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1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4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 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 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 自动稳定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 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3. 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1 年)由社会可用于投 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它取决于总的价格 水平,并受到国内投资、净出口、政府开支、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等因素的影 响。 总 需 求 ( aggregate demand) : “总 供 给 ”的 对 称 , 又 称 “总 支 出 ”, 指 经 济 中 对 物 品 与 劳 务 需 求 的 总 和 , 或 用 于 购 买 物 品 与 劳 务 的 支 出 的 总 和 , 可 以 分 成 四 个 部 分 : AD=C+I+G+( X-M) 。 在 凯 恩 斯 主 义 宏 观 经 济 模 型 中 , 总 需 求 决 定 国 民 收 入 与 就 业 水 平 。 因 此 , 在 凯 恩 斯 主 义 中 , 总 需 求 分 析 是 宏 观 经 济 理 论 的 核 心 。 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1 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 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4. 通货膨胀 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失业率在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凯恩斯曾经指出通 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两大经济因素来评判经济的过冷和过热。失业率增加,一般情况下是经 济过冷的表现。 但是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是行不通的。中国作为一个二元经济体,他的失业率 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说的失业率是不一样的。所谓二元经济指的是由城镇和农村两大结 构构成,中国具有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加上这一部分的劳动失业率,数目是可怕 的,所以我们官方所说的失业率只是指城镇的失业率,别且不包括摩擦失业等在中国, 得分 评卷人 2 失业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是指导意义。 托宾的 Q 比率是公司市场价值对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两 种不同价值估计的比值。分子上的价值是金融市场上所说的公司值多少钱,分 母中的价值是企业的“基本价值”重置成本。公司的金融市场价值包括公司股 票的市值和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重置成本是指今天要用多少钱才能买下所有 上市公司的资产,也就是指如果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再来一遍,创建该公司需 要花费多少钱。 其计算公式为: Q 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 /资产重置成本 当 Q1 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 当 Qnk,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增加人均资本量,即 k0;相反,则人均资本占有量减少。这表明,经济中自发的作用将使人均资 本量维持在 k=0 的水平上。此时,经济会因为劳动力的增加而稳定增长。因此, 新古典增长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其增长率为人 口增长率,如图 215 所示。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从图 215 中可以看出,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1)在人均资本占有量 既定的条件下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增加总产出。(2)提高储蓄率,使得人均资 本量增加。(3 )降低人口出生率。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都具 有一定借鉴意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sf(k)-(n+)k 等号左边那个 K 是小写 k 上面有个点 打不出来 所以用大写 K 表示 K 等于 0 是 进入稳态 但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论 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 但是能提高 收入的稳态水平 这句话不理解 求高人指点 3 还有一个问题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人均产量下降 这个可以理解 但是为什么静 态分析的结论又是 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感觉有点 矛盾你要分清什么是稳态,总体和人均。稳态就是处于均衡点时的状态,k、y 描述的是人均水平,而稳态增长率说的是整体水平。 S 增加提高了均衡点的 k 和 y,所以说“提高稳态水平”是提高了稳态时的人均水 平,但处于均衡时的经济总体增长率依然是 n,不会变化。 当 n 增加,k 、y 在均衡时的水平降低,但处于均衡时经济整体的增长率为 n, 是提高了的 新手跪求!急求!宏观经济学,索洛增长模型,计算 题。请各位大侠帮帮忙啊 已经给出所有财富值了 啊! 2011-04-28 10:44 提问者: 艾 Avri1 |浏览次数:1578 次 1.资本增长率 gk=2%,劳动增长率个 g1=0.8%,产出增长率 gy=3.1%,资本的 国民收入份额 a=0.25,此条件下,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 y=k。若储蓄率为 28%,人口增长率 1%,技术 进步速度 2%,折旧率 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是多少?若储蓄率降到 10%,人口增长上升到 4%,此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是多少? 3.有以下生产函数的索洛增长模型描述了一个经济:y=k (1)解出 y 作为 s,n , g 和 的函数时,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值。 (2)假设一个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为 28%,人口增长率为每年 1%;一个不发达 国家储蓄率为 10%,人口增长率为每年 4%。而在这两个国家中,g =0.02, =0.04。求出每个国家稳定状态的 y 值。 (3)不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应该采取什么政策?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 y = f (k) = 2k - 0.5k2 人均储蓄率为 0.3,人口增长率为 0.0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 k 值。 (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 这是一个考虑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问题。 产出方程:Y=F(AN, K),其中 AN 为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有效劳动。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k*=sy*-(n+g+)k* 上式中各符号的意义:k*表示按有效劳动平均的资本增长率,s 为储蓄率,y*为按有效 劳动平均的人均产出,n 为人口增长率,g 为技术进步率, 为折旧率,k*为按有效劳动平 均的人均资本。 4 在经济达到均衡时,k*=0,于是均衡时的方程为 sy*=(n+g+)k*,再由 y=根号 k,y*=y/A,k*=k/A。将其带入均衡方程,既有 s 乘以根号 k=(n+g+)k,将已知数据带入 得,k=16(当 s=28%时) ,均衡产出为 y=4。 当 s=10%,n=4%时,y=1 。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劳动力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参加工作的人。 () 劳动力 英文名称: Labor force 定义: 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存在于活的健康的人 体中,是社会生产的永恒条件 第一个错是因为劳动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力指全部人口。狭义上的劳动力 则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提高税率,IS 曲线会向左移动。()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 IS 曲线右移。可以看作相同价格下(同一 水平线)产量更高(更偏向右边) 3税率越高,税收越多,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 () 4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存量而不是流量的概念。 ()错是因为不只是产品,还有劳务 5充分就业就是不存在失业。()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发展社会经济追求的最终 目标。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 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有“自愿失业” 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 非自愿失业”,即愿 意接受一定工资水平就业的劳动者得不到就业机会。凯恩斯认为通过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 就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 充分就业” 。 “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一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了,而是指在某一工资水 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即宏观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均衡并达到最大化时劳 动力要素的利用水平,这时,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也不存在岗位空缺的 有效供给不足。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仍然会存在摩擦性的、自愿的失业,这个时候的失业率被后来 得分 评卷人 5 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率” ,意指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机制自发作 用下的均衡失业率。它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工资相对应而不断变化。经济学家们最初认为 自然失业率为 2%-3%即为充分就业,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经济和技术变 革,代表充分就业的自然事业率水平也上升到 5%左右。当代经济学家们还认为,实现社 会充分就业时还有以下特征,一是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二是劳动关系稳定,三是劳动者 素质得到充分开发,不曾为影响其就业的因素 6在 IS-LM 模型中,政府支出增加时,IS 曲线越平,则挤出效应就越大,财 政政策效果越小()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挤出效应图 1 一、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 供给不变,政府出售债券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则市场上资金减少,从而利率升 高。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 性,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则挤出效应大。 二、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 种情况下,增税减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 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税收引起的私人消费减少多。 三、 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价格水平的上升 也会减少私人消费与投资,引起挤出效应。 四、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预期产生不利的 影响,即私人对未来投资的收益率报悲观态度,从而减少投资。 五、在开放经济中当 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 而出口减少,私人投资减少。 7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 0.1 和 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 等()基尼系数为 0 表示理论上的绝对平均,为 1 表示绝对不平等。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 0 和 1 之 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8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是国民生产净值。 () 9一般来说,国民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边际消费倾 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 0 而小于 1 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 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 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率。边际消费倾 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 1,即 MPC+MPS=1。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对于某 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边际消费倾向被用于描述由于 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并不一定介于 0 到 1 之间。当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 同时增加或减少时,边际消费倾向为正。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方 向相反时,边际消费倾向值为负。当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不发生变化时,无论收入 改变多少,边际消费倾向都不改变。 例如:某消费者收入 100 元,对 A 产品原消费额 20 元。 6 当他的收入增加到 200 元(增加了 100 元),对 A 产品的消费额增加到了 40 元 (增加了 20 元)。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40-20)/(200-100 )= 0.2 0 当他的收入增加到 200 元(增加了 100 元),对 A 产品的消费额减少到了 0 元 (减少了 20 元)。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20)/ (200-100)= -0.2 1 10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首先你需要谈再贴现 率作为央行货币政策 3 大工具之一的作用。它通过改变银行向央行再贴现票据, 获取再融资的成本,进而减少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额度。迫使银行放缓信贷扩 张。因为准备金是基础货币(高能货币 MH)中的一个,所以整个社会中的货 币供应量,会因为贴现率的提高,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更大倍数的减少。 下面来谈为什么利率提高了。因为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需求不变,那么作为 货币价格的利率自燃会提高。你也可以通过 IS-LM 模型中 LM 线左移引起的利 率上升来解释。 另外,虽然中国利率不是纯市价决定,但一方面,提高贴现率必然导致利率上 涨的预期和压力,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去通过另外两个货币政策工具抑制利率 上浮,否则就是一边添柴,一边火上浇水。 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贴现率是紧缩政策的标志,利率提高同样也可以为了同一 个宏观调控目标服务,所以利率会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 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民生产总 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 (一般 1 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只要是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都归为其中, 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 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所得+国外居民在国内的所得 2. 简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A+BY,其中 A 为自主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 7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边际消费倾向 B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会使 得经济体有需求不足的倾向,需要政府干预。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短期收入。 3.简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 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 BPNXF。 对于净出口主要体现在经常性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 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 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净资本流出主要体现在资本账户,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 产的收买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后者主要是土地和无形资 产(专利、版权、商标等)的收买或出售。 4.简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 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 曲线 AS 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 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 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 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 变动而变动。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隐含在凯恩斯主 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 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 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 量。 8 AS P Y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请推导 IS 曲线,论述 IS 曲线的斜率大小与移动的决定因素,并说明其中的 经济含义 IS 推导:由 Y=C+I,I=e-arc=a-by 可得 IS 曲线方程为 r=(age)/d-(1-bY)/d (3) IS 其斜率的大小由 b 和 d 决定,b、d 越大则斜率越小。(1) 其平移则主要由 a、e 决定, a、e 增加曲线右移,反之左移。(1) 经济含义:d 是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它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 投资变动的幅度,如果 d 较大,即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敏感,利率的变动就 会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收入的较大变化,反应在 IS 曲线上是:利率 较小的变动就要求有收入较大的变动与之相配合,这时 IS 曲线斜率比较小。 b 是边际消费倾向,如果 b 较大,意味着支出乘数大,从而当利率变动引起投 资变动时,收入的变动幅度也大,这时 IS 曲线斜率比较小。 a 增加表示人们的消费习惯更加倾向于提高消费,因此同样水平的消费现在只 要更低的收入就可以达到,因此 IS 曲线右移。 e 增加表示人们的投资热情更高了,因此同样水平的投资现在只要更高的利率 9 就可以达到,因此 IS 曲线右移。(5) 2.试述货币政策的作用原理、使用原则及其局限性 原理:包括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政府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 使得利率下降或者上升,从而引起投资的上升或者下降,最终引起国民收入的 增加或者减少,MRIY。(3) 货币政策的使用原则,经济萧条的时候使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刺激投资需求从而引起总需求的上升,增加国民收入,反之使用紧缩的货币政 策。 (3) 局限性:1、时滞: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 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那时候,厂商对经济 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 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特别是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 阱,不论银根如何松动,利息率都不会降低。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衰退的政 策,其效果就相当微弱。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 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 因为物价的上升若是由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引起或由垄断厂商为 获取高额利润引起,则中央银行想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货膨胀就比较困 难了。 2、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 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 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尤其是,市场利率变动以后,投资 规模并不会很快发生相应变动。利率下降以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一个 过程,利率上升以后,厂商缩小生产规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之,货币 政策即使在开始采用时不要花很长时间,但执行后到产生效果却要有一个相当 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情况有可能发生和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变化,比 方说,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但未到这一政策效果完全发挥出来 经济就已转入繁荣,物价已开始较快地上升,则原来扩张性货币政策不是反衰 退,却为加剧通货膨胀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4)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0 1、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 C=100+0.8Yd,投资函数 I=2005r,政府购 买100,税收函数 T=200.25,出口 X=50,进口函数 M=240.1Y,货 币供给 M=100,货币需求函数 L=0.24Y-2r。求: (1)四部门经济中 IS 曲线的方程与 LM 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解:(1)四部门 Y=C+I+G+NX 其中 Yd=Y-T= Y-20-0.25=-20+0.75Y NX=X-M=26-0.1Y Y=100+0.8(-20+0.75Y)+ 2005r+100+26-0.1Y(1) 得出 IS 曲线方程为:r=-0.1Y+82(3) 由 L=M 的 0.24Y-2r=100 得出(1) LM 曲线方程为:r=0.12Y-50(3) (2)联立 IS-LM 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 和利率 r=22 Y=600(2) 2、设消费函数为 C1500.8Y d,投资 I50,政府购买 G100,税收 T500.25Y。出口 X40,进口 M200.1Y。 (1) 求均衡收入;(2)求净出口。 解:(1)四部门 Y=C+I+G+NX 其中 Yd=Y-T= Y-50-0.25Y =-50+0.75Y NX=X- M=20-0.1Y(3) Y=150+0.8(-50+0.75Y) +50+100+20-0.1Y 的 Y=560(4) (2)由 NX=X-M=20-0.1Y=20-0.1*560=-36(3) 兰州商学院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宏观经济学试卷 A 答案 二、计算题(每小题 115 分,共计 30 分) 1、假设货币需求为 L=0.2y,货币供给量为 200 美元,C=90 美元+0.8y d,t =50 美元, I=140 美元5r ,g=50 美元。 (1)求 IS 和 LM 方程 (2)若其他情况不变,g 增加 40 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解:(1) C900.8y d, t=50,I=140-5r,g=50 yd=y-t=y50(1 分) 根据 y=cling 可知 IS 曲线为:y=900.8y d140-5r50=900.8(y50) 11 100-5r50 化简得 IS 曲线为: y=1200-25r (2 分) 又货币供给量 M=200,根据 L=M 可知 LM 曲线为 0.2y200 化简得 LM 曲线为:y=1000(2 分) (2)若其他情况不变,g 增加 20 美元时,即 g=80 美元时, 可得新 IS 曲线为:y=900.8(y50)140-5r70 化简得 IS 曲线为:y=1300- 25r(2 分) LM 曲线依然为:y= 1000 联立解 IS 与 LM 曲线方程:1000130025r 可得 均衡利率 r=12 ,均衡收入 y=1000 投资 I=140-5r=140-60=80 (3 分) 所以均衡收入、均衡利率和投资各为 1000 美元、12 和 80 美元。 2、设消费函数 C1000.75y,投资函数 I202r,货币需求函数 L=0.2y0.5r,货 币供给 M=50,价格水平为 P,推导出总需求函数。 解: C1000.75y, S=Y-C S=y-100-0.75y=0.25y-100 (1 分) 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 I=S,I202r 202r0.25y-100 整理得到 IS 曲线方程为: r=600.125y 或 y4808r (3 分) 由 L0.2Y0.5r,M50 以及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PL 可得: 50P0.2Y0.5r 整理得到 LM 曲线方程为: r=100P 十 0.4y(2 分) 联立 IS、LM 方程消除 r 可得总需求曲线函数表达式为: y2400/21400021P (3 分) 三名词解释 ( 每题 5 分, 共计 15 分) 1流动性偏好 是指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存储不生息的货 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2均衡产出 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 要的支出。 3充分就业 是泛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四、简答题(每小题 9 分,共计 27 分) 1、简析影响 IS 曲线移动的因素。 答:IS 曲线是一条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关系的曲线。 (1 分)影响 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投资需求变动:利率不变,自发投资增加导致 IS 曲线右移。 (2 分) (2)储蓄函数变化:利率不变,储蓄意愿增加导致 IS 曲线左移。 (2 分) (3)政府购买支出变动: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导致 IS 曲线右移。 (2 分) (4)政府税收量:增加导致 IS 曲线左移。 (2 分) 2、什么是 LM 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LM 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 LM 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 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 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 域。 (3 分) 凯恩斯区域的经济含义是指在水平线阶段的 LM 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 12 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流动偏好陷附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 敏感性极大,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 LM 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 (2 分) 古典区域是指 LM 的垂直阶段,LM 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 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 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 LM 曲线也呈垂直状态。 (2 分)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 域则称为“中间区域” ,在此区域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果。 (2 分) 3、推导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答:在一个只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简单经济中,经济均衡为:I=S(1 分) K=I-eke 根据 I=S=see 式可写为: K=sY-K (1 分) 上式两边同处以劳动数量 N,有:K/N= see eke (1) (1 分) 另一方面有 kK/N,于是 k 的增长率可写为:k/k=K/K-N/N=K/K-n (1 分) 可得 K =(k/k)Kno 等式两边同除以 N,得: K/N =kno (2) (2 分) 将(1)式和(2)式合并,消去K/N,可得: k = see (n)k (3) (2 分) (3)式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也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 化 (1 分) 新 古 典 增 长 模 型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这 一 模 型 假 定 : 1、 全 社 会 只 生 产 一 种 产 品 ; 2、 生 产 要 素 之 间 可 以 相 互 替 代 ; 3、 生 产 的 规 模 收 益 不 变 ; 4、 储 蓄 率 不 变 ; 5、 不 存 在 技 术 进 步 ; 6、 人 口 增 长 率 不 变 。 从 而 得 到 sf(k)=k+nk。 式 中 : s 为 储 蓄 率 ; k 为 人 均 资 本 占 有 量 ; y=f(k)为 人 均 形 式 的 生 产 函 数 ; n 为 人 口 ( 或 劳 动 力 ) 增 长 率 ; k 为 单 位 时 间 内 人 均 资 本 的 改 变 量 。 模 型 表 明 , 一 个 经 济 社 会 在 单 位 时 期 内 ( 如 1 年 ) 按 人 口 平 均 的 储 蓄 量 被 用 于 两 个 部 分 : 一 部 分 为 人 均 资 本 的 增 加 k, 即 为 每 一 个 人 配 备 更 多 的 资 本 设 备 ; 另 一 部 分 是 为 新 增 加 的 人 口 配 备 按 原 有 的 人 均 资 本 配 备 设 备 nk。 第 一 部 分 被 称 为 资 本 的 深 化 , 而 后 一 部 分 则 被 称 为 资 本 的 广 化 。 五、论述题(每题 13 分,共计 13 分) 1、运用 ISLM 图形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 答: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与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 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从 IS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 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 IS 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从 IS 和 LM 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 IS、LM 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3 分) 在 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绝对值越大,即 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 IS 曲线时收 入变动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 IS 曲线越平缓,则 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就 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如下图所示,Y 0Y1Y 0Y2,也就是左图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 右图,原因在于左图中 IS 曲线比较平缓,而右图中 IS 曲线较陡峭。(5 分) 在 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 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 曲线斜率 越大,即 LM 曲线越陡,则移动 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 13 LM 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下图所示, IS 曲线相同,但 LM 曲线斜率不同, 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 LM 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即财 政政策效果较小;而 LM 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5 分) 兰州商学院 20052006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宏观经济学试卷 A 答案 四、计算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 c 100+0.8y d,投资 I50,政府购买性支出 g200,政 府转移支付 try=62.5,税收 t =250(单位均为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解:(1)C100+0.8y d ,I50, g200, t ry=62.5, t =250 三部门经济均衡国国民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y= 1)(tgiatr 均衡收入 y= 1000 8.01)250.6250(. (5 分) 或C100+0.8y d ,I 50, g200, try=62.5, t =250,y d=y- tetray25062.5 C=100+0.8y d1000.8(y25062.5)0.8y-50 根据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得: y=0.8y-50+50+200 0.2y=200,得 y=1000 即均衡收入为 1000 美元 (2)0.8 投资乘数 kid= = =5 (1 分);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g= =)1(2.0 )1( = 5 (1 分) 2.01 14 税收乘数 kit= = = -4 (1 分);转移支付乘数 kit= = = )1(2.08 )1(2.08 4 (1 分) 平衡预算乘数 kb=1 (1 分) 2、设消费函数 C1000.75Y ,投资函数 I202r,货币需求函数 L=0.2Y0.5r, 货币供给 M=50,价格水平为 P,总供给函数为 AS =123+P。 (1)推导出总需求函数; (2)求供求均衡点。 解:(1) C1000.75y, S=Y-C S=y-100-0.75y=0.25y-100 (1 分) 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 I=S,I202r 202r0.25y-100 整理得到 IS 曲线方程为: r=600.125y 或 y4808r (2 分) 由 L0.2Y0.5r,M50 以及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PL 可得: 50P0.2Y0.5r 整理得到 LM 曲线方程为: r=100P 十 0.4y(2 分) 联立 IS、LM 方程并求解得,总需求曲线函数表达式为: y2400/21400021P (2 分) (2)AD 为 y2400/21400021P,AS 为 y=123+P 根据均衡点的条件 AD=AS 整理可得: 2400/21400021P =123+P(2 分) 求解可得 P10,y133(1 分) 所以供求均衡点为(10,133) 五、简答题(每小题 9 分,共计 27 分) 1、简要分析影响 IS 曲线斜率的因素。 答:IS 曲线是一条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相互关系的曲线。在两部门经济中 IS 曲线斜率是(1)/ d ,影响的 IS 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系数 d,在 一定的情况下,如果 d 的值越大,IS 曲线的斜率 就越小,即 IS 曲线越平缓;反之,如果 d 的值越小,IS 曲线的斜率就越大,即 IS 曲线越 陡峭。 (3 分) (2)边际消费倾向 ,在 d 一定的情况下,如果 的值越大,IS 曲线的斜率就越小, 即 IS 曲线越平缓;反之,如果 的值越小,IS 曲线的斜率就越大,即 IS 曲线越陡峭。 (3 分) (3)在三部门经济中,由于存在税收和政府支出,消费成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但在 定量税条件下,IS 曲线的斜率仍然是(1)/d。在比例所得税情况下,IS 曲线的斜率 变为是1(1-t)/d,其中 t 表示边际税率,在这种情况下 IS 曲线的斜率除与 d 和 有 关外,还与 t 的大小有关,在 d 和 一定时 t 越大,IS 曲线的斜率就越大,即 IS 曲线较 陡峭;反之,如果 t 的值越小,IS 曲线的斜率就越小,即 IS 曲线越平缓。 (3 分) 2、简析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原因。 答: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是指垂直的 IS 曲线相交于水平的 LM 曲线的情况, ,在凯恩 斯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3 分)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原因是:(1)LM 为水平线,说明当利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限大。这时人 们认为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损失是极小的,而购买债券的资本损失风险极大,因此 人们不管手中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有手中。这样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 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这时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 需求,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券)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 15 效应” ,财政政策的效果很大。 (4 分) ;(2)IS 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 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这时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也没有作用。 (2 分) 3、推导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答:在一个只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简单经济中,经济均衡为:I=S(1 分) K=I-eke 根据 I=S 式可写为: K=sY-K (1 分) 上式两边同处以劳动数量 N,有:K/N= see eke (1) (1 分) 另一方面有 kK/N,于是 k 的增长率可写为:k/k=K/K-N/N=K/K-n (1 分) 可得 K =(k/k)Kno 等式两边同除以 N,得: K/N =kno (2) (2 分) 将(1)式和(2)式合并,消去K/N,可得: k = see (n)k (3) (2 分) (3)式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也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 化 (1 分) 六、论述题(每题 13 分,共计 13 分) 1、运用 ISLM 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答:按照 IS-LM 模型的解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 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 IS 曲线和 LM 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 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3 分) 在实际中,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在 IS 曲线的左下方,有 IS,即存在对产 品的超额需求;在 IS 曲线的右上方,有 S I,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供给。若出现国民收 入与利息率的组合在 LM 曲线的左上方,有 ML,即存在对货币的超额供给;在 LM 曲线的 右下方,有 L M,即存在对货币的超额需求。 (5 分) 当实际经济中出现以上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的力量使失衡向均衡状况调整,直 至恢复到均衡。产品市场不均衡将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IS 时,国民收入会增加,IM 时,利息率会上升,L 养猪养鸡, 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 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 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编辑本段详细解读 首先从利率上说租赁公司的资金是从银行来的,因此融资成本一定比银行高。但从机 会成本考虑就不一定了。银行贷款是以资金占用作为目的的。融多少资金,就可以算出有 多大的成本。融资租赁是以租赁物件的标的为基础计算成本的,有些厂商租赁打出“零”利 率的口号,实际上是一种促销手段。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从物件的采购上早已把利息提 前纳入销售价格中去了。 28 机会成本 因为上述原因,和租赁公司谈利率,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上 可能会遇到利率问题,但不是租赁公司给出的利率,而是租赁公司的收益率。是用来财务 处理的,不能真正地反映融资成本。 第二个概念是银行的利率比租赁公司高。因为银行的利率不能随意加减,有政策限制。 租赁公司的利率可以根据双方的讨价还价来确定,有政策支持。但是,银行的政策现在也 开始变化,实际上贷款利率已经是上不封顶。对于信用稍差的企业,银行贷款的利率也不 会低。融资租赁因为增加了一道物权保障,也是做银行的次好项目。从利率上看不会有太 大的差别,因为银行要做这种项目也要很高的利率。 第三融资租赁项目的操作程序要比银行贷款公开的多,申办程序要简单一些,谈判各 方的地位要平等一些。请客吃饭,回扣等桌下交易要少一些,成交时间要快一些。如果把 提前投产带来的效益算进去,使用融资租赁的机会成本比银行贷款要小的多。 第四是融资租赁在税收上有独特的好处,是任何融资方式都得不到的。加上审批过程 简单,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外,融资租赁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机会成本 工程机械设备的客户 70%以上是中小 企业,他们没有雄厚的实力到银行去搞公关,银行对 小金额的融资也不感兴趣。因此在银行偿受到按揭贷款的痛苦后停止了用这种方式给企业 融资。融资租赁也就在这个时候悄然兴起。 在新经济的环境下,人们多少要有一些财务知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财商”(智商以 外的另一种智慧) ,融资租赁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财务租赁(在英文中,财务、金融、融资都 是一个词) 。这样即可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有可以降低机会成本的花消。 编辑本段区别于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成本计量有五种计量方式,即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是指实际 支付的货币成本。机会成本可能等于会计成本,也可能不等于会计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条 件下,机会成本等于会计成本;在商品(或生产要素)供应不足、实行配给的条件下,机 会成本高于会计成本;在商品积压或要素闲置的条件下,机会成本低于会计成本,甚至为 零。通常,在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不等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在机会成本高于会计成本的情 况下,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 29 编辑本段优劣分析 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从社会观点看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某项经济活 动的代价,从而促使人们比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但是,机会成本的概念没有说明成 本或费用的本质是什么,而且由于被放弃的活动可以是多种的,确定机会成本时往往有主 观任意性,容易引起争议。 编辑本段计算 以下面的例子作为计算例子: 机会成本 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 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 9 万元,养鸡可以获得 7 万元,养鸭可以获得 8 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 8 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 9 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 9 万元。 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那么在图书馆看书学习 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享受电视剧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在图书馆看书学 习所得到的东西。 假若一人拥有一所房子,那人选择自住的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他人所能拥得的收 入。因为这机会成本并不牵涉实际金钱交易,所以也可成为隐含成本(implicitcost) 。 编辑本段相关连接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 支出。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 价格。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 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编辑本段案例分析 案例资料 资料 1、某企业准备将其所属的餐厅改为洗浴中心,预计洗浴中心未来一年内可获利 润 70000 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是否应该将其所属的餐厅改为洗浴中心?他应该怎样 决策? 30 机会成本 资料 2、某企业有一笔闲置资金,如果用来购买设备,当年可盈利 70000 元,也可入银行, 每年得到利息 50000 元,那么,企业主是否应将这笔钱用来购买设备? 资料 3、投资者王某可以选择股票和储蓄存款两种投资方式。他于 1999 年 9 月 1 日用 1 万元购进某种股票,经过一年的操作,到 2000 年 9 月 1 日,投资股票的净收益为 450 元。 如果当时他将这 1 万元存入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年利率为 2.25%,扣除利息税, 则有 180 元的实际利息净收益。 试根据上述资料思考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为何必须要考虑机会成本因素?如何理解 机会成本? 案例分析 1、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由选择产生的一种经济资源往往具有多样用途,选择了一种用途,必 然要丧失另一种用途的机会,后者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成了前者的机会成本。假设有一 笔资金,可以把它存在银行里,也可以把它投入到企业运营中。假设选择的是把它投入运 营中,那么这笔资金储存的银行利息就是把资金投入企业运营的机会成本。资料 2 中某企 业有一笔闲置资金,如果用来购买设备,当年可盈利 70000 元,也可入银行,每年得到利 息 50000 元,50000 元即为购买设备的机会成本。同理,若将这笔资金存入银行,就会损 失因购买设备可获得的利润 70000 元,70000 元即存入银行的机会成本,很显然,决策者 会选择机会成本小的方案,即将这笔钱用来购买设备,年获利 70000 元。 机会成本,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指将资金进行某种形式的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相对于 其放弃的另一种形式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如,资料 3 中投资者王某可以选择股票和储蓄存 款两种投资方式。他于 1999 年 9 月 1 日用 1 万元购进某种股票,经过一年的操作,到 2000 年 9 月 1 日,投资股票的净收益为 450 元。如果当时他将这 1 万元存入银行,一年期 定期储蓄存款的年利率为 2.25%,扣除利息税,则有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