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_第1页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_第2页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_第3页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_第4页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20099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和化学课程标准,贯彻 化学课程标准中“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 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 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以具有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和弹性的课程内 容,为兴趣、 爱好、能力和发展意向不同的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的课程理念。 2 二、教学要求 1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必 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 置的,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 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 步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 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 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 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发展意 向的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教学研究,提倡以科 研带教学,整体理解和把握高中化学新课 程的课程结构与内容,深入领会高中新课 程与初中新课程、高中新课程各模块之间 的内在联系,切实把握选修模块教学要求。 3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 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 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 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 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 提高。 4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 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 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教学安排 1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 6 学 分,即在学完必修模块化学 1、化学 2 之后, 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 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本学期理科学生学习的必选模块是有机 化学基础和化学与生活;文科学生学习 的必选模块是化学与生活。 2 本学期共 20 周,实际授 课时间(不含复习、考试)约 17 周,授课内 容及时间安排如下: 【理科学生】 4 化学与生活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1 周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1 周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 物 3 周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3 周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 物 4 周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 2 周 被注:“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 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下学习学习。 会考复 习 3 周 【文科学生】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第二章复习 2 周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2 周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2 周 必修 1复习 6 4 周 必修 2复习 4 周 综合复习、练习 3 周 高中化学会考的考试范围, 限定为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必修学分相对应 的模块教学内容,即以教育部颁布的 普 通 高 中 化 学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规 定 的 化 学 1、 化 学 2两 个 必 修 模 块 和 一 个 选 修 模 块 (化 学 与 生 活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三 个 模 块 中 的 一 个 )。 会考时间:2010 年寒假前。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氧化还原反应学案 一、从三种分类标准看化学 反应 师生交流讨论: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什 么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 么?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 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 8 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 应的是( ) A、CaCO3+2HCl=CaCl2+H2 O+CO2 B、CaCO3高温 CaO+CO2 C、Na2O+H2O=2NaOH D、Mg+2HCl=MgCl2+H2 2、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 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 解反应 C、置 换 反应 D、复分解 反应 二、从 实验实验 和物和物 质质 的的 结结 构二构二 方面探究方面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的本质 思考: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一定会发生升降,其本质原因是什 么? 从 实验实验 探究探究氧化还原反应 的本质 从 物物 质质 的的 结结 构探究构探究氧化还 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的本质 阅读 请同学 们阅读 教材 p, 思考下列问题: 10 (1)氯化钠形成过程中,钠是 如何失去电子而氯又是怎样得到电子的? (2)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是不 是也和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一样存在电子得 失问题?为什么? 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 得失得失 电电 子与化合价子与化合价 变变 化的关系化的关系 思考思考 问题问题 : 1、分析上表,从得失 电电 子与子与 化合价化合价 变变 化角度化角度 给给 氧化反氧化反 应应 ,还还 原反原反 应应 下下 定定 义义 2、找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得 失电子,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 反应 的关系的关系 练习 1、完成下表空白 2、反应 Fe2O3+3CO=2Fe+3CO2中_元素化 合价降低,_物质被氧化,_元素 失电子,_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12 2012 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 部分 2007 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山东 双向细目表 2007 年山东省应届高中毕 业生是首批使用课程标准版教科书的学生, 从化学学科的角度讲,新课程要求学生应 该具备较高的化学科学素养,作为人才选 拔的重要考试,2007 年全国高考的理综试 题化学部分(山东卷)应该将学生是否具有 化学科学素养作为命题的重要依据,只有 这样才能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又 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使 最具权威性的高考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 有效指挥棒变为可能,从而大大推动新课 程改革的顺利、深入进行。所以,2007 年 高考试题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将直 接影响着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那么,2007 年全国高考山东 卷的理综试题化学部分是否具备应有的特 点呢?下面笔者就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 析。 一、试题整体分析 从试题整体上讲,今年的高 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基本遵循了教育部颁布 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 2007 年普通高 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目考试大 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特别注重考查学生 的基本科学素养,具体讲就是以化学基础 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 14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较原 来强化了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为背 景考查内容点,突出强调了重要方法的考 查。从试题命制的方向性来讲,试题的命 制既保证了新旧课程的平稳过渡、又充分 体现了新课程重要理念,制约试题命制的 各种因素(如传统的考查热点、命题思路、 解题对策等)并没有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 新课程较原教学大纲的不同点给予了足够 的重视,真可谓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立 足基础,注重能力,引领课改。在注重对化 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 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特别是实验探究能 力的考查。 二、试题特点点评 仔细分析每个题目,不难发 现 2007 年全国高考山东卷理综的化学试 题具备以下特点: 1 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达 到了新旧课程平稳过渡的目的 例题 1(第 11 题):点评:对 简单有机化合物内容(主要包括结构简式、 反应类型、油脂及化石燃料主要化学成分) 的考查,属于传统的考查方式。 例题 2(第 12 题 AB 选项): 点评: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两个概念的 辨析,对于简单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都 属于学生非常熟悉的考点。另外还有第 14 题 BC 选项 。 2 考查内容的难度低,但 考查方式新颖、巧妙 例题 1(第 10 题):点评:题 干的条件主要有两项:其一是既能跟 NaOH 溶液反应,又能跟 盐酸反应,其二 是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 pH 最大。第一个 条件着重考查弱酸的酸式盐与强酸酸式盐 的区别,很容易将 A、D 两选项排除,第二 个条件实际上是在考差盐的水解问题,两 溶液中 HCO3-的水解情况是完全等同的, 通过 NH4+水解呈酸性而 Na+不水解便可 很容易得出答案。题目考差的内容并不算 难,但考查方式的确很巧妙。 16 例题 2(第 14 题 A 选项 ):点 评:实际考查的是两个简单的平衡,氯气与 水反应的化学平衡及次氯酸的电离平衡, 在原平衡中再通入少量氯气,化学平衡右 移,盐酸与次氯酸的浓度都要增大,但由 于溶液中 H+和次氯酸分子的浓度都增大, 均不利于次氯酸的电离,使得 ClO-的浓度 增大程度要小于 H+的浓度增大程度。这两 个平衡放在一起考查就比较巧妙。 3 注重化学学科基本理念 的考查 即对学科本质内容、基本思 维方法的考查, 题目的设计意图不仅仅关 注学生对纯知识点某些方面掌握的熟练程 度、深入程度和拓展程度,可能会更多地 关注学生对化学学科基本理念本质的真正 理解。能够有效遏制传统课堂教学中的 “题海战术”。 该类题目的出题方式主要 是正误判断,题干往往是“下列说法正确 (或错误)的是”, 选项中涉及到的一般是 容易出错的内容点。 例题 1(第 13 题): 点评:A 选项侧重考查 化合 物的类型与组成元素的关系,化合物的类 型与化学键类型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的建 立是本质的,上位的;B 选项侧重考查质子 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只要是中性的 即可,不一定是原子,推理缺乏逻辑性;C 选项侧重考查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的结 构(周期和族的划分、周期的分类、差别及 其原因),对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有清晰的 认识是本质的,上位的;D 选项侧重考查共 价化合物中的原子是否都满足 8(2)电子 的稳定结构, 对于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不惟 一的认识是本质的,上位的。 4 侧重对信息整合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题目是全新的,但解决这类 题目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思维储备都是 考生已经有的(如果没有,则以新信息的形 式呈现出来),只是要求考生在陌生的环境 中,运用自己已有的储备和新信息中归纳 出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个新问题而已。便 于深刻认识并灵活运用知识。 18 例题 1(第 15 题):点评:整 合题目提示出的新信息及已经学过的酸碱 中和反应,不 难找出:8KMnO 4- 10KHC2O4H2C2O42H2O- 30NaOH,根据 KMnO4 与 NaOH 的体积 关系比较容易推出其浓度关系,题目也就 迎刃而解。另外,28(3)、32(3)也都是解决 陌生问题的题目。 5 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 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实际生产生活 中主动运用化学知识的意识 例题 1(第 9 题):点评:四个 选项均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考查与生 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内容的辨析,既体现了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又引领了学生主动运 用化学知识的意识,强化了化学科学素养 形成的必要性。例题 2(第 11 题后两选项): 点评:油脂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是常用的家用或工业 用燃气,前者实际主要是对油和脂肪化学 成分区别的考查,后者主要是对化石燃料 主要成分的考查。 例题 3(第 12 题 C 选项 ):点 评:自来水是学生所熟知的,其获取需要多 道工序,净化和杀菌消毒是两个目的不同 的过程,学生对此比较容易混淆。 6 注重题目真实情境的创 设 题目的设计往往具有现实情 境性,更多地关注知识的实用价值,即学 生能够顺利解答该题到底有多大的实际意 义,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能起到多大 作用。 例题 1(第 28 题):点评:题 干通过真实情境明确了二氧化硫和氮的氧 化物既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也是大气的主 要污染物,人类对它们既要合理利用,又 要有效地治理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第一 小题是合理利用中涉及到的问题,着重考 查了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其决定因素;后两 小题是围绕治理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提 出的问题,重点考察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 电子转移、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焓变、 气体摩尔体积的运用等内容。让学生深刻 体会到问题的解决是有实际价值的。 20 例题 2(第 29 题):点评:题 干通过真实情境以 FeCl3为例明确了铁及 铁的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腐蚀印刷电 路铜板是其用途之一,要求写出化学方程 式,为了在完成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同时, 还能获取电能,可以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完成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后所得到的溶液是 含三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下一个任务就是 如何提纯氯化铜溶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 问题的提出都是现实中所必需的。 7 侧重对过程方法的考查 过程和方法是新课程特别强 化的目标维度,只要条件允许,今年高考 题的命制必定会对此有所体现。过程和方 法的考查往往以问题方案(尤其是实验方 案)的设计为载体展开进行的,也就是对实 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这种考查方式在以往 的高考题中已经有所体现,如 1998 年全国 高考题第 27 题。有时为了降低难度,也可 能将方案设计改为方案评价及优化。 例题 1(第 29 题的后两小题) :点评:(3)题已经提供了 Cu2+、Fe3+和 Fe2+ 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 pH,实验中可 能用到的药品,实验方案的设计基本就没 有难度了。(4)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目的, 命题人的意图是什么,问题就比较容易解 决了。 例题 2(第 33 题第 3 小题): 点评:本题是简单有机合成方案的设计,侧 重考察有机合成中碳骨架的构建和重要官 能团的转化,因为涉及到的步骤少,难度 还是比较小的。另外,30 题的第 1 小题通 过实验装置的顺序设计,考察试验方案的 设计;第 2 小题通过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 考察试验方案的设计。31 题的第 3 小题实 质是对已有实验方案的评价与更正,通过 评价与更正变相地考察试验方案的设计。 8值得商榷的几处内容点 (1)12 题的 D 选项是否肯定 正确 (2)14 题的 D 选项指的是哪 部分水的电离平衡 22 (3)29(4)题目要求是否存在 歧义 (4)30 题的设计是否缺乏应 有的严密性 (5)33(2)“A 是一种有机酸 ” 是否是误导 三、教学建议 1复习范围的把握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加大对 考试大纲的揣摩,注意不同版本的对照, 参照考纲的同时,抽取所有版本内容点的 交集进行重点复习,交集的补集应该不做 要求,可以有效地避免复习中所做的无用 功。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引领 学生建立起课程标准和新考试大纲指导下 的知识、能力、方法和程序体系,原来有而 现在不做要求的内容必须在复习计划中删 除,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原来没有而现 在要求的内容必须纳入正常复习计划,避 免学生在考试中缺乏应有的知识、能力准 备和心理准备。注意避免走两个极端:有些 教师和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不放心的 感觉,所有的新旧内容都做认真处理;另一 个极端就是只关心自己学过的课本,课本 上没有的内容都不做要求。 2重视基本知识、技能、方 法和程序体系的建构 如建构知识体系网络图,便 于知识的快速搜索;掌握各种实验技能的 熟练应用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物质的制备、 化工生产反应适宜外界条件的选择思路以 及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应该具有相应的 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注 重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特别关注过程方法 的训练,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训练, 适应新课改背景下高考。特别注意的是, 受习惯思维的影响,高三复习过程中仍然 将主要精力放在纯化学知识的复习上而忽 略对过程方法的训练,认为过程和方法的 训练是高一、高二在新授课时的专利。 3注重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 形成 24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 关注对纯知识点某些方面掌握的熟练程度、 深入程度和拓展程度,更多地要关注对化 学学科基本理念本质的真正理解。如对于 选项语句“用“摩尔” ( 而不用“个”) 计量微 观粒子与用“纳米”( 而不用 “米”) 计量原子 直径,计量思路都是扩缩单位”的正误判断 就是运用了考生对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及 其单位的正确理解。 4注重问题本质的掌握,增 强在陌生的情境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科思路和方法的形成 过程,认识问题的本质,便于深刻认识并 灵活运用知识。如: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分析、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对比、化学平衡状态的 判据、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应用。在复习 过程中,要强化考纲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整合、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探究 未知问题的能力,正确表达过程和结果的 能力,强化解决问题基本思路的训练,适 应新课改背景下高考。 5注意答题速度的提高 由于题量大而时间相对较少 的特点,制约理综考试成绩的关键因素之 一是做题速度问题,所以在平时的练习过 程中,速度练习时必需的,一般原则是在 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该尽最大努力地提 高做题速度。 6注意审题的严密性和答题 的规范性 由于考生审题不仔细、表达 不完整不准确、化学用语不规范、答题不 合要求等问题而导致的失分历年来都是非 常严重的,所以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必须 引起足够的重视。 浙江 双向细目表 26 一、对化学试题的总体评价 1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的考试范围和能力要求 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均无超越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重点对中 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 虽然有教师提出在 27 题中有 CO32-和 Al3+ 在溶液中的反应涉及到所谓的“双水解”, 似乎是考纲边缘知识,但从本题解题要求 来看,并不需要考生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 式,即便考生将该反应理解为 CO32-和 Al3+ 反应生成 Al2(CO3)3,也不会影响 该考生的 解题和得分。若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死记 CO32-和 Al3+反应会产 生沉淀和气体,反而 会对本题解题造成阻碍。除此之外,其余 各题均为考生所熟悉的知识内容。 “理综”的化学试题较好地体 现了对学科能力的考查,全卷中只考查“是 什么”的题、只要求学生单纯通过回忆和再 现知识能解的题几乎没有,各题均较好地 提供了一个问题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掌握 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第 II 卷中 26、27、29 题均需 考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做出正 确的推论, 28 题较为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 化学实验能力。 2尽可能增大知识覆盖面 2007 年全国高考理综总分 108 分,其中客观题(选择题)8 题,每题 6 分,共 48 分;主观题 4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上表列出了这 12 题的知识内容和 分值,试题涉及中学化学全部 25 个知识点 中的 19 个,占 76%,覆盖面较广。 与 2006 年比较五大知识块 分配比例对照: 由于有的题中知识点是相互 交错的,可以认为化学中的五大知识块近 28 年来相对保持稳定。 3试题平稳,难度适中 全卷化学试题题型常见,知 识分块清晰,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对卷 II 中四道化学主观题进行统计,各题的难 度值如下表: 2007 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 测试试卷化学主观题四个大题得分情况: 近四年理综卷卷 II 化学试 题难度统计 从上表可见,今年卷 II 中的 化学试题难度系数仍控制在 0.6 左右这个 多年不变的水平上。 由于没有采集到卷 I 中化学 试题的得分情况,无法对全卷的化学试题 难度做出统计。但考虑到卷 I 中有两道化 学选择题(第 10 题、第 12 题)有一定难度, 所以估计 07 年理综卷中化学题的总难度 要略大于前三年。 4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理综卷化学题, 明显有回归学科的趋势,试题多以纯学科 知识为背景,摒弃了以前曾有过的“穿靴戴 帽”式的和生产、生活实际生硬联系的试题。 但考试大纲中仍强调“要重视理论联系实 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 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 查。 ”今年的理综试题中第 6 题就以人们关 注的环境问题为背景,考查一些化学基础 知识。第 29 最后一个问题中要求考生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乙烯在工业中一种重要用途, 这类试题虽为数不多,但体现了试题更为 全面地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了考查的立意, 也使化学试题增色不少。 5有利于对中学化学教学的 正确导向 30 化学试题紧扣教材和大 纲,有助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改变过多依赖 教辅资料而抛弃课本的恶习。试题对基础 知识和主干知识有较大的覆盖面,可使中 学平时的化学教学更为扎实和平衡,使投 机取巧者无利可图。试题注重了对能力的 考查,使在平时化学教学中 一味死做习题,很少动手实 践的考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试题从实验 方案设计、 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的 规范等方面入手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实 验能力,这使平时教学中扎实开展研究性 课题的师生尝到甜头。全卷化学试题的平 稳而适中的难度,使中学教学第一线的教 师服下一粒“定心丸”,也有助于减轻学生 过重的学习负担。 二、化学试题的特点及给我 们的启示 1.试题对难度控制梯度更为 明显 从 05 年起考试大纲中对“试 题难度”取消了原先的难题、中难题、容易 题比例 2:5:3 的限定,而只 笼统提“试卷包 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 度题为主。 ”这样的变化更大程度上增大了 命题的自由度,在总体难度不变的情况下, 近年来化学试题似乎采取了“缩小两头,增 加中间”的控制难度的策略,即近年来化学 试题缺少需调用较多知识储备、具有较大 思维容量和深度才能解答的难题。这样的 难度控制策略,给人总体上的印象是化学 试题变得容易了,也招至一些诸如“有力无 法使”、 “对化学尖子学生区分度不高”等一 些批评。 今年化学试题在维持总难度 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试题难度控制在在 层次上更为鲜明,在内容中更为丰富。表 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出现了难度系数低于 0.5 的题(第 27 题难度系数为 0.47),使得 难题又重回化学试题中。 以往高三复习中,教师对难 度的控制会出现一些偏差,许多老师不去 32 分析试题的整卷难度,眼睛只盯着最难的 题,在平时的复习中以这个最难的题为标 尺去选择练习、考试、测验的题,以为会做 难题的学生做容易题还不是小菜一碟?这 样的复习策略对二、三流生源的学校来说, 师生空费了很多精力,实际效果并不好。 复习中控制一个合适的难度,对复习效果 是有很大影响的,杭州市区近年来理综考 试成绩一直比较稳定,我认为和复习中控 制合适的难度有很大的关系。到底控制一 个怎样的难度系数是合适的?我认为不能 一概而论,一味降低难度也可能会吃亏, 要使难度的控制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 际可接受水平,这才是最正确有效的做法。 二是即便是中等难度的题, 在该题中每一小题的设问上拉开难度的层 次,如第 29 题的第(1)、 (2)问要求考生写 出乙醇的化学名称和写出乙醇物乙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基本上属于识记层次的送分 题,但在其后第(3)、 (4)问中考查了考生对 酯化反应的理解和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 书定能力应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考题了。 三是从化学知识的广度上, 体现不同的难度。如第 26 题,考生要在最 常见的化合物如 SO2、SO3、CO、CO2、CaO 中找出解题的 钥匙,也要在稍嫌冷僻的化合物如 CaC2、CS2中得到灵感。这使得对元素化 合物知识掌握更为全面和熟悉的考生能得 到更多的分数。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习 的重要方面,其广度往往难以界定,但在 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 更多的元素化合物,也是提高学生化学素 养的一个措施。 四是在对社会热点知识掌握 的准确性上体现难度。如第 6 题是有关环 境的热门问题为背景的试题,若考生只知 酸雨是呈酸性的雨,而不能准确知晓 pH 达 5.6 以下的雨才称其为酸雨;或考生知 道空气中含少量臭氧会使人精神气爽,但 不知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 10-4%就会有损 于人的健康就会失分。试题作这样的设置 也可能使平时对社会热点问题更为关注的 考生有更好的表现机会。 高考毕竟是具有选拔功能的 考试,在难度上适当拉开梯度,会有利于 34 区分各个层次的考生。 2.将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 力和推理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第 26、27、29 三道题是很典 型的物质推断题。 这些题都是一种考查学 生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常规试题。 但今年的物质推断题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 的要求更高,从推理的思维过程分析,在 推断题中既有从单信息突破,顺藤摸瓜, 步步前行的收敛性思维(如 29 题),也有从 多信息的综合,提出假设,验证结果,得出 结论的发散性思维(如 26、27 题)。 这些 题除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 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 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注意的。 3.化学计算量多、面广、题小 自理综卷卷 II 中将化学试 题从五个大题调整为四个大题后,就出现 了化学知识五大块(理论概念、元素化合物、 有机、实验、 计算)只能出四个主观试题的 矛盾,近年来基本上都是采取了去掉化学 计算大题,而将化学计算熔入其它知识块 之中的策略。但从总体上看,化学计算量 少,难度低。这一变化导致中学化学教学 中对化学计算的要求有所降低。 今年的 8 道化学选择题中 有 6 道题(第 7、8、9、10、11、12 题)需进 行化学计算,一改以往化学计算量少之状 况。涉及到有关溶液的 pH 的计算、有关 电 解池不同电极上产量的计算、有关气体的 压强计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 的计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于分 子式的计算。其中第 12 题还考生的计算程 序和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近年来化学试题中基本没有 出现过较难的计算题,这使得化学教学中 对化学计算有所削弱,学生的计算能力也 有所下降。 “从定性走向定量”是一门自然学 科发展的必然规律,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 学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飞跃, ;因而这也是 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加 强化学计算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 一种有效方法。 36 4.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应用 多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 贯穿着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氧化还原反 应规律两条主线。学生正是凭着这两条反 应的基本规律,去判断众多的物质相互间 能否发生反应。由于已往的教材在元素化 合物知识的编排中以同元素的不同价态为 序,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无形地将氧化还原 反应规律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而将非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置于较为隐性地位。但 今年的化学试题却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大行其道”,在 难度较大的无机推断题中 均需充分熟练地运用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才能解题,第 27 题成为全卷最难的化学题, 恐怕正好击中了化学教学中对非氧化还原 反应规律不够重视的软肋。 离子反应的量和序是一个教 学难点。 5.试题保持适度的开放性 传统的化学试题大多立足学 科本位,条件完备,条件与结论之间呈现 一一对应关系,结论唯一。这类题目对学 生化学知识的获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 在当前强调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的背景下,这类习题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 维的培养、限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弊端 日渐显露。化学开放性习题的出现可以说 使化学习题改革曙光初露,这类习题鼓励 学生各抒己见,甚至众说纷纭,对培养学 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 对试题的开放性作了一定的尝试,但试题 的开放性增大,固然给考生有了更多的发 挥和展示的余地,但同时也使阅卷难度增 大,评判标准难以把握,学生得分的客观 程度减小。所以开放性试题的利、弊都较 为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中其弊端容易得到 克服和弥补,但在“分分计较”的高考试题 中,分数的客观、公正性会受影响。 今年的第 27 题 E 物质的推 断答案不惟一 可是 NaHSO4或 Mg(HSO4) 2,第 29 题的最后一 问关于乙烯的工业用 途可有多种合理答案。从总体上看试题保 持了一定的开放性,但这种开放是有控制 的,是适度的开放。试题作这样的处理,既 鼓励和提倡了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积极探 索开放性试题的试用,也保证了高考阅卷 38 的客观公正性。 6.自学能力的考查略显不足 在化学教学大纲和理综考试 大纲中,都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 力、自学能力作为化学学科重点培养和考 查的能力。通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信息题 具有较好的考查考生自学能力的功能,一 度也成为以能力测试为导向的试题的主要 题型。今年理综卷中的化学试题几乎没有 真正意义的信息题,这就使该试题对考生 自学能力的考查显得不足,这似乎也成为 这套试题一个遗憾。 宁夏双向细目表 40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 题(一) 1化学科学的特征是 A研究物质的变化 B制造新物 质 C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D进行化学实验 2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A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及其 合金,且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 B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 盐 C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和增 强体两部分组成 DC60也是一种材料 3下列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正 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物质所含微 粒的数目 B物 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 量 C物质的量就是 1 mol 物 质的质量 D物质 的量是一种基本物 理量 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 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 42 B气体分子的相 对分子质量大小 C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D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的多少 5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的 重大课题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因人类 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带来的后果 的是 土地沙漠化 酸雨 水 资源危机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 变 大 沙尘 暴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全部 6右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 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 B 为开关。若 先打开 B,在 A 处通入干燥的 氯气,C 中 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 B 在 A 处 通入干燥的氯气时,C 中红色布条颜色褪 去。则 D 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硫酸 B饱 和 NaCl 溶液 C浓 NaOH 溶液 D浓 NaI 溶液 7下图所示的图象的纵坐标 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横坐标表示加入(或 通入)的物质的质量。这些图象表示的反应 是: 44 将 NaOH 溶液逐滴加入 AlCl3溶液中; 将 AlCl3溶液逐滴加入 NaOH 溶液中; 将 NaOH 溶液逐滴加入 AlCl3与 MgCl2的混合液中; 向 饱和石灰水中通入 CO2。 图象 a、b、c、d 与反应 、不相符的 组合是 Ad Bb Cc Da 8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鉴定, 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合理的是 A向溶 液 中 加 入 稀 硝 酸 后 , 再 加 入 AgNO3溶 液 ,有 白 色 沉 淀 生 成 ,则 溶 液 中 可 能 含 有 Cl- B向溶液中加入 KSCN 溶 液,无红色出现, 继续加入氯水,溶液变红 色,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 Fe2+ C向溶液中加入 NaOH 溶 液,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的气体,则溶液中含有 NH+4 D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 可推测溶液中含有 CO2-3 9将 72gCO 和 H2的混合 气体在足量 O2中充分燃 烧后,将所有产 物 立即通入足量的 Na2O2固体中,固体质量 增加 A2.1g B3.6g C7.2g D无 法确定 46 10有两种体积相同的某植 物的营养液,其配方如下: 对于两种营养液的成分,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 n(K+)相同 B只有 n(Cl-)相同 C完全相同 D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完全不同 11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外界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 剂 增大反 应 物浓度 将块状固体反应物 磨成粉末 增大 压强 A B C D 12对于可逆反应 M+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M、N、Q 三种物质的浓 度一定相等 BM、N 全部变成了 Q C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 百分组成不再变化 D反 应已经停止 1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 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的相对大小 B化学反 应中的能量变化 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48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 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 很容易发生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BaCO3+2H+ = Ba2+ + CO2+H2O B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 2Fe+6H+ = 2Fe3+ + 3H2 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CaCO3+2H+ = Ca2+ + CO2+ H2O DNaHCO3溶液与NaOH溶 液混合: HCO3-+OH- = CO32- + H2O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里,元素所 在族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 数 B在元素周期表里,元素所 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微 粒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 16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 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 子团)直接 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 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 颜色变浅 B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 荡,水层颜色变浅 50 C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 反应制取乙醇 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 件下反应制取氯乙烷 化学 1 化学 2(必修模块) (4 个题) 17(6 分)有 16 8O、17 8O、18 8O H2、D2、T2 石墨、金刚石 1 1H、2 1H、3 1H 四组微粒或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填序号)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填序号) ;有 和 的微粒可组成 种相对分子 质量不同的三原子化合物。 18(6 分)为了确定三种可燃 性气体:CH 4、H2和 CO(简称试验气),分 别将它们在 O2中燃烧 ,再将燃烧后的产 物 分别依次通过图中 A、B 两个洗气瓶。 试回 答: (1)装置 A 中的液体是 , 装置 B 中的液体是 ; (2)若装置 A 的质量增加,B 的质量不变, 则待测试验气是 ; (3)若装置 A 质量不变,B 的 质量增加, 则试验气是 ; (4)若装置 A、B 的质量都增 加,则试验气是 ,若这时装置 B 的质 量增加 mg,则装置 A 的质量增加 。 52 19(6 分)维生素 C 简称 VC,化学式为 C6H8O6,是一种水溶性物质 , 其水溶液具有弱酸性,水果、蔬菜中含量 较多。人体内若缺少 VC易患坏血病,故 VC又称“抗坏血酸”。V C与单质碘( 2)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8O6+I2 = C6H6O6 + 2HI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 (填 “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V C的作用 是 ; (2)血液里,运输氧的血红蛋 白中含有亚铁离子,人之所以患坏血病, 是因为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铁主要是+3 价的铁,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据此推测, VC在抗坏血病方面的作用原理是 。 20(10 分)根据右图所示的 A、B、C、D、E 五种物质的相互转 化关系,按如下要求填写相应的物 质的化学式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1)当 A 是气体单质时 ,B ,C 是 , E 是 ,由 D 生 成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当 A 是固体单质时 ,A ,B 是 , D 是 ,由 E 生成 C 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共 24 分) 21(8 分)下表是某食品包 装袋上的说明,从表中的配料中分别选出 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54 (1)富含蛋白质的是 _ (2)富含糖类的是 _ (3)富含油脂的是 _ (4)富含维生素的是 (5)属于着色剂的有 (6)属于调味剂的有 (7)属于防腐剂的有 (8)属于疏松剂的有 22(7 分)为了检验糖尿病人 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并判断病情轻 重,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序号 ),进 行的操作 (填 序号)并根据病情的轻重(任选一种),在结 论中用不同数目的“”号表示 56 23(11 分)一个体重 50kg 的 健康人,体内约含有 2g 铁,这 2g 铁在人 体内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 Fe2+ 和 Fe3+的形式存在.正二价铁离子易被吸 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 Fe2+的 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 C,可使 食物中的 Fe3+还原成 Fe2+,有利于人体吸 收。 在人体中进行 Fe2+ Fe3+的转化时,中的 Fe2+作 剂,中的 Fe3+作 剂; “服用维生素 C,可使食 物中的 Fe3+ 还原成 Fe2+”这句话指出,维 生素 C 在这一反应中作 剂,具有 性;设计实验证明维生素 C 的性质, 要求写出实验所用的试剂: 现象: 结论: 维生素可根据其溶解性的不 同分为 性维生素和 性维生 素两大类,维生素 C 属于 性维生 素。 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 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 粉在人体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 (共 24 分) 21(4 分)已知有关物质的熔 沸点数据如下表: 请参考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 MgCl2方法生 产金属 镁,电解 Al2O3和冰 晶石的熔融体的方法生产铝,为什么不用 电解 MgO 的方法生产镁?也不用电解氯 化铝的方法生产铝? 58 22(8 分)有四组物质,它们 的沸点( ,P=1.01105Pa)如下表所示: 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b 的分子式 为: _ ,物 质 (填 a 或 b)易溶于 苯。 (2)除极少数情况外,上述四 种系列中物质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 均存在一定的关系,该关系是 _ _。 (3)上表中,_和 _两种物质的沸点较同系列其它物 质反常,反常的主要原因是 _ _。 23(12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 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 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元素 o 的基态原 子电子排布式 (2)d 的氢 化物的分子构型 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k 在空气中燃 烧产物的分子构型 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该分子 是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第三周期 8 种元素按单 质熔点高低的顺序 如右图,其中序号“8”代表 (填元素符号); 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右图中的序号)。 60 (4)由 j 原子跟 c 原子以 1 : 1 相互交替结合 而形成的晶体,晶型与晶体 j 相同。两者相比熔点 更高的是 ,试从结 构角度加以解释: 。 (5)i 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 积 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 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 下图丙所示。 甲 乙 丙 若已知 i 的原子半径 为 d,NA代表阿伏加德 罗常数,i 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M,请回答: 晶胞中 i 原子的配位数 为 _ _ ,一个晶胞中 i 原子的数目为_ _。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 (共 24 分) 21.(9 分)在课堂上,老师提 出“电解 CuCl2溶液的过程中 pH 如何变 化”的问题, 让同学们展开探究式的讨论。 一部分同学依据理论认为:电解 CuCl2溶 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 会升高;另一部 分同学持怀疑态度,课后做实验得出如下 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62 (1)电解前溶液 pH = 4 的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 (2)部分同学认为 pH 会升 高的依据是 。 (3)另一部分同学实验后的 结论是 。 (4)你同意哪种观点? ,理由 。 22.(7 分)铅蓄电池是典型的 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 格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 应式为: Pb+PbO2+4H+2SO42- 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 氧的氧化还原)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 式是 ; 电解液中 H2SO4的浓度将变 _,当外电路通过 1mol 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 量增加 g。 (2)在完全放电耗尽 PbO2 和 Pb 时,若按右 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 则在 A 电极上生成_ ,B 电极上 生成_,此 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 极性将_。 23.(8 分)将等物质的量的 A、B 混合于 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A(g) + B(g)=xC(g) + 2D(g) ,经 5min 后, 测得 D 的浓度为 0.5molL- 1,c(A)c(B) = 35,C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64 0.1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