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2011年 2月 28日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 工作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 工作基调,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 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 改善,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 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588.3亿元, 增长 3.6%;第二产业增加值 21398.9亿元,增长 13.4%;第三产业增加值 14429.0亿元,增长 13.0%。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例为 9.1:54.3:36.6。 图 1 2005-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2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5.3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9.4万人,连续 7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失业人员再就业 52.7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 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36%,比上年末降低 0.04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结构性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2.9%,比上年涨幅扩大 2.9个百 分点。其中,城市上涨 2.6%,农村上涨 3.5%;消费品价格上涨 3.5%,服务项 目价格上涨 0.8%。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食品价格上涨 8.3%,拉 动价格总水平上涨 2.8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 资料价格上涨 3.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上涨 9.3%,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6.7%,其中新建房上涨 7.1%。 表 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 100) 指 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2.9 102.6 103.5 食品 108.3 108.2 108.6 #粮食 113 113 113 油脂 106.2 106.8 105.6 肉禽及其制品 103.6 103.7 103.4 蛋 107.1 107.3 106.9 鲜菜 125.5 124.3 127.5 烟酒及用品 102.5 102.8 102.3 衣着 97.6 97.8 9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6 99.6 99.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9 101.8 102.1 交通和通信 99.3 98.8 10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7 99.8 99.7 居住 103.6 102.4 104.7 区域经济建设迈出新步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 18724.9亿 元,比上年增长 13.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 5678.5亿元, 增长 13.6%。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实现生产总值 15060.3亿元,增长 13.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 14191.4亿元,增长 13.2%。鲁南经济 带实现生产总值 8480.5亿元,增长 13.0%。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地方财 政收入过 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 70个,其中过 30亿元的 11个。 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出 6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 25.3%。传统海洋产业全面复苏,海洋渔业产出 2156.8亿元,增长 16.4%;海 洋化工业产出 568.9亿元,增长 36.0%。海洋服务业较快增长,滨海旅游业产 出 1609.7亿元,增长 22.7%;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出 526.7亿元,增长 8.0%。新 兴海洋产业高速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出 81.5亿元,增长 68.9%;海洋电力 3 业产出 26.7亿元,增长 35.6%。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稳步增加,海洋石油产量 284.5万吨,增长 1.7%。海洋保护实现新拓展,新建海洋特别保护区 11处,新 增海洋类保护区面积 1.2万公顷。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控制物 价上涨面临较大压力,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难度较大,就业 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业增加值 2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 2.5%;林业 增加值 60.7亿元,增长 9.9%;牧业增加值 727.0亿元,增长 4.2%;渔业增加 值 521.4亿元,增长 4.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132.5亿元,增长 9.9%。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粮食连续 8年增产,总产量达到 4335.7万吨, 比上年增长 0.4%。畜牧业发展良好,肉、蛋、奶类产量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建瓜、菜、果、茶标准化基地 606万亩,无公害农产 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 1555万亩和 817万亩。农产品出口突破百亿美 元,达到 127.1亿美元,增长 30.1%。 表 2 2010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335.7 0.4 夏粮 万吨 2060 0.6 秋粮 万吨 2275.7 0.3 棉花 万吨 72.4 -21.4 油料 万吨 342.2 2.3 蔬菜 万吨 9030.7 1 园林水果 万吨 1438.9 1.4 肉类 万吨 704.7 3 猪牛羊肉 万吨 454.5 2.4 禽肉 万吨 238.9 4.1 禽蛋 万吨 384.8 1.9 奶类 万吨 271.6 5.2 图 2 2005-2010年粮食总产量 4 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增造林面积 307.7万亩,新育苗 35.0万亩, 是“十一五”以来新增造林最多的一年。其中,水系生态建设造林面积 219.1 万亩,新建高标准林网 136.3万亩,新增湿地 10处,建设示范性综合治理区 4 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明晰产权面积 2615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 67.5%。 现代渔业取得新进展。水产品总产量 783.4万吨,比上年增长 4.0%。其中, 海水产品产量 645.9万吨,增长 3.1%;淡水产品产量 137.5万吨,增长 8.1%。 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加快,海参产量 6.7万吨,增长 6.3%;对虾产量 13.7万 吨,增长 7.0%。渔业资源修复养护力度不断加大,投放苗种 43.2亿单位,增 长 54.3%。远洋渔业快速发展,全年在外作业远洋渔船达 522艘,增长 2.0倍; 远洋捕捞产量 14.6万吨,增长 84.8%。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值 664.8亿元,比上年增长 3.7%;农机总动力 1.2亿千瓦,增长 4.7%;粮食生产 机械化水平达到 87.0%,比上年提高 2.0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积极成 效。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7463.6万亩,增长 2.1%,其中,节水灌溉面积 3372.0 万亩,增长 4.9%。全面完成 158座大中型水库和 3882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任务。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自来水受益村达到 91.0%,新增沼气用户 36.8 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趋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万元及以上 的工业法人企业)47010 家,比上年增加 3453家,增长 7.9%。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增长 15.0%。其中,非公有工业增长 16.7%,私营企业增长 19.0%。 图 3 2005-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5 表 3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5 # 轻工业 12.9 重工业 16.1 # 国有企业 13.2 集体企业 9.9 股份合作企业 5.6 股份制企业 15.6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4.1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6.3 工业结构渐趋优化。制造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6.1%,高 于规模以上工业 1.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增长 23.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8.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实现产 值 31602.1亿元,增长 2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35.2%,比重比上年提 高 2.3个百分点。十大高耗能行业生产趋缓,实现增加值增长 11.0%,低于规 模以上工业 4.0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9168.0亿元, 增长 26.8%,比上年提高 12.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 6040.3亿元,增长 37.6%, 提高 23.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 9689.6亿元,增长 34.1%,提高 21.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293.8,提高 41.4点。产销率 98.6%,提高 0.1个 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在国家重点调度的 12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 长的有 109种,占 90.8%,比上年提高 7.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量比上年 增长 40.9%,家用电冰箱增长 18.6%,家用洗衣机增长 17.4%,微型电子计算机 增长 84.6%。 表 4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6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5653.6 8.7 天然原油 万吨 2786 -1.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3042.7 6.3 水泥 万吨 14749.2 5.8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6084.9 1 粗钢 万吨 5256.1 5.1 钢材 万吨 6672.2 12.3 纱 万吨 731 8.7 布 亿米 139.1 12.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668.7 10.2 塑料制品 万吨 507.1 21.6 合成氨 万吨 663.5 -2.5 啤酒 万千升 536.1 8.3 金属成形机床 万吨 3 20.7 汽车 万辆 140.9 40.9 摩托车整车 万辆 140.3 -3.3 手机 万台 5374.6 -1.8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137.7 4.4 家用电冰箱 万台 801.6 18.6 家用洗衣机 万台 624.2 17.4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717.9 84.6 笔记本计算机 万台 613.9 158 集成电路 亿块 2 21.8 太阳能热水器 万台 317.5 9.6 建筑业生产效益协同增长。全省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 值 5495.1亿元,比上年增长 20.0%;实现利税 427.3亿元,增长 17.8%。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488.8亿元,增长 31.0%,实现利税 77.9 亿元,增长 13.3%;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4006.3亿元,增长 16.4%, 实现利税 349.4亿元,增长 1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3279.1亿元,比 上年增长 22.3%。其中,城镇投资 18846.8亿元,增长 22.1%;农村投资 4432.3亿元,增长 23.2%。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 25374.1亿元,增长 23.8%, 其中,自筹资金增长 25.2%,占到位资金的 72.6%。 图 4 2005-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7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 3.2:51.1:45.7调整为 2.4:48.7:48.9。服务业投资 11376.8亿元,比上年增长 26.9%。重点领域和薄 弱环节投资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36.7%,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 长 31.8%,民生事业投资增长 36.0%。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完成投资 18478.9亿 元,增长 25.7%,占全社会投资的 79.4%,比重比上年提高 2.0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建销两旺。房地产开发投资 3251.8亿元,比上年增长 33.9%。 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 2513.4亿元,增长 35.1%,占全部房地产开发 投资的 77.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374.4亿元,增长 14.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 投资的 11.5%。房屋施工面积 28229.0万平方米,增长 27.6%;房屋竣工面积 4999.7万平方米,下降 0.3%;商品房销售面积 9291.2万平方米,增长 32.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211.6亿元,比上年增长 18.6%。市场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单位数达到 19177家,比上年增加 4243家,增长 28.4%;实现零售额 6605.0 亿元,增长 32.7%,占零售总额的 46.5%,比重提高 4.9个百分点。 图 5 2005-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8 城镇市场更趋旺盛。城镇市场零售额 11388.4亿元,比上年增长 19.5%; 乡村市场零售额 2823.2亿元,增长 15.2%;城镇市场增幅高于乡村市场 4.3个 百分点。餐饮收入 1493.7亿元,增长 19.7%;商品零售 12717.9亿元,增长 18.5%。 消费热点增势强劲。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 110.2亿元,增长 3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 425.8亿元,增长 36.3%;家具类零售额 206.3亿元,增长 36.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 151.1亿元,增长 39.7%;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零售额 102.6亿元,增长 49.2%; 汽车类零售额 1441.5亿元,增长 31.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全年进出口总额 188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5.9%。 其中,出口 1042.5亿美元,增长 31.1%;进口 847亿美元,增长 42.2%。发达 经济体市场仍占主导地位,其中,对欧盟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 17.7%,为 第一大出口市场,对美国出口额占 17.6%。新兴市场增势强劲,其中,对巴西 出口增长 1.2倍,对俄罗斯出口增长 91.8%。 图 6 2005-2010年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9 进出口商品结构渐趋合理。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 省出口总额的 4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 16.9%。资源类商品进口大幅增长, 其中,天然橡胶进口额增长 1.2倍,铜材进口额增长 1.2倍,棉花进口额增长 93.3%,铁矿砂进口额增长 81.7%,粮食进口额增长 56.3%,煤进口额增长 50.0%。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升。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1632个,比上年增长 11.2%;合同外资 136.3亿美元,增长 56.5%;实际到帐外资 91.7亿美元,增 长 14.5%。新批世界 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36个,增长 9.1%;新批总投资 3000 万美元以上大项目 242个,增长 65.8%。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合同外资 和实际到帐外资分别增长 67.7%和 25.9%。 对外经济合作开展顺利。境外投资取得新进展。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 构)360 家,比上年增长 20.4%;协议投资总额 22.2亿美元,增长 62.7%,其 中,中方投资 18.5亿美元,增长 64.5%;核准设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 43个, 增长 30.3%。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定增长。对外承包劳务工程新签合同 额 109.3亿美元,增长 17.2%;完成营业额 60.2亿美元,增长 18.3%;外派各 类劳务人员 47300人,增长 2.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旅客运量 24.9亿人次, 比上年增长 6.3%;完成货运量 29.8亿吨,增长 6.0%。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4285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8.6亿吨,增长 18.2%。航空客运量 2231.5万 人次,增长 18.2%;货邮量 30.1万吨,增长 24.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 842.7万辆,增长 18.7%,其中,私人轿车 325.2万辆,增长 35.6%,占轿车拥 有量的 87.7%。 表 5 2010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10 旅 客 货 物 运输 量 比上 年 周转量 比上年 运输 量 比上 年 周转量 比上年 (亿 人次) 增长(%) (亿人公里) 增长(%) (亿吨) 增长(%) (亿吨公里) 增长(%) 合 计 24.9 6.3 1644.7 3.6 29.8 6 11747 7.2 公 路 24 6.2 1211.5 1.3 26.4 5.1 6216.8 2.8 铁 路 0.6 8.6 421.3 10.4 1.8 9.9 1447.8 8.1 水 路 0.3 14.9 11.9 18.9 1.6 17.7 4082.5 14.4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973.4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 量 1921.0亿元,邮政业务总量 52.4亿元。光缆线路总长度 42.8万公里,比上 年增长 8.9%;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 45.9万路端,下降 9.1%。年末固定电话用 户 2023.1万户,减少 10.3%;移动电话用户 6190.4万户,增长 15.9%。电话普 及率达到每百人 86.2部。 旅游业发展迅速。实现旅游总收入 3058.8亿元,比上年增长 24.7%。其中, 入境旅游收入 21.6亿美元,增长 22.1%;国内旅游收入 2915.8亿元,增长 25.1%。接待游客总人数 3.5亿人次,增长 21.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 366.8 万人次,增长 18.3%。A 级旅游景区已达 458家,其中,5A 级景区 6家,新增 3家;4A 级景区 109家,新增 3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 23家,新增 8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749.3亿元,比上年增长 25.1%,其中,税收收入 2149.9亿元,增长 25.0%,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78.2%。 地方财政支出 4144.5亿元,增长 26.8%。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 46.8%,科 学技术支出增长 33.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 32.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 26.8%,教育支出增长 2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25.2%。 图 7 2005-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11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41653.7亿元,比年初增加 6483.1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 11920.0亿元,新增 1825.1亿元;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9773.3亿元,新增 2549.6亿元。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 32536.3亿元,比年初增加 5150.4亿元。对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加大,小型企 业新增贷款 1321.7亿元,增长 37.7%,增速分别高于大、中型企业 23.6和 13.9个百分点。对重点区域和县域经济信贷投放进一步增加。黄河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区新增贷款 561.6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 12.0%,比重提高 2.9个 百分点;县域新增贷款 1748.4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 37.0%,比重提高 2.0 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取得积极进展。年末拥有境内上市公司 124家,比上年增加 26家, 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 253.6亿元,新上市公司数及融资额均创历史新高。境内 上市公司年末总市值 10887.0亿元,增长 29.5%。年末拥有境外上市公司 82家, 增加 14家。证券公司总交易额 3.7万亿元,下降 9.8%,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额 3.6 万亿元。期货市场交易活跃。期货公司全年代理交易量 7337.1万手,增长 29.6%;代理交易金额 7.3万亿元,增长 1.4倍。 保险业持续较快发展。实现保费收入 1030.1亿元,比上年增长 29.9%。其 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297.4亿元,增长 38.2%;人身险保费收入 732.6亿元, 增长 26.8%。保险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保险公司总数达到 63家,首 家总部设在山东的泰山财产保险公司获批开业。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 228.6亿 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业保险继续加强,为 846万农户提供了 109亿元的风 险保障,赔付 2.4亿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 36项,其中,国家发明奖 4 项,国家科学进步奖 31项,国际合作奖 1项。评选省科学技术奖励 499项,其 中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人。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2367项,其中,农业领域 391项, 12 工业领域 751项,医疗、卫生领域 750项,其他领域 475项。专利申请和授权 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量 8.1万件,比上年增长 20.9%,其中,发明专 利申请量 1.7万件,增长 23.4%。专利授权量 5.1万件,增长 49.2%,其中,发 明专利授权量 4106件,增长 43.3%。 人才队伍建设富有成效。共有住鲁两院院士 37人;新增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工程国家级人选 2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700人,新增 100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776人。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16305人。 新增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49个,招收博士后 524人。实施鲁南地区和黄河三角 洲地区人才引进项目 206项,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专家 6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180人。 信息产业实现较快发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 软件业)3165 家,比上年增加 92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821.8亿元,增长 23.0%;实现利润 404.2亿元,增长 43.3%;实现利税 544.0亿元,增长 37.6%。软件业快速增长,实现业务收入 905.1亿元,增长 49.0%,利润、利税 分别增长 32.4%和 27.4%。软件业务出口 4.5亿美元,增长 45.3%,其中软件外 包服务出口增长 1.1倍。累计认证软件企业 968家,登记软件产品 3989个,软 件著作权 2927个,入围全国重点软件(百强)企业 9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电 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5 个,软件产业园 13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19个, 动漫产业基地 3个。 创新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 26家,新增 8家;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44家,新增 119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 10个, 新批准筹建 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6个,新增 3个;新建国 家级科技合作基地 5家。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共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 业 35家,新增 9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392家,新增 196家;认定省级创新 型企业 58家。 质量兴省战略深入实施。全省 140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质量兴县 (市、区)活动。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2个,比上年增加 8个;山东名 牌产品 1632个,增加 75个;山东服务名牌 323个,增加 60个。全国驰名商标 205个,增加 70个。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 29家,省级质检中心 69家。依法取 得资质认定实验室 1314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 2720家,获得质量管理 体系认证企业 11761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 3578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认证企业 2080家。新制定省地方标准 374项,其中节能标准 20项;新增采 用国际标准 300项。 气象地震服务保障有力。海洋气象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新建船舶站、海上 石油平台站、风暴潮观测站 9个,建成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平台。人工影响天气 成效显著。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面积 2.1万平方公里,飞机增雨作业影响面 积 26.3万平方公里,成功实施省运会开幕式等重大活动的飞机消(减)雨作业。 地震监测台网密度逐步加大。建成测震台 110个,强震台 105个,省、市两级 地震台网中心不断完善。 13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全省拥有研究生培养机构 31所,招生 2.3万人,在学 研究生 6.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 133所,招生 49.6万人,在校生 163.1万 人;普通中学招生 164.1万人,在校生 501.1万人;小学招生 111.3万人,在 校生 629.2万人。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 99.99%, 初中三年巩固率达 98.90%。 表 6 2010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数 招生数 在校学生数 数量 比上年 人数 比上年 人数 比上年 (所) 增减 (所) (万人) 增长 (%) (万人) 增长 (%) 研究生教育 31 持平 2.3 8.2 6.5 13.7 普通高等教 育 133 5 49.6 -1.1 163.1 2.4 中等职业学 校 640 -69 42.7 5.4 113.2 -2.9 普通中学 3645 -105 164.1 2.4 501.1 0.3 小学 12405 -453 111.3 9.4 629.2 0.4 特殊教育学 校 145 1 0.4 28.8 2.2 6.8 幼儿园 17751 2383 108.5 20.7 219.4 21.2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初步核算,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1230亿元。拥有 博物馆 111个,公共图书馆 150 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 158个,文化站 1867 个,农村文化大院 5.3万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 119个,艺术表演场馆 82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9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71家,国家级文化 产业示范园区 1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功举办了“孔子文化周”,举 办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山东演艺活动周等重大文化 活动。出版各类图书 11837种,报纸 87种,杂志 260种。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 98.2%,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97.9%。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达 91家,共发 行 340部影片,票房收入 3亿元,增长 86.7%。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省拥有卫生机构 16497个,其中,医院、卫生 院 309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248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8 个,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21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04 个,卫生 监督所(中心)165 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 38.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44.1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17.8万人,注册护士 15.6万人。继续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2.6万个,建筑面积 272.1万平方米。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在广州亚运会上,共有 85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 获得金牌 39枚、银牌 8枚、铜牌 14枚,并打破 1项亚洲纪录,创造了亚运会 14 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泰山国际登山节、潍坊国际风筝节、 青岛帆船周、枣庄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临沂中国红色运动会等特色群体赛事 竞相举办,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 十一、城乡建设 城乡规划管理逐步完善。全省 17个设区市和 91个县(市)全部编制完成 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其中 75个已批准实施。17 个市、县编制了城乡统筹 规划,35 个市、县实现规划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900亿元,比上年 增长 9.2%。济南小清河一期工程收尾,青岛环湾大道拓宽改造工程主线通车, 泰安环山带工程、聊城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潍坊白浪河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 利。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19座,新增日垃圾处理能力 3900万吨,生活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新建成污水处理厂 37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 120万吨,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5%。新增道路面积 2500万平方米, 新增绿地面积 5500公顷。 住房保障建设得到加强。70 个中央预算内廉租住房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新建经济适用住房 5.7万套,廉租住房 2.1万套。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 10.7 万户,新增 1.0万户。全面启动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并新建 5.6万套,改造棚户 区 8.7万户。 村镇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在建和完工 整村改造 126万户,危房改造 25万户。村镇建设完成投资 1653亿元,比上年 增长 26.4%。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与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发展, 共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1个,名村 4个,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41 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新进展。省内深部找矿成效显著,新增资源储量金 517.7吨、煤 594.0万吨、铁矿石 4.9亿吨。省外、境外地质勘查取得积极进 展。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万元 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全省 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 205.2万千瓦,淘汰水泥落后产能 2065.7万吨,平板玻璃 570.0万重量箱,生铁 330.0万吨,粗钢 76.3万吨,焦炭 247.7万吨。千户重 点用能工业企业填报的 4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 89.8%,主要产品 生产实现节能 481.9万吨标准煤。风力发电建设力度继续加大,风电装机容量 累计达 138.0万千瓦,增长 59.6%;风力发电 26.7亿千瓦时,增长 1.2倍。 建设领域节能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 2120.8万平方米。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节能建筑竣工面积 4500万平方米,占 新建民用建筑的 94%。新型墙材生产量 340亿标砖,占墙材生产总量的 84.0%; 县城以上规划区工程新型墙材应用量 220亿标砖,占墙材应用总量的 97.5%。 15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省净削减化学需氧量 2.65万吨,二氧化硫 5.25万 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 4.09%和 3.30%。环境质 量明显改善。59 条省控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 均浓度分别下降 25.9%和 45.1%。新增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2个,命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37个。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19427起,比上年下降 14.3;死 亡人数 4702人,下降 6.6。亿元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0.12人,下降 20.0%。 十三、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33691元,比上 年增长 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946元,增长 12.0%。城镇居民人均 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15731元,增长 12.5%;人均经营净收入 1704元, 增长 23.5%;人均财产性收入 490元,增长 18.8%;人均转移性收入 3812元, 增长 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3118元,增长 9.2%,其中,食品支出 4206元,增长 6.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2.1%,比上年回落 0.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 32.1平方米,增加 0.3平方米。 图 8 200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表 7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钢琴 架 3.9 摄像机 架 10.4 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