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价值源泉的追问: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并创造新价值_第1页
对价值源泉的追问: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并创造新价值_第2页
对价值源泉的追问: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并创造新价值_第3页
对价值源泉的追问: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并创造新价值_第4页
对价值源泉的追问: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并创造新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价值源泉的追问: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并创造新价值 黄湘中 摘要 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大于 自身价值的特殊属性;劳动力价值一般是按资本获 利 多少这种生产关系决定的,由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劳动力价值的高低。劳动力使 用价值来源于体力和脑力消耗 以及知识和技能增长,可以无止境提高,形成大于劳动力价 值的劳动生产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马克思区分 了劳动力与劳动的不同概念,指 出 不是劳动 ,而是劳动力与资本交换并创造价值。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使用价值本 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就是劳动的物化 ,就是价值的创造” 。 因 此,价值源泉不是抽象劳动,而是劳动力使用价值。长期以来,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被视 为价值源泉的定义,它与“价值是抽象劳动”发生矛盾 ,应予扬弃。 关键词 劳动力使用价值;劳动力价值;劳动力商品两重性;抽象劳动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3492(2011)07000105 收稿 日期 20101228作 者简介男,陕西郡县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 主义哲学。 关于价值和价值源泉,教科书和辞海的定义是 :“凝 结 在 商 品 中 的 一 般 的无 差 别 的 人 类 劳动 ”【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 “劳动 力作为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出比它本身价值 更大的价值,这个超出的部分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_3 这里出现了两个价 值源泉:“抽象劳动”和“劳动力使用价值 ”,对此有必要加 以甄别。 “抽象劳动”(一般 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价值实体 (商品中物化的劳时间), “劳动力使用价值”指劳动力发挥 的效能或劳动力的使用 (活劳动 )。 前者指劳动的耗费,后者指劳动 主体。逻辑上是劳动力耗费了一定量的抽象劳动 , 形成商 品的价值 ,而不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最大的问题在于“抽象劳动”这个概念 “不能证明怎么会产生剩余价值,也不能说明资本家作为工资付给工人的劳动量与资本家 用这个物 化 劳 动量 购买 的活 劳动 量 之 间 的不 相等” 。_4 只有劳动力使用 价值 才具有创造大 于劳动力价值的特殊属性,可以解释剩余价值的来源。长期以来学术界忽视 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百年来对劳动价值论 的争议皆出于不理解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属性,没有 领会马克思的话语“劳动力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中隐含的逻辑导向, 没有沿着“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并创造新价值”这个逻辑线索认识劳动价值论,并 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 一 、被忽略的劳动力商品特殊属性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对历史唯物主义 的实 证 ,自诞生以来 , “在这门学科 中,造成错误和分歧意见最多的,莫过于有关价值一词 的模糊观念。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性继承和发展,其中创造了 一些 自己的范畴。任何一个理论体系都有其基本范畴,基本范畴本身还有共性与个性、一 般与特殊的差别 ,对这些基本范畴的准确理解是继承和发展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如果对 基本范畴的个性与共性不加区别,用共性遮蔽个性,会造成理论脱离实际。对劳动价值论 来说,劳动两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两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 品两重性劳动力使用价值和价值等等,就是最基本的范畴。其马克思明确指出:“要 从商品的消费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占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 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 ,因此 ,它的实际消费 本身就是劳动的对象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一种独特商品, 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2J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 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 中了这个价值差额。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 个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这就是资 本家希望劳动力提供的独特 的服务。 ”从马克思以上论述我们得到一个全新的价值源泉: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因为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 自身价值,所以在使用中 除了转移自身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之外,还创造新价值即剩余价值。马克思这个重要思想 中包含着潜话语劳动力使用价值与生产它所花费的劳动(工资) 不成比例,是创造剩余 价值的源泉。劳动力使用价值从何而来?为什么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并创造新价值?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劳动力使用价值一部分是来 自信息、知识等精神产品人类社会很 多精神产品不是商品,人们每天所见所闻,读到学到的知识信息很多不是商品,不具有交 换价值 ,但具有使用价值。另一部分是来 自非物化商品,即斯密和马克思在当时历史条 件下认为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劳动(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医疗、家务和劳务等 等),它们令劳动力拥有技术、身心健康、精神愉快、心智健全。劳动力使用价值包含更多 的人类劳动 ,比马克思一百多年前描述的劳动力价值(生活必需品的最低生产费用 )包含更 多劳动时间 ,因此能将更多价值加入产 品之 中,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 ,新机器设备大量应用于生产,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劳 动力通过接受教育、训练等途径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表现为劳动力 使 用价值 的提高 ,并带动劳动力价值也不断提高。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 西蒙通过大 量考察数据证明,20 世纪以来人力资本(劳动力价格) 一直呈上升趋势 ,而物力资本 (生产 资料价格)则呈不断下降趋势。 这些事实都证明剩余价值的秘密在于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 其价值,因此能创造剩余价值。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的量由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其 价值量之间的差额决定,这就解答了在等价交换下劳动力与资本交换创造剩余价值的秘密 ;解答 了复杂劳动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秘密 ;解决了市场竞争条件下因为劳动生产率 不 断提高,导致社会使用价值(财富) 创造总量与社会价值(抽象劳动)耗费总量 日益偏离的矛 盾;解决了现实社会物质和精神财 富极大增长,却寻找不到 足够多抽象劳动来承载 的矛 盾 ;解答 了竞争促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等量资本 因为竞 争 (资本选 择获利高的 部 门投入 )而获得平均利润等问题。循此路径展开论证 ,那些学者们对劳动价值论 的诸 多质疑和争议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答。 劳动力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是价值的创造。这是 马克思思想宝 库 中长期被埋 没的重要思想,它揭示了价值和剩余 价值的起源,对解决一系列围绕劳动价值论重大理论问题的误解和争议,具有指导意义 , 是发展创新 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依据。马克思区别 了劳动力与劳动 , 指出价值创造与价值属性分属不 同范畴 :价值创造是劳动力与资本结合发挥其使用价值 效能 ,价值属性是一般抽象人类 劳动的凝结。正是做 了上述区别 ,马克思解决 了导致 古典政治经济学破产的“劳动决定劳动的价值”悖论,解决了价值是什么以及什么创造价 值这两个困扰经济学家的问题。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的两重性与劳动两重性具有同等重要 的理论意义,因为创造价值的主体最终落在劳动力上,劳动被排除出与资本交换的范畴。 在等价交换情况下,剩余价值无法用劳动两重性范畴来解释,无论是具体劳动还是抽象劳 动都无法解释资本通过等价交换获得剩余价值的事实,只有劳动力使用价值具有大于其 自 身价值并创造剩余价值的特殊属性。必须指出,其他生产要素作为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 如果消耗了人类劳动,当然也对剩余价值创造做出了贡献 。例如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也具 有与劳动力使用价值相 同的特殊属性 ,即固定资本 的使用价值大于其本身的价值,能够 创造剩余价值。但归根结底,使用价值大于价值的深层原因,依然来 自人类劳动。 正如恩格斯所说, “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 应该生产的问题。 ” 商品的效用大于价值(下转第 10 页 )5 然是劳动力创造价值而不是空泛 的“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在马克思看来指劳动力与资本的交换关系,是资本主义商品 生产特有范畴,必须以雇佣劳动为前提。 “劳动创造价值”只是通俗的说法,它的精确定义 始终在劳动力创造价值范畴之内。马克思的劳动力范畴与生产劳动范畴 一致 ,抽象劳 动 是指从具体劳动化约而来的社会劳动,它实现在商品体之内。马克思 区分抽 象劳动和具 体劳 动 ,是用 “抽象劳动”说明价值的本质,而不是说抽象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指出: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 属性 ,即劳动产 品这个属性。 他们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 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 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 动,抽象人类劳动。 ”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 的耗费 ; 就相 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 ,它形成商 品价值。一切劳动 ,另一方面是 人类劳动力在特殊 的有一定 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 生产使用价值。 ”l 马克思没有说“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而是说“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 义上的耗费形成商品价值” 。在马克思看来, “抽象劳动”是商品中已经物化了的劳动量, 价值既然是物化了的“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当然不可能创造价值 ,不可能 自己创造 自 己。所 以马克思对价值创造给予了一个严密的定义劳动力使用价值在具体劳动中被消 费的过程就是劳动的物化,就是新价值的创造 。 “价值”在马克思看来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抽象 ,这就赋予“抽象劳动”价值尺 度的职能 。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方法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它相适应 的 生产和交换关系 ,把私人劳动产品的特殊性抽去 ,把具体劳动的差异性抽去 ,只留下一 般人类无差别抽象劳动属性,这是由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决定的。在商品经济中每一个私人劳动都必须通过交换实现为社会劳动,但是私人劳动产 品是各不相同的,生产它们的具体劳动也是千差万别的,各种私人劳动如何按照统一尺度 交换呢?商品生产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个经验,无论什么样的产品都必须按照生 4 产它们所 花费的劳动时间来交换。马克思正是根据这一事实创造了“抽象劳动”这个术语,解释为 什么不 同质 的劳动可以化作同质 的抽象劳动相互交换 ,并据此引申出交换价值和价值 范畴,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指 出:“劳动时 间是劳动的活的存在,与劳动 的形式、内容和个性无关;它是作为量的存在的劳动的活的存在,同时带有这种存在的内 在尺度。物化在各种商品使用价值中的劳动时间,是使使用价值成为交换价值因而成为商 品的实体,同时又衡量商品的一定价值量。 ”_加价值量不可能用杂多的具体劳动与差异的 复杂和熟练程度来衡量,唯有使用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范畴才能得到合理解释。 四、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新价值的创造迄今为止,在价值源泉、价值决定和价值表 现形式上,劳动力与资本结合在等价交换中创造剩余价值 ,仍是困扰无数经济学家的迷。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 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对这种形式进行的探讨和努力,并未得到 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已经发 育 的身 体 比身体 的细胞 更容 易研究些。 ”_2 这说明劳动创造价值是难以 定量分析的神秘现象,只能以抽象思维,定性分析的方法来把握。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价值不能无中生有 ,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包含原有价值转移和新 加入价值两个部分。我们知道剩余价值是资本与劳动力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劳动力价值和 生产资料价值都是预付资本(物化的抽象劳动) ,它们必须转移给产品,那么新加入的价值 只能来自劳动力使用价值,新加入价值扣除预付资本之后就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列出资本 总公式 GW G,( 货币一商品一增值货币),指出其矛盾在于剩余 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既然货币价值的增量不可能发生在货 币本身,也不能发生在劳动力商品的出卖上;因为商品交换是价值等量交换,它也不会发 生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上;这样就只能发生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因此货币的所有 者必须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剩余价值的 源泉,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值的关键。虽然马克思多次指出劳动力使用价值具有 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但劳动两重性吸引了马克思的主要视线,前苏联学者甚至归纳 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这个误解马克思原始话语的定 义 ,劳 动力使用价值 的特殊属性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劳动力商品两重性特殊属性解读马克思指出:“商品中包含劳动的这种两重性, 是首先 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l 这句话聚焦 了研究 者的 目光 ,劳动两重性成为普照的光遮蔽了劳动力特殊商品两重性对价值创造更深层次 的意义。马克思再三指出:“劳动能力作为使用价值,与其他一切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特殊 的区别。它不同于其他一切使用价值的根本特征是,劳动能力是创造交换价值的实体,劳 动能力的实际使用,即消费,就是交换价值的设定。创造交换价值就是它特有的使用价值。 ” 劳动能力是作为对象化劳动购得的,而劳动能力的使用价值却在于活劳动,即在 于创造交换价值。作为价值的劳动能力,它的使用价值本身是创造价值的要素,是价值的 实体和增殖价值的实体。 ”_l 但是人们对马克思在资本论和经济学手稿中多次论述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新价值 的创造 ”熟视无 睹,很少追问其中的奥秘。 让我们追问劳动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的奥秘。 从劳动力再生产基本需要的角度看,劳动力价值与任何商品的价值一样,由生产和再 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分解为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劳动力价值是属于历史和道德的范畴,在不同生产力 水平和不同历史时期,因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构成也不相 同,并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劳动力价值包含满足劳动者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商品, 教育、文化、服务 、个性 自由发展等内容逐步加入 ,其内涵不断扩大。 劳动力使用价值就是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 普通消费品经过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劳动力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则不同,其消费 或使用 的过程就是劳动过程 ,在此过程 中劳动力不仅能生产产 品把生产资料价值 和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而且能创造大于劳动力 自身价值的新价值即剩余价值。 马克思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范畴 ,特别指 出劳动力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 殊属性,解决了导致古典政治经济学破产 的“劳动决定劳动的价值”的悖论。因为新创造 的价值必然大于劳动力价值 ,所 以抽象劳动这个术语不能解释在等价交换规律下劳动如 何为资本创造剩余价值。既然马克思指出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与资本交换并创造价值, “抽 象劳动”当然不能作为创造价值的源泉,价值源泉必然落在劳动力使用价值上,只有劳动 力使用价值能够创造大于自身的价值 ,给资本带来剩余价值。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就是看中它有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 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与价值是抽象劳动悖论价值的一般定义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 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 的人类 劳动。这里有两层含义 :其一,价值是抽象劳动;其二, 抽象劳动是凝结在商品中物化了的劳动。于是“价值是抽象劳动”与“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发生悖论。这里的问题是需要一个主体来“凝结”或“形成”价值,但是这个主体在逻辑 上不是抽象劳动,而是活劳动即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发挥。因为抽象劳动是劳动力消耗的体 力和脑力,即资本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消费 。 马克思最初在 1859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同 使用价值的特殊物质无关,因此也同劳动本身的特殊形式无关。 作为交换价值,它们代表相同的、无差别的劳动,也就是没有劳动者个性 的劳动 。 因此 ,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一般的劳动。 ” 这里 ,马克思用黑体字抽象一般的 劳动,而不是“抽象劳动”这个术语。 紧接着马克思说:“抽象一般的劳动,即构成交换价值实体的劳动。 作为交换价值, 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_1 仔细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说 的“抽象一般 的劳动”是从 劳动产 品的角度指交换价值实体,而“构成交换价值实体的劳动(一定量的 凝 固的劳动时间)”绝不是指创造价值的主体。因此,说“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既不精确 也不符合逻辑,不是马克思的本意。 说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又说价值是抽象劳动,无异于说价值创造价值 ,这与导致古典 政治经济学破产的“劳动决定劳动的价值”一样,陷人自我循环论证。马克思以前车之鉴, 仔细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指出与资本交换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照此逻辑当 3 中,劳动 力使用价值的特殊 属性是揭开劳动创造价值和怎样创造价值秘密 的钥匙。 历史上对劳动价值论 的质疑攻击不绝于耳 ,当今也不例外 ,例如 :北京大学教授 晏智杰认为 ,马克思价值分析的前提条件是物物交换,只有劳动索取代价而其他要素都是 无偿的,劳动也只是体力劳动而不是富有科技含量的高级劳动。劳动价值论是指非市场价 格和非资本市场条件下的原始实物交换理论 ,其缺陷是 同财富论或生产力论脱节 ,未能 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基本规律 ;它的价值源泉一元论 同社会财富源泉的多元论 是不一致 的,未能为市场价格的决定提供坚实有力的论证。在最广泛意义上,商品及其价 值是人类活动与劳动同自然界相结合的结果,两者都是商品价值的源泉。_6 清华大学教授 蔡继明认为 ,就不同生产部 门而言 ,生产力特别高的部门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作用, 它在同样时间内比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低的劳动创造较多的价值 ;而比较生产力又是 由 劳动 因素和非 劳动因素共同决定 的,即非 劳动 因素参 与价值创造 。 南开大学教授 谷书堂 、柳欣认为 ,传统劳动价值论 已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决定 ,需要在原劳 动价值一元论的基础上扩大劳动的外延 ,加入资本 、土地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以及技术变 动下的利益关系 ,以便对价值决定做出合乎现实的说明。只有从逻辑上否定旧的理论才能 肯定和发展新的理论。8 厦门大学教授钱伯海认为,劳动价值有两种表现,一个是劳动时 间计量 的理论价值 ,一个是以实物计量 的实际价值。 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较 多价值 ,这里 的价值显然指实际价值或实物价值 ,而 不是指以劳动时间计量的理论价值。科学技术正是通过物化劳动设备材料和工艺的改 进而体现其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 。所 以,说物化劳动 只能转移价值的观点是一种理论扭 曲,而且是长期 的理论扭 曲。l9 中国社科 院经济所教授钱津认为,马克思提出商品二重 性 ,认为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按照这一前提,对商品使用价值创造起作用,同 样对商品价值创造起作用,才合乎逻辑。凡劳动产品或者商品,都必定是具有整体性的劳 动统一体的产物,不可能只是劳动主体活动的结果 ,根 本不 可能出现纯活 劳动产 品。 价值的来源归因于劳动、资本和自然力三个因素,就是客观事实,是事实的本质,任 何人也无法改变这种事实。 。2 劳动价值论在这些学者眼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必须 将价值创造与使用价值(财富 )创造分而论之,即劳动价值论对商品价格决定不起作用,必 须采用生产要素决定论 即劳动、资本 、土地决 定工资、利润和地租。他们的观点遭到中 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等一批坚持经典理论学者的坚决反对,指出上述学者将马克思严厉 批判的庸俗经济学内容掺人劳动价值论,出现了形形色色背离马克思原始语境的“劳动价 值论” 。笔者认为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 固然对价值创造作 出贡献 , 但从人的角度出发 ,价值创造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劳动,劳动价值论既不是原始实物交换 条件下的交换规律理论 ,也无法被否定。本文在此提出深入研究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属 性,沿着马克思“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并创造新价值”的思路,探索劳动力使用价 值大于其价值背后的深层原因,继承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解决新时期 出现的新问题 和新 挑战。 马克思自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758 年经济学草稿开始区分劳动力和劳动这两个 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