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第一人称语用分析_第1页
《世说新语》第一人称语用分析_第2页
《世说新语》第一人称语用分析_第3页
《世说新语》第一人称语用分析_第4页
《世说新语》第一人称语用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第一人称语用分析 蔡欣彧 曹淑君 1.摘要 本文借助统计与对比两种方法,对世说新语中的第一人称“朕” 、 “我” 、 “吾” 、 “余” 、 “予” 、 “身”进行深入的语用分析,从单复数、指代对象、如何 言己三个方面综合考察,探讨各第一人称代词之间的语用差异,兼作与论语 第一人称代词用法的对比。 关键词:语用学;世说新语 ;第一人称代词 2.绪论 2.1 文献综述 历时的汉语人称代词研究非常成熟,不少著名的汉语研究者都在此领域有 所建树,第一人称代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吕叔湘(1985)在近代汉 语指示词的研究中曾谈及部分第一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周法高(1990)对汉 语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了穷尽性的逐一分析,当中包括世说新语 中常见的“我” 、 “吾” 、 “身”等等。 共时的汉语人称代词研究中,针对世说新语的研究成果主要从语法的 角度进行分析,当中涉及第一人称代词的内容也颇为丰富。庄正容(1984)最 早对世说新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了数量上的统计,并从语音、句子成 分、格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刘玉屏(2001)从句子成分的角度对 世说 新语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两两对比,总结出它们的异同;朱洁(2006)发现 第一人称“我” 、 “吾”在语法上的区别界限开始模糊, “我”的使用在比例上有 所扩张。 汉语的人称代词研究中,从语用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相对鲜见。李子玲 (2012)借助礼貌原则和面子等语用学理论对论语 的四个第一人称代词 “朕” 、 “予” 、 “我” 、 “吾”的不同用法进行了区分,其研究视角及分析方法为 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由于从语用的角度考察中古汉语人称代词的研究尚为 空白,本文将以最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口语风貌的世说新语为范围, 从语用角度考察当中的第一人称代词。 2.2 语料及研究方法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的一部笔记小说,今世所传共三卷,分为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记述了汉魏至晋宋之间,发生在名士贵族 身上的遗闻轶事。现今世说新语的出版物上,其编纂者为南朝刘义庆,但 有学者提出它是由刘义庆及其门人集体编写而成的,更为可信的说法是刘义庆 主持了世说新语的编纂工作,因而使得全书的体例以及语言保持一致。无 论其版本流传或是编纂者如何,都不妨碍它展现魏晋时期的名士风貌、社会风 尚。从语言的角度看,书中大量的名士贵族间的对话保留了口语的特色,相对 于书面语而言更加接近口语, 世说新语一直被视为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 就这一点而言, 世说新语与论语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论语是一 部记录孔子讲学及与弟子言谈的语录,不是纯粹的书面语,两部著作都是包含 说者、听者的,在研究语料时,可以考察到说者与听者的关系、言谈的内容以 及言谈的背景。因而可以概括出两点,第一,两部著作都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 去考察;第二,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聚焦于第一人称的语用含义的研究可以将 两者进行比较。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首先进行一个历时的比较,即将世说新语中的第一 人称代词的语用含义同论语的进行比较;然后从语用的角度,分析 世说 新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不同形式之间的区分,例如“我”与“吾” , “余” 与“予” 。具体而言,首先把世说新语中出现了“ 朕” 、 “身” 、 “吾” 、 “我” 、 “余” 、 “予”的所有条例找出来,筛选出含有第一人称代词的对话内容,排除 非对话内的第一人称代词;然后按单复数、指代的对象 1(即说者、听者、第三 者、泛指、指定说话对象) 、如何言己三个方面分别统计这六个第一人称代词; 最后分析统计结果,同论语中的状况作对比。 3.世说新语与论语第一人称使用情况的对比 3.1 世说新语与论语中第一人称的相同之处 3.1.1 朕 世说新语中, “朕”共出现三次,均为皇帝所用,是尊者的自称。除皇 帝以外,其他身份的人并不使用。三个例子如下所示: (1)休曰:“虽为 小物,耿介过人, 朕所以好之。 ”(世说新语规箴 4,“休” 指吴太宗 景皇帝孙休) (2)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曰:“朕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世说新语方正 41,“康帝”指晋康帝司马岳) (3)帝问曰:“ 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世说新语方正 3,“帝”指魏文帝曹丕) 从语用角度看,其用法与论语中的“朕”基本一致。 论语中“朕” 只有两例,是“天子言己” (李子玲,2012) ,从上文例子可见, 世说新语中 的“朕”沿袭了这一用法。二者的差异只在语法上, 论语的“朕”皆用为定 语,而世说新语中的“朕”皆用为主语。虽然“朕 ”在论语和世说 新语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但不影响其在帝王言己这一语用意义上的一 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 世说新语里,皇帝自称时并不局限于使用“朕” ,也可 1 李子玲(2012 ) 第一人称如何言己中, “朕” 、 “予” 、 “我”指代的对象分为说者、听者、第 三者、泛指、指定说话对象。 3 用“身”或“我” ,如简文帝自称“身” (言语 59 ) ,成帝自称“我” (政 事 11 ) ,武帝也自称“我” (方正 11 ) ,留待下文“身”和“我”的相关章 节详述。 3.1.2 吾 世说新语中, “吾”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共 59 见,占全书第一人称代词 总数约 25%,一般情况下表示单数,表达复数概念时用“吾辈” 。从语用上看, 世说新语中的“吾”全部用于叙述与自己相关之事。细分可有以下三类: 其一,叙述确切发生的自身经历。 “吾”可用于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 之事,或过去已然发生,或当前正在发生的。如: (4)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盖以避祸耳! (世说新语仇隙 3) (5)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 (世说新语伤逝 2) (6)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 (世说新语捷悟 3) 其二,叙述预期发生的自身经历。 “吾”可用于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假设 之事,其事在现实中并未发生。如: (7)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 严。 (世说新 语 雅量 13) (8) 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 吾余年,何敢希汝比?” (世说新语假 谲 9) (9)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 (世说新语言语 69) 其三,叙述自身的所思所想。除行为以外, “吾”还可用于叙述自己的情感、 态度、看法等方面。如: (10)处仲曰:“ 吾乃不觉尔 。如此者甚易耳! ” (世说新语豪爽 2) (11)钟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 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 ” (世说新语 方正 34) (12)庾道季云:“ 思理伦和,吾愧康伯;志力强正, 吾愧文度。自此已还,吾皆百之。 ” (世说新语 品藻 63) 世说新语中“吾”的这三种用法在论语中都曾出现,在语用上都 是“对自身言己” (李子玲,2012) ,两书中的“吾”都没有出现指代“我”以 外的泛指的情况,这一点两书并无二致。但世说新语和论语中的“吾” 并非完全没有语用区别,而是同中有异, “吾”在语用上所指的是单数还是复 数,在两书中有出入,这个差别将于下文详述。 3.1.3 我 世说新语中出现 130 例言语中含有“我”的记录, “我”在言语中出现 的次数共计 156 个。与论语相同的是, “我”用于指示说者,用于指示说者 时基本上都是单数。 (13)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 ”答曰:“我常自教儿。 ”(世说新 语.德行 36) (14)何骠骑亡后,征褚公入。既至石头,王长史、刘尹同诣褚。褚曰:“真长何以处 我?”真长顾 王曰:“ 此子能言。 ”褚因视王,王曰: “国自有周公。 ”(世说新语.语言 54) 例(13)中太傅谢安回答他的夫人时,说的是他用自己的言行来教导儿子。 “我”指示的就是太傅谢安自己,自然是单数,他说到“我” ,即说到自己的时 候,是相对他的夫人而言己。例(14)中褚裒受到朝廷的征召,他到达石头城 后问刘真长朝廷会怎么安置他。“我”指示的就是褚裒本人,他想知道自己的 前途,这个“我”也是单数,并且是对他人问起自己将会遇到什么样的状况, 是相对刘真长而言己。 基于论语中“我” 的研究结果(李子玲,2012),笔者进一步分析了 “我”在世说新语中的运用。以上两个例子中的“我”都是相较于对话者 而言己,可以和下面的例子对照来看: 论语之例: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 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 而 7.11) 这例论语中的“我”指示的是孔子自己,相对颜渊而言己,颜渊也正 是对话者,这同例(13) (14)是一个类型。下面的例子则有所不同: (15)宋祎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 镇西问祎:“ 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 君,田舍、贵人耳。 ”镇西妖冶故也。 (世说新语.品藻 21) 5 (16)桓公少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 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 宁作我。 ”(世说新语.品藻 35) (17)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论语.颜渊 12.5) 例(15)中镇西将军谢尚问宋祎,他和王敦相比怎么样。谢尚把自己与王 敦放在一起比较, “我”是相对王敦而言己,即谢尚对自己指定的一个人而言己。 例(16)共出现了四个“我” ,第一个是桓温把他自己和殷浩相较,正好他指定 的比较对象就是说话人,第二个和第三个“我”都是殷浩说自己,就是自己与 自己相比较,不过第三个“我”是殷浩将自己抽离出来假定成一个独立的、他 人化的人,或者说是另一面的自己,因而这两个“我”是相对对方言己的,不 是相对说话人言己。第四个是比较之后表示还是愿意做自己,由于他只和自己 比较,所以这里也还是相对于那个独立出来的“我”而言己。例(17)中司马 牛是拿自己与有兄弟的众人相对比,只有自己没有而忧伤, “我”是相对特定的 众人而言己的。 当说话者在句内将自己与某个人或某些人作对比时, “我”言己时相对的 “他人”就不单指对话者。由此“我”在言己时可分类如下 :第一类:单纯对对 话者而言己;第二类:对特定的某个人或某些人而言己。总体而言“我”是相 对与他人而言己的。 3.1.4 予 世说新语中“予”凡 2 见,占全书所有第一人称代词的 0.8%。 论语中, “予”用于“对更高境界言己” (李子玲,2012) ,与苍天、神 灵或已故之人相对时,使用“予”来指代自己。 世说新语 中“予”只有两例 子,其中一例承袭了论语 “对更高境界言己”的用法: (18)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与羊欣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祝予之叹,如 何可言!” (世说新语 伤逝 18) 此句中,桓玄痛失得力助手羊孚,慨叹天将亡我(祝:断绝) ,此中的“予”是 相对于比人更高境界的苍天而言的。 3.2世说新语与论语中第一人称的相同之处 3.2.1“我” 第一点, 世说新语中的“我”同论语的情况相比, “我”指示的内 容中不再有听者、第三者。并且, “我”在指示泛指的时候只出现在一个特定的 情况下,即在表示复数概念的“我辈”中出现。 世说新语中共有 5 例,下面 举其中一例说明: (19)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 讥之,籍曰: “礼岂为我辈设也?” (世说新语. 任诞 7) 例(19)中阮籍的嫂子回娘家,阮籍去见她并与她道别,有人责怪他的行为, 阮籍回答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定的吗?”这里的“我辈”是泛指 我们这类人,表示复数的概念,在世说新语中已成为一个固定的短语,相 对他人言己的的特征在这里变得不清晰了。同样的在“吾”的语用中,也有 “吾辈”的出现,所以说“我、吾”在表示复数的“我们这类人”的意义时如 何言己的特征变得模糊不清。 第二点, 世说新语中出现了帝王用“我”言己的现象,总共有 3 例。这 同论语中的情况是不同的, 论语中帝王专用“朕” ,在特定的情境下, 为了言说更高境界时帝王会用到“予” ,但是并没有帝王用“我”的例子。下面 具体来看帝王用“我”言己: (20)成帝在石头,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锺雅、右侍 卫将军刘超。帝泣曰: “还我侍中。 ” 让不奉诏,遂斩超、雅。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欲宥之。许柳儿思妣者至佳, 诸公欲全之;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让是杀 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不可违,并 斩二人。 (世说新语.政事 11) (21)武帝语和峤曰:“ 我欲先痛 骂王武子,然后爵之。 ”峤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 ”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 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谣,常 为陛下耻之! 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 ”(世说新语.方正 11) (22)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准横怒,遂与杖遣之。雄后为黄 门郎,刘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 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诣刘,再拜 曰:“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 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乃怒 问雄曰: “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古之君子, 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 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 为君臣之好?” 武帝从之。 (世说新语.方正 16) 例(20)的背景是晋成帝时遭到叛变,晋成帝被迁到石头城后,叛军任让 7 要杀侍中钟雅和右卫将军刘超。成帝悲愤地斥任让道:“把侍中还给我!”后 一处是大臣上奏请求饶过任让等叛军,但是成帝态度坚决,不无气愤地回应大 臣道:“任让是杀我侍中的人,不能赦罪!”可以看出,帝王在运用“我”时 是较有针对性的言己,并且皇帝的情绪激动,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例(21)的背景是晋武帝想要封王武子爵位,但是又想先教训他一番。晋 武帝把这个想法说给和峤听时,用“我”来言己。武帝虽然只是在说自己的想 法,不过“我”字可以看出武帝的个人色彩,他想要欲扬先抑,和峤是臣子, 武帝对臣子言己时用“我”拉近了两者的距离,好像是同友人在谈心。 例(22)的背景是向雄和刘淮因为一件公事结怨,后来两人被调到同一个 衙门,他们互不理睬。晋武帝知道后要求他们恢复上下级的和睦关系,但是向 雄对刘淮说两人恩断义绝,之后便拂袖而去。晋武帝于是非常生气地指责向雄: “我命令你恢复旧时的和睦关系,为什么还要绝交?”此处晋武帝很明确地针 对向雄而言己,在当时的语境下武帝的情绪是生气激动的,具有很强的感情色 彩。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皇帝用“我”言己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带有 很强的个人情绪。 3.2.2 予 “予”在世说新语中总共只有两例,一例与论语中的“予”用法 相同,另一例则与比人更高境界的苍天鬼神无关,而是与他人相对而言己: (23)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减 骠骑?” (世说新语逸栖 5 ) 此句中, “予”指家中排行第五的何准,相对其兄骠骑将军何充而言己。何准虽 隐居避世,但他情趣高尚的名声在当世不逊于官居骠骑将军的兄长何充。 3.2.3 身 “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并不见用于论语 ,在世说新语中此用 法仅见 9 例,占全书第一人称代词约 3.7%。 “此种用法在汉代或更早以前已经 出现,但汉以前文献中用例不多,并且在隋唐之后逐渐消失” (吕叔湘,1985 2) 。 在先秦文献中,已有关于“身”用为第一人称的记载。 尔雅释诂曰:“身, 我也。 ”东晋郭璞尔雅注曰:“今人亦自呼为身。 ”可见, “身”用为第一人 称代词由来已久,只是没有被广泛使用。据笔者观察, “身”使用频率之低,很 大程度上与其使用条件有关。在世说新语中,使用 “身”为第一人称代词 的人,通常是对话中地位较高的一方。如: (24)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 ”(世说新 语 文学 22 , “殷”指殷浩,时任中军将军) 从官位可知,丞相地位高于中军将军。丞相王导邀中军将军殷浩清谈时,作为 对话中的尊者,王导以“身”自称。 2 吕叔湘 1985近代汉语指示词 ,学林出版社 (25)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王夷甫咨疑者。值王昨已语多,小极,不复 相酬答,乃谓客曰:“身今少恶,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问。 ” (世说新 语 文学 11 ) 倾慕道家学说的人(“怀道之流” )向王夷甫请教。从文本的用词“诣” (到尊 长处)可看出在这个场景中王夷甫是地位较尊的一方,文中王夷甫拒绝回答的 举动也可印证这一点。王夷甫作为尊者在他们面前以“身”自称。 (26)群小患之,诣州府诉,不得理;遂至打登闻鼓,犹不被判。闻贺司空出, 至破冈,连名诣贺诉。贺曰:“身被徵作礼官,不关此事。 ”群小叩头曰:“若 府君复不见治,便无所诉。 ” (世说新语规箴 13 老百姓(“群小” )屡次投诉无门后向司空大人贺遁哭诉,位高权重的贺遁作为 尊者在群小面前以“身”自称。 在世说新语的其他第一人称“身”的用例中,基本上全部可以印证 “位尊者自称”这个说法,其中也有一些较为特别的情况。例如,在言语 59中简文帝作为君主,在臣子郗超面前没有使用君主惯用的“朕”自称,而 是使用了“身”: (27)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 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世说新语言语 59 ) 在这个情景中,简文帝是对话中地位尊崇的一方,使用“身”并没有违反“尊 者自称”的这个原则,此处简文帝舍“朕”取“身” ,可能是与臣子拉近距离的 语用手段,这在语境中是可能的。在材料中,简文帝因见寓意君主被废的不详 星象而忧心忡忡,他所倚重的臣子郗超请假回乡时,简文帝请郗超代他问候郗 超的父亲,可见君臣之间的关系甚为亲近。 此外,虽然多数会话中地位较高的一方是官员,但“身”的使用并不限于 为官做宰的人,声名显赫的高僧也能以“身”自谓。例如: (28)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 语,不大当对。王叙致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 年,君义言了不长进。 ”王大惭而退。 (世说新语文学 42 ) 在这条语料中,司徒左长史王濛在前一夜悉心构思义理和辞藻才去拜见支道林, 但被作为玄理专家的支道林一句话就说得惭愧而逃,可见两人当中,高僧支道 林相对于官居司徒左长史的王濛而言是地位较高的一方,高僧在官员面前以 “身”自称仍然符合位尊者自称的原则。 3.2.4 余 “余”在世说新语中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仅见 5 例,占该书全部第 一人称代词的 2%。相对于其他第一人称代词而言, “余 ”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在 9 引用的文字之中,所引之文皆为当世人所写的诔或者赋。如: (29)答曰:“潘岳秋兴赋叙曰:余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 ”玄咨 嗟称善。 (世说新语言语 3 ) (30)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 (世说新语 文学 92 ) (31)孙长乐作王长史诔云:“余与夫子,交非势利,心犹澄水,同此玄味。 ” (世说新语轻诋 22 ) 例 29 的“余”出现于引用潘岳的秋兴赋 ,例 30 的“余”出现于引用袁彦伯 的北征赋 ,例 31 的“余”出现于引用长乐侯孙绰为悼念司徒左长史王濛而 写的诔。如果撇开引用文学词句的外在形式而单纯分析以上三例中“余”在原 文中的语用环境,大致可以看出这三个“余”都在叙述确切发生在自己身上之 事,或为经历,或为情感。 “余”的另两例不在引用的诔赋中,只是单纯叙述关于自己的事,用法近 似于“吾”的第二类叙述预期发生的自身经历。例子如下: (32)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世说新语伤逝 11 ) (33)敦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 (世说新语规箴 12 ) 例 32 中,支道林的知音法虔死后,认为他的言论再无旁人能够明白和欣赏,悲 叹说“余其亡矣(我大概快死了)!”此中的“余”用于叙述预期发生在自己 身上的事情中。例子 33 中王敦借“诛 刘 隗 、 清君侧”为名起兵作乱,攻下石 头城后,并不朝见晋元帝司马睿,而是逼迫君主求和。他对下属谢鲲说“余不 得复为盛德之事矣(我不能再做那种高尚的事情了)!” ,事实上王敦后来确实 “不复为盛德之事” ,一年后谋求篡位,史称“王敦之乱” ,可见说这句话说时 王敦是在叙述自己以后的打算。 综上所述, “余”在世说新语中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出现在引用的 诔赋之中,该字在诔赋的原文中用于叙述确切发生在自己身上之事(经历或情 感) ,其二是出现在叙述预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之中。如果不考虑引用的因 素,单从其原初的语用环境看, “余”的用法近似于同时代的“吾” 。 4.世说新语部分第一人称代词的对比 4.1 “吾”与“我” “吾”和“我”在世说新语中有 3 处共现,我们可以通过对它们从语用的角度做 具体分析来看出两者的差异。 (34)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 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 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世说新语.德行 40 ) 此例中“我”为宾语, “吾”为主语。用“我”言己时,主要是殷仲堪向他的子弟表明: “不要因为我担任了一州的长官,就认为我把平素的习惯抛弃了” ;用“吾”言己时,殷仲 堪论及自身的品性并没有改变,他仍然保持了读书人应有的常态,这里就有自谦的意味, 并且是就自身而言己,所以不是用“我” 。 (35)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 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 ”遂为服氏注。 (世说新语.文学 2 ) 此例中“我”为宾语, “吾”为主语。 “吾”在句首,郑玄先表达了他自己的一个意愿,这 与他自身的学历研究有关,属于他私自的面子,因而不用“我” ;后一处的“我”是相对他 人而言己的,郑玄听到了服子慎对注左传的想法,觉得与自己的大多相同,这里还是 存在着对比,也是很明确地对服子慎言己,所以不能用“吾” 。 (35)王文度弟阿智,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孙兴公有一女,亦僻错,又无嫁娶理。因诣文度, 求见阿智。既见,便阳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传,那得至今未有婚处?我有一女,乃不恶,但吾寒 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 ”文度欣然而启蓝田云:“兴公向来,忽言欲与阿智婚。 ” 蓝田惊喜。 既成婚,女之顽嚣,欲过阿智。方知兴公之诈。 (世说新语.假谲 12 ) 此例中“我”做主语, “吾”也做主语。当孙兴公说道自己有一个女儿时,他正在推销自己 的女儿,因为想把女儿嫁给对方家里,所以是在告诉对方,让对方知道自己有一女,自然 是对他人言己,不用“吾” 。在孙兴公的推销策略中,他虽然是在嫁女儿,但是他的女儿怪 癖不近情理,并且对方的地位显贵,哪怕他想把女儿许配给的那个人有很多缺点,他还是 要放低自己的身家背景、降低自身的面子,来转移他女儿嫁不出去的原因, “吾”在这里起 到表自谦的作用,也是论及自身而言己,不用“我” 。 综上所述, 世说新语中“我”和“吾”的语用区别在于:“我”相对他人而言己; “吾”相对于自己而言己。 4.2“予”和“余”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中“予”和“余”读音相同,只是写法有异,是互为通假的第一 人称代词(周法高,1990 3) 。两字在世说新语中出现的频率都极低, “予”和“余”只 分别出现了 2 例和 5 例,语料之少,不论对通假之说证明还是证伪都显然理据不足。但若 仅从语用角度来分析, “予”和“余”的使用呈现互补分布的态势,二者没有出现在完全重 合以至可以互相取代的语境之中。 “予”的用法有两种: “予”的一个用例是相对于比人更高的境界而言己: (18)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与羊欣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祝予之叹,如何可言!” (世说新语伤逝 18 ) “予”的另一用例是相对他人而言己: 3 周法高 1990中国古代语法称代编 ,中华书局 11 (23)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 (世说新语逸 栖 5 ) “余”的的用法也有两种: “余”的其中三个用例出现于引用诔赋之中,用于叙述确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或情 感: (29)答曰:“潘岳秋兴赋叙曰:余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 ”玄咨嗟称善。 (世说新语言语 3 ) (30)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 (世说新语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