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_第1页
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_第2页
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_第3页
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_第4页
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 摘要基于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视 角,分析了“ 老漂族” 精神层面的社会适 应问题,揭示了“ 老漂族”社会适应的本 质和问题,以及“ 老漂族”自身如何在客 观环境下能动地策略性地实现社会适应。 迁居所导致的空间变动,给“老漂族” 的 日常生活带来了多重影响,生活环境的 变化和社会交往关系的断裂导致了“老 漂族”的社会区隔,对原空间的依恋使 得“老漂族”容易在精神上出现孤独、排 斥、焦虑和无助等消极情感,严重影响 了“老漂族”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无法 返乡的“老漂族 ”为实现精神层面的社会 适应,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再生产一 个精神空间是其可能途径。由于“老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族”社会适应能力有限,只有通过社会、 政府和家庭的通力合作,才能帮助“老 漂族”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适应。 中国论文网 /4/view-12960911.htm 关键词“ 老漂族”;社会适应; 空间变动;空间依恋;精神适应 作者简介 江立华,华中师范大 学社会学院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 心研究员;王寓凡,华中师范大学社会 学院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 目“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11&ZD036)的研究成果。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 剧,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导致社会流动性 加大,加之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家庭结 构核心化,一个被冠名为“老漂族” 的群 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第六 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老年人口近 1.8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亿,其中不在户籍登记的有 1600 万左 右, “老漂族”群体数量已初具规模。 “老 漂族”是中国转型期人口大量流动的产 物,相比于同时代背景下留守老人群体, 迁移是他们特有的选择。 “老漂族” 迁移 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无论是在家庭生活 或是社会生活中,旧的社会支持网络濒 临断裂,新的社会关系尚需时日建立和 维系,导致他们在迁移初期,既脱嵌于 家庭,又脱嵌于社会,身心都处于一种 漂泊无依的状态。此时“ 老漂族 ”自身精 神情感的需求显著增加,而身体机能的 下降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使其社会适应能 力下降,其所面临的社会适应问题尤其 是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问题十分严峻。 “老漂族”社会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着 家庭、社区的和谐稳定,还考验着我国 当前流动人口治理、老年人服务等社会 制度的时代变革能力。近年来学界对 “老漂族”特别是其社会适应、社会融入 问题的关注正逐渐增多,但研究成果明 显少于其他类型的流动人口,因此,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论从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 “老漂族” 的社会适应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当前,学界对于这一群体有许多 其他的类似的称谓,诸如“随迁老人” “迁居老人”“候鸟老人” 等等,由此衍生 出的概念界定也十分繁多,其原因在于 “老漂族”群体内部异质性大,难以综合 抽象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称谓和定义。 笔者认为“老漂族 ”的称谓最为贴切,它 突出了“老”与“漂”两个关键特质, “老” 表 明了该群体年龄、身心状况等人口特征, “漂”表明了该群体迁移的社会特质,十 分形象地将此群体概念化了。基于以上 称谓和既往研究,笔者将“老漂族” 定义 为:因为一些主客观需求,主要是满足 子代抚育孙辈的需求和个人养老的需求, 离开原来的户籍登记地而来到陌生城市 居住的老年群体。 既往研究者针对“ 老漂族 ”的社会 适应、社会融入问题做了一些努力,他 们认为“老漂族 ”的社会适应主要面临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文化观念失调、 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紧张、 “老漂族” 自身 素质较差等问题,它们致使“老漂族” 在 心理上出现孤独、排斥等不适,生活上 难以适应。这些研究具备一定的意义, 较为全面地从制度、家庭和主体层面对 “老漂族”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了解释,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既往研 究多囿于传统的解释路径,如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和制度因素等角度,容易造成 思维僵化;其次,忽视“ 老漂族 ”的主体 性因素,习惯性地将“ 老漂族 ”放置于一 个被动的位置,却没有认识到“老漂族” 在社会适应上的主观能动性。 本研究试图从空间社会学的理论 视角对“老漂族 ”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研 究,揭示“老漂族 ”社会适应的本质与问 题,以及“老漂族 ”自身如何在客观环境 下,能动地策略性地实现社会适应。本 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选取了来自 于中国不同规模城市的“ 老漂族 ”个体进 行深度访谈,以搜集经验材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一、 “老漂族 ”社会适应问题及其 实质 日常生活嵌入于空间之中,空间 亦被日常生活所型构。本文将空间划分 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 层次。物质空间是空间的客观存在,是 直观可感的“ 容器” 或“载体”,物质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现实的生活环境, 包括居住、娱乐、生产、消费等具有各 色社会功能的空间形式。 “老漂族” 原有 的物质空间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日常生活, 是“老漂族”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载体。 社会空间相比之下较为抽象,它是社会 关系建构的场所, “老漂族 ”在原有的社 会空间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 建构着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社会关系, 通过这些社会关系编织着自身的社会支 持网络,并借以满足其自身社会和精神 情感层面的需求。精神空间最为抽象, 它是一种主观空间,是个体心灵、情感 归属的场所,此场所实质上是物质空间 与社会空g 的聚合体,所以精神空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是三个层次中最高层。精神空间关乎 “老漂族”自身角色的归属和认同,也是 对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的精神情感体 验,可表现为不同倾向的依恋和拒斥。 概言之,空间之于“ 老漂族 ”,既是物质 化的生活环境,也是社会互动形式的载 体,更是一种通过主体想象和阅读的精 神产物。 “老漂族 ”因为迁居这一空间事件, 所处空间发生变动,原处空间所提供的 生活环境,建构于其中的社会支持网络, 特别是对“老漂族 ”所处原空间的自我认 同和归属等精神情感体验全部失去,面 对一个新的空间,社会适应是“老漂族” 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对于精神空间 的适应最为重要,也是社会适应的重点 和终点。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 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旨在追求与社会 环境达成和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 2社会适应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它 包含着物质环境、行为方式、精神情感 等层次的适应。社会适应强调主体与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会环境通过持续的互动和相互调试,达 到平衡稳定的状态,其与空间暗含的 “互构”逻辑不谋而合。 综上所 述,透过空间视域“ 老漂族 ”的社会适应 问题可以视作:客观上因空间的变动而 使得“老漂族 ”进行主体性社会适应的过 程,其中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是“老漂 族”社会适应的关键。具体来看,迁居 使得“老漂族 ”所处的物质空间、社会空 间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精神空间随之变 动,迁居初期“ 老漂族” 身 原空间的惯 性之中,加之因身体机能的衰退而致使 自身调试能力的减退,造成了“老漂族” 暂时性“脱嵌 ”于新的空间中,容易出现 生活不适、社交匮乏和精神空虚等社会 适应的问题。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 “老 漂族”无法回到原住地,其自身如何主 体性地实现精神层面上的社会适应,亦 是本文试图分析的问题。 二、空间变动与“ 老漂族 ”的社会 区隔 “老漂族 ”的迁居是典型的空间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动,具体表现为物质空间形式的变动引 发的社会交往关系和精神情感的变动。 “老漂族”精神空间的变动不但让 “老漂 族”自身失去了心灵和情感的归属,还 导致了迁居初期“ 老漂族”对原空间的依 恋,致使“老漂族 ”陷入社会区隔之中, 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和精神情感 上自我区隔,从而陷入一种消极的精神 状态。概言之,迁居初期“老漂族” 社会 区隔的诱因是精神空间变动及其所致空 间依恋的迸发。 (一)迁居空间的变动 迁居是一种典型的空间变动,空 间的变动是一个依据不同空间层次的次 序式变动,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 空间的变动依次发生。但三个层次的变 动又不可分割对待,它们之间存在相互 影响、逐层递进的关系,总体体现为一 种立体、逻辑化的变动。 物质空间的变动主要表现为空间 形式变动,是最为具体和直接的变动。 在调查中发现, “老漂族” 物质空间的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动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居住生活环境的变 动,包括居住场所、消费场所、娱乐社 交场所的变动等。 “老漂族 ”物质空间的 变动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老 漂族”的居住面积普遍减小和居住条件 相对改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 父子两代甚至祖孙三代的核心家庭或联 合家庭是中国家庭的主要结构,许多 “老漂族”之前的居住面积可满足两代甚 至是几代人的居住需求,但是由于子女 独立成家和长辈的相继离世,家庭结构 发生变化使得“ 老漂族” 夫妻双方或者个 人能够占有超出其居住需求面积的住房, “老漂族”原有居住面积的普遍偏大实质 是家庭结构简单化的结果。而随着身体 步入老年,以及传统文化对老年人行为 方式的期望和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 “老漂族”之前的居住条件往往更为简朴。 迁居之后,子女的家庭因“老漂族” 的加 入反倒变得更为复杂化,总体居住面积 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居住面积往往减小, 同时由于子代和孙辈需求更多, “老漂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的居住条件往往有所改善。其次是消费 场所和娱乐场所更加多元,数量更多且 空间的形式更为开放。这一特点并不是 说“老漂族”之前所处空间的消费场所和 娱乐场所就注定单调,而是“老漂族” 之 前因为自身生活的特点,无须面对那些 多元化的场所。迁居之后由于满足子代、 孙辈以及自身在新的环境中的需求,他 们不得不去试着进入一些陌生的场所, 在此影响下, “老漂族” 对消费和娱乐场 所的选择范围也更为宽广,日常生活也 更为多元和开放。 物质空间的变动给“老漂族” 的日 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居住面积的 减小和居住条件的改善改变了他们的生 活方式,空间的挤压和局限使得他们不 得不接受家庭生活中私人领域的曝光, 以及与代际之间互动的增多。而娱乐场 所、消费场所等社交场所的多元化和开 放性,也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关系发生 根本性的颠覆,在“ 陌生人社会 ”的社会 交往中他们不得不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和可选择性,且他们原有的知识库存已 经无法应对所处新的空间的可能出现的 问题。以上种种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因物 质空间变动所导致的社会空间变动。社 会空间的变动实质上是物质空间形式的 改变影响着其中社会关系的变动。 具体而言, “老漂族 ”的社会关系 可划分为家庭内的亲密关系和家庭外的 非亲密关系,前者主要指家庭内部的亲 密关系,如夫妻和亲子关系;后者主要 包括家庭外部的非亲密关系,如邻里关 系、朋友关系等。家庭内亲密关系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由水平的夫妻关系变化为 垂直的代际关系。在居住面积减小的空 间形式变化和家庭结构复杂化的影响下, 迁居后“老漂族 ”与家庭内部成员交流所 面对的家庭内亲密关系即代际关系相对 复杂,涉及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翁婿 关系以及祖孙关系等等,牵涉的亲缘对 象较多,关系的类型和内容也各不相同, 使得“老漂族 ”在角色的扮演、转换上更 为频繁,正是在这种角色不断地变化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程中,容易使得” 老漂族”出现角色失调 甚至是角色中断。更为重要的是,由于 代际之间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老漂族” 在衣食住行方面特别是抚育孙辈的方式 上,极为容易与子代之间关系紧张甚至 是冲突,这也给“ 老漂族”家庭内的社会 关系的维系乃至社会适应都增添了困难。 相比之下,家庭外的非亲密关系变动更 为明显,许多曾经的深度交往、可以信 赖的邻居、朋友都因为物质空间的变动 而失去,而陌生环境中的社会关系尚需 时日建立和稳固。值得强调的是,如前 所述新的空间中家庭外的诸多空间,包 括娱乐、消费等场所变得更为多元和具 有开放性, “老漂族 ”家庭外社会交往的 对象更为复杂却又相对陌生,这给“老 漂族”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建 构带来了许多困难。在此影响下, “老漂 族”家庭外社会关系往往表现为暂时性 的大幅度萎缩,在社会交往表现出蜻蜓 点水般的“浅表性 ”,加之各种不确定性 和可选择性的叠加, “老漂族 ”对于其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对的社会交往和互动总体来看缺乏信任 感,由此建构的社会关系也难以具备社 会支持的作用。 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变动导致 了精神空间的变动,其可视为是一种以 归属感、认同感为代表的精神情感变化。 精神空间实质上是个体心灵和情感归属 的场所,此场所具体来说是社会空间与 物质空间的聚合体,因为主体的精神情 感是受其所处物质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 所影响的。因此,精神空间的变动并非 是主动的变动,而是对于物质空间、社 会空间变动的一种被动反应,且带有很 强的主观情感色彩。面对陌生的物质空 间和社会空间, “老漂族” 无法将其心灵 和情感寄托于其中,家庭与社会的“双 重脱嵌”使得其在精神上处于一种无所 归依的状态。调查中也印证, “老漂族”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空间的变化整体精神 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居住 环境的不适,以及社会交往中家庭内代 际之间文化观念的差异,家庭外部社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交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和浅表性所引发 的不适应,它们都极易使得“老漂族” 出 现精神状态不佳,不稳定、孤独、寂寞、 焦虑、被排斥等消极精神情感体验常常 困扰着“老漂族 ”。在此种精神情感状态 下, “老漂族”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的挫 折、矛盾也会被主观地放大,造成“老 漂族”和其所处空间之间的关系紧张, 从而进一步强化不适感。在以上诸多因 素的综合作用下, “老漂族 ”精神空间的 变动使得“老漂族 ”自身的归属、认同处 于一种模糊、矛盾的境况,产生诸如 “家乡还是异乡 ”“自己家还是儿女家”等 一系列的疑问,简而言之,即对于所处 空间的意义出现认知混乱和定位模糊。 精神空间的主观情感色彩,使得它的变 动容易造成许多精神情感上的变化和问 题,因此,这些问题的归因必应回归到 空间的一个情感解释:空间依恋。 (二)空间依恋“老漂族” 的 社会区隔的表征 空间变动所致的空间依恋是“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漂族”社会区隔特别是精神区隔的表征。 人长时间地生活在某一空间中,会对其 所在的空间产生依恋。这是因为空间本 身可以视为是一种精神上的情感体验, 空间可以说是在情感、依恋、内心倾向 等自然情感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联系 密切的社会单元。虽然空间依恋的表现 是多层次的,但空间依恋的归根到底还 是个体对于空间中社会关系的依恋,只 不过是通过一些与之相关的物体和生活 经历表现出来。 造成“ 老漂族” 空间依恋的因素有 很多,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空间的 变动,尤其是精神空间的变动。 “老漂族” 在离开原来的生活空间之后,原本所处 空间中的物质和社会的因素全部失去, 此时对于它们的依恋感就会涌现在人们 的主观精神意识中。 “老漂族 ”在迁居后 (尤其是迁居初期)对原来空间的依恋, 实质上是依恋原来生活中产生的社会关 系和衍生出的生活经历。他们因为物质 空间的变动,个体和情感无所归依,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沉溺在对原空间的无限依恋中,消极地 拒绝和排斥新的空间,反感的情绪甚至 致使他们在主观上逃避新的空间,最终 引发精神上的自我区隔,加重了心灵、 情感与空间的“ 脱嵌” 。调查中发现, “老 漂族”对于原来的所处的空间表达了不 同程度的依恋之情,也反映了迁居初期 因依恋而造成的精神上的不适应。 因空间依恋而造成的自我区隔, 实际上是由于齐美尔所指出的空间的 “分割性”“同存性” 和“ 排斥性”,即空间 总是被分割开来的,每个人同时只能占 据一个空间,空间之间互相排斥,不能 同时占据。迁居之后, “老漂族 ”的心理 存在一种惯性,还容易将自己置身于以 前的空间之中,依恋以前空间中的生活 方式和价值观念。但现实中他们却不得 不置于另一个空间之中,以往的依恋难 以割舍,新的依恋尚未建立,加上一些 挫折和困扰,造成“ 老漂族 ”精神层面上 的自我区隔,社会适应程度很低。概言 之,由空间变动引发空间依恋是“老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族”社会区隔的表征,对原空间的依恋 之情是空间综合变动的反映。 三、 精神适应“老漂族” 精 神空间的再生产 调查中发现, “老漂族 ”在迁居的 初期或多或少地有过返回家乡的想法, 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最终无法实现。既 然无法回乡,社会适应是“老漂族” 必须 面对的问题。空间视域下“老漂族” 社会 适应的可能途径是“ 老漂族 ”根据自身的 条件和需求能动地再生产一个精神空间, 再造心灵和情感的归属,再生产的过程 中体现了“老漂族 ”自身的主体选择性和 策略性。根据列斐伏尔空间的三元辩证 法,可以将精神空间的再生产划分为三 个步骤:空间的想象、空间的实践和空 间的表达。 空间的想象是“ 老漂族 ”进行精神 空间再生产的第一步,即主观构想一个 自己切实需要、能够依恋的一个精神空 间。客观上来看,它反映了“老漂族” 的 精神需求,它是“ 老” 和“漂”综合作用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反映。结合调查结果和既往的研究来看, “老漂族”的精神需求有“稳定、舒适的 心情”“可以依赖和被依赖”“家庭团聚的 幸福感”“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 一言以蔽之,可以将“ 老漂族 ”精神空间 的想象归纳为:一个稳定、舒适、愉悦 的心灵与情感的归属。 空间的实践是精神空间再生产的 关键一步,空间实践必然实践于物质和 社会空间中。 “老漂族” 根据其空间想象, 在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不断策略性地建 构、践行着他们的想象。 “老漂族” 在物 质空间的实践主要表现为,对于生活中 的物质对象进行选择性接纳的过程,对 于它们秉持适应与摒弃共存的态度。一 些与“老漂族 ”息息相关的,对其生活影 响较大的物质对象, “老漂族 ”往往会努 力地去接纳,目的是尽快熟悉新的生活 环境,实现其稳定的精神情感需求。 社会空间的实践具体是指“老漂 族”对社会关系的重塑,其在总体上表 现为向家庭内部的紧缩的“内缩型建构”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即家庭外社会关系的选择性建构和家庭 内亲密关系的高度依赖。根据老年社会 学的“疏远理论 ”,老年人会因工作的退 出等因素,主动选择减少社会交往以减 少社会关系。3“ 老漂族 ”即使不迁移, 也会放弃一些家庭外的社会关系,而迁 移后,在原本的关系本来就断裂了的前 提下, “老漂族 ”在建构新的关系时将会 更加慎重和保守。在调查中,一部分受 访者表示为了休闲和排遣寂寞,会出去 进行一些社会交往,但是仅仅局限于邻 里或者娱乐的伙伴,而且交往圈子萎缩 明显,且交往的程度不深,信任感不高。 “老漂族”的家庭外社会关系的建构是选 择性的,工具性极强,目的多是为了娱 乐和休闲,以获得舒适和愉悦的心情。 相比之下,在中国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 中,血缘关系依旧是最为重要、最亲密 和值得信赖的关系, “老漂族 ”将家庭内 的亲密关系视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另外, “老漂族 ”迁居之后,由于空间形 式的变化,其长时间面对的都是家庭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部的成员,相对频繁的交往也会加强他 们的依赖性。 “老漂族” 为保持这些亲密 关系的依赖性,会采取积极奉献和消极 回避两种策略。前者是指“老漂族” 会尽 其所能为家庭贡献自己的能力,通过家 庭事务的参与实现自己的价值;后者是 指“老漂族”对于一些可能引发代际冲突 的事情一般不会固执己见,以免破坏家 庭的稳定和C。 空间的表达是精神空间再生产的 最后一步,具体过程可以视为人们通过 身体在空间展演的姿势,倚仗主体性行 为,通过日常生活的叙事分类系统以及 隐喻等符号性行动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