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社会工作行政(学生整理)_第1页
201104社会工作行政(学生整理)_第2页
201104社会工作行政(学生整理)_第3页
201104社会工作行政(学生整理)_第4页
201104社会工作行政(学生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工作行政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行政 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 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 2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3社会福利服务 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为解决社会上的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提 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设施的社会福利计划和项目。 二、选择 1社会工作行政其运作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组织、计划、执行、评估。 2社会工作行政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因素的推动: 民间机构之间协调服务的需要、政府行政责任的建立和行政能力发展的需求、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的兴 起。 31887 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 ,标志着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兴起。 三、简述题 1社会工作行政的特征。 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范围的有限性;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职能的非赢利性; 社会工作行政服务手段的专业性;社会工作行政服务实施层次性。 2社会工作行政内容及原则。 社会工作价值原则;整体性原则;专业责任的原则; 法制原则,即依法管理的原则;协调的原则;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简述社会工作行政的地位。 社会工作行政的地位与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有关 社会工作行政的地位还在于它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4简述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 实施社会政策;进行有效管理;总结经验,修订政策。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科学化。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社会福利领域,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手 段的现代化。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就是运用法律规范和其他具有法律性质的各种行政规则来进行社会工作行政 管理,实现“依法行政” ,以保证和维持行政管理的权威和行政交通,具体表现为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中的政 策制定、执行程序、行政效能及行政监督的法制化。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 2论论研究社会工作行政的意义。 大力加强社会工作行政学的研究之所以十分重要,首先是由社会福利事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 作用决定。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科学的研究,以有力推进社会工 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入,促使我们必须加强社会工作行政学的研究。 第一章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 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 泛指一切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其中包括政府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社会的工作服务 组织。 2行政层次 30 3行政幅度 又称行政控制幅度,是指一个层次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领导所能直接、有效控制的下级 机构或人员的数目。 (多:有四个因素:行政层次、组织内权划分程度、组织成员的 素质、组织机构的合理化程度以及物资设备和技术传送的先进程度也影响行政幅度的宽窄。 ) 4横向结构 又称行政组织的部门化,是指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是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同级 行政机构之间和结构内部各同级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相互合作与协调的关系模式。 (多:横向结构按不同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方法主要有:按地域划分、按管理职能划分、 按管理程序划分) 纵向结构 又称组织工作层级化,也就是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部各层级之间的纵向等级模式。 5首长制 又称部长制。指社会工作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个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 的组织体制。 6委员制 又称集体制或会议制。指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个个人组成的集体共同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 制。 7分级制 又称层级制或系统制。指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 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 8分职制 又称职能制或参与制。指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 9集权制 又称独裁制或完整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服从和严格受控地位,其行政 行为基本上取决于上级指令的一种组织体制。 10分权制 又称多元制或分离制。指行政权力较多授予下级的一种组织体制。 11组织气候 是指组织成员的个性、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一致的一种变化过程,也可说是组织内部环境 的一种较具持久性的特质或行为气象。 12社会环境 一般社会环境是指对包括国家行政组织在内的一切社会组织均发生影响或制约作用的宏观 社会因素之和。 13特定社会环境 是指从一般社会环境系统中区分出来,对社会工作行政组织运行起着直接作用的具体因素 的综合。 *14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也称为社会中介组织,它是一个在特定政府经济管理模式中的功能性概念。 (是 指能够在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沟通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信息、平衡社会利益 冲突、协调各方行为的中介作用的组织,它能够很好适应利益多元化为前提的市场经济体 制。 ) 15科学管理理论 产生并流行于 19C 末 20C 初。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强烈影响,是工业 化的必然结果。当时的社会生活力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工业规模的扩 大,使企业原有的组织、控制和管理的方式亟待改进,科学管理理论试图创造出一种理性 技术,以便建构那些使组织各分支之间关系协调的结构和过程。 16社会工作行政 组织权力 是指在特定情境的相互作用的体系中,作用者按照自己的意图成功地影响作用对象的能力。 二、选择 1组织涵义的不同认识: 静态的组织结构:泰勒、古立克、威罗比、韦伯、法约尔、厄威克等。 动态的组织行为:梅奥、罗特利兹伯格、赫茨伯格、麦格雷戈、巴纳德、西蒙等。 系统的组织过程:卢桑斯、伍德沃德、劳伦斯、菲德勒、豪斯等。 2社会工作行政的组织理论基础: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组织协作理论、系统理 论与权变理论、制度学派理论。 31887 年,以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为标志, 人类开始关注公共行政活动及其在国家控制和管理中的意义。 41911 年,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原则一文为标志,科学管理成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潮和组织管理方式。 5,1933 年,以艾顿-梅奥的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文为标志,行为主管理理论兴起。 61938 年,切斯特-巴纳得出版 经理的职能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组织协作理论,提供了组织如何 工作的见解,强调合作是个人和组织成功的途径,并强调只有专职的、有道德的领导才能提高组织的效率和 人们的福利。 71964 年,伊斯顿发表政治学的革命一文,认为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同等重要。 81968 年,贝塔朗菲出版了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 ,标志着一般系统理论的产生。 9制度学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西斯尼克。 10科层组织理论是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11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类型:政府机关、服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志愿组织、社会团体或民间慈善基金会) 12一般社会环境的内涵和特征包括:文化、技术、教育、政治、经济、法制、人口、社会结构。 13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权力的特征有:社会性、约束性、独立性、综合性、工具性、政治性。 14体制改革后组织结构分化:我国整体社会控制结构的变化、政府组织方面的分化、新型组织的出现 15凡具有 5 个特征的组织可以被视为第三部门的一部分: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16社会中介组织可以划分为:监督类、商务类、公益类、智能类中介组织。 公益类中介组织如:劳动就业指挥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残疾人联合会、扶贫指导事务所和帮困基金中 心、各类慈善基金会。 三、简述题 1影响行政幅度的因素: 行政层次、内权责划分程度、组织成员的素质、组织机构的合理化程度 2首长制与委员制、分级制与分职制、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首长制 行政组织权力集中,责任明确,决策 与行动迅速,指挥有力,避免互相推 诿,减少不必要冲突。 行政首长个人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有可能造成决策失 误,或由于滥用权力、缺少监督制约机制,独断专行 置国民利益于不顾。 委员制 决策能集思广益,反映各方面的利益 和要求,有助于防止舞弊专断现象。 运用不当,则会出现职责不清,决策迟缓,行动不力, 法不责众等现象。 2分级制 结构严谨、权力集中,指挥灵活,行 动统一。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各级主管事务繁多,社会工作行政 领导难以有效胜任工作,下层成员接受指令过多,疲 于应付,层级节制过严,中间层次过多,决策失误。 分职制 有利于集中技术人才和发挥技术优势,有 利于行政首长将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整体 谋略方面,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行政效率。 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形成多头领导,各部门缺 乏沟通,使组织的横向配合与协调发生困难。 *3集权制 指挥坚强有力、计划统筹兼顾,有助 于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和平综合性社会 事务的管理。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下级事事向上级请求,缺乏应变 能力,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上级易滋生官僚主义,严 重损害行政组织的社会目的。 分权制 便于发挥下级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地制宜地处理问题,组织能力增强, 容易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并克服 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因分权过多,可能会破坏政令统一,导致控制失灵、 控制不力、监督困难、下级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 象,从而影响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 3组织协作理论的主要内容。 1938 年,切斯特-巴纳得出版 经理的职能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组织协作理论,提供了组织如 何工作的见解,强调合作是个人和组织成功的途径,并强调只有专职的、有道德的领导才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和人们的福利。 4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设计原则: 1社会工作行政组织设计的传统原则 目标任务原则;分工协作原则;有效管理跨度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权责对等的原则;精简与效率原则; 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 2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动态设计原则 职权与知识结合;集权与分权的权衡;组织与地位的弹性。 3社会工作行政组织设计的权变原则 工作任务、技术特性和组织结构的关系;环境与组织结构。 *5简述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运作过程。权力产生、权力分配、权力控制、权力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论第三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状:第三部门发展速度迅猛。 第三部门组织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沟通功能、监督管理功能、市场调节功能。 第三部门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总体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对公益性机构缺乏法律的规范, 没有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欠佳。 第三部门组织发展的对策。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提高政府对第三部门的宏观控制能力,以应对我国经济 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的社会福利需求,促进社会现代化、民主化建设。 第二章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体制 就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制度架构模式,包括行政组织的设置、目标的选择、职权的划分、 行为运作的模式、人事管理制度的设计等等。 2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是指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其组织管理模式和其他公共领域的行政管 理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是在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或由于服务及管理 内容的特殊性,导致管理模式与制度方面一定的差异性。 3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改革 是指国家社会工作行政机关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组织体系与结构设置、 行政职权分配、人事管理制度更新、行政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变革等方面的改革, 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 三、简答 1我国社会福利经费的五个来源: 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和地方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地方各级各部门自筹的预算外经费、社会志愿捐赠、 社会福利机构通过生产经营所获取的收入、社会统筹保险收入。 2简述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 政府职能的转变:维护、保卫、扶助、管理、服务、发展的职能。政府机构的改革。 政府行政权力的调整。人事制度的改革。行政行为的规范。 3简述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 4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 的科学化。 四、论述 1试论西方国家工作行政体制的构成方式及特点。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专业化。美国在 1953 年 4 月成立了卫生、教育福利部,内分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总 署。 社会工作行政人员职业化:行政人员、业务人员、事务人员、研究人员。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机构多元化。政府对社会福利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 社会福利的正常财源:公共税收、保险费收入、志愿捐赠。 2试论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3论述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政府统揽而缺乏团体中介。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专业水平较低。 福利资源短缺。 行政作用突出而法制配套不完善。 4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 (没考过) 形成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转变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概念。 调整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职能与范围。规范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为。 第三章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 一、名词解释 1领导 领导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运用各种方法和 手段,有效影响下属去共同努力,以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 2社会工作行政领导 就是领导依法行使载作行政权力全面履行策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人涡 配备等主要管理功能,并能积极有效地激励其下属员式实现机构所定目标的 过程。 3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 是社会工作机构中的主管职能的承担者,是对组织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 效管理和控制的负责者,是实现组织领导活动的关键。 4行政职位 是以事为中心确定下来的,并具有相对稳定和一定的数量的规定性。 二、选择 1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的内容、客观环境。 2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独特性:等级性、权威性、综合性、服务性。 3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选举制、任命性、聘任制。 4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的良好的作风包括:民主的作风、调查研究的作风、平等的作风。 5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过程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科学化过程、艺术化过程。 *6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灵活性、经验性、科学性。 7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方式,按领导贯彻意图不同方式分类:强制性方式、说明方式、激励方式、示范方 式。 按领导工作目标的不同侧重点分类: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根据社会工作行政领导对下属管理的宽严程度分类:独断型、放任型、民主型的领导行为模式。 三、简述题 1简述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功能。 鼓励下属的工作情绪。维持组织的完整。倡导机构达到行政目标。 保持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维持工作。 2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学识和经验。 卓越的工作能力。成熟的性格。良好的作风。 3简述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产生的方式:选举制、任命制、考任制、聘任制。 4简述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职责的具体内容。 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 主持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负责制定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决策,决定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组织建设是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实现有效领导,完成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选用人才这是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和重要职责,也是领导能力。 协调组织活动及冲突。控制与监督。 5简述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及其类型。:特点:灵活性、经验性、科学性 类型: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选才用人的艺术、授权艺术。 6简述社会工作行政领导方式。 按领导贯彻意图不同方式分类:强制性方式、说明方式、激励方式、示范方式。 按领导工作目标的不同侧重点分类: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根据社会工作行政领导对下属管理的宽严程度分类:独断型、放任型、民主型的领导行为模式。 四、论述题 1如何使被领导者获得情感需求及自我价值的,进而提高工作情绪,增进其工作效率。? 2试述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同简答) 3试述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的职责。 (同简答) 第四章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行政决策 是指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制定社会政策及其执行方案时, 为了达到预定的服务目标,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 析研究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 出决定。 2社会工作行政决策 体制 是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3非常规型决策 是指管理中首次或偶然出现的,没有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循的问题的决策,具有应变 性和不定型的特点。 4确定型决策 是指面临确定的环境和条件,各不同方案的结果也是确定的,因而可按要求从中选出 最佳方案的决策。 5非确定性决策 是指面临多种不确定的环境和条件,每种方案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结果又是不确定 的,因而从中选择方案没有把握,要冒风险的决策。 6经验决策 是由决策者根据个人或集团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生活经验等个人素质做出决定。 7科学决策 是指以科学思考、科学预测和科学计算为根据的决策。 *8冲击目标 指对受助人所产生的成果水平,如改善服务对象的潜能,改善服务对象的居住状况等。 9服务性目标 又称为过程目标或产出目标,指为大致期望的成果所提供的服务方案。 *10德尔菲法 是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发展出的一种新的决策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目的是为了避 免面对面的讨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选择 1社会工作行政决策区别其他决策的特征:权威性;广泛性;政治性。 2西蒙的决策程序论,认为组织中的协作有着共同的模式,协作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过程就是 决策的过程。 3C-E-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4Y-德罗尔的综合决策理论。1968 年 Y-德罗尔在其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 一文中提出来一种政策分析 模型。在德罗尔提出综合决策模型的同时,A-埃兹奥尼提出了综视决策模型。 5依据社会工作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可分为组织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分为:常规型决策(程序化决策) 、非常规型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两种。 依决策条件和结果的水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性决策。 按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可分为: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依决策目标实现的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性决策、短期性决策、年度决策三种。 6评估社会需要的原则:分析服务对象对问题和目标的知觉性、 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是否可从现在所获得的服务方面得到满足。 7评估社会需要的方法:社会指标方法、调查方法、社区印象法、有识之士法 8用列单法时,在讨论前,将 6-10 位决策小组成员组成一组,超过 15 个成员的小组应划分为 2-3 个小组。 9决策者在对各种预选方案作选择时,通常要考虑的因素是:合理性因素、综合效益因素、风险性因素。 10选择理想方案的方法:横向冲击模型、可行方案模型、进行资源分配界定服务性目标、 制定和推行各项实施计划。 三、简述题 (四)1简述或论述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一般程序。 (一)评估需要,发现问题:问题识别:了解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测量与社会问题有关的要素特征 评估需要:评估需要的种类、原则、方法、了解社会服务的现实状况的方法 决定问题解决的优先顺序:判断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和成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列单 法 (二)目标的制定:界定总目标和子目标;建立目标的优先顺序 (三)方案安排:拟定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资源分配和界定服务性目标; 制定推行各项实施计划 (四)方案的修正完善:方案监察评估;方案效能评估 2简述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一般运作原则。 (连考五年) 信息准确全面原则;目标原则;系统原则;可行性原则;时效原则;权变原则;行动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论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地位及作用。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是社会工作行政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是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成功的关键。衡量行政管理成败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取得良好的管 理效果,而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了行政管理效果的优劣。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水平是衡量领导者能力的重要标准。社会工作行政领导有责任果断制定政策,最大限度 地满足国民的社会需求。 第五章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行政计划 就是社会工作行政机构为达成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筹划活动及所制定的实施步骤及 方法。 2策略性计划 是机构决定组织目标,决定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源,决定政策以能支配、获得、运 用和控制这些资源的过程。 3管理性计划 主要强调资源的管理,以确保资源能有效和高效地被运用于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不至 于使策略性计划的目标流于空洞的理想。 二、选择(无) 三、简述题 1简述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行政计划应由哪能些因素构成。 计划目标;计划主体;地理区域;详细程度;达成计划的手段; 计划期限;权力与责任分布;成本和收益。 2 (多选)简述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特点。 目标性;普遍性;超前性;可行性;具体性; 适应性;整体性;连续性;时效性。 3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种类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划分为哪几类? 按社会工作行政计划期限的长短分类长期、短期、年度计划 按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层次分类国家计划、地方计划、机构计划。 按社会工作行政计划制定的程序先后来分类策略性、管理性计划 4简述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地位与作用。 (没考过)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集中人们对目标的思考。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为人们提供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 5 (多选)简述制定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基本原则。 实际性;具体性;可受性;统筹性;民主性;连续性;权变性;发展性。 6制定社会工作行政的程序:调查研究;确立目标;拟订方案;制订计划 四、论述题(无) 第六章 社会工作行政的实施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行政实施 是指社会工作行政机构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所进行的全部行政活动及 整个过程。 2社会工作行政指挥 是指领导者为完成任务,指导、协调下属实施活动的过程,其宗旨是落实决策规定。 3社会工作行政沟通 是指在社会工作行政体系中,社会工作机构内的成员之间、社会工作机构间或社会工 作机构与各有关方面之间所作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 4正式沟通 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其优点在于沟通效果比 较好,并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缺点在于沟通速度较慢,且缺乏一定的灵活 性。上行、下行、平行沟通 5非正式沟通 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大多以行政人员的交往关系 为基础,具有自愿性质,其效力有时甚至超过正式沟通。其沟通途径是各种非正式组 织内的人际关系网络或人们私下之间的闲谈与交往渠道。优点在于沟通速度快,可以 得到在正式场合无法得的信息。缺点在于容易使信息被严重扭曲,造成失真现象。 6社会工作行政协调 是指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社会工作行政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特定社会 工作行政目标而引导社会工作机构、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 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7社会工作行政控 制 是指社会工作机构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 纠偏等管理活动。 8冲突控制 是指对机构中的不同部门,成员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尽力避免和缓解 冲突,防止机构资源的浪费及工作环境的恶化。 9过程控制 是按照机构制定的服务计划对机构现在提供的服务,包括工作进度和效果进行综合监 控和影响,其目的是实现机构运行的总体协调,确保机构的各项行政管理职能得以顺 利完成。 二、选择 1沟通的过程涉及五个要素:信息发送者、接受者、信息、沟通途径、反馈。 2社会工作行政控制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标准、评估成效、纠正偏差三个步骤。 3过程控制的方法有:实地考察机构的运作活动;与机构管理层、前线工作者、受助者进行深入访谈;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了解服务方案是否依照规定的形式执行; 利用财务管理系统,评估服务的成本效能,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4冲突控制的方法有:加 强沟通参与;激励意愿潜能;善用管理策略(方法) ; 科学设计社会工作机构的设置体系;回避;妥协;合作;强制解决。 三、简述题 1 (多)简述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特点。 目的性;实务性;经常性;连续性;时效性;灵活性;层次性 2简述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地位与作用。 (05-09 论述)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决策目标的实践检验过程;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政策是评估、判断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3简述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步骤与环节。 1实施前的准备阶段:法律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 2实质性工作阶段:包括指挥、沟通、协调与控制等。 4简述社会工作行政指挥的作用。10-04 高度统一有权威的指挥,可将多样复杂的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其持续有序地沿着决 策目标推进。 在社会福利制度、政策、及其实施计划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行政指挥,才能将行政管理从静态推 向动态,从理论变为行动。 领导核心坚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可以有效利用和调动各种资源,特别是社会福利,不仅要靠政府投入,还 要依靠民间资源,这些资源的筹措和使用,高不开有效地指挥。 5简述社会工作行政沟通的意义与作用。 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目标的确定;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的实施。 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管理;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效果评估。 *6比较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其优点在于沟通效果比较 好,并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缺点在于沟通速度较慢,且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上行、下行、平行沟 通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大多以行政人员的交往关系 为基础,具有自愿性质,其效力有时甚至超过正式沟通。其沟通途径是各种非正式组织内的人际关系网络或 人们私下之间的闲谈与交往渠道。优点在于沟通速度快,可以得到在正式场合无法得的。 缺点在于容易使信息被严重扭曲,造成失真现象。 7简述社会工作行政协调的原则。 (没考过) 坚持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目的。 尽量将社会工作行政实施计划考虑周全,用整体发展的眼光对各项社会工作行政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做到 有所预见,以免协调解决某一问题,又引发新的问题。 授予参与协调的人员以适当的权限。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追求组织内外关系的动态平衡。 四、论述题 1试论影响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因素。 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有:机构本身的组织与管理结构是否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实施; 机构领导的权力基础、专业素质、领导艺术、工作经验等 机构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态度、能力、技术水平,人格特质等。 客体方面的影响因素有:求助者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政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 社会工作服务范围与服务性质方面的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2试论行政指挥者应具备的条件。165 指挥者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是要有足够的权威基础 指挥者必须具备运用权威的能力:是否敢于指挥、是否善于指挥 3试论社会工作行政沟通存在哪些障碍,应如何改善。 障碍:语言符号方面的障碍;认识和理解上的障碍;组织和地位上的障碍 空间距离的障碍;信息量负荷过重的障碍 改善:创造适宜的沟通气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控制信息的流量; 组织架构的设置应有利于沟通的需要;沟通技术的现代化。 4试论社会工作行政协调方法及具体操作形式。 方法:组织协调,体现在机构内部,建立一个职权等级协调系统。 公共关系协调。体现在机构内部,处理机构内部上下级、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 操作形式:会议协调;信息协调;谈话协调;网络协调。 第七章 社会行政工作的效率与评估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行政效 率 是指在保证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目标方向正确,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 二、选择 1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特点:方向性、关键性、社会价值性、相对性。 *2社会工作行政政绩评估的主要类别:努力评估、成果评估、效率评估、影响评估。 3根据社会工作行政投入与产出的有形与无形因素去划分, 可分为:直接测定方法:预期效率比较法、行政费用测定法、时效测定法。 间接测定方法:行政功能测定法、行政要素评分法、标准比较法。 4根据社会工作行政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去划分, 可分为:投入评估、过程评估、效率评估、 三、简述题 (七)1简述影响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1) 环境因素 2) 组织因素:社会工作机构的设置;社会工作行政职位的设置;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各个环节的协调。 3) 人员因素: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提高是通过科学的人事管理,调动所有高素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结果。 4) 科学技术因素:运用科学的管理观念,可以突破传统的集权式管理模式,采用授权的模式,充分发挥 所有行政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动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决策水平、迅速、准确地选出最佳服务 方案。运用科学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可以摆脱以往信息不灵、执行不力、冗员难减、辛苦无力、评估不准 确的低效率状态。 四、论述题 1试论研究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意义。 (没考过) 社会工作行政效率化是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社会工作行政效率问题是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效率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 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效率是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2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标准与问题。 08-04 绩效评估的标准: 标准 1: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质量标准: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质量; 中间管理层的工作质量;具体执行工作质量。 标准 2: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数量指标: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工作量; 中间管理层的工作量;具体执行工作量。 标准 3: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时效标准:强调速度的标准、强调时限的标准。 对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绩效评估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困难,具体如下: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一单一性;社会福利需求的多元性; 社会工作服务产出的非营利性和无形性; 社会制度与实施的变动性;社会工作服务产出的中间性。 *3试论提高我国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途径(措施) 。 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效率的观念;推进机构改善,建立合理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与服务队伍。 实现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这是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物质技术保证。 总之,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行 政效率的逐步提高,必将促使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与服务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八章 财务行政 一、名词解释 *1财务行政 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与财政 活动有关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以及各级具体的管理方法和程序。 特点:政策性强;涉及广;类型复杂。 *2国家社会福利预算 是政府为实现职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筹集和利用资金的计划。 3单一预算 是多数国家历史上使用过的预算方法,它编制简单,目的单纯,易于监察机构的总的 收支状况。 4绩效预算 又称成本预算、业绩预算。1949 年由美国胡佛行政改革委员会提出。做法是,根据成 本效益分析原理,分析以往财政成本效益,决定政府现在和未来的活动。其特点是重 视对预算支出效益的考察,使预算可以反映支出所产生的预计效益。 *5计划规划预算 起源于美国,做法是:规划机构的社会服务发展目标,把目标计划分解成项目计划, 把项目计划分成几个工作计划,为每一个工作计划规定具体的工作量指标。 *6零基预算法 在 20C70 年代末期取代计划规划预算法,被美国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所采纳,其编制过 程是确立预算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按不同的预算目标订几个不同的预算方案,并进 行成本效益的分析,说明其成本、效益和风险程度。 7财政审计 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机关的财政预决算活动和会计资料进行的审计。 可分为:中央预决算审计、地方预决算审计、行政事业审计。 二、选择 1社会福利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负担的部分、保险费、受益者负担的部分、其他收入。 2社会福利财政支的分类: 按支出项目分类:社会安全、社会救助、其他社会救助、社会安定事务费、福利服务。 (基本上包括经济保障、健康保障、精神保障等) 按是否有直接补偿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按支出的目的分:治疗性支出、预防性支出。 3社会福利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是通过财政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调整原则。 4影响社会福利经费支出的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等。 5国家社会福利财政预算的原则:发展性;公开性;可靠性;统一性;综合平衡性。 6世界各地采用的社会工作机构财政预算方法:绩效预算、计划规划预算、零基预算、单一预算。 7政府审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原则:政策法规性原则;客观公正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方法:审计分析;审计检查;审计调整;审计报告。 三、简述题 1社会福利资金管理的一般职能: 宏观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构成了国家社会福利财务行政的三大职能 微观职能: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的职能;制定机构财政预算的职能;加强对财务行政的审计。 2社会工作机构资金管理的作用。 促进社会工作机构的资金募集和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工作机构 行政效率的提高。促进社会工作机构遵守财政经律,廉洁奉公。 3简述政府审计的含义及其作用。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机关的财政预决算活动和会计资料进行的审计。 对财务行政起监督作用,并促进财政监督的实施。 对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对国家财政政策实施状况进行监督,审查财务行政活动的范围、方向是否正确, 检查财政制度和财政纪律是否健全完善。 对财务行政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监督,揭发、纠正、制止和预止财务行政活动中的各种错误和弊端,保 护国家财产; 促进中央和地方各极政府及行政单位提高财政收支效益,促进各级政府高效率地实施行政管理职能。 四、论述题 (无) 第九章 社会工作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名词解释 1人事行政 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制度法规、方法 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拨、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 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2人事行政制度 二、选择(无) 三、简述题 1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力求“人与事”的最优组合;量才录用,任人唯贤,实行公开竞争,保证机构均等;考训用三结合, 即举即用,边训边用,定期考核;有奖有惩,赏罚分明。 2简述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公平性、公开性、客观性、具体性、适应性、专业性。 3简述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任用、配置与管理。 *2人事行政概念所包含的意义: 1)人事行政是指政府对其所任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人事行政的范围仅限于政府系统内部。 2)人事行政的内容是指政府的人事管理机构通过相应的人事行政制度,对政府的行政组织机构内的人力资 源进行规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人事行政制度是指国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所 做的种种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规定,它可以是法律、法规、也可以是政策或行政命令,它是人事行政 所依据的规则。 3)人事行政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力求“人与事”的最优组合;量才录用,任人唯贤,实行公开竞 争,保证机构均等;考训用三结合,即举即用,边训边用,定期考核;有奖有惩,赏罚分明。 4)人事行政管理机构可分为中央人事机构与地方人事机构两类。 四、论述题 *1试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他发展趋势。 基本内涵: 人本主义的精神的追求功绩精神、法治精神、人才精神、市场精神、分权精神。人本主义精神是现代 人事管理的终极追求,这种基本精神在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发挥的体现和有效的 保证。 内在运行机制的完善竞争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机制、管理规范、管理观念等方面的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发展趋势: 人事职位体系由大一统型转变为分类型。即对“干部”进行合理分解,实行分类管理。 人事管理模式由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型。 人事权力形态由集中型转变为分散型。 人事管理行为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经验型、依靠型、政策型转变为依靠法律管理的科学型、现代化 管理型。 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 人事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由微观型转变为宏观型。 *2试论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轻视其专业技术。 我国人事行政的总体水平不高,人事行政的制度还要不断健全。 我国社会福利资源有限,社会工作事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较差。 总之,由于政治、经济、管理水平及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容乐观,导致我国社会工作机构中的人事管理水平及 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对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3试论我国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1)提高认识,重视对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开放与培养。 加大教育与培训的投资,建立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培养受过社会工作行政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 根据社会工作服务事业的特点,加强我国实际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方式,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积 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配套改革,提供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 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逐步推行个人择业的双向选择制,用人单位的聘用制。 建立人才流动机制,逐步打破人才流动中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身份的界限。 进一步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 3)健全机制,巩固和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管理 总之,在当前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公务员制度的完善的过程中,研究并大力推行社会工作领 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模式,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第十章 社会工作机构的职位分类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品位分类 即把员工的资格地位高低作为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2职位分类 将机构中常任的人员的职位,按其工作种类和业务性质的不同纵向划分为部门、职组 和职系,再对各职系的职位按其职权的范围、繁简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要求的知 识、技能和经验水平等进行横向的等级区分,划分为若干高低不等的职级,进而对第 一职级做出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定出职级规范 ,即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机构工 作人员管理的依据。 *3工作分析 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找出某个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及完成工作所需的技 能和知识的过程,是编写职位说明书的基础。 4职位 就是指符合一定规格标准的机构工作人员所担负的职务和责任的集合体。 5职系 按工作的业务性质,把业务性质相同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一个职系。 如民政部门内部分为:求济、户政、兵役等 职组 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而成为职组。 职类 部门。 职级 在工作性质相同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同一职系中,按工作责任大小,业务的简繁难易 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把职位划分为不同的职级。 职等 把不同的职系中,工作难易程度和责任大小相同的职位划分归类为同一等级,这些等 级就是职等。 二、选择 1工作分析研究方法有:现场观测法、面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记分析法、其他 2工作分析的作用:有助于制定工作规范,招募合适的人才;工作分析是人员评估的准则; 使员工的培训有了明确的方向,更有针对性性。 3职位分类的方法:职位调查、职系区分、职位评价、制定职级规范、职位归纳。 三、简述题/论述题 *1论述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异同。05-04 职位分类是以事作为分类评估的基本标准。 职位分类制中,员工的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职位变动,等级也变动。 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待遇与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同工同酬。 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实行专才专用,考核晋升原则。 职位分类制中,任何职位都经过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对每一个职位都有规范性的职位要求,员工的流 动和调换职位的限制条件较严格,因而流动范围较小。 职位分类制中,员工分类较复杂,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 由此,职位分类制度是一种较科学、规范化的人事管理制度,较适用于政府系统的人事行政中,对社会工作 机构而言,无疑也应关注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并尽可能适用这种制度。 *2试论职位分类的作用。04-10 促进了人事行政观念的变革;健全行政体系;人事配合,适才适所;考绩合理化; 实现同工同酬,按劳取酬;健全退休制度,要根据不同职位所需体力及其条件的差异,确定不同的退职、 退休年龄,退职、使退休年龄更趋合理。 中国的现行的人事行政管理水平,还不能达到职位分类制度所追求的人事管理的理想的境界,而对社会 服务领域来说,则更是如此。但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我国政府机构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的需求 不断提升,借鉴和国外人事管理制度中所包含的科学性精髓,尤其是职位分类制中的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建立起适合我国情况并能行之有效的员工职位分类制度,应当成为我国社会服务领域内的相关机构在人事管 理制度建议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十一章 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更新制度 一、名词解释 1选任制 用选举来确定任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