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报告_第1页
2010年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报告_第2页
2010年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报告_第3页
2010年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报告_第4页
2010年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报告 在 2010 年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会议上 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办公室主任 钱 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9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 们按照中共中央十七 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共南宁市委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 的决定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项目建设年” 和“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 战略,以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加快推进信息交流中心 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加快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加强全市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应用,逐步提升政 府资源整合共享力度,推进“数字南宁”建设取得新成效,城市信息 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南宁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 济区建设发挥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和带动作用。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 年,全市完成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 和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 16.3528亿元,完成实际到位内资 2.8658亿 元的招商引资任务,下达全市信息化投资项目计划 16 个,项目总投 资 11687.55 万元,年内计划投资 5198 万元;南宁市数字化城市综合 管理与指挥系统荣获 “十佳电子政务效能管理优秀应用案例(地市 级)”,南宁市政府网站在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人民网、中国 经济网 共同举办的“第八届(2009)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获得全国 333 个地级市的第 32 位,排名较上年提升 6 位, 实现了连续五年全国 排名提升,继续保持了全区第一,还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省会城市国际 化程度第三名,全市信息化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一、“信息化带动”战略实施初现成效 1、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应用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改造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节能减排, 带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市 27 个企业信息化示范项 目应用取得新进展,其中广西永凯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宾阳分公司应用 离心机分蜜全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成,有力促进了企业生产节能减排, 使企业生产日均降低耗电量 2.52 万千瓦时,年节能降耗 500 万元;上 林南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生产过程使用实时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 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减少企业用电;南宁飞日润滑油有限公司采用 生产现场信息化技术改造包括建设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的资源整合管 理、基于信息反馈的生成计划控制系统、基础数据管理与集成接口、 车间数据中心等四大系统建设,实现降低库存 35以上,缩短产品交 货时间 30,减负增效达 23。 2、积极开展信息助农兴农,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以全市各大电信运营商为支撑,研究制定南宁市农村信息化建设 发展战略,加快开展我市各县、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推进、 协调、指导 、检查等工作。加快 “光缆进村” 基础网络覆盖工程,完成 农村光缆覆盖率达 96%;初步建成新农村基础数据库系统,整合涉农 的各类农村信息资源,构建面向“三农”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和服务平台, 实现我市农村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 工程,通过 建设武鸣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广西 农村致富信息网、农 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的建设,树立了一批信息化示范村,实现了农产品 贸易信息化、农业科普信息化,信息化助力农村政治、 经济、生活快速、 均衡发展, 带动了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加快拓展城市信息服务业,带动区域性信息市场体系的初步 形成 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拓展信息服务覆盖面,加快 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数字生活等培育建设,推 动区域性信息市场 体系构成。组织完成南宁市电子商务建设与发展专项规划(2009 2012)的编制,南宁市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建成投入应用,有效地 提升了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建成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电子信息平台, 为驻区海关、查验单位、物流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包括电子政务、 电子物流、电子监管等功能,并通过扩展的数据接口与各沿海、沿江、 沿边口岸进行物流、信息流的交换。大力推进 3G 通信服务品牌在我 市的应用,丰富市民数字生活,南宁市时空网商城、南宁众品网、城市 来了网等一批本地的信息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餐饮、住宿、 购物等信息服务,使服务全区、面向全国、 辐射东盟的区域性信息市 场体系初步形成。 二、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指导,多管齐下,把信息化固 定资产投资工作与“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有机结合,采取 以项目助发展,以服务促投资,以投资带动项目建设发展的方式,有 效地调动社会资金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完成。共完成实际到位内 资 2.8658亿元,完成任务的 173.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6.3528亿 元,完成任务 109.01%。 1、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组织协调南宁电信公司开展无线城域网一期工程建设;组织协调 南宁移动公司加快 TD-SCDMA 网络工程建设,使 TD-SCDMA 网络工程顺 利完成了对南宁市区约 435 公里道路的管道施工及市区网络线路敷 设、基站布点等工作,保证了南宁市 TD-SCDMA 网络于 6 月 30 日月成 功开通运行;南宁电信公司、南宁联通公司也加快了各自 3G 网络建设, 完成了原有网络的升级工程。目前,南宁市各大运营商第三代通信网 络(3G)均已全部开通运行,市内主要地段 3G业务均可正常应用,大 大优化了我市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提高了我市通信质量,进一 步提高了城市通信服务水平。 2、电子政务三期工程持续推进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电子政务 建设原则, 围绕构建服务型、创新型、阳光型的政府,不断提高电子政 务建设应用水平的新要求,结合政府工作安排实际,持续推进电子政 务三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执政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一是抓前期,促规范。充分做好各子项目的需求分析、初步设计 和专家评审论证工作, 实行领导集体研究决策制度,确保项目设计的 目标、内容、投资更加科学、合理、 实用,并按照政府采 购规定的有关 要求申报项目采购和实施。共计完成了电子政务内网二期、政务信息 资源目录体系、 市人大代表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协网上提案系统改造、 电子政务应用统一门户系统等 4 个电子政务三期子项目的初步设计 工作,为下一步的 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同时,正在加快宏观 经济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统一运维管理系统等公共政务信息化项目 的初步设计工作,初步勾画出南宁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二是抓建设,强化管理。在各子项目前期工作的规范、顺利完成 的基础上,按照政府采购的各项规定,大力推进各项目实施工作,以 严谨的项目管理机制,强化项目招标、项目合同、项目监理、项目检测、 项目验收和运行评估等管理管理长效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按质、 按量完成。已完成了信用信息系统、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电 子政务应用统一门户、政 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应用接口开发等 4 个项 目的招投标工作, 项目正在组织实施。加强协调,积极推进朝阳广场 与滨湖广场监控系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信息平台、市交 通管理信息化二期工程、市建设行业业务管理平台、市卫生数据中心 建设完善等 10 多个项目建设,项目正在准备招投标工作。 三是抓应用,务求实效。结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通过推广 普及已建成的电子政务项目在各党政机关各部门、各层次、各领域的 应用,提高信息化对政府业务协同、业务管理和为民服务工作的带动 作用,增强 政府公务人员为民服务的技术手段。目前,已在全市党政 机关 100 多个部门中广泛应用了政府内网数据传输平台、政府办公自 动化系统、企 业法人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防 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二期等公共信息化系统,大大提高了政府工 作效率。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电子信息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为我市加快 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和服务手段。南 宁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进一步完 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使市民获取政务信息更加便利和及时,进 一步展现了政府为民服务的阳光形象。 3、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进展顺利 应急联动系统升级和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模转数稳步推进,提高城 市危机预警和管理、灾害应急指挥和应对能力;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 持系统二期一阶段项目建成投入运行,通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防汛 应急指挥决策支持软件系统,有效提高了防汛决策信息共享力度,大 大提升了防汛抢险救灾的指挥决策能力和效率;完成市流动人口办流 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初步设计,提高我市的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综合服 务管理效能,提高基层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我市各级政府部 门提供全面、丰富、科学的流动人口信息;建设市交通管理信息化二 期工程,加强对交通违法的监管能力,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开展了市 安监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信息平台、市公安局急需信息化项 目、市委政法委社会稳定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市城管局朝阳广场与滨 湖广场监控系统、市民委民族关系状况监测软件系统建设,加强政府 对社会治理、安全生产、民族关系管理能力,促进“平安南宁”“和 谐南宁”的建设。 4、部门管理业务系统建设加快 建成领导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通过采集、分析和形成宏观经济 数据形成决策依据,供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决策参考。系统实现覆 盖全市各县区涉及投资、贸易、工业等领域的 6000 多个基层单位。固 定资产投资监督统计系统建成,大幅提升重点项目监管水平,构建完 善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信息监督统计网络,增强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的监督、 检查、统计工作力度,提高了 项 目监管效率和协调服务 水平。开展市地税局地税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提高税收监管效率; 建设市县乡三级统计专网,加强对全市统计数据收集的建设和应用; 推进建设行业业务管理平台、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对 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督管理;完成南宁日报社新闻网二期建设立项,有 效加快我市网络形象及地区网络宣传门户的建设;统筹推进市委组织 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了政府决策监督水平。 三、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取得新进展 1、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通过了市委、市政府 审定 完成了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并由市政府 第七十四次常务会议、市委常务会审定通过,为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 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规划立足南宁,体现了服务和辐射广西北部 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则。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 心由区域性的网络中心、信息中心、 发布中心、应用中心、信息服务中 心和一个信息产业基地构成,包括提升城市信息网络交换与通信能力、 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信息化服务与应用水平、信息交流与服务 能力、信息技术人才培育能力等,形成信息产业聚集效应等六大任务。 2、加快信息交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中心建设任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投资、行业推进、共同 发展”的原则,我们积极加强与南宁电信公司、南宁移动公司、南宁 联通公司等通信企业开展信息化合作,充分发挥通信企业在先进通信 网络技术、信息化人才等方面的实力和优势,合力推进南宁市区域性 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进程。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无线南宁、移动政务、应急联动整合、数字城管、平安南宁等领域密 切合作;与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无线政务、 无线应用、无 线生活、无线新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促进 “信 息惠民”和“信息兴市”开展,打造南宁特色的“无线城市”,合力 推进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进程。 3、信息交流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 扎实推进信息交流中心工程前期工作开展,加快信息化大楼、电 子信息产业基地等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了南宁市区域性信 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分年度实施项目计划框架表,从 2009-2015 年 分批逐年推进交流中心各项工程建设,首批列入信息交流中心工程的 有 32 个项目,内容涵盖了经济、商贸、企 业、服务等各方面,为交流 中心一期项目的实施打好基础。承担着未来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行政 管理、网络维护、服 务器托管、数据 资源整合、重大活动指挥、培训展 示功能的南宁市信息化大楼的主体工程通过验收,安装工程完成 70%,大楼综合布线已完成,装饰、消防安装、动力照明等工程、空调 电梯及智能化工程进程均已过半,全部工程将于 2010 年上半年完成, 为中心建设打下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南宁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各 项前期准备工作,对涉及基地建设的土地、资金、规划、运营模式等相 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推动“南宁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四、全市信息整合与共享力度不断加强 为提升全市信息化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管理水平,我市进一步加强 对全市信息整合管理力度,积极推进全市范围内的政务资源共享工作。 1、全市网络资源整合应用取得新成效 按照全市基础网络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应 用水平。将数字化城管系统传输网、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传输 网与全市电子政务网络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统 一建设与管理,有效节约政府行政支出。2009 年,电子政务网络基础 平台全面完成了覆盖全市各部门的政务网络建设任务,实现部门电子 政务网络覆盖率 100%,为全市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和协 同办公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公共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稳步推进 加强化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依靠统一平台建设基础信息库并 集中存储, 实现了工商、税务、公安等十多个部门间信息的横向交换 和在线服务。依靠 CA 数字证书,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身份认证 和授权管理机制,保证了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安全与可靠。开展 了南宁市城市公共服务信息整合工作,将南宁市、市辖各城区的政务 机构和各社区及社会服务业提供商提供的分散的政务、商务、民生等 服务信息整合到城市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电话、传真、短信、电子 邮件、语音与网页同步浏览等多种方式免费向来邕客商和南宁市民提 供细致入微的政务、商务和优质社会服务业信息。积极推进南宁市市 民卡工程前期工作,按照整合城市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服 务资源的原则,完成市民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评审,充分考虑社保、 医保、水电、公交、银行等部 门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需求,组织 相关企业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模式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社会信 息资源整合模式,为下一步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政务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完成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公安、民政、卫生、劳动、 人事、计生、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的交换和传递,建 立起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使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市民基础资料 得以统一,保 证了全市市民基础信息资源的统一规范,减少重复劳动、 多头录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差错率,节约财政经费,系统累计 已导入人口基础信息 155 万条;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进展 顺利,平台充分利用与整合全市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 以政务专题图层建设与应用为重点,建立多尺度且更新及时的政务地 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为我市各应用部 门提供基础地理数据应用服务,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标采购工作,进 入建设阶段。 协同建设市信用办信用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利用已搭建 的基础数据交换平台资源,建设统一规范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 数据库,实现 全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规范管理,有效推 进“诚信南宁”建设。 五、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 强 围绕加快数字南宁建设目标,我市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提升 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加 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应用,有效推 动城市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建设。 1、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推广应用扩大 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新增用户 48 家,达到 148 家,注册用 户 2376 人, 单位内部处理公文 225024 份、单位间公文交换 6686 份, 实现了市级各部门的联网协同办公,大大缩短了公文传输周期,提高 了政府办文效率;同时加快内网二期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 内网平台的建设,新增接入单位 55 家,重点企事业单位首次纳入全 市电子公文交换系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2、政府网站成为政务统一服务平台 2009 年,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升级改造完成,为市民提供了内 容丰富的各类信息;提供了 1152 个办事事项、986 项便民服务、903 个办事表格的下载;完善网上互动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政府网站在政 务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 业服务、教育文化、民政救助等方面 的应用,推 进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南宁市政府网站群发 布各类信息近 24 万条,南宁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开信息累计 35000 多条,收 转市民咨询投诉信件 7837 封,县区、部门 回复 6993 封,回复率 89.23%,已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新平台。 3、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显著提升 加快了数字化城管系统扩容与完善工作,编制完成市数字化城市 管理系统扩容完善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了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 信息收集和总体数据分析,依托考核评价系统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 况进行综合、科学、量化的评价;城市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加强对县区 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应用。2009 年,该系统 案例荣获由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颁发的“十佳电子政务效 能管理优秀应用案例(地市级)”称号。 4、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提升 完成市长热线及政府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系统后台服务器等硬件 设备和软件系统升级,有效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009 年市长热线及政府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累计接听群众来电 89 万多个, 受理有效来电 34 万多个,办结率 100%,为民办实事 5.6 万多件,搭 建了一条政府市民沟通的“连心桥”,构建了一条服务人民群众的 “绿色通道”,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开展市 卫生局数据中心建设完善工程,提升医疗卫生监管能力;加快市物价 局价格监测与监管服务系统,强化对物价监控,保持民计民生;开展 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程,提升市民数字生活水平。 5、“两会一节”及“泛珠合作论坛”通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 完成“两会一节”及“泛珠合作论坛”会议期间的通信保障工 作。在活动 期间协调组织电信运营商对沿途的通信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对会展中心、市人大会堂、南湖广场、国 际大酒店、荔园山庄等重要活 动场所进行了重点保障,扩大了通信容量和覆盖区域,增加了传输能 力,提高了设备的负载能力和可靠性。各应用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中 国东盟博览会客户服务中心累计处理公众及客商咨询 25089 条;信 息亭信息查询系统更新相关信息 3200 多条;食品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在全市各接待宾馆酒店得到应用,共录入宾馆食品信息 7800 多条;管 理工作中的政务网络平台、短信平台也发挥作用,累 计发送会议通知 和各类相关短信 36000 多条,通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 六、县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各县区因地制宜,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特色、有重点,有效提 升了县区信息化发展水平。 1、县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各县区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信息宽带网络建设, 扎实推进市县(区)乡(镇)的光纤骨干政务专网建设,搭建信息化 深层应用基础环境。青秀区、西乡塘区以建设 “数字青秀”“数字 西乡塘”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全面推进实施城区信息化建设;兴 宁区投入 500 多万,搭建机关新办公楼的智能化网络系统,完善信息 化办公设施;上林县在抓好县城信息宽带网建设的基础上,迅速扩大 到各乡镇,实现了程控数字自动化、传输光缆化,实现全县 121 个行 政村全面开通电话,宽带入村率占 98%,打牢了县区信息化发展基础。 2、县区电子政务应用推广加快 各县区加强了推广 OA办公系统,加快县区电子监察系统和行政 审批系统建设,建立起一个多梯次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宾阳县开通 县乡商用密码通信系统实现对公文交换加密,80 多个县直部委办局 和 16 个镇(乡)推广使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及安全性;隆安县投资 40 多万建设县乡会议视频系统,全县各乡镇均可通过此系统召开会议和 传输政务信息,进一步促进县区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和业务流程的优 化,提高了县区政府政务服务效率。 3、城乡公共信息化服务有成效 各县区按照依据政务公开、办事公开、便民服务原则,结合县区 实际情况,加 强对县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进行了 升级。 马山 县、隆安 县 、兴宁区、西乡塘区等 县区开展政府网站群系统 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升级建设,有效提升了网站公开、服务、 互动能力。 2009 年, 县 区政府门户网站共更新县区信息 13 万条。在 市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信息 10000 多条,处理各“网上信访”、 政民互动平台市民来信 1000 多封,较好地推进城乡公共信息化服务 水平的提升。 4、农村信息服务应用加快 各县区通过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农业 信息服务等方式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应用。横县充分做好农业农村信息 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县建设工作,继续推进“信息田园”工程,推进 偏远山区农村基站的建设使用;投入 159 万元打造“花都百事通”特 色信息套餐服务,新发展农村信息用户 3.6 万户;上林县加快“南宁 市科技信息网农村网络建设”,建立由市、县(区)延伸到乡(镇)、村、 示范户三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西乡塘区等开展“信息入乡”工 程,全区 30 个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站点,有效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 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5、县区数字城管试点工作开展顺利 根据数字城管建设统一部署,武鸣县、横县加快了县级数字城管 建设试点工作进程。武鸣县组织完成武鸣县数字城管系统项目建设方 案评审,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试点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横 县采取与中国电信南宁分公司租用合作方式,投资 560 多万元推进横 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系统工程已基本完工;试点工程将逐步在其他 各县推广。 6、县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结合县区优势,各县区加快县区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县域经济信 息化、电子商 务应用。邕宁区建成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信息网累计发 布信息 20000 条,为城区项目招商、企业投资提供“一站式”服务; 武鸣县建设木薯淀粉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丰富的产品交易信息,实现 网上交易和网上支付,形成地区特色产品交易市场;横县完善中国茉 莉花茶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引进商家 134 家,推进信息英文版和信 息视频发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七、网络安全管理不断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1、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 组织开展南宁市信息安全规划研究,研究和编制了我市电子政 务网络及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方案;开展电子政务网络与中心机房升级 改造,进一步提高机房容量与负载能力;组织开展电子政务网络安全 生产大检查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制度疏漏,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 生。组织制定 南宁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南宁市互联网安全应急 预案,健全我市通信保障、互联网安全应急能力。全年共处理电子政 务网络各类故障及应急事件 400 多起,完成市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 系统二期、新 农村建设项目、南宁市决策支持系统二期、市安监局安 全生产监控系统等多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备托管及网络安装调试 工作,保证 了政务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 2、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优化产业服务环境 制定信息化服务企业年活动中的主要工作内容,组成服务工作组, 先后到南宁电信公司、南宁移动公司、大中商品交易所等电子信息企 业以及振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南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等南宁市大中 型企业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 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组织 CIO 管理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政府网站管理人才培训、信 息安全与网络管理人才培训、物流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人才培训以及领 导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等应用培训达十多次,培训人员 2900 多人次; 抓好人才引进工作,推进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有效提升我市信息化 管理人才水平。 4、构建完善信息化考核政策环境 南宁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出台,为全市信息资源管理提供 基础。制定 南宁市政务网站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南宁市政 务网站群的建设与管理。编写南宁市信息化 IT 服务管理现状评估报 告, 对我市信息化运维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使信息 化政策法规环境逐步得到加强完善。加大信息化绩效考核力度,将信 息化建设绩效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部门和县、区的年度行政效能工 作考核内容中。完善 2009 年信息化考核体系,完成了对全市各县区、 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考核,为加强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新的管理环境。 2010年工作任务 2010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完成“十一五” 规划、部署 “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 开发,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形势 日趋蓬勃,我市在创建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道路上 不断迈进,全市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调整日趋优化。新的形 势、新的阶 段,也 给我 们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发 挥优势,通 过加快全市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推进信息化在各部门、各 行业、各领 域推广应用,实现城乡数字化协调发展,努力开创全市数 字化、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今年全市数字化建设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 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 建设年”、 “党组织建设年”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 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完成实施南宁市 “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分阶段按步骤组织实施南宁市区域性 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以“信息化带动战略”为指导思想,围绕 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和“数字南宁”两个战略目标,推进项 目建设、信息共享、应 用整合三项重点工作,认真抓好和推进区域性 信息交流中心一期、数字化城管系统扩容与完善、政务地理信息共享 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三期、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网络党建信息平台、政 府机关绩效管理系统平台、市民卡工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数据资 源中心十大信息化建设工程,大力推动与“北钦防”信息合作,积极 参与“电子北部湾”建设,积极建立立足南宁、服务全区、辐射西南、 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市场体系,以数字化推进城市现代化、信息国际 化建设,为南宁打造“三基地三中心”,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 域性国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和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 面工作: 一、以全面加快信息化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提升城乡 信息化水平 按照全市“项目建设年”活动部署,结合我市南宁市“十一五” 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南宁”目标,组织开展城乡数字化“项目 建设年”活动,年内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三期、网络党建信息平台、 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系统等全市基础性公共信息平台和部门业务系统 建设与应用,加大城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吸引 社会投资,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总体水平。 1、进一步提升党政管理与决策支持能力 统筹协调,周密部署,通过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业务管理系统建设, 提升党政部门管理与决策支持能力建设,逐步构建阳光政府、电子政 府。 一是抓好网络党建信息平台构建。加快落实“党组织建设年”重 点项目“绿城党旗红”网络党建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构建统一的 党建信息网络平台、党建基础数据库、党建门户网站、党员管理和服 务系统、党员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实现党务管理、社会动员、信息发布、 学习培训、网络测评、网络调查等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党建 工作的创新,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实现党员管理网络化、党员服务网 络化、党员教育网络化。 二是加紧推进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加紧抓好全市 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将其作为落实“发展环境建设年”, 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重点项目来抓。通过建设绩效数据中心及相 关配套系统, 实现对全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市直机关公务员、部门、 重点项目、党风廉政工作的绩效管理考评系统,实现对群众满意度调 查、 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监管、廉情 预警、 领导 全局信息管理服务等功 能。年内要建设完成基础核心模块建设,初步搭建决策、执行、监督和 外部评价一体化的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框架,实现部门绩效管理、重 点项目督查等核心功能,为提升我市政务服务环境提升提供保障。 三是加快一批部门业务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大领导决策支 持与分析系统在全市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工作的力度,在全市县区、乡 镇各相关单位推广使用系统进行网上数据直报;建设南宁市国土资源 综合统计与决策分析系统, 实现对国土资源基础业务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预测和管理,为领导 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加快建设行业业务 管理平台、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组织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南宁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信息系统等一批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建设,加 紧组织宏观经济数据库、人大代表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尽早组织实施。 2、提升城市管理与预警应急能力 加快南宁市重特大事件急指挥平台、社会稳定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建设,提升全市社会维稳、应急处置水平;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 挥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升全市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开展南宁市 防汛应急指挥决策二期第二阶段项目,对采集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形 成符合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所要求的各项数据,为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服 务;建设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械实时监控系统,实现药品流 通的批发、零售到使用单位的全过程监管,为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 场秩序提供有效保障;做好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 在无公害蔬菜基地推广使用,推广追溯信息条码应用,实现从生产源 头到消费终端的集成化质量全程控制,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信息化管 理水平;加快粮食保障与指挥信息系统二期,价格监测与监管服务系 统建设,强 化对粮食、物价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监管预警体系,保障 民生, 3、提升政府公开互动能力 加快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功能提升,对使用南宁市政 务网站统一平台的部门网站进行优化升级;出台南宁市政务网站群 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市级政府部门到县区到基层的 政府网站的维护体系, 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群维护管理;加强政府信 息公开平台监管,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加大政民互动平台 应用,开展网上信访、在线咨询、效能投 诉、公众 评议,网上政风行风 面对面等互动推广;推进和完善政务服务系统研究建设,争取实现与 政务服务大厅数据的交互,实现网上预受理、初步达成网上审批试点 应用,形成“一站式”的网上办事和查询服务;实现英语版、越南语 版等外文版政府网站维护提升,建设泰语版政府网站;推进手机版政 府网站功能完善,有效实现政府网站运行绩效的提升。 4、提升城乡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加快南宁市数字化城管系统扩容与完善,扩大数字化城管资源整 合与系统应用范围,完善和拓展数字化城管地理信息数据系统,完善 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化大城管建设;全面推 动城市规划审批与动态规划监察图文一体化系统底层平台优化、系统 功能扩展完善升级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服务能力。建设南宁政务地理 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完成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共享与交换 平台应用软件系统、标准与规范体系、地理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建设, 年内在试点单位应用;构建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综合信息服 务管理系统,建立市级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库、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服务 系统、出租屋税费代征系统等,在全市县区推广应用;推进信用体系 构建,加快南宁市信用信息系统一期建设,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 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5、抓好南宁“无线城市”建设 进一步落实与各大通信运营商签订的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要求,通过 信息化合作,加大城市通信信息基础建设,进一步拓展建 设和完善南宁市城域光纤网络,打造“光速城市”,实现无线接入方 便、快捷,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点访问互联网;逐步在全市建成广域 覆盖、账号漫游、可持续发展的无线宽带网络,完成城市主干道、政府 办公场所、商务楼宇、消费休闲区、校园和社区的无线网络覆盖,建成 “无线城市”。 6、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大楼建成应用 加强对南宁市信息化大楼建设的监督促进,尽早实施信息大楼的 内部配套工程,科学规划大楼服务应用。以大楼为依托,构建全市统 一的城乡信息网络中心、服务器托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中 心和信息系统运维监控管理中心,建设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创建信息 化管理和服务新环境,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信息化基 础设施管理和服务平台。 二、以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为目标,大力推动 信息国际化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依据南宁市区域性 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要求,加快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一期、区域 性高速通信骨干网建设,积极参与“电子北部湾”构建,建设信息国 际化城市,在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 部湾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信息支撑和服务作用。到 2015 年,初 步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的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城市。 1、启动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一期建设 按照市委审定的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分阶段 按步骤组织实施,积极协调研究,结合区域性信息网络中心建设工程、 政府信息公共服务系统、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程一期、中国东 盟区域合作基础数据库工程一期、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门户平 台一期等中心规划,突出区位优势,尽早确定 2010 年首批项目,组织 开展项目初设、评审等前期工作,保证年内中心一期项目启动建设。 逐步把南宁打造成为辐射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全国、面向东盟的区域 性的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应用中心、 发布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2、加快区域性高速通信骨干网建设 依托南宁电信、南宁移动、南宁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大力推动连 接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的高速通信骨干网建设,配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有关部门,加 强与北钦防等城市信息合作,共同构建北部湾城际高速 通信信息网络,积极推进南北钦防四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同城建设 工程。努力提升南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核心网络枢纽城市的 国际通信能力,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获取各种信息,力争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3、构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窗口 充分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机遇和优 势,以信息交流为载体,构建南宁市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 门户窗口, 创建信息交流中心的形象和品牌,提升南宁市的影响力。 推进中国东盟国际信息大厦建设,作为南宁吸引、服务东盟等国际 信息机构和企业的基地,形成南宁市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的中 心,提升南宁市应对国际信息数据的快速交换、处理和存储能力。加 快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门户平台建设,包括面向国内、东盟国家 的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投资、贸易、旅游、文化、政策等信息,提供多 语言的信息资源服务。推进中国东盟国家“魅力城市”网站建设, 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旅游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 讯服务网。通过信息展示、交流,使南宁成 为区域性国际重要机构和 广泛信息聚集城市,推动城市服务国际化,塑造信息国际化城市新品 牌。 三、以数字化建设为依托,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以数字化推进城市现代化,实现“信息惠民”,加快电子商 务、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立足南宁、服 务全区、 辐射西南、面向东盟 的国际信息市场体系构建,研究加快“市民卡”工程启动,推进社区 信息化,为 市民共享数字生活带来崭新变化。 1、推动国际信息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与信息交流体系,建立服务全区、 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市场体系,促进区域性信息交流与合 作。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服务合作共建能力,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 务体系,争取把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信息服务示范中心”,引 导和建立配套的城乡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各类信息向南宁聚集,提升 南宁市城乡信息服务业水平。 2、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和发展 积极开展南宁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研究与申报工作,组 织调研和考察,对接,编制建设方案,争取成为电子商务示范市;整合 中国东盟区域内的台商及华商资源,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台商(华 商)网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具有公信力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电子 商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努力培育和优化电子商务环境,改善信用环境 和电子支付环境,推进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利用第 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个人电子商务从业和消费; 3、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 建设涵盖公共物流电子政务平台、物流在线商务平台、物流知识 培训咨询平台、公共物流信息数据库功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探索 公共物流信息共享协议和标准,建立统一平台与外部数据交换接口规 范;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的普及和应用,促进现代物流业与电子商 务融合,推 进城市生活数字化。建设完善电子口岸平台,提高口岸工 作监管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提高通关速度。推动北部湾电子认证中 心建设,建 设中国东盟多语言翻译服务系统,完善以服务中国东 盟博览会为基础的配套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南宁市在国际上的信 息服务与交流能力。 4、抓紧市民卡工程协调推进 积极开展南宁市市民卡工程调研、论证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原则,选择有实力的公司企业合作开 展项目建设,研究制定项目建设和运营模式,组织协调推进项目建设, 建设集成拥有市民卡基础应用数据库、卡管理数据库、交换信息数据 库、中心数据库和数据交换系统、数据比对系统、卡管理系统、公共应 用系统等一体的市民卡工程,方便市民。 四、以建立区域性信息共享机制为契机,积极推进信息 共享和资源整合 积极开展“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区域信息资源 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推 动跨部门、跨行 业、跨 领域的信息共享开发与 应用,逐步建立区域性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共享程度。 1、抓好区域信息资源整合 重点抓好基础性、公共性的网络、数据库、信息交换等公共信息 平台建设方面的资源整合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扩 大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运用集成技术,实现或部分实现信息的共 同采集、集中管理,实现 或部分实现网络的互通和信息的共享,逐步 实现“一站式” 网上服务,数据存储和交换实现大集中。积极推进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务办公协同平台、政务邮箱、数据共享与交换 平台、数字化城管系统、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基础信息共享 平台、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等全市公共信息平台在全市各部门的拓 展应用,实现 政府各业务系统的协同和资源共享,提高应用协作能力; 尽快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编制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立 配套的信息资源采集、更新和运行管理机制,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平 台。 2、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以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为目标,加大对全市信息资源的开发 建设和利用力度,为信息共享提供服务。逐步建设和完善南宁市数据 资源中心,构建和完善宏观经济、空间地理、法人、人口等基础数据库, 加大各基础库及交换平台的应用建设,建立试点与示范项目。加快面 向东盟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以及空间地理、人口流动、企 业信息等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应用,重点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 基础数据库和各专题数据库系统建设。积极参与“电子北部湾”建设, 会同“北钦防”等城市,共同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综合数据库系统 建设。通过 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促进信息向南宁汇聚,通过南宁 传播,使南宁成为资讯获取便利的信息国际化城市,助推区域性信息 中心构建,力争把南宁建设成为国际性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示范城市。 3、抓好电子政务标准与规范建设 严格按照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框架要求和我市电子政务建 设计划,逐步加大我市电子政务标准与规范建设力度。加快制订南 宁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发布后的各项实施细则,完善电子政务 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框架,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交互。通过 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登记、备案、保管、共享、发布、维护、更新和安全、 保密规则, 规范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格式、交换、管理和服务,逐步 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收集、发布和共享的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相关 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制度,建立健全全市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体系, 实现信息资源安全共享和安全交换;通过整合一批公共信息化项目资 源,探索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建立信息整合的管理和保障体 系,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通过结合南宁市区域性信 息交流中心建设的要求,研究和完善跨区域的信息交换机制和相关的 标准体系,力争在全球信息技术标准化推进工作中,建立示范效应。 4、抓好区域信息共享机制建立 以南宁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为依据,在抓好网络互联互通、 数据集中和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共享,加大政 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快开展南宁市数据资源中心与共享交换平台升级 改造,完善全市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 共享、协同,提高应用效率;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结合信 息公开、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 和应用,推 进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为信息共享提 供依据,真正建立起“一方采集、多方应用;多方应用、多方提供”的 信息资源管理共享机制。 五、以实现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县区 数字化建设 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实现县区、乡镇协调发展,走数字化、信息化 助力县区、 带动农村、提升农业的发展道路,推动县区数字经济发展, 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惠农”,达成城乡信息化协调发 展的新格局。 1、加强对县区数字化建设指导力度 强化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规划、指导,制定南宁市农村信息化建 设指导意见及相关方案,科学指导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大力推进 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争取设立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县 区和农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县区农村信息化 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采取“以点带面”的思路,选取基础条件较好 的县区,优先推广相关的农村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县区和农村信息 化应用水平,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 2、提升信息化推广应用程度 各县区要加快县区电子政务网络、OA 系统、门户网站、数字城管 系统等信息化基础业务系统建设力度。与各部门协同推广政府 OA 系 统、人口基 础信息共享平台、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农村基础 数据库系统等基础业务系统在基层的应用铺开,切实提高城乡政务管 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城乡政务信息化应用水平。 3、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实施“信息下乡”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