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小国寡民”新论_第1页
老子“小国寡民”新论_第2页
老子“小国寡民”新论_第3页
老子“小国寡民”新论_第4页
老子“小国寡民”新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老子“小国寡民”新论 摘 要:老子的“小国寡民” 中“小”、 “寡”都是动词,意为“以小” 、 “以寡”, “小国寡民”即“小其国而寡 其民”,意为将国家看得很小,将人民 看得很少。 “小国寡民 ”并非是通常所认 为的老子理想社会的描述,而是一 种统治术。 庄子等书将老子 “小 国寡民”的治术之义予以消解,使得“ 小 国寡民”的涵义发生改变,成为一种理 想社会的描述,这体现出老子学派和庄 子学派在政治观念上的差异,老子学派 重视统治术,庄子学派则消解统治术而 提倡无治。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62438.htm 关键词:老子;小国寡民;统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术;庄子;政治观念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 04-0124-05 “小国寡民 ”是老子 所提出的 一个重要概念,对此概念,学界一般以 为当理解为国小民少,是老子所设 定的理想社会。通观老子全文,笔 者以为“小国寡民 ”当如河上公注所理解 的“小其国而寡其民 ”,即将国家看得很 小,将人民看得很少, “小国寡民 ”实是 一种统治术,因为其后有三个可以视为 统治术的“使 ”字。只是后来 庄子等 书去掉了“使 ”字,从而消解了其统治术 之义,使得“ 小国寡民” 成为一种理想社 会。这体现出老子学派和庄子学派在政 治观念上的差别,老子学派重视统治术, 庄子学派则消解统治术而提倡无治。 一 老子中对“ 小国寡民 ”思想的 具体论述见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今本(王弼本) 老子八十章 作:“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 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 帛书甲本老子作:“小邦寡 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 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 之,使民复结绳而 用之。甘其食,美 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 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帛书乙本老子作:“小国寡 民,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 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 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 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北大简第四十三章作:“小国寡 民,使有什佰人之气(器)而勿用,使 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 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 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而死不相往 来。 ” 对比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王本与 帛书甲、乙本和北大简本存在着一些文 字上的差异:王本、帛书乙本和北大简 本均作“小国寡民 ”,帛书甲本作 “小邦 寡民”,王本、乙本和北大简本作“ 国” 是由于避汉高祖刘邦之讳,帛书甲本不 避刘邦之讳,说明此本产生较早。 “什伯 之器”,河上公本作 “什伯人之器 ”,俞 樾认为河上公本“ 人” 字衍文, “什伯之器” 乃兵器 也。帛书甲、乙本均作“十百 人之器”、北大简本作 “什佰人之气(器) ”,可证“人”字非衍文,俞说有误。据 高明先生的解释, “十” 乃十倍, “百”乃百 倍, “十百人之器 ”指的是相当于十倍、 百倍人工之器。王本作“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帛书甲、乙本和北大简本均 作“使民重死而远徙 ”,少一 “不”字,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明先生认为, “远” 乃离别之义, “使民重 死而远徙”,犹言使民重死而离别迁徙。 后人误识“远 ”为远近之远,疑 “使民重 死”与“远徙”义不相属,故于“远徙”前增 添“不”字,改作“不远徙”。“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帛书甲乙 本和北大简本均作“ 甘其食,美其服, 乐其俗,安其居” ,其他字句基本相同。 比较四个本子,帛书本和北大简本似 优于王本,由于帛书甲本更早,以下如 无特殊说明,以下涉及老子文字, 均引自帛书甲本。不过为照顾习惯用法, 仍称“小国寡民 ”而不称“小邦寡民”。 关于“ 小国寡民” ,历史上有两种 解释。 第一,将“ 小” 、 “寡”看做形容词, 意为国家小、人民少。如王弼说:“国 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 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 ”严遵说: “小国之君,地狭民少。 ” 第二,将“ 小” 、 “寡”视作动词。其 中又有两种解释:其一,将“小” 、 “寡”释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为“以小 ”、 “以寡”, “小国寡民” 即“小其国、寡其民 ”,意为将国家看得 很小,将人民看得很少。如河上公注曰: “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俭约不奢 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 ” 其二, “小”、 “寡”意为“ 使小” 、 “使寡”,任继愈先生持此说,他将 “小国寡民”翻译为“国家要小,人民要 少”,并认为这集中表达了老子的复古 的社会历史观。老子评传也取任 先生之说。B11 任先生和老子评传 虽然都将“小 ”、 “寡”视为动词,但与河上 公注有所不同,他们都将“小国寡民” 理 解为一种理想社会,而河上公注则将 “小国寡民”视为一种统治之术。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若取 河上公的解释,则“ 小国寡民 ”是一种统 治术,若取其他人的看法, “小国寡民” 则是老子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B12。但几 乎历来的注释和评价都取后一种说法, 并认为它是老子所设定的理想社会。这 是否符合老子的本意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二 我们认为,将“ 小国寡民 ”解释为 一种理想社会的观点只是割裂地对“小 国寡民”加以分析,并未照顾到老子 全文的意思, “小国寡民” 当以河上公的 解释为佳,理解为“ 小其国而寡其民 ”。 其一, “小国寡民” 后接 “使十百人 之器毋用”、 “使民重死而远徙 ”、 “使民复 结绳而用之” 等, “使”字表明这是统治术, 若只是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就没有必要 用“使”字。冯友兰先生大概意识到这一 点,所以他说:“ 有人可以说,照这样 理解, 老子第八十章所说的并不是 一个社会,而是一种人的精神境界。是 的,是一种人的精神境界, 老子所 要求的就是这种精神境界。 ”B13 不过冯 先生将“小国寡民 ”归结为一种精神境界 的说法却有些牵强。此外,刘笑敢先生 也看出这三个“ 使” 字的特殊之处,不过 他认为:“这三句话中的三个使字 都有假设的意味,可见本章的内容既不 是对既有事实的描述,也不是正式提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一个成熟的思想方案。从原文的语气上 来看,本章只是提出一种假设的可能, 所表达的不过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不满 和愿望,并非一个明确的蓝图或方案。 ” B14 刘先生认为此处的“使”字有假设的 意味,此说比较巧妙地解释了“使” 字与 理想社会的不协调之处。但“使” 表示假 设,后接“十百人之器毋用” 等,从句意 看,并不是很恰当,与“ 小国寡民 ”的论 述也有些隔阂。此处还是应该将“使” 释 为“役使”,而不必像刘先生作如此曲说。 并且,先秦秦汉时期很少单独用“使” 字 而多用“向使 ”来表示假设之义 B15,如 史记李斯列传说:“向使四君却 客而不内。 ”因而刘笑敢先生之说值得商 榷,此处“使 ”应释为“役使”、 “使得” 等义, 表示一种统治术。 其二,河上 公的解释与上引任先生和老子评传 的解释并不存在矛盾,可以相通,以国 为小、以民为寡,就是不管大国、小国 都将其当作小国来治理,这样在统治者 的层面来说,也就是使国小、使民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老子评传认为河上公的理解与下文 “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 的小国叙述 相矛盾,恐非确解。B16 刘笑敢先生不 同意此说,他认为:“ 所谓 邻邦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只能是一种文学夸张的 笔法,并非写实,也并非对任何历史时 代或邦国形式的回忆,也不是一种具体 的幻想或设计。 ”B17 我们认为即使“邻 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 是对小国的描 述,与河上公的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老 子所描绘的小国的状况正是以国为小、 以民为寡这种统治术所达到的政治效果。 其三, 老子说:“大邦者,下 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 静胜牡。为其静也,故 宜为下。大邦 以下小邦 ,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 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 取。 ”从这段论述看,老子主张大国应该 谦下包容,不可恃强凌弱,老子完全是 立足于大国的立场上来论述其政治思想 的。若老子果真提倡国小民少,又怎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论述大国“取 ”小国或小国 “取于”大国呢? 因而将“小国寡民 ”理解为国小民少是很 难站住脚的。 其四,老子的主体思想本来就是 统治术, 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 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 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 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及 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 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其中, “知秉要执 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 南面之术”说的就是 老子 , “及放者为 之”则说的是庄子学派等,照汉志 的看法,庄子学派等将道家由君人南面 之术转向了独任清虚,也可以说是由治 国之术转向治心之术。英国著名汉学家 葛瑞汉用“自然统治术 ”来概括 老子 的思想。 “小国寡民 ”作为老子的政治思 想,理解为一种统治术应该是可以成立 的。 其五, “小国寡民” 思想与 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 ”的思想相通。为何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 ”呢?苏辙的注释 比较合理:“ 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 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圣人 无为,使人各安其自然,外无所求,内 无所畏,则物莫能侵。 ”B18“治大国若烹 小鲜”即治理大国不可劳烦人民,要因 循自然,而“ 小国寡民” 即将国家和人民 都看得很小,统治者不去劳烦人民,如 此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效,两者的 精神实质是相通的, “小国寡民 ”和“治大 国若烹小鲜” 不过是老子自然无为统治 术的不同表达方式罢了。刘笑敢先生认 为:“小邦寡民只是 老子 中偶尔提 到的一种说法,并非一个重要的思想观 念或理论术语。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概念 或术语,它应该至少重复出现一两次。 ” B19 从上论述可知,这一论断难以成立, “小国寡民”四字虽然没有重复出现,但 作为一种自然无为的统治术,其思想贯 穿于老子整书。 其六, 老子说:“是以圣人之 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其骨。恒 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高明先生 解释说:“所谓 圣人之治 ,主要是使 民无知无欲,甘食肚饱,健强体魄,而 无愤无争,安居乐俗,永远过着小国 寡民 、互不相往来之朴质生活。 ”B20 冯振先生也说:“ 使民无知 ,即复 结绳而用之之义。 无欲 ,即甘食、 美服、安居、乐俗之义。 ”B21 可见,此 处“圣人之治 ”与“小国寡民”之义是相通 的。并且,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中的 “虚”、 “实” 、 “弱”、 “强”都表 示使动,其涵义分别是“ 使 虚” 、 “使实”、 “使弱”、 “使强” , 这与“使十百人之器毋用 ”、 “使民重死而 远徙”、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中的“使”字 也相通。所以“ 小其国而寡其民 ”就是要 “使民无知无欲 ”, “圣人之治”是一种帝王 统治术,就更证“ 小国寡民 ”是一种统治 术。 其七,帛书老子德经在前、 道经在后,与韩非子中的解老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喻老先释“ 德” 而后释 “道”之次序相 合,因而帛书老子应该是比较接近 老子原本的。帛书老子不分章, “小国寡民”这段文字,其前是 “是以圣 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 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等文字,其后是 “信言不美,美言 不信。知者不 博圣人无积,既 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予人矣,己愈多”等文字。帛书 老子前面说的是圣人要统治人民, 必须对统治者谦下;后面说圣人没有积 蓄的,他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了人民, 自己便越富有。前后说的都是统治者如 何治理人民。 “小国寡民” 等文字夹在其 中间,也应该说的是一种统治术。后人 不察,将“小国寡民 ”理解为一种理想社 会,并对其重新分章,又将这段文字放 于第八十章,使得其文意变得模糊不清。 如果说“ 小国寡民”是一种君人南 面之术,那么“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 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 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 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也就是一种统治术了。关于这一 点, 韩非子解老篇有段论述:“工 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数摇徙则亡其 功。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 万人之功矣。然则数变业者,其人弥众, 其亏弥大矣。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 易则民务变,务变之谓变业。故以理观 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 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是以有道之 君贵静。 ”解老篇 这段话虽然是解释 “治大国若烹小鲜 ”,强调统治者不可变 更法令,但也可以用来解释“使十百人 之器毋用”等话。依据韩非子的观点, 我们可以推论:老子否定“十百人 之器”、 “徙”、 “车舟” 、 “甲兵”等,都是因 为“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 , “十百 人之器”、 “徙”、 “车舟” 、 “甲兵”等都会变 更民心,使统治发生动摇;老子主 张使人民毋用十百人之器、 “重死而远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不乘车舟、不陈甲兵等都是为了维护 国家的安定。不过,单统治者无为并不 一定就能使人民“ 甘其食,美其服,乐 其俗,安其居” ,从老子 所论述的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 等话语来看,多一“ 使” 字,表明这些状 况并非统治者“ 小其国、寡其民 ”就能自 然达到的效果,统治者还需采取一些措 施才能达到国家安定。 笔者如 此解释,有人可能会提出问题, 老子 不是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吗?笔者以为, 这只是老子所说的理想状态。在实 际统治中,其实是“ 有为而无以为 ”的, 帛书本老子就说“ 上德无 为而 无以 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小国寡 民”就对应“上仁”阶段。事实上,纯粹 的无为而治是不可能达到的,美国著名 汉学家史华慈说:“ 整个文本(指 老 子引者注)都暗示着这样的意 思只有道家的圣贤君王才能扭转 文明的病态。 ”“只有道家的圣人才能使 得人为构思而成的文明计划宣告终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并能使得大多数人返回到无为的状 态。 ”B22 在史华慈看来,要达到无为, 必须借助于道家的圣王的力量, “小国寡 民”也是统治者有意造就的状态,这显 然是用有为之手段达到无为之目的。其 实,即便是“ 无为而无不为 ”的出处 今本老子第四十八章所说的“为学 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为,无为而无不为” ,此处明确说了 “为 道”要“日损”,每天减去知识和欲望的 干扰,这样才能达到“ 无为而无不为 ”的 境界, “日损”即有为,可以说 “为道”也是 “为之而无以为也 ”, “小国寡民”作为一种 统治术,当然也是一种“ 为道 ”,因而说 “小国寡民”对应“为之而无以为”应是可 以成立的。 三 老子的“ 小国寡民 ”是一种统 治术而非理想社会,不过老子之后 “小国寡民”的涵义发生变化,被人普遍 理解为国小、民寡, “小国寡民 ”被当作 道家的一种理想社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庄子外篇l 箧说:“昔 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 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 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 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 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l 箧 篇所说的“ 民结绳而用之 ”,相比老 子少了一“ 使” 字,这就将 老子 “小 国寡民”所蕴含的治术之义加以消解。 至此,我们更可以理解汉志所说的 老子本是君人南面之术,而庄子 等是“放者为之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 以说庄子是对老子思想的反动。 那么为何庄子要消解老子 “小国寡民”的治术之义呢?其一,从字 面意义上理解, “小国寡民 ”很容易被理 解为国小民少,如果没有特别注意到 “使”字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描述小国的 状况。其二,上古时期可能真存在国小 民寡的状况,而庄子又具有复古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义的倾向 B23,因而庄子有意识地 将“小国寡民 ”解释为国小民少,使之也 具有复古倾向,与庄子之说相合。 其三, 庄子本身的思想倾向决定其 不太会关心治术。朱熹论述老庄之别时 说:“老子犹要做事在。庄子都不要做 了,又却说道他会做,只是不肯做。 ” B24 庄子既是“不肯做” ,对于具体的治 术当然是不会感兴趣。 庄子这一看法大概影响了后 世学者对于“ 小国寡民” 的理解,在 文 子 、 淮南子 、 论衡等书,我们可 看出他们都将“ 小国寡民”理解为上古的 理想社会。这些解释都与老子 “小国 寡民”本义不合,而只有 河上公章句 才正确揭示了其意涵。 为何只有河上公章句才正确 理解了“小国寡民 ”的涵义呢?关于河上 公与河上公章句的争议很大,但有 一点是明确的,即河上公章句是黄 老学派的作品,并未涉及庄子之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B25 河上公章句未涉及庄子学, 不大可能受到庄子之学对于老子 加以改造的影响,因而最有可能接近 老子本义。而严遵、王弼等人都是 兼习老庄,很有可能受到庄子对老子 “小国寡民”治术之义消解的影响。关于 严遵,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载:“博 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 万言。 ”严周即庄周,为避汉明帝刘庄之 讳而作“严周 ”。 “严遵”本姓庄,也是因避 讳改作“严”。而关于王弼, 世说新语 文学篇注引续晋阳秋曰:“正 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 ” 晋书王衍传也说:“魏正始中, 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 ”由此可见,严 遵和王弼都祖述老庄,可能受到庄子的 影响,故将“ 小国寡民” 理解为国小民少, 而非以国为小、以民为寡。 由老、庄对于“ 小国寡民 ”理解的 差异,我们还有必要论述一下老、庄政 治观念之差异。如上所述, 老子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书的主旨在于论述其政治观念,老子是 立足于大国来阐述其政治理想的,其政 治观念是通过小其国而寡其民、使民无 知无欲等手段,如烹小鲜一样治理大国, 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的政治效果。 庄子天下篇记述庄子学之宗旨: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依此说法,庄 子学的重心在于治心,而对于治国方面 关注得不够。 庄子又从根本上取消 小大之辩,所以在庄子中也就无所 谓大国、小国之分。 庄子取消了 老子一书中所谓的治国手段,是反 对统治术而提倡无治的。 为何同属于道家的老、庄在政治 观念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其实,先 秦本无道家之称,道家之名起源于司马 谈的论六家要旨 ,他说:“道家使人 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 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 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 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功多。 ”司马谈认定道家是一种“ 术”,可 见其所说的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可能 并不包括庄子。只不过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论述庄子之学时说: “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这样庄子才被 纳入道家。前引汉志也区分了老庄, 将老子学派的宗旨归为君人南面之术, 而称庄子学派为“ 放者” ,其学宗旨是 “独任清虚”。这样看来,归属于道家名 下之学术思想本分为二系:一系以老子 为代表,可称之为老子学派;一系以庄 子为代表,可称之为庄子学派。先秦大 量文献可见老子学派与庄子学派的分别。 庄子天下篇在评价关尹、老聃之 学时说:“虽未至极,关尹、老聃乎! 古之博大真人哉!” 其中, “虽未至极”一 句,通行本作“ 可谓至极”,依日本高山 寺本、陈碧虚庄子阙误改。B26“虽 未至极”一句,可见庄子学派清楚地知 道老子与庄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别,他们 并不将老子奉为宗师,而认为老子低于 庄子。此外荀子之天论篇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而解蔽 篇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荀 子对于老、庄分别加以论述,并且认 定老子是与庄子相区别的柔弱胜刚强的 哲学,更证老庄之别。只是到秦代之后, 如史记和汉书等都将老庄并提, 归之为道家,或称老庄之学,后又经过 魏晋玄学尊崇“ 易老庄” 所谓三玄的经典 系统,才将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融合一 体,使得道家二系的界限模糊不清。以 “小国寡民”为例,老子本是作为统治术 来使用的,而庄子学派则将其治术之义 加以消解,使“ 小国寡民”成为一种理想 社会,后世众多注家也将老庄的解释混 为一谈,而忽略了二者之别。 注释 本文帛书老子均引自高明: 帛书老子校注 ,中华书局,1996 年。 假字均用通行字直接写出。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上海古籍 出版社,2012 年,第 143 页。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俞樾:诸子平议 ,中华书 局,1954 年,第 161 页。 B20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 ,中华书局,1996 年,第 152、152153、237 页。 关于这一章的文本上的差别, 还可参考马叙伦和蒋锡昌相关的考释。 马叙伦:老子校诂 ,中华书局, 1974 年,第 628635 页;蒋锡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