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_第1页
2010~2011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_第2页
2010~2011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_第3页
2010~2011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_第4页
2010~2011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 【货币政策】 2010 年的货币政策,既不同于危机时期的“ 危机式管理”,也不 同于正常年份的“周期性管理”。2010 年的宏观调控需要对危机时的 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也需要应对改革产生的各种冲击和国 际经济、政策环境可能变化带来的影响,还需要呵护经济内在的复 苏动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支持等,是多目标的权衡。 除此之外,2010 年的货币调控还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 通胀预期来源于老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觉,也反映了对政府政 策的信任程度。管理通胀预期,并不是某些领导说说,简单的宣传 就能调整的,而是要未雨绸缪,从影响未来通胀的各种因素入手, 并通过必要的手段,如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产生现实的效果,提高 大众对政府政策的信任。特别是大众感觉较为强烈的房地产价格。 管理通胀预期,是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更高要求,是从原因,从机制 入手,前瞻性管理通货膨胀,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技巧。 【两者区别】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 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 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 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 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 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 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 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 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 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 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 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 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简单地说:财政政策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调整而进行经 济决策的政策,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调整而影响经济决策的政策。 利率调整 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0.25 个百分点(2010 年 10 月 19 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0 年 10 月 20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 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0.25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2.25%提高到 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0.25 个百分点,由 现行的 5.31%提高到 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 调整。 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 存贷款利率各上调 25 基点(2010 年 12 月 25 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0 年 12 月 26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 0.25 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见附表) 。 附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单位:% 调整后利率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一)活期存款 0.36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月 2.25 半年 2.50 一年 2.75 二年 3.55 三年 4.15 五年 4.55 二、各项贷款 六个月 5.35 一年 5.81 一至三年 5.85 三至五年 6.22 五年以上 6.40 央行加息 25 个基点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 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 0.25 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 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实际负利率导致投资意愿增强 经过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 2.7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 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活期存款利率不变, 仍为 0.36%。 相比 11 月份 5.1%的 CPI 同比增速,此次加息利率力度仍显不够。 即使加息,仍未改变连续 11 个月的存款基准利率低于 CPI 增速情况, 也就是实际负利率现状未改。 在实际利率持续为负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居民储蓄大搬家现象。 其中 10 月份,居民储蓄减少 7003 亿元,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存款搬 家,同时当前居民选择投资的比例首次大于储蓄比例。 政策回稳彰显治理通胀决心 值得注意到是,此次利率调整方案中,对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 调幅度大于 0.25 个百分点。其中,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利率均上调 0.3 个百分点,五年以上期存款利率上调 0.35 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稳定储户心态、缓解社会通 胀预期的作用。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货币政策做出定调性表述: 从“ 适度宽松 ”转变为“稳健”。 在该年召开的央行年度会议上,该行副行长胡晓炼指出,当前我 国内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需要通 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彰显把稳定 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央行表示,货币 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明年首要任务。 中国央行 30 天内第 3 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12 月 10 日中国央行宣布,自 12 月 20 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 6 次上调存款 准备金率,亦是最近 30 天内第 3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度密集属 罕有。 央行前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分别在 11 月 10 日、19 日,在国 家统计局发布最新 CPI 数据前夜宣布上调,亦不出市场预料。 此前,央行官员分别在不同场合表示,十分关注内地宏观经济运 行及流动性状况,并宣称除加息之外,还正以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 市场操作等货币工具收缩货币。 公开市场操作面临“有票无市 ”之窘境,央票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 交易价格倒挂,令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效力尽失,市场发现,三年期 央票发行步调近期已突然放缓。货币政策“ 稳健” 基调明确, “从紧”预 期骤增,更加大了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 中国加息将加大国内国际货币利差,挤压利率工具空间,央行会 对存款准备金付息,因此上调存准率不会对银行产生硬冲击,并重 申“ 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的立场。 综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中国当时最安全与温和的货币工具, 未来其使用频率仍将大大高于加息,此外,时间判断上,此次调整 亦未超出在国家统计局公布宏观数据之前出手的惯例。 央行也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 利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 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央行系列政策能做到“防 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 汇流入,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央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客观上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金融服 务质量,更好地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存贷款利差过大, 银行主要靠放贷赚取利润,导致一些银行没有把主要力量放到服务 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上来。 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 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0 年货币政策取向和特点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 年要继续实施适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奠定了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同去年相比, 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应该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 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 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具体来说,货币政策操作应突出以下特点: 第一,从抑制通胀角度出发,货币政策应由侧重于“宽松” 转向 “适度 ”。尽管去年和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都是“适度宽松” ,但重点应 有明显不同。去年为保增长而侧重于保证充足的货币供给、增加市 场流动性;今年为防通胀,同时要继续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应更 加注意政策的精细化操作,确保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实 现既有效控制通胀预期,又防止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目标。为此, 在货币供应总量上,一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保证经济运 行通畅;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加 息等调控工具,力争将过高的货币供应量降至 20%上下,避免新增 人民币贷款的过快增长和通胀压力的快速积聚。 第二,信贷政策应更加注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过去长期依靠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成本实 现快速增长,并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 续,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为此,信贷政策应更 加注重“ 有保有压” ,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严格控制向“两高 一低” 行业和项目投放贷款,同时对于弱质产业和新兴产业,信贷政 策的导向作用应进一步强化,鼓励和支持银行信贷向农业、中小企 业、节能减排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海外投资活动、兼并重组等方 面倾斜。 第三,面对复杂形势,更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一方面,要通 过调整信贷结构,强化合规性管理,对银行体系的高风险环节实施 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对于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资本跨境流动要加强 跟踪和监控,多部门协同动作,打击以投机套利为目的的跨境热钱 流动。 第四,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加大外汇市场的波动 幅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使人民币汇率能 够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2011 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2011 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 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也意味着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 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即让“适度宽松” (其实这里 不是“适度宽松” 而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稳健的货币 政策核心就是让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的货币政策。稳健 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退出 历史舞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也意味着中国经 济走出 2008 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 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 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经济 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它也是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 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挤出房地产 泡沫)有效的工具。总之,“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就是要让 非常时期的非常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 并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如 1998 年2007 年)。 2011 年人民银行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 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 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保 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 整,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法律法规,防范系统 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是“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 ,其内涵是要控制好货币总量,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继续 优化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1 年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增长 16%。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是 今年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任务。2011 年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增速 16,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2011 年央行工作的主要措施 2011 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稳物价、促转变、防风险、推 改革是指导今年我国央行工作的“十二字方针” 。央行今年工作的主 要措施是: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把 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 调整措施,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回升转入稳定增长阶段 重点有以下内容: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和“稳增长” (三)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中性” ,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避免剧烈波动 (五)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方向不动摇、力度不放松 2011积极的财政政策 2010 年 12 月 10 至 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 议指出,2011 年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房地产调控及房产税 2010 年 1 月 10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 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2010 年 4 月,国务院印发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 过快上涨的通知 ,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房价过快上涨的 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2011 年 1 月 2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 产市场调控工作。1 月 2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 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 2011 年 1 月 28 日起,重庆市试点向个人房产征收房产税,对 重庆市主城 9 区内存量增量独栋别墅、新购高档商品房、外地炒房 客在重庆购第二套房征收房产税,税率为 0.5%1.2%。 重庆市个 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全文 2011 年 1 月 28 日起,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 试点,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 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税率因房价高低分别暂定为 0.6%和 0.4%。 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全 文 2011 年 4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 增加安排 180 亿元,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城市棚户 区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补助。3 月 16 日,发展改革委发布了 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 ,明确这项规定从 2011 年 5 月 1 日起 施行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 征收的一种税。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 断发展的过程。 2011 年 3 月 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 原则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 。会议认为,为加强税收对收 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有必要对 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 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并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 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会议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 税法修正案(草案) 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 会审议。 2011 年 4 月 20 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 9 级超额累计税 率修改为 7 级,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即免征额由每月 2000 元 上调至每月 3000 元。 2011 年 6 月 30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二十一次会议第六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起征点 为 3500 元。 公共服务 2011 年 4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增加安排 123 亿元,用于新农保试点补助。增加安排后,2011 年新农保覆盖 地区范围将从原计划的 40提高至 60,从 7 月 1 日起实施,城镇 无收入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同步推进。 政府采购 2011 年 7 月 1 日始,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 单位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央单位采购的台式计算机和 打印机,原则上全部纳入 2011 年批量集中采购试点范围,各主管部 门要组织好批量采购计划汇总报送工作,集中采购机构要做好批量 集中采购的招标等工作。 车船税 2011 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努力凸现出以增长保民生、以民生促增长 的协同发展路径,协同增长目标和民生目标是 2011 年中国宏观经济 政策的主旋律。这表明 2008 年次贷危机冲击后中国宏观经济的调控 将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 “的长期主动调控。这一转变也意味着 2010 年已处于“常态化“增长 路径中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动力将发生变轨,宏观经济由复苏期 进入转型期。在经济增长模式期望步入“投资少一点、消费多一点、 顺差(储蓄)少一点“的“黄金律“增长路径时,短期宏观政策却遇到 了“控通胀、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的两难选择,而破解“两难 “选择成为短期和中长期宏观政策的着眼点。2011 年作为 “十二五“ 的开局之年,一方面,“收入倍增计划“、“保障性住房工程“、“社会 安全网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减税计划“为代表的“民生 工程“加速启动;与此同时,“战略新产业规划“、“区域增长规划“效 应将延续和提速;这些因素将形成 2011 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上行力量。 另一方面,“平衡贸易战略的推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结 构性调整力度的提升“、“进口通胀压力的凸显“、“发达经济体复苏 缓慢“以及“国际资本移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将形成宏观经济的下行 力量。上行和下行力量的相互交织决定了 2011 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面 临复杂的环境,需要通过寻求增长与民生协同的机制来破解“控通胀、 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的两难格局,这需要更加积极的民生偏 向的财政政策来对冲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组合。 归纳起来,2011 年中国宏观经济有十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1、2011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出现实质性放缓。投资维持高位 运行、出口处于常态化区域以及“增长目标与民生目标的协同效应“ 确保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实质性放缓。 2、考虑到食品、大宗商品价格、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电价改革、“ 刘易斯拐点效应“、保障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因素,加上翘尾因 素,2011 年中国通货膨胀将呈现“前高后不低“的态势,复杂的通胀 因素带来中国经济中通胀压力的“中期化“,但经济不会出现滞胀。 3、期望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边际第一要素,但存在明显的 隐忧,并极有可能受挫。 4、“民生工程“、“战略新产业规划“、“区域增长规划“效应等因素将 使投资继续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经济存在重回 2007 年之前增长模式的潜在风险。 5、“平衡贸易战略“的推进以及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导致 2011 年贸 易顺差大幅下降。 6、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加码和持续“和“保障性工程“大力推进、住房 需求刚性以及投资性需求“惯性“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