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化“危”为“机”良策,制定出台了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 10 项政策措施, 县直部门出台了 103 条具体措施,在税费征缴、土地供给、信贷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 予企业最大限度的扶持。当阳市牢固树立“优先发展工业”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 念,进一步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29 名县级领导干部深入 全市 106 家重点工业企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投资拉动,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是近几年 宜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秭归县举全县之力引进和开工了雨润集团禽类肉 食品加工、AB 集团三期、铁矿开发、匡通光耦和鹏程焊接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 远安县全力加快在建项目工程进度。对东圣化工“836” 工程、西部化工一期工程、永安车 桥 10 万吨铸件、楚园春酒业 5000 吨商务养生酒等一批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全力跟踪, 促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当阳市续建和新建工业项目 97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16 个,计 划总投资 88 亿元。1-9 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2 亿元,增长 50%。 (三)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产业集群发展。1-11 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1020 家,比 2008 年底增加 173 家,其中县市达到 864 家。各县市以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 业为依托,以资源和产品为纽带,不断加快特色园区和综合性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向 沿江、园区聚集,支持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如夷陵区明确产业定位, 严格功能分区,着力构建以园区经济为特征的板块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小溪塔轻型 综合工业园、鸦鹊岭食品工业园、龙泉酒类饮品工业园和黄花新型建材工业园“一区四园” 发展格局, 同时,立足于产业升级和长远战略,以“园中园”模式,规划布局了三峡移民产 业园、稻花香包装工业园、萧氏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上海市对口支援电子服装工业园、 樟村坪工业园和黄花石材工业园。宜都市规划并建设东阳光工业区、枝城化工建材工业区、 清江绿色产业加工贸易区、陆城工业区,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使园区地域更加集中, 特色更加鲜明。 (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广应用了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余热余 压利用技术、黄磷炉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兴发集团热法磷酸余热利用、三宁化工节能技改 及余热发电、三峡新材油改气及自洁玻璃、华强化工合成氨“三气”回收利用等一批新技术 新工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宜都市强化资源的循环利用。立足现有的煤化 工、磷化工、建材等几大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着力构建产品链、物 料链和产业链。夷陵区坚持以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益。在磷矿资源利用上,坚持推进 科学管理,引导企业全层开采、贫富兼采,提高低品位磷矿商品率,加快采选加一体化步 伐。投资 350 万元自主研发了“资源先税监管模式”,实行“准运凭证控税、税款专户管理、 据实核算申报、委托银行划缴”的办法控管税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磷矿管理信息化。 总体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县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走在了全 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但是,当前宜昌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宜昌市 9 个县市区分布于平原、丘陵和山区等不同的区域环境,资 源禀赋各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I 类县市区有 5 个,III 类县市区有 3 个,县域经济发 展存在较大差异。二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够。规模企业数量虽然近二年各县市呈现快速增长 态势。但在全省地市中规模企业总数排位在第六,与经济总量排第二不相适应。中小企业 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如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 三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省内武汉、襄樊等地在鼓励全民创业上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政策 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部分县市在政策扶持与全民创业氛围上存在差距。 二、加快宜昌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做强做大支柱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全市“千亿产业千亿园区 计划”的实施及水电、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引导关联产业、企 业、项目与龙头企业链接,实施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打破区域、部门界限,推进大产业 在我市区域内的配套协作,带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 骨干企业、资源优势、名优产品,突出重点、做好定位和规划,重点培育 23 个优势产 业和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形成特色支柱产业。 (二)强化“一主三化”、“工业强县”理念,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以全民创业为主题, 以创业辅导基地为载体,大力营造“创业有功、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扶持创业者,催生 小企业,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参照武汉的作法,制定宜昌市全民创业行动方案。 优先规划建设夷陵区三峡移民创业园、伍家民营科技创业园、宜昌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孵 化园、宜都创业园等 4 个创业示范基地。加大产业集群发展力度。重点抓好磷化工、医药、 稻花香酒业、枝江酒业、当阳建陶、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等 6 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大力支持具有比较优势及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地方特色的产业集 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要认真总结招商引资中的经验教训,深入研 究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产业转移的新特点,立足于招大商、引大项目,立足于现有 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 (三)统筹区域发展,加大对山区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对列入 III 类县市的 3 个山区县,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一人联系一个县,帮助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协调解决发 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借鉴黄冈等山区县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强化工业立县理念, 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山区工业结构调整,提前进位升级。做好市直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