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康复科重点专科项目申请_第1页
2012康复科重点专科项目申请_第2页
2012康复科重点专科项目申请_第3页
2012康复科重点专科项目申请_第4页
2012康复科重点专科项目申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序号: 周口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 申 请 表 (2012 年) 申请项目名称: 康复科 申请项目类别: 重点专科 重点专病 中医 中西医结合 申请资助类别: 立项资助 立项不资助 申请单位名称: 西华县中医院 (盖章) 申请单位类别: 政府举办 非政府举办 项目负责人: 赵国勇 单位负责人: 戴晓明 单位通讯地址: 单位邮政编码: 466300 电话: 0394- 83611974 单位传真: 电子邮件: 1 一、医院综合情况 主要诊疗、实验设备 编号 设备名称 价格(万元) 购买日期 产地 型号 1 DSA 800万 2005.7 美国 Aduantx Lcv+ 2 螺 旋 CT 318万 2003.10 美国 GE 3 彩 超 200万 2008.6 荷兰 SSA-550A 4 数 字 胃 肠 300万 2010.6 日本 飞利浦 5 DR 200万 2003.3 日本 DERAY-U100 6 7 8 中医 药行 业标 准规 范执 行情 况 标准 规范 名称 是否执行及执行 时间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是 2009 年 6 月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是 2009 年 6 月 中医急症诊疗规范 是 2009 年 6 月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 是 2009 年 6 月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 是 2009 年 6 月 河南省中医医院护理管理规范与工作质量标准 是 2009 年 6 月 2 二、专科(专病)综合情况 是否是市州重点中医专科 (专病)或建设单位 否 定点建 设时间 年 月 验收时间 年 月 人员数 15 人 床位数 25 张 专科(专病)自制制剂品种数 2 专科 (专病)实验室级别 无 是 否 设 立 专 科 (专 病 )研 究 室 否 专科(专病)设备总值 100 万元 网络主要协作单位名称 开展的主要工作 沈丘县中医院网站 好医生健康网站 浏阳人社区网站 一 般 情 况 网络建设 情况 推荐宣传本专科优势,对进行 康复及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 的预防及社区有康复的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广大群 众不断提升。 年门诊人次 7866 人次 平均门诊费用/人次 134 元 年出院人次 476 人次 病床使用率 97% 病床周转次数 28 次 /年床 平均住院日 13 日 平均住院费用/人次 2565 元 中医治疗率 100% 收治急危重症比例 3% 年业务收入 517 万元,其中医疗收入占 52 %、药品收入占 48 % 年药品收入 207 万元,其中中药饮片占 33 %、中成药占 31 %、西药占 36 % 服 务 量 及 服 务 效 率 随访病人数/年 5861 人次 区域外病人数比例 10% 二、专科(专病)综合情况(续 1) 病 种 质 病种名称 中医治疗率 有无中医/ 中西医结合 诊疗规范 ICD 标准 诊断 准确率 中医 诊断 符合率 中医 辩证 准确率 治愈 显效率 平均 住院日 平均住院费 用/人次 3 中 风 后 遗 症 95 % 有 98% 98 % 98% 70% 15 日 3097 元 颈 椎 病 97 % 有 98% 97 % 99% 88% 7 日 1855 元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94 % 有 97% 95 % 98% 90% 8 日 2201 元 面神经炎 99% 有 98% 100% 99% 99% 15 日 1860 元 肩周炎 99% 有 99% 99% 98% 97% 9 日 1080 元 筋伤 99% 有 99% 99% 97% 98% 10 日 980 元 脑外伤后遗 症 85% 有 98% 97% 98% % 18 日 2850 元 % % % % % 日 元 % % % % % 日 元 % % % % % 日 元 量 管 理 汇 总 % % % % % 日 元 病种名称 年出院人数 颈椎病 560 人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 521 人次 中风后遗症 301 人次 脑外伤 155 人次 主要病种 脊髓损伤 123 人次 收 治 病 种 其他病种 骨折术后、烧伤等。 4 二、专科(专病)综合情况(续 2) 设备名称 价格 (万元) 购买日期 产地 型号 月均使用 人次(份) 院外使用 比例 三 维 电 脑 倒 立 多 功 能 康 复 牵 引 床 56000 2011.6 .14 黄 石 市 CDK.QC20 121 0 超 激 光 疼 痛 治 疗 95000 2011.06.20 珠 海 市 CZ-660I 156 0 上 下 肢 康 复 训 练 器 45000 2011.05.20 常 州 市 AP-ZXQ-01 254 0 磁 振 热 疗 仪 26000 2011.06.14 广 州 市 LGT-2600B 167 0 空 气 波 压 力 治 疗 仪 22000 2011.06.14 韩 国 DL2002D 213 0 低 周 波 治 疗 仪 20000 2011.07.05 韩 国 HAT-2000 87 0 电 动 PT训 练 床 23000 2011.06.20 常 州 市 B-PTC-03 59 0 超 激 光 疼 痛 治 疗 95000 2009.6.14 珠 海 市 CZ-6601 95 0 三 维 电 脑 倒 立 多 功 能 康 复 牵 引 床 56000 2011.6 .14 黄 石 市 CDK.QC2000 124 0 音频治疗仪 35000 2011. 04.15 北京御 健 YPD-3A 89 0 超声波治疗仪 22000 2011. 04.15 韩国 HANIL-TM 159 0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49800 2011. 04.15 广州龙 之杰 LGT- 2200H 51 0 吞咽言语治疗仪 6800 2011. 04.15 常州雅 思 YS1002C 99 0 微波治疗仪 2700 2011. 04.15 江苏 WB-3100 95 0 主被动(上下肢) 198000 2011. 04.15 德国 RECK MOTOmed viva2 205 0 多功能治疗床 13800 2011. 04.15 河南翔 宇 XYST-3 102 0 熏蒸治疗仪 15000 2011. 04.15 河南翔 宇 HYZ-IIK 146 0 减重步态训练仪 51000 2011. 04.15 河南翔 宇 B-JZB-C2 158 0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300000 2012.1 日本 HA2200L E2 88 0 专 科 主 要 诊 疗 及 实 验 设 备 中频治疗仪 4800 2012.4 武汉 HL-Y3A 74 0 5 专科(专病)学术建设情况 基础研究 我专科成立于 2011 年 6 月,在赵国勇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开展了针灸、推拿、低中 高频等物理治疗、穴位敷贴、中药熏蒸、小针刀等多种中医类疗法。在 2010 年 2 月我 科从江西省中医药大学引进热敏灸疗法,在 2011 年 8 月我科从河南南阳引进水针刀疗 法, 2011 年 10 月我科引入株洲扶阳罐。为科室业务提升了一个台阶。 三、专科(专病)学术建设情况 主要创新点 1、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期的系统治疗与康复训练方案。 2、在穴位敷贴的常规基础上加艾条灸的临床应用。 3、 、热敏灸的临床运用。 4、 、压力衣的制作与简易矫形器的制作与佩戴。 5、中药熏蒸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的新途径。 6、电动起立床训练结合红外线治疗的新途径。 6 四、专科(专病)科研课题、成果、论文及相关情况 课题级别 数量 国家级 0 省部级 1 地厅级 0 科研课题情况 成果级别 数量 国家级 0 省部级 1 地厅级 0 科研成果情况 发表期刊种类 数量 国际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 0 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 7学术论文情况 先 进 技 术 引 进 情 况 2009 年 6 月,我科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2010 年 5 月,我科从河南南阳引进水针刀技术,为部分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解除痛苦。 2010 年 8 月,我科从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引进压力衣的制作。为烧伤患者抑制冰封增生。 2010 年 10 月,我科从北京引进小针刀技术,为部分骨关节疾病的患者带来了喜讯。 2011 年 8 月,我科从北京宣武医院引进先进的中风康复理念。 7 四、专科(专病)科研课题、成果、论文及相关情况(续) 科 研 成 果 推 广 情 况 我科自制的红花药酒在外伤及疼痛的患者中广泛应用,能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 配合我科运动及推拿疗法结合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致得到患者及家属 的好评。 8 组 织 的 学 术 会 议 情 况 2012 年 8 月 沈丘县康复医学会年会 在我院举行 参加人数 120 人。 参 加 的 学 术 会 议 情 况 赵国勇 2011 年 8 月 参加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年会 楚素丽 2011 年 8 月 参加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年会 李宪阳 2011 年 8 月 参加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年会 赵国勇 2012 年 4 月 参加河南省老年病康复年会 五、专科(专病)学术梯队情况 姓 名 赵 国 勇 性 别 男 年 龄 40岁 学 历 、 学 位 本 科 职 称 副 主 任 医师 专 业 类 别 中 医 在相关专业委员会任职情况 中 西 结 合 心 脑 血 管 专 业 副 主 任 委 员 学科 带头 人 在相关专业期刊编委会任职情况 无 姓 名 楚素丽 性 别 女 年 龄 30 学历、学位 本科 职 称 主治 姓 名 李宪阳 性 别 男 年 龄 35 学术 继承 人 学历、学位 本科 职 称 主治 9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学历、学位 职 称 专业类别 赵 国 勇 男 40 本 科 副 主 任 医 生 中 医 楚 素 丽 女 32 本 科 主治 西医 李 宪 阳 男 31 本 科 主治 中 医 董 朋 朋 女 30 本 科 医 师 中 医 豆 华 明 男 30 本 科 医 师 中 医 钱运超 男 28 本科 医师 中西 王 卫 庆 男 25 本 科 医 师 中 医 掌握外 语人数 平均年龄 男 女 享受国务院 特殊津贴 正 高 主 要 技 术 人 员 7 31 5 2 医生 总人数 7 人 六、专科(专病)教学培训、信息管理等情况 教 学 与 培 训 情 况 1、举办专题学习培训班情况 10 2009 年举办乡村医师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 4 期 受训人数 50 人 2010 年举办乡村医师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 8 期 受训人数 80 人 2011 年举办乡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 12 期 受训人数 100 人 11 六、专科(专病)教学培训、信息管理等情况(续 1) 3、培养研究生情况 我科参与河南中医学院骨伤专业研究生进行骨伤康复的辅助培养。 4、岗位培训情况 教 学 与 培 训 1.我科每月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学习。 2.我科每周对住院医师及康复治疗师进行一次中医康复专题讲课。 3.我科每周对护理部进行一次常规康复护理的考试。 12 六、专科(专病)教学培训、信息管理等情况(续 2) 微机数量 8 台 熟悉计算机操作人数 25 是否连接因特网 是 有无专业信息检索系统 有 是否设立网站或主页 有,网址为: 有无专科信息库 有,主要内容为:本科的概况,本科开展的一些中医特色 疗法,基本的中医日常保健及康复。 是否建立 是 主要职能 查找相关医学资料 信 息 管 理 图书 资料室 图书数量 256 本 期刊种类 10 种 卫 生 技 术 扶 贫 情 况 2009 年 6 月12 月,我科对 1 名 3 岁家庭贫困脑瘫儿童进行免费康复。 2009 年 6 月10 月,我科每月进行 2 次下乡义诊活动。 2010 年 4 月7 月,我科对 1 名 45 岁脑外伤家境贫困患者进行减免医疗康复费用。 2010 年 3 月,我科参与助残活动,为残疾人进行免费针灸及火罐。 2011 年 1 月,我科去西华县社会福利院进行免费义诊及发放基础药品。 2011 年 5 月,我科收治 2 名脑瘫儿童,为其免费做康复治疗。 2011 年 7 月,我科收治 1 名寰椎畸形术后的患者,为其部分免费做康复治疗。 13 7、专科(专病)建设计划 时 间 建设内容 具体指标 2011 2012 年 2011 2013 年 2011 2014 年 2012 2015 年 中医诊疗规范 人员业务能力培训 扩大科室规模 加强新技术的开发 1、完善优化原有的 4 中医诊疗规范,并制 定“中风后遗症康复” 、 “颈肩腰腿疼痛康 复”等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2、 (1)积极参加专科的学术会议和培训班, 及时更新及了解康复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 (2)送 1-2 名优秀的护士到康复业务开展 好的地区去学习好的护理模式及方法。 (3)今年我科已派出两名临床医生进修针 灸(包括特色治疗法)及康复治疗,三名 针灸治疗师进修颈椎病及慢性疼痛康复治 疗。病排除一名主治医师赴河南南阳张仲 景国医学院参加全国骨伤医学会微创针刀 培训,并已学成归来,目前开展情况良好。 并已逐步向广大基层医生推广。 3、目前我科为一层治疗区一层病房,达到 4 层楼的病房,把疼痛病房、针推病房、中 风病房及骨折术后病房分开,届时我科将 再上一台阶。 争取在原有的中医康复里研发出新的方法 及改良现有不足的方法。 14 九、专科(专病)建设经费预算 项 目 经费预算 诊疗规范研究与制定 20 万 人员培训 15 万 学术交流与协作 10 万 适宜技术推广 10 万 信息收集整理 5 万 其他 5 万 匹配经费投入 计划(比例) 所在医院投入 %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1、县(市)级政府投入 %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2、市州级政府投入 %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经费使用年 度计划(% ) 50 30 20 15 十、初审意见 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市州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16 制订的专科(专病)诊疗规范 中风病恢复期诊疗方案 一、 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中 医诊断疗效评价标准 (试行,1995 年) 。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 具备 2 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 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2010 年) 。 (1) 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 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 CT 或 MRI 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 CT 或 MRI 有责任 梗死病灶。 (二) 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 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后。 (三) 证候诊断 1. 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降, 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 痰瘀阻路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17 3. 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 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 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 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 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 治疗方案 (一) 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 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1. 风火上扰证 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推荐方药针灸等: (1) 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后下) 、生石决明(先煎) 、川牛膝、黄芩、山 栀、夏枯草等 (2) 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冲服) 、生地、钩藤、菊花、茯苓、白芍、赤芍、 竹茹、川牛膝、丹参等。 (3) 针刺主穴:百会、四神聪、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足三里、涌泉等。 (4) 中成药:中风 1 号胶囊院内制剂 、天麻钩藤颗粒、牛黄清心丸等。 2. 痰瘀阻络证 治法: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针灸等: (1) 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大黄、胆南星等。 (2)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半夏、天麻、茯苓、橘红、丹参、当归、 桃仁、红花、川芎等。 18 (3) 百会、四神聪、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足三里、丰隆等。 (4) 中成药:中风 1 号胶囊院内制剂 、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等。 3 痰热腑实证证 治法:化痰通腑。 推荐方药针灸等: (1) 星蒌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胆南星、瓜蒌等。 (2) 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枳实、厚朴等。 (3) 百会、四神聪、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双侧天枢、支沟等。 (4) 中成药:口服:中风 2 号胶囊(大黄胶囊) 院内制剂 、牛黄清心丸等。 4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熄风。 推荐方药针灸等: (1) 育阴通络汤加减:生地黄、山萸肉、钩藤(后下) 、天麻、丹参、白芍等。 (2) 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先煎) 、生牡蛎(先煎) 、代赭石(先煎) 、龟板 (先煎) 、白芍、玄参、天冬、川牛膝、茵陈、麦芽、川芎等。 (3) 百会、四神聪、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三阴交、太溪等。 (4) 中成药:口服:中风 1 号胶囊院内制剂 、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推荐方药针灸: (1)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等。 (2)百会、四神聪、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血海、气海、关元等。 中成药:口服:中风 1 号胶囊院内制剂 、消栓通络片、大活络胶囊、脑心通胶囊、 通心络胶囊等。 (二) 针灸治疗 1. 治疗原则: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 19 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耳针、腕踝针、眼针、腹针、梅花针、电针、耳穴敷贴、 灸法和拔罐等。 2. 针灸方法 临床可分为中脏腑、中经络,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主穴:肩髃、 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太 冲、太溪等。在选择治疗方案的同时,根据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常见症状如吞咽 困难、便秘、尿失禁、尿潴留、血管性痴呆、肩-手综合征等加减穴位,如吞咽困难可 加翳风、廉泉、夹廉泉等;尿失禁或尿潴留可加针中极、水道、关元等局部施灸、按 摩或热敷;肩-手综合征可加针肩髃、肩髎、肩贞,痛点可以刺络拔罐;语言-言语障 碍可加针风池、翳风、廉泉、哑门、通里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同时配合九六补 泻手法。 (三) 穴位注射 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川 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 (四) 熏洗疗法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 手、足部的肿胀,按之无凹陷,似肿非肿,实胀而非胀。可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具 有活血通络的中成药为主加减局部熏洗患肢,每日 1-2 次或间隔 1 次。 选用我科智能型蒸汽自控治疗仪配合治疗。 (五) 推拿治疗 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 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避免对痉挛组肌肉 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按摩手法常用揉、捏法,亦可配合其他手 法如拨法、叩击法、擦法等。 (六) 其他非药物治疗 此期治疗期间配合我康复科的现代康复治疗手段进行关节松动、步态训练、精细动作 20 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主被动运动训练、减重步态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以 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肌力恢复等。 (七) 内科基础治疗 参考 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老卒中诊疗指南撰写组 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 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具体内容参照指南原文) (八)护理 护理的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 压的调整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 疗效评价 (一) 评价标准 1. 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医病辩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2. 疾病病情评价: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 度,如神智、肢体偏瘫、面瘫、失语等;通过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如吃 饭、穿衣、活动能力等;通过改良 Rankin 量表评价病残程度或日常生活的依赖性。 3.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必要时针对患者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并发 症进行评价,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通过简短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价认知功能,脑电图评价癫痫,洼田饮水实验评价吞咽障碍等。 (二) 评价方法 可在患者不同入院时间选用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1. 入院当天:可选用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 、NIHSS 量表、Barthrl 指数等进行评价。 1、2. 入院 15-20 天:可选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NIHSS 量表、Barthel 指数、 改良 Rinkin 量表等评价。 21 面瘫病诊疗方案 (一) 、诊断 1 疾病诊断 1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石学 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 。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 耳后完骨处的疼 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 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 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吹凉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 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 CT、MRI 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 (三)证候诊断 22 1风寒袭络证:实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 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 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 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 针刺 0.81 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 30 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 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繆等,针刺 0.8l 寸,平补 平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 2/3 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2)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 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1 寸。神庭、太阳、下关、翳 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 23 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繆、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 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 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 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留针 30 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 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l 寸。神庭、太 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 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 钟,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 2电针 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繆、颊车-地仓三对穴位。 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 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 缩为度。电针时间约 30 分钟。 3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 地仓、颊车、印堂、巨繆、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 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 20 分钟。 4.拔罐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繆、地仓、颊车等穴位。 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 1 秒钟,不断反复,持续 5 分钟 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 1 次,每周治疗 3-5 次,疗程以病 情而定。 根据病情,亦可辨证选取面部以外的穴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24 1.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 藁本、桂枝、甘草等。 2风热袭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各、防风, 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 3风痰阻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 南星、陈皮等。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 红花、地龙、全蝎、僵蚕。 (三)其他非药物治疗 其他疗法科用五官超短波、红外线等达到减轻急性炎性水肿、改善血液循环的目 的。 (四) 、健康指导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风寒,必要时戴口罩、眼罩;因眼睑闭合不全,容易灰尘 浸入,每日点眼药水 2-3 次,以预防感染。同时嘱患者在患病期间多进行患侧面部的 活动如:蹙眉、鼓腮、示齿。 (五) 、西医治疗 1 予以阿昔洛韦抗病毒,天麻素、地巴唑等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急性 期也可以用地塞米松减轻水肿。 25 2.维生素 B 族 维生素 B12, 500ug/次,肌肉注射,1 次/d;维生素 B1,100mg/ 次,肌肉注射,1 次/d,甲钴铵以营养神经。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 House-Bra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 分级) 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 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3.面部残障( FDI)评分法。 (二)评价方法 患者进入路径第 1 天、30 天、60 天分别评定 House-Brakmann 面神经功能、中医 症状评分。 患者进入路径第 30 天、60 天分别评定面部残障(FDI)评分。 26 肩凝症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 标准( ZY/TO01.9-94)“o。 (1)50 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 学出版社,2008 年) 。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 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 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 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 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27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 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 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 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 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 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 (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 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 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ZY7TOOI.9-94)。 1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 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 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二、治疗方法 (一)针灸疗法 1粘连前期 主穴:肩前、肩 髎 、 臂 臑 、襦俞、外关、合谷。 28 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或采用平 针疗法;著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 (1)经皮穴位电刺激:采用两对电极分别粘贴连接患侧肩部二穴,合谷、外关二 穴,隔日治疗,10 次为一个疗程。 (2)电针刺激:施泻法或平补平泻,得气后肩前、肩 髎 或 臂 臑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电针刺激,合谷、外关分别接电针,留针至 30 分钟。 (3)温针灸:在肩前、肩 髎 、 臂 臑 、等局部腧穴针刺得气后,选用 23 个腧穴 实施温针灸,连续施灸 23 壮(每壮 3 克艾绒) ;合谷、外关采用毫针刺激,用泻法、 留针 3045 分钟。 针感要求:肩痛穴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颈痛穴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 (4)拔罐:针灸后可在压痛点或局部腧穴加拔火罐 l3 只,留罐 1015 分钟。 若瘀滞严重可刺络拔罐: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压痛点,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 罐 12 只,留罐 1O15 分钟。 (5)穴位注射:选取以上穴位 1-3 个,用当归注射液或香丹注射液,注射至每穴 1ml,每周注射 1 次,4 次为一个疗程。 (6)TDP 照射:肩部局部或针刺部位局部神灯照射岁每次 30 分钟。 2.粘连期 主穴:肩前、肩 髎 、 臂 臑 、襦俞、外关、合谷。 配穴: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气血虚加足三里、气海、血海。 治疗方法: (l)温针灸:取肩隅穴多方向透刺(向肩露穴、向肩前穴、向臂膈穴方向) ,在 肩前、肩 髎 、 臂 臑 、膈俞周部腧穴针刺得气后,选用 23 个腧穴实施温针灸,连续 施灸 23 壮(每壮 3 克艾绒) ;合谷、外关采用毫针刺激,用泻法、留针 3045 分钟。 29 (2)经皮穴位电刺激:采用两对电极分别粘贴连接患侧肩部二穴,合谷、外关二 穴。 (3)电针刺激:施泻法或平补平泻,得气后肩前、肩 髎 或 臂 臑 、膈俞) ,两组穴 位交替使用电针刺激,合谷、外关分别接电针,留针至 30 分钟。 针感要求:肩痛穴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颈痛穴、升提穴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 (4)拔罐:针灸后可在压痛点或局部腧穴加拔火罐 13 只,留罐 1015 分钟。 若瘀滞严重可刺络拔罐: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压痛点,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 罐 12 只,留罐 1Ol5min。 (5)穴位注射:选取以上穴位 1-3 个,当归注射液或香丹注射,注射至每穴 lml,每周注射 1 次,4 次为一个疗程。 (6)TDP 照射:肩部局部或针刺部位局部神灯照射,每次 30 分钟。 (7)还可采用腹针疗法、火针疗法等。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 推荐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独活、秦艽、当归、川芎、桂枝、木香、乳香、 茯苓、防风、桑枝、海风藤、炙甘草。 中成药:大活络丹等。 2瘀滞型 治法: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推荐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川牛膝、威灵仙、苍术、陈皮、 白芍、木防己、防风、羌活、白芷、茯苓、醋元胡、生姜。 30 中成药:营筋壮骨丸等 3气血虚型 治法:补气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当归、川芎、白芍、白术、细辛、 秦艽、防风、炙甘草。 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三)其他非药物治疗 1小针刀:针刀疗法、带刃针疗法、铍针疗法、钩活术疗法等。 2中药熏蒸治疗: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 3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超激光治疗、低周波治疗、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和磁 热疗法等。 4推拿治疗:以理筋通络为主,如滚法、拿法等及肩周炎松解术。 5、康复锻炼方法:(1).作主动的肩前、后上举、外展和内外旋转各方向运动, 逐渐增大运动幅度。1 可用健手直接或通过棍棒、滑轮和绳索或其他器械帮助患肢作肩 关节各方向的助力运动;(2)、用手指沿墙向上爬, 以帮助肩前屈或外展;(3)将 患侧前臂搁在高台上轻轻下蹲或轻轻弯腰,以进行被动的肩外展、外旋运动;(4)最 后作放松的上肢前后左右摆动运动。康复运动以引起轻度疼痛为度,可 1 日多次反覆 进行对患者的远期疗效较好。对病人的远期疗效明显。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整体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卫生部制定发布,1997 年第三 31 辑)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2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 3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 4.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评价方法 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肩凝证两大主症,故本方案以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为疗效 评定的依据。 肩部疼痛变化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glogue Scale,VAS)或 VAT 法评价患者的疼痛变 化,进行积分计算。 肩关节活动范围变化 采用颈肩痛 (周秉文主编)推荐的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即使用卷尺和旋转 测量角度盘测量肩关节内旋和外旋的角度,摸背实验和摸口(耳)实验,将以上 4 项 指标测定结果按评分标准换算。具体见肩关节功能评定方案: A: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 内旋:肩外展 90 度,达不到 90 度者采取最大外展。肘屈 90 度,前臂旋后。将角 度盘缚于前臂背面正中,将前臂被动转向中部记录肩内旋角度。 外旋:准备如上,将前臂旋向头部,记录肩外旋的度数。 摸背:正坐于凳上,反手用拇指端背面触及背中线,尽量向上移动,用卷尺测量 指端至第七颈椎棘突之距离,以厘米计。 摸耳(口):正坐,头保持正直,举手属肘,经头顶摸对侧耳,记录中指尖端触 及处。 B:肩关节活动评分: 32 注:右手摸耳之结果将左右换即可。 颈 椎 病(C.S) 一、定义(中、西) 1、中医:中医学中无颈椎病之病名,而是散见于“痹证” 、 “痿证” 、 “眩晕” 、 “臂 厥” 、 “颈肩痛”等证下。 2、西医: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部损伤等原 因引起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椎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 一组综合证。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 甚则四肢瘫痪等,有人表现为头晕,猝倒等。 二、症状(中、西) 1、中医 1.1 太阳经输不利证 头痛或重、汗出或无汗,恶风或恶寒,颈项强硬,转侧不利或拘挛,并见肩背、 四肢疼痛,尤以上肢为著,双手无力,全身发紧或肌肤麻木。 1.2 风寒痹阻证 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项强,转侧不利,上肢沉重, 无力麻木或有肌肉萎缩,手指屈伸不利、麻木。 1.3 气滞血瘀证 33 头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昼轻夜重,指 端麻木、紫绀,指甲凹陷、无泽,皮肤枯燥或见肢体无力或拘挛、抽痛,或伴有头晕 眼花,失眼健忘,胸闷胸痛烦躁,肌肤甲错。 1.4 痰瘀交阻证 除 1.3 瘀血征象外,尚有头昏、眩晕,头重如裹,心悸、恶心呕吐,咳喘痰多, 胸闷,纳呆,肢体沉重乏力、厥冷、麻木肿胀,全身倦怠困重,甚或神昏猝倒。 1.5 肝肾不足证 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头胀痛或空痛,面部炽热,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 怒,腰膝疼软无力,头摇身颤,步履蹒跚,甚则瘫痪,尚可见小便淋漓,次数增多, 或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 2、西医: 2.1 颈型 头颈肩疼痛,颈项强硬。 2.2 神经根型 颈肩部的不适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手指、颈后仰时加重。 2.3 交感神经型 枕颈、偏头痛、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心动过速或 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多汗或少汗等。 2.4 椎动脉型 颈性眩晕即头部位于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猝倒。 2.5 脊髓型 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后期可出现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 禁或尿潴留。 三、体检(中、西含舌脉) 34 1、中医 1.1 太阳经输不利证 同二 1.1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浮缓 1.2 风寒痹阻证 同二 1.2 舌质黯,舌体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迟或弦滑 1.3 气滞血瘀证 同二 1.3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细涩 1.4 痰瘀交阻证 同二 1.4 舌暗,苦厚腻,脉弦滑或弦涩 1.5 肝肾不足证 同二 1.5 舌体瘦或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细涩或细数 2、西医 2.1 颈型 局部有相应压痛点,颈部活动受限。 2.2 神经根型 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部 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2.3 交感神经型 瞳孔扩大,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增高。 2.4 椎动脉型 旋转试验阳性。 2.5 脊髓型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四、理化检查 35 1、X 线检查 1.1 颈型 颈椎生理曲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1.2 神经根型 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1.3 交感神经型 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或有不同理度错位。 1.4 椎动脉型 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1.5 脊髓型 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突入椎管。 2、CT 或 MRI 检查 2.1 神经根型 椎体后有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等征象。 2.2 椎动脉型 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较小。 2.3 脊髓型 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五、诊断依据(中、西) 1、中医 1.1 症状(见二 1 症状) 1.2 体检(见三 1 体检) 2、西医 2.1 有慢性损伤史。 36 2.2 好发生 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呈慢性发病。 2.3 颈、肩背部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发板、发硬,上肢麻木。 4、分型: 2.4.1 颈型 枕颈部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 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线 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4.2 神经根型 颈肩部的不适伴有上肢疼痛或麻木,常波及手指。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 肤阶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部活动受限,臂丛牵拉 试验,椎间孔牵拉试验阳性。颈椎 X 线片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 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2.4.3 脊髓型 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后期可出现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 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 性。X 线侧位征显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CT、MRI 检查显 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2.4.4 椎动脉型 颈性眩晕即头部位于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猝倒,颈椎 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 线片显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 检查可能显 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较小。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 塞。 4.5 交感神经型 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 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红发热,一侧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