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总结_第1页
xx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总结_第2页
xx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总结_第3页
xx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总结_第4页
xx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更多的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温润百姓心灵 XX 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总结 近年来,XX 市文化馆紧紧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 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 化生活,让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享受美好生活,让人民群 众成为文艺精神的欣赏者、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谐文化的建设者、 节庆文化的享受者,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温润心灵。 从 2001 年 7 月起,由 XX 市文化馆创办了“文化江海行”慰问 演出活动,自 2001 年的夏天在市虹桥公园的首场演出开始,至今已 有 120 余场,观众达 40 万余人次,其足迹遍及我市的乡镇、军营、 厂矿企业、医院、老年公寓、癌友协会、残疾人朋友的家中、各县 市区、各社区等等,XX 市文化馆“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坚 持把先进文化送进千家万户,送进乡镇农村,努力完成“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文化“三下乡” “文化进校园” 、 “文化百千万工程”等 等活动的经常开展和不断延续,让先进文化进入城市、农村乡镇的 文化阵地作出了显著贡献,在江海大地上进一步唱响了主旋律,赢 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获得了成功,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 好评。XX 市文化馆“ 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被市文化局评为 XX 文化十二品牌之一,被社会各界誉为 XX 人民的“心连心” 。 “文化江海行”活动的起步是艰难的,但我们面对困难没有退 缩,而是发扬文化馆人一贯的作风,迎难而上,负重奋进。文化馆 是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部门,并没有自己专职的演员,我们本着 “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用人理念,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调 集了我市专业剧团的优秀演员,和通城颇有知名度的业余演员,以 及馆办文艺团队为班底,采取文化资源共享的办法,组织安排了群 众喜闻乐见 的节目形式。如独唱、二重唱、京剧、越剧、舞蹈、相 2 声、小品、魔术、器乐、服饰表演等等,每场演出都根据不同的观 众安排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节目,使每场演出都有新节目、新演 员、新感觉。 经费保障也是每场江海行演出的关键,每场演出活动经费少则 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这对文化经费本来就紧张的文化馆来说无疑 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但是 XX 市文化馆人勇于挑战困难、挑战自我,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馆里再贴补一点资金,自己节约一点 资金的办法。近来来,我们走进了多少家企业,宣传文化江海行的 意义,宣传人民大众的需求,宣传企业与文化联姻的好处,企业的 奉献加上我们文化馆人辛勤的汗水保证了“文化江海行”活动常年 坚持不懈的演出,让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道道文化大餐。 在这四年中,我们从未收过老百姓一分钱,从未收过社区或演出接 待单位的一分钱,再笨重的演出器材,都是本馆人员男女老少齐上 阵,为了节约开支不吃一顿工作晚餐,有的同志甚至还自己贴钱请 外邀演员吃饭,海报自己刷,舞美自己做,节目单自己印,为争取 外面的资金,同志们不怕辛苦,不怕丢面子,动用了自己一切的社 会力量,大家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把“文化江海行”办下去, 而且一定要办好。 为百姓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没有鲜花,但我们有百姓真诚的笑 脸和毫不吝啬的掌声。对于每一场文化江海行演出我们都精心策划、 精心组织确保每场演出质量上乘,达到效果,让观众满意。经过这 几年的不断努力,现在的文化江海行每到一处,各单位都是非常欢 迎,还经常主动邀请我们前去演出。有时辛辛苦苦装完台,还没演 出眼看就要下雨,连忙把器材收好,有时演出中下起了大雨,我们 所有文化馆人会以最快的速度为器材穿好“雨衣”或者站在雨中为 器材“打伞挡雨” ,我们演员们只要观众不走,他们都坚持在雨中歌 唱,在风雪中偏偏起舞。炎热酷暑,汗水浸湿了脸颊,骄阳晒黑了 皮肤,我们依然尽情的歌舞,数九寒天,喝一碗姜汤上场,穿着薄 薄的纱裙,依然在寒风中演出。 “文化江海行”所有的演职人员都说, 3 我们每场演出不能辜负了我们热情的观众们,只有和老百姓融为一 体,为群众所想,我们活动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听到群众的 笑声,得到他们的掌声,群文事业才会永放光彩。 “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推进了 XX 市精神文明建设,促 进了城乡文化活动的互动交流,通过我们的活动,进一步带动和辐 射了各县(市)区的社区文化、乡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 蓬勃发展。由于每场演出,我们都要邀请当地群众文艺节目加盟, 并在此之前,对他们的节目进行辅导、加工,使他们能够与市里的 优秀演员同台演出,互相学习表演,创作技艺,激活了基层文艺创 作队伍,也为群众文艺节目能在交流演出中得以完善,质量和品位 也得以提高,也使我们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多了一次“下生活”与老 百姓“心连心”的机会。 “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让普通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免费欣赏 到一道道精神大餐,XX 市文化系统的领导和文艺工作者付出了很 大的心血,通过慰问演出使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 沟通的桥梁,我们的文化江海行演出捎去的是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 关怀和问候,带回来的是人们群众对党的信任。江海大地是一个大 舞台,XX 市文化馆“ 文化江海行”的慰问演出将继续以免费巡回 演出的形式,走遍 XX 地区,走遍江海大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 能看到好戏,为建设文化大市构建 XX 的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 XX 工作、生活,为 XX 的经济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构建和谐 XX,建设文化强市的 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关注、关心、关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 的文化生活是构建和谐 XX 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究, 摸清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务工较为集中的厂矿 企业,开展“文化江海行”专场文艺演出,为他们送去文化,让外 来务工人员登台演出。我们还派出业务干部到开发区等外来务工人 员较为集中的厂矿企业,开展结对文艺辅导,建成文艺辅导基地, 4 定期为他们上课。一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艺才能得到展现。我馆积 极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韦南西家庭来自内蒙,在我市开发 区工作,有很好的演唱才能,我们让他随同慰问演出,经过锻炼, 成长很快。今年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神州大舞台。2005 年我们组织了 全市范围的外来务工人员歌手大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 400 余 名来自云南、湖北、四川、河南、山东等 10 多个省市和地区的外来 务工人员参赛,我们不收任何费用,而且餐费、旅费全由我们负责。 经过激烈地初赛、决赛,最终评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十优歌手” 、 “十佳歌手” ,并在市区最大、最繁华的环西文化广场举行颁奖晚会。 来自湖北的彭晶晶说:“没想到我们外来打工者也有机会登上 XX 的舞台一展才艺。 ”来自云南楚雄的彝族小伙子任广财高兴地向前来 采访的记者说:“我也到过深圳、武汉,就觉得 XX 最好!这里治 安好、人和善,大家相处就像一家人,生活很开心!”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是文化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此项工作是公共文化 服务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与 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情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大量农村青年进 城务工。一大批祖祖辈辈遗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逐步衰 败,有的濒临灭绝。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我们充分地认识到,非物 质文化遗产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能够增强地域文化感染力,增强广 大人民群众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宿感,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近 年来,我们深入普查,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广大 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中的积极性,开展“寻找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活动,加强蕴藏于人民群众之间,发端于民间的传统技艺、 民间歌舞、民间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在 XX 传承千年,独具南派风筝特色的板鹞风筝;起于唐代,在 XX 得 到原汁原味传承与保护的 XX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 非遗保护名录,吕四渔号、钟馗戏蝠、海安花鼓、如皋木偶、童子 5 戏等一批在民间深为百姓喜爱的民间歌舞、曲艺等九个项目列入江 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 38 个项目列入市级保护名录, 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XX 在文化遗产保护 中坚持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坚持活态保护与博物馆保护相结合,在环濠河博物馆中一批 XX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博物馆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形成了 XX 非遗保护的一大亮点,成为反映 XX 深厚文化底蕴与城市魅力的文 化名片。 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把党和政府 对人民群众的文化关怀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 人民性。近年来,XX 市文化馆组织公益文化展览 100 余场,业务 干部下基层辅导培训人均每年超过 40 天,形成了 20 余个基层文化 辅导点,组织馆办文艺团队 8 个,组织他们下基层为百姓免费演出、 开展活动 100 余场次。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 市文化馆 变文化“三下乡”为文化常下乡,开展了“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 村”活动,深入农村免费为百姓演出 20 场。连续组织了二十三届文 化迎春会、濠滨夏夜广场文艺演出、社区文艺团队调演等丰富多彩 的群众文化活动。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 村文化建设论坛” 、 “乡镇文化建设论坛”等理论研讨活动,清晰思 路,开拓视野,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群众文化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