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司马迁“考信于六艺”的著述原则_第1页
简论司马迁“考信于六艺”的著述原则_第2页
简论司马迁“考信于六艺”的著述原则_第3页
简论司马迁“考信于六艺”的著述原则_第4页
简论司马迁“考信于六艺”的著述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简论司马迁“考信于六艺”的著述原则 【摘 要】 “考信于六艺” 的说法源 自史记伯夷列传开篇:“夫学者 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 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作为列传 这一 由司马迁开创的独特纪传体的首篇, 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一观点,不仅是 写作这篇列传所遵循的原则,而且对整 个列传体系、乃至对整部史记的写 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艺” 的 含义、它在史记篇章中的体现以及 司马迁提出“ 考信于六艺”的原因是考察 这一著述原则的重要途径。 中国论文网 /5/view-5652714.htm 【关键词】六艺;太史公;史记; 列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一、何为“ 六艺” 以及史记中关于 “六艺”的说法 考察史记之纲太史公 自序一篇中,多次提到了“六艺” 的说 法。首先在司马迁引述其父司马谈“论 六家之要指” 中,提到儒家时说: “夫儒 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 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 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 能易也。 ”( 太史公自序 )其次在文 末谈及到全书时有:“ 序略,以拾遗补 艺”在“以拾遗补艺”一条下有裴 集 解:“李奇曰: 六艺也。 ”和司马贞索 隐案:“汉书作 补阙 ,此云 艺 , 谓补六义之阙也。 ”(太史公自序 ) 其实,早在董仲舒时期,他就说过: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 ”显然,六艺是归于儒 家的。 儒家的首要代表人物就是孔子, 于是太史公在后文提纲挈领论及全书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一篇写作意图至孔子世家时说道: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 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 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 六艺之统纪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而在孔子世家 正文中提到孔子对 “六艺”的贡献:“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 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 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 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 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在 赞语中太史公感慨道:“ 孔子布衣传十 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 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 (孔子世家 )除此之外,太史公还 在如儒林列传中提到“于威宣之际, 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 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 诗 书 ,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 封禅书中“ 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论述六艺。 ”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滑稽列传中引到孔子的话:“六艺 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 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 道义。 ” 由此看来, “六艺” 最权威的定义 便出自孔子,即礼 乐 书 诗 易和春秋 ,以及它们背后所代 表的“六种文化精神或六种类型的教养” 。 这与太史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有关。 例如十岁跟随孔安国学习古文,之后游 历山川,特别是到孔子的故乡的经历让 他难以忘怀:“ 诗有之: 高山仰 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 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 家,余只回留之不能去云。 ”(孔子世 家 )尽管父亲仍是黄老思想的继承者, 但是到迁这里依然接受并认同了儒家的 观点,以儒家经典“ 六艺”为宗,也就不 奇怪了。 “考信于六艺 ”,即从六艺中得到 验证与依据的例子,在史记中比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皆是。除上述所引外,还有如在外戚 世家中总起来依据六经,以说明夫妇 在人伦中之重要的:“ 易 基乾坤, 诗始关雎 , 书美厘降, 春 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 也, 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 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 可不慎与?” 货殖列传 中说:“ 夫神 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 书 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 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 势能之荣,是俗之渐民久矣。 ”淮南衡 山列传:“ 诗之所谓戎狄是膺,荆 舒是惩 ,信哉是言也。 ”等等,不胜枚 举。 二、考信于六艺的原因 在我看来, “考信于六艺 ”,或者 说具体的这六种经典,不仅是太史公写 作时遵循的原则,更是他写作史记的原 因;不仅在文风和写法上面对他有所影 响,更在思想层面上贯穿了整部史记 。下面我将分而述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一) “考信于六艺 ”体现出的严 谨、求实的文风 以“考信于六艺 ”这句话的本源出 处伯夷列传为例。在“而说者 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 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 以称焉?”一句下有司马贞索隐按: “说者谓诸子杂记也。然尧让于许 由,及夏时有卞随、务光等,殷汤让之 天下,并不受而逃,事具庄周让王篇。 ” 张守节正义:“ 经史唯称伯夷、叔齐, 不及许由、卞随、务光者,不少概见, 何以哉?故言“ 何以称焉”,为不称说之 也。 ”就是说,太史公在写作史记时, 面对庞杂的材料,必定有所选择和删减, 而这选择的依据就是六经。不仅是那些 没有记载于书面的逸闻轶事会多加采选, 即使是记载于书但是非六经之内的也不 与取用,如对记载在庄子内的故事 也存有疑虑。太史公之所以取夷、齐之 事而不取许由、卞随、务光等, “一以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戾于虞夏之文而疑,一以其不为孔子序 列而疑”1。即使对于夷、齐,太史公也 仍然“睹轶诗可异焉 ”,伯夷叔齐于首阳 山所作轶诗既为删定诗的孔子所不 取,而且孔子在论语中对夷、齐的 态度(“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与轶 诗中不同,这其中便又有疑问了。这就 是“考信于六艺 ”的最好体现。 其实何止列传, “首段自明本纪托 始五帝,世家托始泰伯,列传托始伯夷, 皆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 ”2 也就是 说,作为以人物为核心的纪传体书写, 史记有以下原则: 首先在选择哪些人物该写、哪些 人物不该写的时候,太史公会依据“六 艺”经传记载,将没有加载的人物排除 掉或者存疑,总之不会在主要人物的地 位上出现。 其次,在写每一个人物的事迹时, 又会根据“六艺 ”,择取可信的材料。如 刺客列传最后太史公曰:“世言荆 轲,其称太子丹之命, 天雨粟,马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角也,太过。 ”即使燕丹子 中记载 “丹求归,秦王曰 乌头白,马生角, 乃许耳 。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 亦生角。 ”风俗通 及 论衡皆有此 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 ,但是太史 公认为不妥而不取。 大宛列传中说 “言九州岛山川, 尚书 近之矣,至 禹本纪 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 敢言之也。 ” 第三,同一人物或 同一时代,也不全依据一本经典,而是 可以根据太史公自己认为可信的来选取。 如殷本纪中说“ 余以 颂次契之 事,自成汤以来,采于诗 书 。 ” 最后,也是他严谨的一点,即如 果他认为有疑问,也会保留下来,供后 人参考。如五帝本纪赞:“学者多 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 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 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 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 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 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 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 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 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 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 择其言尤雅者,故着为本纪书首。 ”另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颇有所不尽 本末,着其明,疑者阙之。 ”尽管太史公 从春秋 国语等处广加考证,但 仍担心学力不足而保留了一些不同意见。 也许这也是借鉴了孔子所谓的“多闻阙 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 论语为 政第二 ) 。 另外,在文体上,如太史公自 序的写法, “子长此意,盖欲比拟 尚 书序耳,即孔安国所云书序 , 序所以为作者之意也。 ”3 也是多少借鉴 了六经中的一些安排。 (二) “考信于六艺 ”体现出的思 想层面原因 早在与壶遂讨论自己写作史记 的原因时,太史公就表明,他之所以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世修典,是“ 述旧闻” 而非 “作”:“余所谓 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下转第 252 页) (上接第 251 页)之所以要通过 参考六艺经传以得到所谓的“故事” ,即 写作材料,是因为在太史公心目中, “夫 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 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 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 废,王道之大者也。易着天地阴阳四时 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 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 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辩是非, 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 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 以道义。 ”( 太史公自序 )在太史公 看来, 礼 乐 书 诗 易和 春秋这六者互相补充, 礼来整 顿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是奠定一个 社会秩序的基础,最大长处在于实践; 乐可以缓和由礼带来的过分的矛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冲突,使人平和;书记载历代先王 之事,为社会政治建设提供一种先验和 模式,适合后世治国者参考;诗记 叙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繁衍生息;易 将天地间许多隐微不明的道理明确表现 出来,放诸社会生活中;春秋则更 加重要,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这六部经典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代表 了古代社会最理想的风貌。另外, “文自 流经之外,其是非鲜不缪于圣人者。 顾迁之为此史也,亦不必文尽由己, 乃杂采古史旧闻,以及诗 书 左 传 国语 国策诸书,而裁以己之 法度,即能使读者忘其旧,而只见为迁 文之美。 ”4 这也是一种说法,即将古之 旧闻融入自己的笔法之内,已流传后世。 但是在我看来,尽管太史公对壶 遂信誓旦旦说“ 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 但他所说的盛世修典以布闻圣德的理由 实在是表面的。从整部史记的语言风格 来看,虽然我不认为太史公完全是继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诗 春秋等的讽刺传统,但是我 相信那种客观叙述、求实阙疑的精神是 与六艺一脉相传的。因为在我看来,譬 如“诗是如何成 经 的, ”只是在 西汉立博士后才有了更多对这些作品的 经传释义和道德解读,加入了很多讽刺 意味和政治影射,原始的文本,包括作 者的意图,可能并非有那么多的想法。 但是在当这些作品成为“ 经典 ”时,被彰 显的往往是文字背后的引申含义,后代 作家模仿和继承的也往往是那些深藏于 表面以下的心照不宣的文字功用。然而 我认为最重要的,那种作者通过无数次 实践与文献考察而得出的纪实风格与理 性色彩却被忽略。这恰恰是司马迁发现 并继承下来的。也许他并无意去讥讽什 么,他只是将自己的见闻与古代的经典 结合起来,为读者最大程度呈现出事件 的原貌。当然,一个历史学家是要站在 自己的价值观上来叙述事情的,但对那 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给予包容和理解, 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保留,这需要非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常大的自信与勇气。太史公恰恰做到了, 而正是由于他这样,反而是作品呈现出 一种无人可及的讽刺效果,一种睥睨于 天下的风范。这才是他之所以”考信于 六艺”的深层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太史公个人层面 的原因,促成了他要从“ 六艺 ”之处吸取 营养。首先是父亲司马谈临终前对他的 嘱托:“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 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 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其 次是遭李陵之祸后, “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对 于自小密切接触“ 六艺” 的太史公来说, 在选择人生重大路途,或是在遭受巨大 挫折面前,当周围的朋友都在他受祸后 离开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予他精神上动 力和慰藉的就只有儒家的这些经典。而 正是其中的广博的营养,让他受益无穷。 注释: 1 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