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_第1页
2011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_第2页
2011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_第3页
2011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_第4页
2011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地办发2011 8 号 关于印发2011 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民勤县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 现将2011 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民勤县地方 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印发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 主题词: 地方病 项目 方案 通知 抄 送:市地病办 市疾控中心 县卫生局 县畜牧局 县教育局 民勤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 年 8 月 31 日印发 - 2 - 2011 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民勤县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2011年度地方病防治工作安排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 我县地方病防治能力,不断完善地方病防控机制,全面做好今年中 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结合我县地方病防 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开展地方病监测,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及时掌握病 情变化趋势,为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开展县、乡级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进一步提 高基层专业人员地方病防治工作能力。 (三)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病区群众地方病防治 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的改变。 (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地方病防治队伍的综合实力和防治水 平,保证地方病防治常规工作正常运转。 二、项目实施内容 (一)碘缺乏病监测项目 1、监测目的 根据省卫生厅的安排,疾控中心配合省疾控中心完成碘缺乏病 监测项目,了解掌握我县碘缺乏病病情、居民碘营养水平及防治措 施落实情况,提供碘盐浓度调整前我县居民碘营养的本底状况。 - 3 - 2、监测内容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泉山镇中心小学,对该小学随机抽查 40名810岁学生甲状腺容积和智商,并定量测定这些学生家中食用 盐的碘含量。从抽到的学生中,再随机抽取12名小学生检测尿碘含 量,并测算其家中居民日人均食盐摄入量。同时选取5年级学生20名 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在该学校的所在村采集2份末梢水样进行水 碘测定。并在该学校就近选择泉山、大滩和双茨科3个乡(镇),每个 乡(镇)抽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各5人,全县孕妇和哺乳妇女各15人检 测尿碘,共检测30人,并开展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3、检测方法 甲状腺检查采用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 2762007)判定。尿碘浓度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WS/T 1072006)测定。盐碘含量采用直接滴定法。水碘含量采用水碘检 测方法进行测定。食盐摄入量采用3日称量法进行测算,分别测量第 一天早餐前盐罐重量和第3天晚餐后盐罐重量(人均日盐摄入量= (第 3天晚餐后盐罐重量第1天早餐前盐罐重量) 3天用餐人次3 )。智 力测查采用中国瑞文农村和城市修订版进行测验并分别运用各自常 模计算智商。选取进行甲状腺肿大率检查的40名8-10岁学生测验智 商,测查 工作应由受全国统一培训的省级工作者执行。 4、项目进度 9-11月上旬,完成所有的现场调查、 实验室检测和资料收集工 作。11 月20日前完成数据和总结的上报工作。 (二)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项目 - 4 - 1、目的:普及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增强病区人群的防病意 识,促 进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的改变。 2、健康教育范围:按照甘肃省项目管理方案要求,地方性氟 中毒健康教育大众传播要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城镇社区。选择三雷 乡、泉山镇、薛百乡作为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项目乡,每个项目乡 在中心小学 46 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每个项目乡选择 3 个村(即:三雷乡的上雷村、上管村、上陶村,泉山镇的团结村、新西 村、复原村,薛百乡的五星村、张八村和上新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目标人群:一级目标人群为 46 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二级 目标人群为乡村干部、乡村医生、小学教师和水站管理人员等。 4、干预内容与方法 4.1 基线调查:在以上所抽取的三个项目乡的中心小学随机抽 取 5 年级 1 个班的 30 名学生(三个乡共 90 人),完成问卷调查;并在 每所项目学校所在地随机抽取 15 名家庭主妇(三个乡共 45 人),完 成问卷调查,将基线问卷统计结果。 4.2 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县疾控中心负责设计制作一部分相关病 种的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如:宣传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科普知识的 VCD 或 DVD 光盘、电子宣传资料、公益广告、健康教育手册、防治 地方病核心知识折页等),各乡镇卫生院也要负责制定切实的相关健 康教育传播资料。 4.3 活动形式:县地病办和疾控中心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等媒 体,播放有关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科普片和公益广告 3 次,宣传报道 地方病防治的知识、策略和措施等信息 2 次以上;协调和配合教育部 - 5 - 门在项目乡小学 46 年级上好 1 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健康教 育课,以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知识为内容,写作文或知识竞赛 等形式设立等级奖项,进行有奖答题或有奖作文等竞赛,将发放结 果要求拿奖品的学生签字存档并上报有关材料。活动结果报到省疾 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科,比如有奖知识竞赛题卷或获奖作文稿(复印件)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书包、水杯等)具体落实的结果等均要上报,以 备存档。要求目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写 1 篇作文,并把所学到的相 关知识传递给家庭成员;由村医组织项目村的家庭主妇开展 12 次 相关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在每个项目乡政府、村委会所在 地张贴或悬挂相关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标语 2 幅,在项目乡卫生院开 设 23 期专题宣传栏,在村卫生所张贴宣传画;利用“赶集日” 在项 目乡开展 23 次健康咨询活动。 5、项目评估 5.1 评估方法:项目实施结束后,在每所项目小学随机抽取 5 年级 1 个班的 30 名学生(每县三个乡共 90 人)进行问卷调查,在每 所项目小学所在地抽取 15 名家庭主妇(每县三个乡共 45 人)进行问 卷调查。将评估问卷统计结果。 5.2 控制指标:通过健康教育,使病区小学 5 年级以上学生地氟 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 90%,家庭主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 知晓率要达到 80%以上。 6、项目执行时间 2011 年 9 月 至 2011 年 11 月底 (三)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项目 - 6 - 1、目的 掌握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动态观测病情变化趋势,综合评 价改水工程运行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内容与方法 2.1 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根据每年水利部门提供的已竣工的病 区改水工程累计数,随机抽取 10 个降氟改水工程,调查改水工程运 行情况;同时每个工程采集 1 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浓度(每份水样 平行测定 2 次,计算平均值)。 2.2 病情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 取 3 个已改水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即:东湖镇调元村、西渠镇致 祥村、红沙梁乡上旺化村。开展病情监测工作。 一般情况监测。调查监测 村人口学资料,调查改水工程运行 情况,同时采集 1 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浓度(每份水样进行 2 次平 行测定, 计算平均值)。 氟斑牙病情监测。 对 3 个监测村的全部在读 812 岁学生进 行氟斑牙检查。 2.3 以上改水工程涉及集中式饮水工程的,其运行情况调查及 水样检测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改水改厕项目,由项目资 金支持,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水质卫生监测。 2.4 病例诊断及样品检测方法。 氟斑牙诊断采用 Dean 氏氟斑牙诊断方法;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 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 - 7 - 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2006);水氟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 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水质分析质量控制采用生活饮用 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32006)。 3、执行时间 于 2011 年 10 月 30 日前完成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将 所形成的监测报告报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地 方病防治)机构; (四)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 1、目的:掌握我县包虫病流行动态,考核防治效果,为制定和实 施防治规划、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2、流行情况调查范围 选取我县城区和农村 16 个村作为调查点,包括:城区新关社区、 重兴乡(上案村、下案村) 、三雷镇(赵湖村、下管村、中陶村)、 苏武乡 (西湖村、兴墩村)、双茨科乡(二分村、红星村)、西渠镇(首好村、介 玉村)、收成乡(宙和村、丰庆村)、红沙梁乡(孙指挥村、上王化村)。 3、内容 3.1 基本情况:包括自然地理、人口数、包虫病流行乡镇数、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牲畜总数、家犬总数;开展普查的调查户人口数、民 族、养犬数量、养羊数量、养牦牛数量、年自宰数量、自宰时间、饮水 来源等。 3.2 开展人群 B 超普查,根据包虫病诊断标准(WS 2572006)进行检查和诊断,调查人群包虫病患病率。全县共完成 人群查病 3200 人以上。 - 8 - 3.3 儿童感染和患病情况:在我县按城区和农区抽取 4 所完全小 学,对 所抽取的 4 所小学 12 岁以下学生全部采用 B 超检查和血清 学方法检测,调查儿童包虫病感染和患病情况,共完成儿童感染监 测 1600 人。 3.4 终宿主感染情况: 犬感染情况:对抽 样确定村的家犬,采集犬粪便,进行犬粪抗 原检测,并尽可能开展无主犬剖检,进行病原学检查。调查犬棘球绦 虫带虫率。全县完成检测犬粪数 320 份。 其他 终宿主感染情况:在存在其他终宿主(狐狸、狼、猫等)的 地方,收集其粪便进行粪抗原检测,并尽可能剖检进行病原学检查。 调查其它终宿主棘球绦虫感染情况。 3.5 中间宿主患病情况: 羊牛患病情况:在屠宰 场检查羊牛肝、肺等 脏器,触摸检查 有无囊状物、包块或结节,对发现的囊状物或硬结进行剖检和鉴别, 调查羊牛等中间宿主包虫病感情情况。全县检测家畜数 1000 只。 啮齿类动物(鼠)感染情况:在定居点周围和人、犬经常活动 的区域捕捉成年鼠并剖检,观察肝、肺棘球蚴感染情况。全县共检测 啮齿类动物数 1000 只。 3.6 包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知晓情况 对人群患病调查每个选定村的干部、农牧民或农民至少 20 名, 选定乡中心小学 4 年级以上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包虫病防 治知识和行为知晓情况问卷调查;对儿童感染和患病情况调查选定 的 4 个学校选择 4 个级及以上的所有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 9 - 包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知晓情况问卷调查。全县人群问卷 4000 人。 4、调查时间 调查工作在 2012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 5、调查方法 依据甘肃省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技术方案,按照民勤县包虫 病流行情况调查技术方案中的调查方法,开展调查工作。 (五)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 1、目的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和诊疗布病的能力,提高全 县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效提高我县布病疫情调查处理和 实验室检测能力,遏制布病发病迅速上升势头。 2、项目范围 根据甘肃省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和近年来我县 人畜间布病流行情况、现阶段家畜养殖和屠宰、皮毛加工处理情况, 确定在城区(新关社区和南街社区)、苏武乡(西湖村和新东村)、三 雷镇(赵湖村和下管村)、夹河乡(新粮地村)、东坝镇(蒿子湖村)等 5 个乡(镇)8 个行政村(社区)实施项目。 3、项目目标 3.1 基本查清本县布病流行情况,分析流行规律,为以后布病监 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对出现的人畜间布病疫情有效地进行应急处 理;对查出的病人进行规范治疗,并登记建档;重点对职业人群开展 健康教育,提高布病防治知识水平,降低感染风险。 3.2 疾控中心要负责辖区基层乡镇乡村医生布病防治知识的培 - 10 - 训,达到布病不误诊、漏诊,不漏报。 3.3 针对职业 人群( 兽医、皮毛加工、放牧、屠宰等人 员)开展布 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4、项目内容 4.1 一般情况调查 4.1.1 人口学资料: 调查本县总人口数。按年龄、性别、户口类 别分别统计(年龄分组 0-,10-,20-,30-,40-,50-,60-;户口类别为城 市和农村)。此材料按当地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资料填写。 4.1.2 畜牧业概况:家畜种类、饲养量(主要是牛羊)、饲养方式、 经营方式、配种方式、产仔季节、产仔数、流产胎数、流产物处理方 式、畜舍设备及卫生状况、常见疾病和疫情、畜用水源与居民用水源 的关系、水源污染情况。近两年来引进和输出牲畜的数量、检疫免疫 情况。 4.2 调查对象及方法 4.2.1 流行病学调查:对抽取的 8 个监测点进行监测,重点在牛 羊饲养量较多的地方,人间主要以从事牧业、家畜饲养、屠宰、皮毛 乳肉等畜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以及畜牧兽医和与动物密切接触的职 业人群为对象,年龄在 7 岁以上 60 岁以下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 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不同职业人间感染、 发病调查统计表,布病监测登记表。全县共调查 1000 人。 4.2.2 血清学检查:人间血检样品全部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 管凝集试验。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2692007 中 的规定进行,填写人间布病检验结果登记表、人间布病血清学检查 - 11 - 和发病统计表。各监测点血检 25 人,全县共血检 200 人。 三、职责与分工 (一)县地病办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并对各项项目工作 进行督导检查。 (二)疾控中心全面负责具体实施各项项目工作,负责项目工作 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并负责全部项目数据录入、资料的汇总、分析、 上报和反馈监测结果。 (三)各乡镇卫生院要全面配合县地病办和疾控中心完成所分配 的各项项目工作任务,按时整理、上报相关数据资料。 四、质量控制 (一)为使防治项目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地方病防治要有 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如责任部门、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防治 队伍,工作程序、工作方案、工作人员、经费和设备保障条件、工作 规章、 质量控制制度等,要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